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越

搜索文档
【联合发布】一周新车快讯(2025年8月16日-8月22日)
乘联分会· 2025-08-22 21:23
2025年8月新车上市计划核心观点 - 多家主流车企计划在2025年8月15日至21日期间密集推出11款新车型,覆盖A00级微型车到D级豪华SUV市场[1][2] - 电动化趋势显著,11款新车中有6款为纯电动车型,3款为插电混动/增程车型,仅2款为传统燃油车[2][8][16][24][32][40][48][56][64][72][80][88] - 工程更改规模多样化,包括全新产品(NP)、年型款(NM)、小改款(MCE1)、大改款(MCE3)和换代产品(GP),反映车企不同的产品策略[2][3] 按车型级别分类总结 A00级微型车 - 吉利熊猫卡丁:纯电动微型车,售价5.09万元,续航210km,功率30kW,电池容量17.03kWh[2][8] - 江铃小麒麟:纯电动微型车,售价3.99-4.39万元,续航201km,功率26-30kW,电池容量15.86-15.88kWh[2][80] A级SUV市场 - 奇瑞风云X3:纯电动SUV,售价8.99-10.99万元,续航401-520km,功率185kW,电池容量50.79-68.36kWh[2][16] - 奇瑞风云X3 PLUS:纯电动SUV,售价10.99-13.99万元,续航401-520km,功率185-255kW,电池容量50.79-68.36kWh[2][24] - 吉利博越:燃油SUV,售价8.59-10.69万元,搭载1.5T发动机,功率133kW[2][40] - 长安X5 PLUS:燃油SUV,售价6.99-10.39万元,提供1.5L和1.5T两种动力,功率81-141kW[2][48] - 哈弗猛龙:插电混动SUV,售价17.38-20.88万元,纯电续航105-200km,电池容量18.74-35.43kWh[2][64] C级SUV市场 - 特斯拉Model Y L:纯电动SUV,售价33.9万元,续航751km,功率340kW,电池容量82kWh[2][56] C级MPV市场 - 风行星海V9:插电混动MPV,售价17.99-19.99万元,纯电续航200km,电池容量34.9kWh[2][88] D级SUV市场 - 猛士M817:插电混动豪华SUV,售价31.99-34.99万元,纯电续航140km,系统综合功率405kW[2][32] - 昊铂HL增程:增程式豪华SUV,售价26.98-29.98万元,纯电续航350km,电池容量60.33kWh[2][72] 按动力类型分类总结 纯电动车型 - 共6款纯电车型,价格区间覆盖3.99-33.9万元,续航范围201-751km[2][8][16][24][56][80] - 电池容量从15.86kWh到82kWh不等,功率输出范围26-340kW[8][16][24][56][80] 插电混动/增程车型 - 共3款插混/增程车型,价格区间17.99-34.99万元,纯电续航140-350km[2][32][64][72][88] - 均采用1.5T发动机配合不同混动系统,电池容量31.7-60.33kWh[32][64][72][88] 传统燃油车型 - 仅2款燃油车,价格区间6.99-10.69万元,均搭载1.5L/1.5T发动机[2][40][48] - 变速箱类型包括5MT和DCT7[40][48] 按厂商分类总结 吉利汽车 - 推出熊猫卡丁微型电动车和博越燃油SUV两款车型[2][8][40] - 价格覆盖5.09-10.69万元区间[8][40] 奇瑞汽车 - 同时推出风云X3和风云X3 PLUS两款纯电SUV[2][16][24] - 价格覆盖8.99-13.99万元,续航401-520km[16][24] 其他厂商 - 长安汽车推出换代产品X5 PLUS[2][48] - 特斯拉推出Model Y长续航版[2][56] - 长城汽车推出大改款哈弗猛龙[2][64] - 广汽埃安推出昊铂HL增程版[2][72] - 江铃新能源推出小麒麟改款[2][80] - 东风系推出猛士M817和风行星海V9[2][32][88]
吉利汽车回应基础流量变更
新浪科技· 2025-08-20 14:10
8月20日,针对部分用户对吉利汽车旗下车型 "基础流量" 等权益的疑问,吉利汽车官方微博正式发布声 明,就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一、关于用户权益的持续性 吉利汽车在不同时期推出的智能网联车型,因市场定位、价格及配置存在差异,对应的用户权益方案会 有所不同。但需明确的是,销售时向用户承诺的包含E-CALL在内的权益,始终保持一致,不会进行任 何变更或减配。 二、关于"基础流量"的具体内容 此前在"基础流量"包含的权益信息传递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为消除用户的误解与疑惑,现统一说 明:"基础流量"权益通常涵盖车辆远程控制、在线导航、语音助手、天气查询、OTA升级等功能。具体 所含功能,请以您所购车型的实际配置为准。 声 明 近期,我们留意到部分用户对吉利汽车旗下部分车型的"基 础流量"等权益存在疑问。为让大家清晰了解相关信息,现就大 家关注的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用户权益的持续性 吉利汽车在不同时期推出的智能网联车型,因市场定位、价 格及配置存在差异,对应的用户权益方案会有所不同。但需明确 的是,销售时向用户承诺的包含E-CALL在内的权益,始终保持 一致,不会进行任何变更或减配。 二、关于"基础流量"的具体内容 ...
极氪合并后,当下的吉利比以往更具价值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18 17:29
吉利收购极氪交易 - 吉利汽车将收购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最高斥资172亿人民币,交易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子公司[1] - 极氪目前在美股上市,此次私有化合并将使其从纽交所退市[2] - 极氪股东享有现金与股票两项选择权,每股极氪ADS可选择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吉利新股[8] - 吉利汽车需最高支付23.99亿美元(约172亿人民币),其中约10.48亿美元支付给关联股东[8] 战略整合背景 - 2024年9月吉利发布《台州宣言》,强调战略聚焦和业务条线整理[1] - 2024年11月吉利发起极氪与领克整合,领克51%权益归属极氪[2] - 2024年10月吉利汽车宣布将几何品牌并入银河品牌[5] - 合并后公司业务架构分为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两大板块[6] 协同效应与预期收益 - 合并后公司效益预计增长超5%,研发、管理、营销效率有望提升15%~20%[4] - 极氪将受益于吉利汽车更低的融资成本和财务资源,保障研发、供应链等领域高强度投入[3] - 国证国际上调吉利汽车2025-2027年预测净利润至137亿、181亿、232亿[9] - 国信证券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亿、207亿、244亿元[9] 产品与市场定位 - 极氪定位豪华高端市场,产品定价20万元以上[6] - 领克定位个性化市场,主要销售小型纯电和中小型插混,定价15-25万元[6] - 极氪拥有P线和Z线两大产品线,车型多为纯电及插电混动[4] - 吉利银河事业群定位大众化市场,包含非极氪、领克的全部电动车[6] 交易细节 - 每股代价股份发行价为港币17.15元,较前收盘价溢价约2.4%[8] - 吉利汽车最多发行10.98亿股新股,占现有股本10.9%[8] - 交易旨在打破极氪独立上市可能存在的资源分散和潜在竞争[2]
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 吉利回归主业的决心有多大?
中国经济网· 2025-05-15 16:16
战略调整与品牌整合 - 吉利在2024年初达到品牌多元化顶峰,旗下拥有吉利汽车、领克、极氪等9个独立品牌,并提出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集团"的目标 [3] - 2024年9月公司发布《台州宣言》,开启"战略聚焦"大收缩,领克并入极氪成立极氪汽车集团,随后极氪在2025年5月退市并入吉利汽车,实现"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目标 [5][6] - 品牌整合涉及几何并入吉利银河、雷达和翼真并入吉利银河等多轮调整,最终实现聚焦造车主业的目标 [14] 人事变动与组织架构 - 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在吉利并购极氪完成后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戴庆将向安聪慧汇报 [6] - 原吉利控股集团CFO李东辉卸任CEO后出任集团副董事长,桂生悦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淦家阅出任新吉利汽车集团CEO [17] - 郑鑫凭借在电池及供应链业务的优秀表现被提拔为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其主导的耀宁集团在新能源电池、智能汽车零部件和磷化工业务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15] 财务表现与业务发展 - 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264%,毛利率达15.8% [16] - 极氪领克双品牌首次并表表现优异,极氪科技一季度总营收220亿元,整车销售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盈利5.1亿元 [16][17] - 公司新能源盈利能力改善及规模效应释放,第一季度毛利总额大幅提升至114亿元 [16] 全球化与产品战略 - 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汽车实现从中国公司向全球公司的跃迁,并成功孵化领克、CMA平台等新品牌新技术 [11] - 在马来西亚通过收购宝腾股份打造全产业链输出模式,开辟特色出海路径 [11] - 安聪慧主导推出帝豪EC718、博瑞、博越等成功产品,并开发CMA平台推动公司进入架构造车快车道 [7][8] 供应链与产业布局 - 公司重视全产业链布局,新能源电池研发部的神盾电池应用于吉利银河E5等产品,智能汽车零部件部涵盖线控底盘、智能座椅等核心部件 [15] - 通过收购澄星股份形成"新能源+化工"协同效应,强化供应链优势 [15] - 主机厂与供应链关系从单纯采购转向深度协同,如宁德时代连续两年净利润超500亿元的示范效应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