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航香银针

搜索文档
稻浪翻滚迎丰收!惠城区水稻示范片亩产538公斤
南方农村报· 2025-07-12 17:34
农业产量 - 惠城区横沥镇水稻示范片采用统防统治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现场实割湿谷亩产538公斤,产量稳中有升 [6][7] - 示范地位于横沥镇洋圳村、大利村,总种植面积约2000亩,品种主要为南晶香占、华航香银针、青香优19香 [10][11] - 惠城区2025年春播粮食8.9083万亩(比2024年新增0.015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7.0033万亩 [12][13] 农业技术推广 - 通过推广良种良法、统防统治和硅肥一喷多促等措施,保障稳产增产 [13] - 当地水稻种植户对优良品种水稻接受度不断提升,优良品种水稻亩产高、收购单价高,农民收益提升 [16][17] - 洋圳村种植的水稻多为优良品种,全村水稻种植面积在1700亩左右 [18] 农业发展规划 - 惠城区水稻收割工作将于7月底到8月上旬陆续结束 [19] - 为粮食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14]
科技特派员下乡传技,龙川稻田飘起“科技香”
南方农村报· 2025-07-09 17:32
科技特派员下乡培训 - 广东省农业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由华南农业大学4位副教授组成,深入河源市龙川县通衢镇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培训 [2][3] - 培训内容聚焦优质稻种选择、科学浸种催芽、精准水肥调控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环节 [6][7] - 专家团队重点传授提升育秧成苗率与秧苗质量的核心技术,解决当地秧苗素质不高的难题 [7][8] 培训实施效果 - 采用理论讲解与田间实操结合的方式,确保技术"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6][9] - 参训农户反馈技术方案直击育秧不齐、插秧效率低等痛点,新型育秧技术操作性强 [10][11] - 培训显著提振了农民科学种田信心,对实现丰产增收充满期待 [11] 科技资源支持 - 华南农业大学向种植户免费发放自主培育的"华航香银针"超级香稻品种300多斤 [12][13] - 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香味浓、抗病性强等优点 [13][14] 政策背景与意义 - 活动是广东省推行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高校创新资源服务乡村的实践案例 [14][15] - 科技特派员以科技"及时雨"精准支持龙川水稻种植,提升农民技术水平 [15][16] - 项目为保障粮食安全、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16][17]
AI助推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4 09:10
水稻新品种"华航香银针" - "华航香银针"水稻新品种在广东省河源、梅州、江门等地大面积种植,具有产量高、口感好、抗病性强等特点,成为当地米业企业主打品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 - 该品种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达到720公斤/亩的产量指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5年超级稻品种 [1] - "华航香银针"育种周期仅为4年,相比传统水稻育种8-10年的周期大幅缩短 [2] 智慧育种技术创新 - 华南农业大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与企业合作打造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 [1] - 现代育种流程重构为精准可控的"数字环节",包括种质资源鉴定与基因定位、AI算法设计智能育种方案等,减少田间试验成本 [1] - 育种方式从"看见之后再选择"转变为"先预测再验证",使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提高效率和精准度 [2] 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平台 - 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在现代育种中发挥"数字引擎"作用,弥合传统经验育种与智慧育种间的鸿沟 [3] - 平台帮助科学家准确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大大加速生物育种进程,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3] - 该平台推动育种科研从"经验范式"向"数据范式"转变 [1]
华南农业大学团队利用智慧育种方式 将育种周期压缩至3到5年 AI助推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创新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30 05:58
农业育种创新 - 广东省河源、梅州、江门等地大面积种植"华航香银针"水稻,该品种具有高产(720公斤/亩)、口感好、抗病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当地米业企业主打品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 - "华航香银针"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达到农业农村部2025年超级稻品种认定标准 [1] - 华南农业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打造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推动育种科研从传统"经验范式"向"数据范式"转变 [1] 现代育种技术应用 - 传统水稻育种需8-10年,而华南农业大学团队利用智慧育种技术将周期压缩至3-5年,"华航香银针"仅用4年完成育种 [2] - 现代育种通过高通量平台实现基因定位、AI算法设计等数字化环节,减少田间试验成本,使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 [1][2] - 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作为"数字引擎",能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弥合传统经验育种与智慧育种的鸿沟 [3] 品种研发成果 - "华航香银针"通过有目的设计优质、高产、抗病基因的育种方案,实现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稻目标 [2] - 该品种成功实现产业化推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5年超级稻品种 [1]
种子遨游太空 未来绽放田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4 07:02
航天育种技术应用 - 河南洛阳国际牡丹园培育出"太空黑牡丹"新品种"翰墨丹青",现有种苗50株,计划3年内繁殖100至200株 [10][11] - 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出羊肚菌新品种 [4] - 广东潮州凤凰单丛茶茶种通过神舟十三号和神舟十六号飞船进行太空育种,已培育出6株茶苗,其中一株高度超过36厘米,叶片长宽分别达到12厘米和6厘米 [12][13] - 河北黄骅市种植的"航麦802"小麦在盐碱地表现优异,亩产达470多公斤,计划明年扩种至1000亩 [6] - 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筛选6个水稻品种进行太空育种,返回后分蘖数明显增加,茎秆更粗壮 [7] - 广东省河源市培育出"华航香银针"水稻,平均亩产超过720公斤,是目前广东省唯一被确认为超级稻品种的常规丝苗米品种 [8] - 河源创新研究院成功培育出6个紫云英新品系,"航紫1号"和"航紫5号"已在生产上应用,化肥使用量每亩减少25%-30%,稻米品质提升1个等级 [8][9] 航天育种经济效益 -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罗岗村试验田种植"太空西瓜",中心甜度达13%-14%,市场前景良好 [14] - 湖南株洲市华亿庄园成功试种"太空黄瓜",已收获1000多斤,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高于普通黄瓜 [15][16] 航天育种技术特点 - 航天育种具有变异频率高、突变幅度大、稳定性强、育种周期短等优势 [7] -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航天育种最大优势在于独特的空间环境可加速基因遗传进化,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获得高产、抗病、耐逆等优良种质 [17]
新技术带来发展新优势(一周科技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42
新能源与材料技术 - 杭州纤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高校团队实现平方米级钙钛矿组件稳定量产 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1] - 民营企业科研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现象增多 部分领域已进入技术"无人区"[1] - 宁德时代计划年内实现所有电池工厂碳中和 目前760艘电动船舶搭载其电池 4吨级电动飞机通过AS9100认证[1] 农业与生物技术创新 - 华南农业大学联合浪潮信息应用AI加速育种 "华航香银针"水稻育种周期从传统8-10年缩短至4年[2] - 国际团队研发纳米粒子载体药物输送系统 精度达发丝千分之一 可精准靶向肺部病灶[2]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 - 中科院团队证实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可形成类人概念表征系统 为构建具身智能提供理论框架[2] - 北京大学等机构开发"全手触觉机器人仿生手" 实现触觉反馈驱动的精确操作[3] - 具身智能理论推动机器人向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强调环境交互对智能决策的影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