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卡布奇诺咖啡
icon
搜索文档
穷鬼赛道,捧出了2个河南首富 || 深度
搜狐财经· 2025-08-01 19:03
作者:东野聪明 铁打的宝座,流水的首富。 不仅在全球开设超过4.6万家门店,成为数量最多的连锁快餐店。今年3月,蜜雪冰城还在港股上市,一路大涨。截至发稿日,其股价已从发行价每股202.5 元,上涨为每股494元。 在这背后,是一个切中时代情绪与风口的商业故事,但和许多"风口上的猪"不同,张氏兄弟日后起飞的起点,发生在风口形成之前。 01 张氏兄弟成为河南首富的前几个月,蜜雪冰城经历了几轮起伏。 先是3月初,蜜雪冰城在港交所敲锣上市,成为国内第4家上市的新茶饮公司,首日便大涨超43%,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一时之间,风光无两。 六月末,2025年新财富500创富榜公布,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与张红甫两兄弟, 以1179亿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 而半个月前,河南首富还是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仅仅十几天过去,"雪王"便一剑封喉,打败了LABUBU,坐上首富宝座。 不仅在新消费赛道打赢顶流,在"水饮"赛道,张氏兄弟的身价也仅次于手握农夫山泉的钟睒睒,与娃哈哈的掌门人宗馥莉,位居第三。 这一年,是蜜雪冰城创立的第28年。 几乎很难想象,凭借着2元一根的甜筒、4元一杯的柠檬水、6元一杯的棒打鲜橙,蜜雪冰城为其创始人们,铺设 ...
我在上海老年大学,学做咖啡
虎嗅· 2025-05-08 22:13
课程设置与教学特点 - 黄浦区老年大学开设《海派精品咖啡制作与品鉴》课程,每期4节课,每班12名学生,注重实践操作[1][2] - 课程内容涵盖咖啡基础知识、意式奶咖制作,包括咖啡豆种类、设备使用及牛奶打发拉花技术[5][9][20] - 教学方式灵活,教师根据学生兴趣调整内容,如增加手冲咖啡演示[18],并优化上课时间至上午以适应老年人作息[19] 学员背景与学习动机 - 学员年龄层以退休人员为主,如Wendy(刚退休1年)和Lisa(退休2年),部分学员具备咖啡基础(如方茂林家中有半自动咖啡机)[25][35][40] - 学习目的多样:精进技能(Lisa学拉花)、社交需求(Wendy认识朋友)、基础认知(黄丽丽区分咖啡种类)[25][40][41] - 部分学员跨区选课,如Wendy同时在黄浦区和社区老年大学报咖啡课,并对比设备差异(黄浦区提供6台机器供12人独立练习)[26][29] 教学成果与学员反馈 - 学员实操进步显著:Lisa成功拉出爱心图案并拍照留念,方茂林提升家用咖啡机操作水平[41][45][47] - 课程激发持续练习,如Wendy每日在家制作咖啡并请教师指导[46] - 老年大学课程设计强调兴趣导向,无考证压力,学员普遍认可松弛的学习氛围[50][51] 行业设备与资源配置 - 教学设备配置影响体验:黄浦区老年大学提供6台意式咖啡机(每台双高压手柄/蒸汽棒),显著优于社区老年大学的2台共享设备[26][28] - 学员自备设备差异明显,如方茂林使用德龙半自动咖啡机,Wendy拥有家用意式机型[25][35]
蜜雪冰城千亿市值IPO背后:一个大道至简的故事
36氪未来消费· 2025-03-03 10:53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通过28年坚持低价战略和极致供应链管理,实现4.6万家门店全球第一规模,市值超千亿港元 [3][5][6] - 公司成功关键在于"数十年只练一招"的专注:前十年仅开1家店,后十年年均新增4600家店,形成规模壁垒 [3][6][19] - 低价模式建立在"死扣成本"的供应链体系上:自建工厂/物流/原料基地,毛利率30%仅为行业一半 [9][13][15] - 创始人农民出身塑造商业基因:1元冰淇淋起家,产品定价2-8元,锁定学生/下沉市场 [9][10][11] - 上市前唯一融资获美团龙珠等10亿注资,IPO认购超5300倍,早期投资人回报近4倍 [4][5] 发展历程 - 1997年创业初期经历"三死三生",2000年确立低价餐饮模型(3元汉堡/1.5元土豆丝) [8][9] - 2007年1元冰淇淋引爆市场,单季发展26家加盟商,开启连锁化 [9][10] - 2012年自建中央工厂解决供应链卡脖子问题,2014年物流体系覆盖全省 [13][18] - 2017年行业爆发期逆势聚焦10元以下市场,2020年起三年新增2.2万家店 [19] - 2024年门店数超星巴克,全球现制饮品TOP20中中国占6席 [3][6] 商业模式 - 产品策略:TOP5单品占销量40%,柠檬水等长保产品降低运营复杂度 [15][16] - 供应链管理:11.5万吨柠檬采购量掌控议价权,物流成本随规模递减 [15][18] - 利润分配:超额利润通过原料降价反哺加盟商,维持终端低价 [20] - 选址逻辑:避开A类商圈高租金,专注街头/校园场景 [10][15] 战略决策 - 拒绝高端化转型:2010年试水高端店失败,确认"价格不需升级"原则 [16] - 规模优先战略:2019年调研确认与喜茶客群无重叠后加速扩张 [19] - 全球化布局:2019年已规划咖啡和出海业务,对标可口可乐等百年品牌 [23][24] - 资本运作:现金流充裕至万店规模才开放融资,保持战略自主性 [4][5] 创始人特质 - 张红超(兄):理工思维拆解成本,二手设备研发爆品 [9][11] - 张红甫(弟):门店即实验室,开发卡布奇诺咖啡等季节性产品 [10][23] - 共同特质:农民家庭出身,坚持"血汗钱"理念,生活简朴 [11][25] - 长期主义:创业初期日均化冰1/3仍坚持,对标百年企业 [2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