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关节(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

搜索文档
精工科技(002006) - 002006精工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8
2025-05-28 16:1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始创于1992年,2004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以碳纤维全链高端装备及先进复合新材料为核心业务 [2] - 2024年度合并营业总收入17.29亿元,同比增长12.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亿元,同比下降18.53%,碳纤维装备销售收入基本与上年持平 [2] - 2025年1 - 3月,合并营业收入4.0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3亿元 [2] 行业与市场观点 - 公司对未来碳纤维市场需求持乐观态度,认为行业是国家战略性行业,下游需求空间广阔,吉林化纤调价说明国内小丝束碳纤维产量未满足市场需求 [2] 合同相关情况 - 与吉林国兴的合同因行业节奏放缓和客户规划调整,剩余未执行总金额为8.75亿元,对财务和经营无重大不利影响 [4] - 中标吉林吉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吉林国鑫碳纤维有限公司碳化生产线各1条,中标上海石化碳纤维核心设备等 [6] - 沙特GIM公司订单因对方战略调整未支付合同款,将推动其在2025年落地执行,对业绩有积极影响 [8] 产品情况 - 宽幅3米的碳化线标准配置售价1.6 - 2亿元,可年产碳纤维3000吨以上 [5] - 原丝生产线按计划推进,全资子公司浙江精工碳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纤维项目计划今年三季度投产 [10] - 与佳人新材料签署的年产15万吨绿色再生新材料项目一期5万吨主工艺装置JPET50聚酯回收生产线合同进展顺利,2025年交付首期5万吨项目 [11] 产业布局与进展 - 碳纤维装备在手订单充足,包括整线、核心设备、原丝装备及复材装备订单 [7] - 2024年起布局低空经济产业,2025年参股南京亿维特公司,低空复材制品工厂已运营 [12] - 外骨骼机器人单关节(髋关节)正在调试测试,预计7月后推向市场,持续开展多关节研发 [13] 竞争格局 - 公司是国内首家完成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全国产化的装备制造商,唯一具备整线设计等能力的厂家和核心设备出口供应商 [9] 发展战略 - 按照“装备引领、材料协同、应用支撑”模式,构建“全链高端装备 + 先进材料 + 应用”产业布局 [2][9] - 2025年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国外市场,坚持国内国外双轮驱动 [8][15] 员工持股计划 - 2024年推出首个员工持股计划,设定2024 - 2026年三年期年均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25%的考核目标 [15] - 2024年未达第一个归属期业绩考核指标,将努力完成后续考核目标 [15]
精工科技(002006) - 002006精工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15:39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首家完成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全国产化的装备制造商和具备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碳纤维生产线市场占有率达 50%以上,在多个制造领域科研成果多、规模和占有率领先,产品品牌优势明显 [2] - 公司建筑建材专用设备将优化产品性能,加大出海力度,拓宽行业宽度,向节能环保、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10] - 公司已构建“三位一体”的碳纤维装备产业布局,可提供全产业链集成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应用广泛,主要客户包括国内外多地企业 [14][18] 项目进展与规划 - 年产 15 万吨绿色再生新材料项目一期 5 万吨主工艺装置 JPET50 聚酯回收生产线合同进展顺利,2025 年交付,将推动化学法回收技术普及 [3] - 公司全资子公司精工电源 2024 年累计通过内部审批 177 个场站,有效签约 82 块场地,上线 38 个场站,与多家企业展开合作 [3] - 公司正在加快碳纤维复材工厂建设,已参股南京亿维特公司并开展相关研制工作 [5][11] - 公司与沙特 GIM 公司签订的产线合同,GIM 公司正在推进合同款项支付工作,公司尚未收到款项 [16]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公司认为各产业处于良性发展轨道,2025 年及未来将以碳纤维全产业链高端装备及先进复合新材料为核心业务,发展多个产业,打造世界一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4] - 国家政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2025 年循环经济产业产值将达 5 万亿,中国再生纤维市场规模预计从 2019 年的 120 亿元增长至 2025 年的 200 亿元左右 [7][8] 研发与人才 - 公司研发团队对单关节(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进行调试测试,后续将推进市场化进程,还在机器人复材 3D 打印设备等领域研发 [5][13][19] - 2024 年度公司研发费用支出 12021.19 万元,截至报告期研发投入 1.2 亿元,同比增长 5.26%,技术研发人员 348 人,占比 22.64% [15][16] - 2024 年公司落实“1511 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引进博士 10 人、硕士 47 人、本科 111 人,联合高校引进卓越工程师 7 人,外派 3 人 [17] - 报告期公司两大主业和废纺项目专利完成 134 项,两大辅业和精工电源完成 78 项,发明专利完成 60 项,申报多项标准,一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15] 财务与利润分配 - 2024 年度公司外销收入 24227.52 万元,比上年增长 95.25%,主要出口韩国、越南等国家 [17]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 172870.25 万元,增长 12.25%,净利润 14694.70 万元,下降 18.53%,总体毛利率 29.21%,同比下降 3.06 个百分点 [19] - 2024 年度公司四项费用合计比 2023 年度增长 13.85%,2025 年公司有多项降本增效计划 [20][21] - 公司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519683458 股为基数,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 1.50 元,共计派发现金股利 77952518.70 元 [19]
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提速 上市公司纷纷披露相关进展
证券日报· 2025-05-08 00:25
行业动态 - 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活跃,多只个股飘红,外骨骼机器人因在多个景区应用受到游客青睐而"出圈"[1] - 外骨骼机器人正从"验证"阶段迈向"实际应用"阶段,市场认为其具有"消费潜力大"与"技术复用性强"的双重优势[1] - 相比人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落地难度小、技术门槛低,产业推进迅速,目标客群精准,行业渗透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1] 技术发展 - 外骨骼机器人已从早期依赖机械结构的无源型产品迭代为融合高密度传感器矩阵与自适应算法的有源型产品,能实时感知人体运动意图,实现精准助力[2] - 技术日益成熟推动商业化进程提速,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存在较大程度重叠,可共享产业供应资源[2] - 产品突破医疗康复、军工应用边界,向工业生产、民用消费领域延伸,轻量化设计和精准助力特性是关键优势[2] 应用场景 - 医疗康复和工业场景将成为最早实现规模落地的两大领域,医疗领域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工业领域可提高搬运效率并降低职业劳损风险[3] - 应用场景正向农业采摘、物流分拣、消防救援等领域延伸,未来有望与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4] - 景区应用的"智能登山杖"具备辅助行走、实时监测身体状况、紧急呼救、景点讲解等多功能[2] 市场规模 - 开源证券研报预测2030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46.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42.2%[4] - 旺盛的市场需求将加速产业商业化进程,若出现现象级爆款,消费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2][4] 企业动态 - 沈阳新松机器人智能一体化床椅产品已形成销售,外骨骼式无源可穿戴下肢助行器在医疗复健机构处于示范应用阶段[5] -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正在对单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进行多场景调试测试[6] - 深圳光大同创已将碳纤维产品应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结构件中[6] - 河南翔宇医疗便携式外骨骼助行机器人已进入小批量阶段,预计年内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上市销售[7] - 江苏振江新能源计划今年三季度小批量生产外骨骼机器人[7] 市场关注 - 近半个月深交所互动易、上证e互动平台上关于"外骨骼机器人"的提问量超50条,问题聚焦技术研发进度、产品商业化布局等[5] - 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回应投资者关注,显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