医疗服务等

搜索文档
三星医疗收盘下跌1.99%,滚动市盈率12.85倍,总市值306.3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6 19:12
公司股价与估值 - 6月26日收盘价为21.71元,下跌1 99% [1] - 滚动市盈率PE为12 85倍,总市值306 33亿元 [1] - 市净率2 43倍,静态市盈率13 56倍 [2] 行业对比 - 电网设备行业平均市盈率35 02倍,中值37 03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3 42倍,中值2 56倍 [2] - 公司市盈率在行业中排名第36位 [1] 机构持仓 - 101家机构持仓,其中基金99家 [1] - 合计持股61407 10万股,持股市值181 58亿元 [1] 主营业务 - 智能配用电板块和医疗服务板块 [1] -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电表、变压器、光伏箱变、充电桩等 [1] - 子公司三星智能获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 31亿元,同比增长20 03% [2] - 净利润4 89亿元,同比增长34 33% [2] - 销售毛利率28 90% [2] 行业排名数据 - 炬华科技PE最低为10 96倍 [2] - 特变电工总市值最高达592 19亿元 [2] - 柘中股份静态市盈率最高达81 62倍 [2]
20条举措!深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
证券时报· 2025-06-04 12:39
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目标 - 到2030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占全市服务贸易总额比重提高至50%以上 [1] - 到2035年该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5%以上 [1] 贸易资源要素流动措施 - 在前海、河套试点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制度 支持科研机构及企业实现数据跨境互联互通 [2] - 探索为外商投资企业设立数据跨境传输"绿色通道" [2] - 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试点 提升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国际转化试点平台作用 [2] - 扩大人民币本币结算应用范围 提升跨境使用便利度 优化单据审核和数据共享 [2] - 便利QFII/RQFII资格申请 支持QFLP投资深圳科技型企业 [2] 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举措 - 扩大增值电信开放 吸引外资企业落地互联网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及应用商店 [3] - 巩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竞争力 扶持优质软件企业扩大出口规模 [3] - 支持云计算企业提供国际云通信平台及综合解决方案 [3] - 鼓励企业研发基于国际主流大模型的创新产品 [3] - 开发原创数字产品 打造国际数字文化品牌 建设数字创意产业园区 [3] - 赋能数字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数字服务贸易 发展高端外包新模式 [3] 数据交易体系建设 - 加快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 深化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试点 [4] - 建立健全数据产权认定、交易、权益分配制度 [4] - 支持金融机构与深圳数据交易所合作开展数据资产入表等业务 [4] 服务贸易提升方向 - 增强国际运输服务能力 拓展欧洲、大洋洲、非洲海运航线 加密跨境电商快线 [6] - 扩大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和LNG加注业务规模 [6] - 引进外商独资医院和国际高水平医疗资源 [6] - 引进国际知名会计、法律、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机构 [6] - 支持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来深合作办学及联合科研 [6] - 探索深港交易所会员互联互通 支持港澳银行开展外币银行卡业务 [6] - 支持香港保险公司在深设子公司 开展私募股权转让试点 [6] 跨境服务输出与融合 - 鼓励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全链条服务出海 重点面向东盟、中东等市场 [7] - 支持输出数字能源、工程建设等领域技术和服务标准 [7] - 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开展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7] - 依托综合保税区发展研发、检测、维修等服务 开展高附加值保税维修试点 [7] - 支持前海打造电子元器件全球交易中心 [7]
2025年服贸会向各国和国际组织发出诚挚邀约
中国经济网· 2025-06-04 07:38
服贸会2025年规划 - 2025年服贸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区举办 会期5天 并固化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三开幕的机制[1] - 本届服贸会重点活动包括全球服务贸易峰会 展览展示 论坛会议 洽谈交易及配套活动 涵盖政府机构 国际组织及企业参与[2] - 澳大利亚作为主宾国将设立国家馆 近60家机构参展 覆盖绿色经济 教育 旅游 食品 消费品和健康等领域[3][4] 参展规模与特色 - 澳大利亚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 包括澳新银行 阿德莱德大学 澳洲会计师公会等知名机构确认参与[4] - 澳大利亚展区将展示可持续发展技术 教育资源 旅游体验及绿色健康产品 突出服务贸易优势[4] - 展览将设置互动研讨会和论坛 促进中外企业合作机遇探索[4] 服务与配套优化 - 服贸会将提供贸易匹配 签证便利 交通接驳 餐饮休憩等专项服务 优化数字平台功能[3] - 配套活动将结合首钢园特色打造会展小镇 包含文艺演出 文旅市集 体育赛事等[2] - 组织中央企业交易团 金融企业交易团及省区市交易团 强化专业观众邀请与精准匹配[2]
新常态下的中国消费
麦肯锡· 2025-05-12 16: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市场步入“新常态”,虽有挑战但并非如部分观察人士描述般黯淡,呈现消费者接纳新常态、信心趋于稳定、更注重个人成就实现三大趋势 [4] - 消费意向受实际收入和资产影响更大,消费者支出安排更理性,注重生活质量提升,企业需适应市场变化把握机遇 [3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趋势一:消费者接纳新常态,顺势而为 - 2024 年及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 GDP 约 5%增长,国内消费有韧性,旅游、餐饮等多领域复苏,家居装饰和家电行业回暖 [6] - 消费者对 2025 年消费增长预期谨慎,预计增长率 2.3%与 2024 年 2.4%基本持平,得益于城镇化推进和消费占收入比重改善 [6] - 中国消费者对 2025 年家庭收入增长率平均预期 1.4%,低于 2024 年的 2.5% [6] - 消费者普遍谨慎,源于对未来财务状况不确定担忧,背后是职业稳定性和房产贬值担忧,36%受访者经历“就业焦虑”,48%城镇居民认为就业市场“形势严峻/拿不准”,房产贬值制约悲观者消费 [10] 趋势二:消费者信心已趋于稳定 - 2024 年 9 月起央行推出刺激政策,近 9700 名了解政策受访者中 81%对中国宏观经济前景更有信心 [12] - 消费者信心总体趋于稳定,四分之三受访者对中国经济前景乐观,但不同群体消费意愿有变化 [18] - 农村消费者信心增强,得益于乡村振兴政策和更快收入增长,2024 年农村居民收入同比增长 6.6%,城镇居民为 4.5% [18] - 城镇富裕老年消费者信心下降约 20%,一线和二线城市低收入千禧一代最悲观,三线城市消费者和城镇 Z 世代虽信心下降但仍最乐观 [21] 趋势三:消费者更加注重个人成就的实现 - 消费意向与整体消费意愿关联度减弱,消费者消费决定更多基于“硬性”因素而非“软性”因素 [26] - 富裕城镇消费者虽信心下降,但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和个人成就,有意 2025 年日常支出增加 2.6%,动用储蓄维持生活水平,消费回归正常,倾向有形大件商品和无形服务体验 [26] - 教育、保健品和健康服务、医疗服务等类别预期支出增加,消费类电器、家用电器、烟酒等类别预期支出减少 [29]
新常态下的中国消费-麦肯锡
搜狐财经· 2025-05-05 21:37
中国消费市场新常态特征 - 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消费市场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但并非普遍"消费降级",实际展现韧性[1][8] - 2024-2025Q1中国GDP保持约5%增长,旅游、餐饮、家居、家电等行业呈现复苏态势[11] - 消费者预期2025年消费增长率2.3%,与2024年2.4%基本持平,城镇化率从2022年65.2%提升至2024年67.0%推动城镇家庭户数增长[11][12] 消费者信心与行为变化 - 81%了解央行刺激政策的受访者对宏观经济更有信心,整体74%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乐观[16][18][21] - 农村消费者信心增强(收入同比增6.6% vs 城镇4.5%),而一线/二线低收入千禧一代信心下降最显著[21][24][26] - 富裕城镇消费者计划增加日常支出2.6%,更倾向大件商品(房产/汽车)和服务体验消费[28][30] 消费结构转型趋势 - 教育(净消费意向+5.7%)、保健品(+2.7%)、医疗(+2.4%)成为支出增长前三的类别[30] - 消费决策更多基于个人资产/收入等硬性指标,与整体信心关联度减弱[28] - 服务/体验类消费增长显著,如旅游(+1.9%)、餐饮(+1.5%)、医美(+1.1%)[30] 企业战略调整方向 - 需关注不同城市层级/年龄/收入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如三线城市Z世代仍保持较高乐观度[24][26] - 消费市场复杂性提升,要求企业精准把握服务质量提升与产品创新[33] - 城镇化推进带来0.9%城镇家庭户数增长,创造结构性机会[11][12]
2025年中国三大消费趋势洞察
搜狐财经· 2025-05-02 08:33
中国消费市场新常态核心趋势 一、消费者理性适应新常态 - 中国消费者逐步走出消费低迷期,开始理性适应新常态,2024年及2025年Q1 GDP保持约5%增长,旅游、餐饮、食品饮料、运动户外、消费健康等行业复苏强劲,家居装饰和家电行业回暖[3] - 消费者对2025年消费增长预期谨慎但非消极,家庭收入增长预期放缓但消费占收入比重保持稳定,更注重消费品质和性价比,城镇化推动城镇家庭户数增长为市场注入新活力[5] 二、消费者信心分化明显 - 2024年9月央行刺激政策使81%的受访者(9700人样本)对宏观经济信心增强,但城镇富裕老年消费者信心下降20%,一线/二线低收入千禧一代因工作不稳定、生活成本压力最悲观,农村消费者因乡村振兴政策信心显著提升[9][12] - 信心分化体现地域差异:一线城市高收入群体信心降幅达9%(如婴儿潮一代-18%),三线城市低收入群体信心逆势增长10%,农村高收入群体信心增幅最高达19%[17] 三、消费转向价值导向 - 教育、保健品/健康服务、医疗服务成为2025年净消费意向前三(分别为34%、26%、18%),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烟酒类净消费意向为负(-5%、-10%、-12%)[19] - 富裕城镇消费者预计2025年日常支出增加2.6%,优先投入房产、汽车等大件商品及教育旅游等服务,消费决策更依赖"硬性"资产收入而非信心水平[20] - 消费行为从物质消费转向价值消费,教育支出增长5.7%(2024年为7.2%),旅游支出增长1.9%(2024年为3.7%),反映对知识体验的追求[19][20] 市场整体特征 - 新常态下消费市场差异化加剧,消费意愿与实际收入/资产关联度提升,理性消费成为主流,企业需精准匹配不同区域、收入层次的需求变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