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大西瓜

搜索文档
上线两年小游戏仅靠更换贴图翻红,月下载超873万,美国山海经重塑流量密码
36氪· 2025-07-02 14:36
行业趋势 - 休闲消除类游戏借助"美国山海经"文化元素实现下载量暴增,如《Merge Fellas》5月下载量从3万跃升至873万[28][30] - 越南厂商ABI、Bravestars等通过快速复制热点素材(如鱿鱼游戏、蜘蛛侠)成功打造多款爆款休闲游戏[31] - 超休闲游戏与"脑腐文化"高度契合,厂商采用混合变现模式并利用热门素材降低获客成本[30] 产品特征 - 上榜游戏普遍带有"Brainrot"、"Meme"关键词及诡异生物图标(木棍人、耐克鲨鱼等)[1][3] - 玩法多取材于短视频挑战(听声识图、跑酷变化门),部分直接套用《合成大西瓜》框架[25] - 研发门槛极低,仅需替换热门生物贴图即可快速迭代产品[25][30] 文化现象 - "美国山海经"源于AI文生视频技术(如Sora模型)驱动的全民二创,通过TikTok/Youtube全球传播[5][11] - 核心元素包括魔性意大利语音频、荒诞生物形象及"brain rot"标签(2024牛津年度词汇)[7][9] - 文化普适性体现在:1) 跨地区符号融合(意大利弹舌、美国耐克) 2) 反主流情绪宣泄 3) 低思考成本娱乐[22][24][33] 技术驱动 - AI生成技术(如Sora模型)降低创作门槛,推动生物形象大规模衍生[5][24] - 社媒平台算法助推挑战活动(生物图鉴排行、战斗视频)加速文化破圈[11][14] - 无版权争议的UGC内容为游戏提供现成IP素材[17] 市场策略 - 厂商采用"热点追踪"策略:1) 快速识别全球性文化符号 2) 两周内完成产品迭代[30][31] - 流量转化路径清晰:社媒热点→印花/玩偶衍生→游戏内植入形成商业闭环[17][25] - 需警惕文化误读风险,避免过度娱乐化导致品牌价值稀释[33]
虚增营收、对抗执法、消极整改!300280,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6-28 11:36
财务违规 - 2022年和2023年虚增收入24.99亿元,占两年披露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63.53% [1] - 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导致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2.28亿元,占当期披露营收13.08% [5] - 短信业务未抵消内部交易导致2022年虚增收入7.78亿元、虚增利润0.85亿元,分别占当期营收和利润总额44.59%、35.99% [5] - 2023年云服务业务提前确认收入导致半年报虚增收入2.07亿元、利润0.79亿元,分别占当期收入和利润总额14.56%、51.64% [5] - 2023年孙公司宁波麦粒网络科技广告业务虚增营业收入17.2亿元,占比78.63% [5] - 2023年年报集中爆雷导致全年巨亏12.1亿元,超过2013-2022年归母净利润总和11亿元 [9] 监管处罚 - 公司被处罚850万元,姚小欣处罚400万元,李想处罚300万元,其他10名人员处罚50-200万元不等 [6] - 因未披露2024年年报被处罚350万元,李想处罚140万元,宋庆、李琳各处罚100万元 [8] - 累计罚款接近4000万元,12名管理层人员领到罚单 [8] - 因抗拒执法被处罚100万元,4位高管每人罚款80万元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 [12] - 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被罚100万元,签字会计师田梦珺被罚60万元及6年禁入 [12] 抗拒执法 - 2024年4月1日福建证监局现场检查发现公司注册地址无人办公 [11] - 公司未按要求提供2021-2023年完整财务资料,高管电话不接、短信不回 [11] - 审计机构员工抢夺手机、撤回审计底稿快递 [11] - 2025年2月因抗拒执法被处罚,公司提出办公场所关闭、人员离职等申辩理由 [12] - 李琳因指认李想告知其开具虚假住院记录躲避检查,处罚减轻至40万元、5年禁入 [12] 未按期整改 - 2025年3月独立董事表示公司年报编制及审计工作尚未实质性启动 [14] - 独立董事孟繁锋因公司无法保障履职知情权、拖欠津贴等原因辞职 [14] - 截至2025年6月仍未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也未提交整改报告 [15][17] - 2025年5月20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7] - 若两个月内未完成整改可能被终止上市 [17] 退市风险 - 触及三重退市风险:未整改退市、重大违法退市、未披露年报退市 [2] - 2022-2023年虚假记载营业收入合计24.99亿元,占比63.53%,可能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19] - 预计2025年7月中下旬可能成为市场首例"规范类退市" [22] - 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可能9月初触发退市 [22] - 公司还因涉嫌隐匿会计凭证等被福州市公安局刑事立案调查 [18] 历史背景 - 前身为南通锻压,2011年12月深交所上市,主营锻压设备 [25] - 2016年实控人套现16亿元离场,后更名为紫天科技转型互联网广告业务 [25] - 2020-2022年营收利润保持稳健增长,子公司推出"合成大西瓜"等爆款游戏 [9] - 与深大通类似,都有暴力抗法和虚增收入利润情节 [22][24]
“摆烂”花样迭出 紫天科技“脚踩”退市红线
经济观察报· 2025-05-23 18:50
公司概况与事件发展 - 紫天科技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广告业务,2023年营收21.8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2.10亿元,与前三季度2.06亿元净利润形成巨大反差 [4][6] - 公司因财务造假、未披露年报等问题于2025年5月20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股票自2025年3月17日起持续停牌 [3][4] - 公司官网无法访问,证券事务代表联系方式失效,办公场所无人,高管团队集体失联躲避监管检查 [3][7] 财务与业务问题 - 2022-2023年通过总额法计算互联网广告收入及提前确认云计算收入虚增营收,导致2023年亏损吞噬过去十年累计净利润(2013-2022年合计归母净利润不足11亿元) [12] - 2024年预亏1.5亿至2.2亿元,主因互联网广告客户预算缩减及市场竞争加剧 [13] - 公司拖欠审计费用及独董津贴,因1051万元服务合同纠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13] 监管与公司应对 - 深交所多次发出关注函和问询函,公司11次延期回复,董事长以身体原因拒绝沟通 [7] - 福建证监局2025年2月对公司罚款100万元,对4名高管各罚80万元并实施10年市场禁入,审计机构北京亚泰被罚100万元 [8] - 独董因公司内控失效、管理层辞职及拖欠津贴相继辞职,2024年报审计工作未启动 [9] 股价与股东影响 - 2025年1月至3月停牌期间股价从22.27元/股跌至8.33元/股,跌幅62.6% [14]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股东户数约3.3万户,投资者无法通过互动平台获得回应 [15] 历史转型与业务布局 - 前身南通锻压2011年上市后转型互联网广告,通过收购剥离原主业,实控人变更为姚海燕、郑岚 [11] - 2023年曾计划以14亿元收购广告服务商并布局数据中心业务,但交易终止 [11] - 旗下游戏公司参与爆款游戏《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第二部制作,此前推出过"合成大西瓜"等热门游戏 [4][11]
“摆烂”花样迭出 紫天科技“脚踩”退市红线
经济观察网· 2025-05-23 18:33
公司违规与监管问题 - 公司因财务造假、未披露年报、高管失联等行为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紫天 [2] - 公司自2024年4月起未回复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官网无法访问,证券事务代表联系方式暂停服务,办公场所人去楼空 [3][4] - 公司未如期披露2023年年报,且未聘请年审会计师,导致持续停牌 [3][5] - 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及高管团队开出行政处罚,对公司罚款100万元,对4位高管每人罚款80万元并采取十年市场禁入 [8] - 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及签字会计师因不配合监管被罚款100万元和60万元,并采取6年市场禁入 [8] 财务与业绩问题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21.88亿元,但净利润亏损12.10亿元,与前三季度净利润2.06亿元形成巨大反差 [6] - 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预亏1.5亿元至2.2亿元,原因是互联网广告业务客户预算缩减及市场竞争加剧 [12] - 公司2023年亏损几乎抵消了过去十年累计归母净利润(2013-2022年合计不到11亿元) [11] - 公司因服务合同纠纷被执行约1051万元,并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12] 业务与战略问题 - 公司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广告业务,曾涉及休闲游戏和AI、云计算热点,如"合成大西瓜"和《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第二部制作 [4] - 公司前身为南通锻压,后转型互联网广告业务,2023年计划布局数据中心业务领域并拟以14亿元收购广告服务商(未成功) [10] - 公司被查出2022-2023年用总额法计算互联网广告业务收入,并提前确认云计算服务收入以虚增营业收入 [11] 股价与股东影响 - 公司股价从2025年1月2日的22.27元/股跌至3月17日的8.33元/股,跌幅约62.60% [13]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股东户数约为3.3万户 [14] - 投资者因公司持续停牌无法交易,需等待复牌后才能解套离场 [15] 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高管团队躲避监管检查,拒接电话、拒回短信,导致证监局难以送达执法文书 [7] - 公司独立董事因无法保障履职知情权、内控失效及长期拖欠津贴等原因辞职 [9] - 公司董事会虽表示"高度重视"独董督促函,但未实质性落实整改要求 [7][9]
“砍水果”游戏,成了吸量密码?
虎嗅· 2025-05-06 17:28
游戏产品分析 - 核心玩法融合放置模拟经营与动作元素 玩家需通过链锯切割水果获取原料 经营果汁店并逐步扩张业务 [6][18] - 美术风格采用Q版画风与邪典元素结合 形成独特视觉反差 目前赛道内无同类竞品 [7][9] - 开发团队由塞浦路斯SayGames与韩国Loadcomplete联合组建 前者擅长模拟经营 后者专注放置RPG [4][8][10] 市场表现 - 测试阶段日流水达4.5万美元 DAU维持在15-25万区间 Google Play用户占比57% [11][16] - 投放策略集中在4月9-17日 素材突出玩法反差(舒缓经营vs激烈砍杀)带动数据增长 [16][17] - 历史参考数据:SayGames《My Perfect Hotel》月流水峰值180万美元 Loadcomplete《Legend of Slime》月流水峰值800万美元 [10] 机制设计 - 双资源系统:经营部分依赖卡牌/曲奇(可内购) 动作部分需能量(仅任务获取) 后者升级速度滞后 [22][24][25] - 核心循环存在割裂 经营强化对动作玩法支持不足 后期水果难度提升易造成体验断层 [20][26][28] - 商业化侧重经营内购 动作部分依赖广告变现(水果礼包) 数值平衡需优化 [21][28] 行业创新 - 题材突破传统放置游戏框架 通过非常规设定(水果拟人化+链锯收割)建立差异化卖点 [5][7] - 验证"快慢结合"玩法可行性 短周期动作爽感与长线经营目标形成互补留存机制 [18][19] - 跨国合作模式体现:欧洲厂商强代入感设计+韩国厂商新奇题材把握的协同效应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