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足人形机器人R1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行业专题研究周报:宇树发布双足机器人R1,超150台人形机器人亮相WAIC-20250728
华龙证券· 2025-07-28 17: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人形机器人行业“推荐”评级 [2][3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人形机器人领域明星企业产品密集发布,叠加WAIC等重磅会议召开,人形机器人板块迎来密集催化,应围绕“高确定性 + 增量技术”两条主线,把握2025年产业扩张期的确定性红利 [5][32] 各部分总结 行情回顾 - 2025年7月21日至25日,人形机器人指数涨跌幅 +2.13%,同期沪深300涨跌幅 +1.69%,上证综指涨跌幅 +1.67%,深证成指涨跌幅 +2.33%,创业板指涨跌幅 +2.76%,科创50涨跌幅 +4.63% [5][12] - 同期跟踪的人形机器人相关公司中,涨跌幅前五的分别为北方稀土(+16.05%)、长盛轴承(+15.33%)、卧龙电驱(+12.66%)、新时达(+9.93%)、锐科激光(+9.15%);涨跌幅后五的分别为得润电子(-3.54%)、拓普集团(-3.66%)、胜宏科技(-4.04%)、隆盛科技(-4.27%)、中马传动(-5.81%) [14] 产业动态 - 宇树科技发布双足人形机器人R1,定价3.99万元起,全身共26个关节,集成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重25千克,支持自行改制,演示视频展示了翻跟头、打拳等运动控制能力 [5][16][18]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于7月26日在上海开幕,超150台人形机器人参展,宇树科技展示人形机器人拳击赛,银河通用展示机器人多元落地场景,星动纪元复现物流仓储等落地应用场景 [21][22] - 美东时间7月21日,特斯拉餐厅在加州好莱坞开业,人形机器人Optimus承担服务工作,开业6小时内餐饮和充电收入合计达4.7万美元,较邻近麦当劳全天流水高30%,第三代机器人预计2025年面向中国C端市场推出,2026年量产,计划5年内年产100万台 [5][24] - 字节跳动旗下Seed团队发布GR - 3 VLA模型与ByteMini机器人,GR - 3泛化能力优秀,ByteMini搭载无偏置7个自由度机械臂和22个自由度全身运动系统,能处理复杂任务 [25] - 优必选7月23日推出全尺寸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搭载自研智能体技术Co - Agent,身高1.76米,集成第四代工业级灵巧手与仿生手臂,可实现亚毫米级精细操作,耐久性超8万次,还可实现自主换电,7×24小时不间断作业 [27][29] 公司动态 - 科瑞技术向全资子公司深圳市科瑞技术科技有限公司以债转股的方式增资3.0亿元人民币 [31] 投资建议 - 个股围绕“高确定性 + 增量技术”两条主线,关注特斯拉Optimus量产进度及国产供应链订单释放、国内华为、宇树链等新进展 [32] - 个股方向关注特斯拉链(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宇树链(长盛轴承、曼恩斯特等)、华为链(兆威机电、中坚科技等)、智元链(卧龙电驱、蓝思科技等) [5][32]
超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出道”,在WAIC现场看中国AI应用“引潮”世界
环球网资讯· 2025-07-28 06:53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 上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展出超150台人形机器人 创国内最大规模展示记录 [1] - 中国人形机器人从静态展示转向"下地干活"的实战应用 数百台功能型机器人亮相 [2] - 行业呈现完整工业场景任务链 涵盖电控操作、质检、封装、搬运等多工序作业 [3] - 人形机器人企业加速出海 星动纪元海外订单占比超50% 服务全球市值前十科技企业中的9家 [3][4] - 企业聚焦模块化设计和国际专利布局 通过与海外生态合作加速产品迭代 [4] 企业动态与产品创新 - 宇树科技发布3.99万元双足人形机器人R1 消防机器狗B1已在国内多城市投入实战 [2] - 傅利叶推出首款医用康养机器人 具备柔肤设计和全感交互系统 [3] - 星动纪元研发的机器人可完成360度旋转跳等复杂动作 其手部动作克隆机器人被MIT等顶尖高校采用 [3] - XREAL推出"全生态空间屏"One Pro AR眼镜 实现3D视觉、影音投放和实时翻译 [5] - 阿里巴巴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 突破自然对话系统技术 [6] 技术突破与竞争优势 -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体能"控制方面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突破美国长期技术垄断 [8] - 中国具备三大优势:制造业供应链竞争力、丰富制造业数据资源、政策支持与投融资便利 [9] - 自研关节模组和具身大模型支撑机器人高难度动作 芯片与光学设备国产化取得突破 [3][5][6] - AI与硬件结合探索加速 出现AI高考机械臂等创新产品 [7] 全球市场格局 -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中国在AI机器人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中美差距持续扩大 [1] - 全球AI产业形成中美双强格局 中国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市场优势 [9] - 78%全球企业已开始应用AI技术 中国成为AI规模化应用最积极的市场 [9] - 中国企业计划在东盟部署关键零部件生产 延伸产业链出海 [10] 应用场景拓展 - 人形机器人应用覆盖消防、工业制造、医疗康养、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 [2][3][8] - AR+AI融合推动智能眼镜进入消费市场 实现导航、翻译、影音等多元功能 [5][6] - 汽车、餐饮、金融等行业加速接入人形机器人应用 [9] - 东南亚传统工业园区向自动化转型 为中国机器人供应链提供出海机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