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同仁乌鸡白凤丸
icon
搜索文档
资源整合 开拓中医药消费大市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6 04:49
公司战略与政策响应 - 公司以"党建引领老字号产业创新"为核心工作出发点,推动产业合作与成果推广,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1] - 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多维度发力贡献高质量发展新思路[1] - 2025年一季度落实北京市国资委"开门红"部署,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开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活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1] 子公司协同发展 - 同仁堂股份公司、科技公司、国药公司、商业公司等二级子公司通过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强化营销等多方面实现"开门红"[2] - 子公司参加2025乌镇健康大会,与全国连锁药房及跨界合作伙伴深化资源拓展[2] - 同仁堂股份公司聚焦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乌鸡白凤丸三大核心品种,推动销售稳步增长[3] 产业链与市场布局 - 同仁堂科技公司聚焦核心业务与产业链协同,加大经典名方二次研发,推动智能化生产与全产业链追溯体系[4] - 通过"插旗行动"深耕终端市场,以京制牛黄解毒片、西黄丸等五大单品打造差异化标杆,提升市场占有率[5] - 同仁堂股份公司与头部连锁药房合作开发南方城市如泉州、湛江、长沙等,释放局部地区动能[6] 终端网络与生态构建 - 同仁堂商业公司拥有133家子公司、1270家门店、738家医疗机构,覆盖190个城市,提供专业药学服务[7] - 商业公司深化与工业端合作,丰富商品品类,加强"大品种"销售,打造"同仁堂+精品"药房[7] - 未来以"门店+诊所焕彩"为抓手,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发展,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解决方案[7] 联盟合作与资源整合 - "党建引领老字号产业创新联盟"新增5家成员单位,覆盖领域进一步拓展,推动党建联建与产业合作[3] - 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国资公司、北京祥龙公司等,以协同创新发展为落脚点[3] - 科技公司通过数据工具优化动销效率,结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扩大社会影响力[4]
研判2025!中国中医馆行业产业链图谱、产业环境、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医疗服务需求及医疗支出持续增长,为中医馆行业提供广阔前景[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6 09:17
行业概况 - 中医馆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集中医药预防、医疗、师承教学为一体 [1] - 中医馆是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规划,也是中医文化传播和推广的重要平台 [1] - 2023年全国民营中医馆达86317家,同比增加11900家,增长16%,增幅较2022年爆发式增长4.2倍 [8] - 2024年国内民营中医馆预计达90000家左右,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8]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中药材、中医设备及耗材供应环节,包括中药材种植、中成药制造、诊疗设备制造等 [2] - 中游为中医馆服务运营环节,知名品牌包括同仁堂、天士力、白云山、固生堂等 [2] - 下游需求方主要为中老年人群、办公久坐人群、运动损伤人群等 [2] 产业环境 - 政策从"鼓励试点"转向"刚性指标",如2030年前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基层中医服务诊疗率提升至20% [4] - 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15.4亿,占医疗服务总量近20%,2024年预计超16亿 [6] - 关键政策包括《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等 [4][6] 产业现状 - 2023年民营中医馆数量同比增长16%,增幅较2022年增长4.2倍 [8] - 固生堂2024年客单价达559元,较2023年提高近20元,复购率提升至67.1% [10] - 中医馆行业"长坡厚雪"特性吸引资本关注,产业规模加速扩容 [8] 企业格局 - 固生堂2024年营收30.22亿元,同比增长30.09%,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21.83%,在20个城市开设77家线下机构 [13] - 同仁堂2024年营收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旗下720家零售药店设立中医诊所,占比57.55% [15] - 粤万年青推出以中医馆为核心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健民集团、九芝堂等加速布局 [12][13] 未来趋势 -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民营中医馆将拓展自费业务吸引中高收入群体,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17] - 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加速,预计2030年超50%中医馆采用AI辅助诊疗、远程医疗等技术 [18] - 政策推动基层中医馆全覆盖,产业链加速整合,国际化步伐提速,预计2030年海外中医馆超1万家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