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瑞
icon
搜索文档
博瑞医药: 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2024年度)
证券之星· 2025-06-09 21:31
本次债券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月4日按面值发行46,500万元可转债,每张面值100元,共计465万张,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45,683.12万元[3] - 债券期限为6年(2022年1月4日至2028年1月3日),票面利率逐年递增,第一年0.4%至第六年3%[3] - 初始转股价格为35.68元/股,转股期为发行结束满6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至到期日[4] - 债券信用评级为AA-,主体信用评级为AA-,评级展望稳定[5] 债券条款与机制 - 设置转股价格调整机制,当公司发生派送股票股利、转增股本等情况时进行相应调整[7] - 包含向下修正条款,当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中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转股价85%时,可提出修正方案[8] - 设有赎回条款,当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中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130%时,公司有权赎回[10] - 包含回售条款,在最后两个计息年度,若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转股价70%,持有人可回售[11] 公司经营与财务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8.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15][1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增加3.23个百分点,主要因创新药BGM0504注射液等研发投入加大[17] - 公司产品覆盖抗病毒、抗真菌、免疫抑制、抗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核心产品包括恩替卡韦、卡泊芬净等[16]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6亿元,较上年有所改善[17]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吸入剂及其他化学药品制剂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新建项目[19] - 截至2024年底,累计使用募集资金4.61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100.97%[18] - 项目原定2025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9] - 公司曾使用5,864.71万元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19] 其他重要事项 - 2024年7月公司对转股价格进行调整,从34.94元/股调整为34.84元/股[23] - 2024年跟踪评级维持主体和债券信用等级为AA-,展望稳定[21] - 2022-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3.11亿元、1.95亿元和2.46亿元,显示稳定偿债能力[21]
证券代码:688166 证券简称:博瑞医药 公告编号:2025-033 转债代码:118004 转债简称:博瑞转债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一、2024年度权益分派方案的基本情况 2025年5月19日,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同意公司以实施 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为基数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0.96 元(含税),本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如在实施权益分派股 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并将另行公 告具体调整情况。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5年4月3日、2025年5月20日披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se.com.cn)的《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告》(公告编号:2025-009)、《2024年年度股东 大会决议公告》(公告编号:2025-028)。 本次权益分派方案实施后,公司将依据《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 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相关规定对"博瑞转债"当期转股价格进行调整。 二、本次权益分派方 ...
博瑞医药: 可转债转股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8 19:31
可转债转股情况 - "博瑞转债"自2022年7月11日进入转股期,2025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共有人民币100,000元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数量为2,870股,占转股前已发行股份总额的0.0007%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转股金额为人民币159,000元,转股数量为4,550股,占转股前已发行股份总额的0.0011% [1][4] - 尚未转股的可转债金额为464,835,000元,占发行总量的99.9645% [1][5] 可转债发行与调整 - 公司于2022年1月4日发行465万张可转债,每张面值人民币100元,发行总额46,500万元,期限6年 [2] - "博瑞转债"于2022年1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债券代码118004 [2] - 转股价格因权益分派和定向增发多次调整:2022年6月因年度权益分派调整,2022年12月6日因定向增发12,464,966股A股从35.56元/股调整为35.05元/股 [2][3] 股本变动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因转股增加2,870股,总股本从422,466,646股增至422,469,516股 [5] - 有限售条件流通股未发生变动 [5] 附加条款与回售 - 因可转债募投项目产品种类变更,附加回售条款生效 [3] - 回售申报期内有效回售数量为60张,回售金额为6,000元 [4]
博瑞医药: 关于“博瑞转债”跟踪信用评级结果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8 19:31
信用评级 - 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维持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1][2] - "博瑞转债"信用等级维持为"AA-" [1][2] - 前次评级时间为2024年6月20日,评级机构为东方金诚 [1] 评级依据 - 评级机构东方金诚对公司经营状况及相关行业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后出具跟踪评级报告 [2] - 本次评级结果与2024年6月的前次评级结果一致 [1][2] 信息披露 - 跟踪评级报告内容披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2] - 公告依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定发布 [1]
博瑞医药: 关于不提前赎回“博瑞转债”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1 17:29
可转债赎回条款触发情况 - 公司股票在2025年4月28日至2025年5月21日期间满足连续30个交易日中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即45.29元/股),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1][5] - 赎回条款规定,若可转债未转股余额不足3,000万元时,公司也有权赎回 [5] 公司不提前赎回的决定 - 公司于2025年5月2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决定不行使"博瑞转债"的提前赎回权利 [1][6] - 未来三个月内(2025年5月22日至2025年8月21日)即使再次触发赎回条款,公司亦不行使提前赎回权利 [2][6]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2日重新计算赎回条件,若再次触发条款,董事会将重新审议是否赎回 [6] 可转债发行与转股调整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月4日发行465万张可转债,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46,500万元,期限6年 [2] - 可转债自2022年7月11日起可转股,转股期至2028年1月4日 [3] - 因权益分派和增发股票,转股价格多次调整,最新调整为2024年7月因年度权益分派调整 [3][4] 相关主体减持情况 - 在赎回条件满足前的六个月内(2024年11月22日至2025年5月2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均未交易"博瑞转债" [6]
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 吉利回归主业的决心有多大?
中国经济网· 2025-05-15 16:16
战略调整与品牌整合 - 吉利在2024年初达到品牌多元化顶峰,旗下拥有吉利汽车、领克、极氪等9个独立品牌,并提出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集团"的目标 [3] - 2024年9月公司发布《台州宣言》,开启"战略聚焦"大收缩,领克并入极氪成立极氪汽车集团,随后极氪在2025年5月退市并入吉利汽车,实现"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目标 [5][6] - 品牌整合涉及几何并入吉利银河、雷达和翼真并入吉利银河等多轮调整,最终实现聚焦造车主业的目标 [14] 人事变动与组织架构 - 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在吉利并购极氪完成后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戴庆将向安聪慧汇报 [6] - 原吉利控股集团CFO李东辉卸任CEO后出任集团副董事长,桂生悦仍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淦家阅出任新吉利汽车集团CEO [17] - 郑鑫凭借在电池及供应链业务的优秀表现被提拔为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其主导的耀宁集团在新能源电池、智能汽车零部件和磷化工业务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15] 财务表现与业务发展 - 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264%,毛利率达15.8% [16] - 极氪领克双品牌首次并表表现优异,极氪科技一季度总营收220亿元,整车销售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盈利5.1亿元 [16][17] - 公司新能源盈利能力改善及规模效应释放,第一季度毛利总额大幅提升至114亿元 [16] 全球化与产品战略 - 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汽车实现从中国公司向全球公司的跃迁,并成功孵化领克、CMA平台等新品牌新技术 [11] - 在马来西亚通过收购宝腾股份打造全产业链输出模式,开辟特色出海路径 [11] - 安聪慧主导推出帝豪EC718、博瑞、博越等成功产品,并开发CMA平台推动公司进入架构造车快车道 [7][8] 供应链与产业布局 - 公司重视全产业链布局,新能源电池研发部的神盾电池应用于吉利银河E5等产品,智能汽车零部件部涵盖线控底盘、智能座椅等核心部件 [15] - 通过收购澄星股份形成"新能源+化工"协同效应,强化供应链优势 [15] - 主机厂与供应链关系从单纯采购转向深度协同,如宁德时代连续两年净利润超500亿元的示范效应 [15]
旧秩序在坍塌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11 23:41
撰 文 / 刘宝华 设 计 / 琚 佳 2025年参加新车发布会,经常会有恍惚之感。 比如5月9日上市的吉利银河星耀8,6月30日以前的限时价11.58-15.58万元,限时价过后也只是每个 版本回升1万元。 银河星耀8属于C级轿车,车身尺寸5018×1918×1480mm,与奥迪A6L同级,后者的指导价为42.79- 65.68万元。 当然,在连年价格战的倾轧下,实际成交价与指导价相去甚远。易车发布的数据,2024年C级轿车 的销量基本集中在8款传统豪华品牌合资车上,销量合计48.6万辆,实际成交价27万元至50万元不 等。 对比吉利银河星耀8的11.58-15.58万元,相差3倍左右。如果逐项对比功能配置,悬殊感会更强烈, 是传统燃油车经典款和智能电动车最新款代际差的悬殊——技术、性能、配置、功能更好的一方反 而售价低得多,价格不是百分比的差异,而是倍数级的差异。 这一幕好比晚清或民国街头的既视感,长袍马褂长辫子与西装革履礼帽同场,小轿车与黄包车同 行。 对整个中国汽车,乃至全球汽车行业来说,这不仅仅是驱动方式的电动化,也不仅仅是驾驶方式的 智能化,由欧美汽车公司缔造、日韩跟进的旧有汽车产品等级划分、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