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射膜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及中国光学级PET薄膜行业趋势预测及前景深度评估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26 19:19
光学级PET薄膜市场概述 - 产品主要分为反射膜、增透膜、滤光膜及其他类型,不同产品类型增长趋势显示2020-2031年复合增长率差异显著 [4][5]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显示与面板、锂电池、光伏及其他,其中消费电子和显示面板占据主导地位 [5][16] - 行业发展特点包括技术壁垒高、集中度提升,进入壁垒涉及专利、工艺及资金门槛 [5][12] 行业规模及区域分布 - 全球市场规模2020-2031年预测从百万美元级持续增长,中国市场占比逐年提升 [5][16] - 亚太地区(中国、日本、韩国等)为最大市场,北美和欧洲紧随其后,拉美及中东非洲规模较小但增速较快 [5][16][17] - 2024年中国市场占全球比重超30%,本土企业收入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5][12][22] 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Top 5厂商市场份额集中,东丽、杜邦帝人、三菱化学等国际巨头占据第一梯队 [5][6][27] - 中国本土企业如双星新材、乐凯集团、宁波激智科技等收入增速显著,但全球市占率仍低于10% [8][9][10][12] - 行业并购活跃,2020-2025年头部企业通过收购整合技术及渠道资源 [5][21] 产品与应用细分 - 反射膜和增透膜合计占全球产品类型份额超60%,滤光膜在光伏领域需求增长显著 [4][16][31] - 消费电子应用占比最高(2024年约40%),锂电池和光伏应用2024-2031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5%以上 [5][16][32] - 中国市场中显示与面板应用规模2025年预计突破百万美元,本土供应链替代加速 [5][12][30] 供应链与厂商动态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集中于日韩,下游客户以面板厂和电子制造商为主 [7][44][46] - 东丽2020-2025年光学级PET薄膜业务毛利率稳定在25%-30%,技术领先性显著 [7][50] - 3M和SKC通过差异化产品布局高附加值领域,2025年收入目标均超百万美元 [7][70][75] 研究方法与数据验证 - 报告采用自下而上及自上而下双重验证,数据来源包括企业访谈及行业数据库 [10][38][39] - 市场规模预测基于历史复合增长率及下游需求测算,2026-2031年亚太增速高于全球均值 [16][17][31]
长阳科技: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9:53
新项目实施进展及效益 - 合肥新能源2024年净利润为-12,353.79万元,主要因产能爬升期单位成本高、资产减值损失增加4,268.36万元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682.70万元 [2][3] - 合肥新材料2024年净利润为-2,353.48万元,主要因项目未投产且政府补助减少1,976万元 [3] - 浙江长阳2024年净利润为-3,697.23万元,主要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236.71万元及在建工程减值1,448.36万元 [4] 行业竞争态势 - 锂电池隔膜行业2024年全球出货量260亿平米(同比+26.8%),但价格战导致星源材质毛利率下降15.63个百分点,恩捷股份下降32.44个百分点 [5][6] - 光伏胶膜行业因产能过剩,海优新材毛利率降至-0.54%,赛伍技术下降9.24个百分点,仅福斯特毛利率微增0.12个百分点 [9][10] - 聚酯薄膜行业呈现低端过剩、高端依赖进口的结构性矛盾,国内企业如裕兴股份营收下降34.75% [7][8] 项目投资与规划 - 合肥新能源调整3个隔膜项目产能至合计8.6亿平米,预计年营收1.24亿元;光学基膜项目预计2025年6月投产,年营收2.43亿元 [10] - CPI薄膜项目已投资5,858.52万元,预计2026年投产可实现年营收8.85亿元 [10] - 光伏胶膜项目因亏损停产,将视市场情况决定是否重启 [12] 财务数据影响 - 三家子公司合计拖累公司净利润减少1.23亿元,其中合肥新能源影响最大(-8,700万元) [2][3][4] - 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10,199.61万元,主要因隔膜产线调试改造 [13] - 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总额4,273.72万元(固定资产2,593万+在建工程1,681万) [13] 关联交易情况 - 向关联方碳景科技采购设备1,833.55万元及厂房租金705.56万元,经评估定价公允 [12] - 近三年关联交易总额4,560万元,主要为设备采购及租赁,无资金占用 [12][13] 收入与毛利率分析 - 2024年营收增长6.62%至13.36亿元,但归母净利润转亏2,943万元,毛利率下降3.64个百分点至23.46% [14] - 反射膜收入占比80.41%(+0.83%),光学基膜收入下降15.93%因销量减少 [16][17] - 2025年Q1营收下降14.97%,但毛利率提升6.52个百分点因收缩亏损业务 [21]
投资7.4亿 这家上市电子胶企重金押注光学保护膜材料
搜狐财经· 2025-05-02 09:03
核心项目聚焦高端光学材料 - 募投项目总投资7 4亿元 建设周期3年 聚焦高端光学材料领域 新增偏光片保护膜 OLED制程保护膜及OCA光学胶膜等产能 [3] - 项目达产后预计年营收13 92亿元 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关键动力 [3] - 公司已在光电显示模组材料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客户包括三星 京东方等头部企业 此次项目布局旨在进一步开拓高端市场 [3] - 计划通过上海紫竹高新区创新中心项目加速技术研发与人才集聚 提升核心竞争力 [3] 业绩高增验证战略成效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5%至7 95亿元 净利润达2 8亿元 同比增长44% [4] - 高性能光学材料业务收入同比激增超4倍至2 18亿元 功能性电子材料业务保持22%稳健增长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2%和111% 创历史新高 [4] 技术攻坚与风险应对并行 - OLED制程保护膜和OCA光学胶膜处于客户认证阶段 存在不确定性 [5] - 项目达产后每年新增4239万元折旧摊销费用 若订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净利润 [5] - 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达6 32% 持续加大技术攻坚力度 [5] - 计划使用8 8亿元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优化资金效率 降低财务风险 [5] 锚定进口替代 打造材料生态链 - 公司将依托新建项目与上海创新中心 深化与高校及产业链伙伴合作 突破美日韩企业在高端材料领域的技术壁垒 [6] - 未来计划拓展功能性粘接剂等上游领域 构建覆盖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等多场景的材料解决方案 [6] - 目标打造完善的材料生态链 提升在光学膜行业及功能性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与影响力 [6] 中国光学膜行业现状 - 电子光学用聚酯薄膜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1 27% 产量和销量分别增长90 28% 84 34% 受益于下游电子显示 光伏等领域需求增长 [7] - 高端复合光学膜需求旺盛 量子点膜 复合膜及COP等产品销售额达8 71亿元 同比增长42 78% [7] - 行业供需缺口显著 国内企业虽通过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提升产量 但仍难以满足液晶显示 新能源汽车 光伏等多领域旺盛需求 进口依赖问题突出 [7] 行业竞争格局 - 本土企业如双星新材 激智科技在中低端光学膜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但在高端领域面临日本东丽 三菱化学等技术壁垒和市场垄断 [8] - 长阳科技反射膜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 打破国外厂商垄断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8] - 高端光学膜及核心原材料如偏光片 TAC膜等仍需大量进口 出口产品多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高端竞争力有待提升 [8] 公司背景 - 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 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0年9月登陆科创板 [11] - 业务涵盖电子复合功能材料 光电显示模组材料和精密制程应用材料 应用于消费电子 可穿戴设备 新能源 智能汽车 医疗电子 新型显示等行业 [11] - 在深圳 苏州 上海 香港 美国设有全资子公司 [11]
长阳科技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长阳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一季度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 2.67 亿元,归母净利润 1416 万元,同比增长 72%,扣非归母净利润 1237 万元,同比增长 95.4%,整体收入同比降 14.97 个百分点,但环比改善[3] - 反射膜收入 2.15 亿元,同比降 4.17 个百分点,毛利率从 36.8%升至 37.34%[3] - 光学基膜收入 1790 万元,同比减少 400 万元,毛利率为 -11%[3][8] - 隔膜和胶膜业务总体减少约 1200 万元,其他业务收入从 4200 万降至 2100 万[3] 2. **利润增长原因** - 反射膜业务毛利率提高,盈利稳定 - 胶膜业务亏损大幅减少 - 合肥、宁波两地隔膜和胶膜业务亏损收窄[2][6] 3. **各业务板块发展预期** - **反射膜**:预计全年保持个位数增长,大尺寸电视需求增加和 BEMAP 客户小尺寸增量导入支撑需求,原油价格下滑及中小尺寸占比增加提升毛利率[2][7] - **光学基膜**:一季度表现不佳因停工致产能未充分发挥,月产能 1500 吨,满产月营收可达 4500 万,未来有望通过生产恢复和优化管理提升业绩[2][8][9] - **固态电池复合膜基膜**:处于客户验证阶段,主要客户有松下、三星 SDI、宁德时代等,预计 2027 年小规模装车交付;设备造价低、成本低、交付周期短、相对自主可控,是未来量产优势[2][12][14] - **CPI 产品**:进度略慢于预期,目标年底前稳定批量生产,规划两条生产线,今年先投一条;浆料问题基本解决,洁净度指标待改进,预计明年小批量供货[4][16] 4. **亏损业务现状** - 光学胶膜去年三季度停产,今年可能有部分资产减值,总量有限 - 舟山公司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少亏 200 万,预计全年少亏至少 1000 万 - 干法隔膜去年四季度投产,因产能爬坡时间短,直通率和良率略差于同行,去年 12 月停工,一季度亏损减少约 700 万,今年全年不生产折旧和摊销费用约四五千万,处置设备可能有进一步减值[11] 5. **固态电池复合膜基膜优势** - 最早提出固态电池电解质复合薄方案,配合客户开发认证 - 技术路线覆盖全面,拥有自研设备和独特工艺段优势 - 生产线 80%以上国产化设计,仅 20%配件来自欧洲企业 - 覆盖广泛客户群体及各种技术路线,满足市场需求[13] 6. **公司战略调整** - 聚焦固态电池复合膜基膜和 CPI 产品,稳住反射膜、光学基膜业务 - 在涂布工艺、隔膜和胶膜等业务上做减法,利于公司长期健康发展[4][16][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光学基膜产能及毛利率**:一季度产能仅开三分之一,成功率不高,固定费用高;中低端产品价格战激烈,毛利率低;OC 产品毛利率 15% - 20%,增亮膜今年 0% - 5%,普通离型膜和保护膜约 -10%;年初目标毛利率 5%,可能在 0% - 5%之间;一季度光显基膜营收占全年约四分之一[10] 2. **固态电池技术产能建设及出货价格**:目前一条生产线产能 4000 - 5000 万平方米,2027 年前难大规模应用,仅考虑汽车领域小规模装车,现有产线可覆盖需求;扩充产能需等 2027 年后,扩展周期 8 - 12 个月;小批量订单价格约 4 - 5 元/平方米,日系和韩系客户价格更高,最终价格取决于市场供需,短期内毛利率和盈利水平良好[18] 3. **下游验证及产能建设投产时间**:下游验证进度稍慢,年底前稳定批量生产,今年先投一条生产线;厂区洁净度不达标,需等新基地建成;今年无收入销售,明年有望小批量供货,投产时间取决于新基地情况[16][19] 4. **半固态电池使用膜材料情况**:半固态电池可使用膜材料,向某客户送样表现突出,但在成本端竞争对手略有优势,最终选择取决于终端客户[20] 5. **CPR 项目进展**:已完成基膜和硬化企业测试,与科龙性能对比指标无差异甚至更好;洁净室环境需达半导体级别,在舟山建造厂房;预计 2025 年量产线建成,2026 年终端客户验厂,验厂后考虑小批量或大批量供应[21] 6. **反射膜收入下滑及毛利率改善原因**:收入下滑因 MINI LED 业务减少 400 万元,今年预计与去年持平;毛利率增加受油价和中小尺寸产品量增加影响,总体毛利率稳定在 35% - 37%[23] 7. **国内 Mini LED 客户群情况**:主要服务海外高端 Mini LED 客户,国内 Mini LED 客户产品灯珠少、显示效果逊、工序简单,产业链关系难撼动,暂不计划扩展国内客户群[24] 8. **国内迷你 LED 电视市场与三星差异**:国内市场略显低端,生产环节少,单价低,如基膜卖 4 - 5 元/平方米,最终售价十几元左右[25] 9. **2025 年公司整体业务形势**:反射膜业务预计稳中趋升,盈利超去年;光学基膜产品结构改善,但中低端竞争激烈,毛利改善慢,今年预计比去年表现好,改善程度逐季观察[27] 10. **公司亏损业务减少情况**:隔膜业务今年亏损预计大幅减少,但有资产减值不确定性;胶膜业务预计亏损减少,一次性处置可能效果更好,助于长期战略[28] 11. **新业务发展前景**:固态电池复合膜基站有优势,需等终端市场放量;公司聚焦新业务发展,适时处置非核心资产优化财务管理和实现战略目标[29] 12. **公司未来发展方向**:选择性放弃非核心领域,重点布局新兴领域,逐季调整保持灵活,与投资人保持沟通[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