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牛黄清心丸

搜索文档
同仁堂:稳基固本 持续优化经营质量
证券日报· 2025-09-15 16:12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增长0.06%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 扣非净利润9.42亿元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3亿元 同比激增13139.22% [2][4] - 医药工业板块收入65.62亿元 同比增长1.38% 毛利率提升2.6个百分点至43.99% [3] - 医药商业板块收入60.55亿元 同比增长0.40% [3] - 营业成本54.43亿元 同比下降0.64% [3] 运营效率与费用管理 - 销售费用18.57亿元 同比增长12.69% 主要因营销改革及市场拓展费用增加 [3] - 管理费用6.87亿元 同比下降1.15% [4] - 财务费用因利息收入大幅改善 [4] -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实现业财融合 提升成本核算精准度与财务处理效率 [4] 战略实施与业务布局 - 深化营销改革 推进大品种战略与精品战略 采取"一品一策"市场培育策略 [4][6] - 构建"线上+线下+全域"立体化营销体系 优化电商渠道并拓展医疗领域 [4] - 全产业链布局覆盖从种植到终端 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6] - 推进智能制造 大兴分厂数字化车间投用 亦庄分厂实施光伏项目 [6] - 供应链运营平台提升协同效率 [6] 门店网络与终端建设 - 同仁堂商业拥有门店1281家 较上年新增30家 [7] - 756家门店设立中医医疗诊所 926家取得医保定点药店资格 [7] - 开展"门店+诊所焕彩行动" 打造文化体验与场景化消费新地标 [7] 研发与质量管控 - 重点推进药品适应症拓展 深入挖掘人用经验价值 [8] - 对巴戟天寡糖胶囊、乌鸡白凤丸等核心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8] - 开展儿感清口服液等潜力品种探索性研究 [8] -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开展质量风险排查和飞行检查 [7] - 推进中药材数字化鉴别与在线检测技术 [7] 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播 - 举办第二届"同仁堂日"系列活动 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9] - 开展"家庭药箱进万家"健康养老推广行动 [9] - 设计五子衍宗系列、乌鸡白凤系列产品卡通IP形象 [9] - 地铁站文化体验空间及中轴线铛铛车冠名活动 [9] 国际化拓展 - 推进产品海外注册 香港地区新增1家门店 [10] - 大埔生产研发基地通过香港GMP及ISO22000认证 [11] - 优化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 [11] 政策环境与行业机遇 - 国务院出台《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11] - 国家扩大牛黄进口试点缓解原料紧缺 [11] - 七部门推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11]
A股多家头部中药企业增收不增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8 08:41
行业整体表现 - 中药行业呈现结构性机遇发展格局 政策推动 价格调整 技术革新与需求分化交织 [1] - 行业正从资源依赖向质量导向跃迁 中药材质量管控全面强化 供应链承压与重构并存 [3] - 集采常态化加速行业及市场分化 中药材价格呈现分化态势 [3] 企业财务表现 - A股中药市值前五企业整体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企业间存在两极分化 [1] - 云南白药实现营收212.57亿元同比增长3.92% 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同比增长13.93% 创同期历史新高 [2][6] - 片仔癀营收53.79亿元同比下降4.81% 归母净利润14.42亿元同比下降16.22% 为2003年上市以来首次上半年营收下降 [2][6] - 白云山营收418.35亿元同比增长1.93% 归母净利润25.16亿元同比下降1.31% [2][7] - 华润三九营收148.10亿元同比增长4.99% 归母净利润18.15亿元同比下降24.31% [2][8] - 同仁堂营收97.69亿元同比微增0.06%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 [2][7] 业绩驱动因素 - 云南白药工业销售收入增加8.51亿元 该板块毛利率达67.93% 同比增长0.57% [6] - 片仔癀关键原材料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公斤大幅上涨至170万元/公斤 成本压力显著增大 [7] - 华润三九利润下降受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降低 零售渠道阶段性调整及高基数等因素影响 [8] - 同仁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亿元 同比激增13139.22% 因原材料采购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 [7] 研发创新布局 - 白云山布局160多项在研项目 其中1类创新药十余项 [10] - 片仔癀推进18个在研新药及经典名方研发项目 5个中药1.1类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10] - 云南白药在研项目涉及16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 开展37个项目 核药项目INR101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10] - 云南白药上线70+数字员工 节省人力7000人天/年 持续推进AI+医药转型 [11] - 华润三九研发投入6.62亿元同比增长68.99% 在研项目205项 通过收购天士力加强处方药研发创新 [11] - 华润三九以经典名方和创新中药为研发基本盘 通过自主研发与BD转化双线并举拓展创新产品管线 [11]
头部中药企业增收不增利,加码研发创新寻求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8:58
行业整体表现 - 中药行业呈现结构性机遇发展格局 政策推动 价格调整 技术革新与需求分化交织 [1] - 行业正从资源依赖向质量导向跃迁 中药材质量管控全面强化 价格呈现分化态势 供应链承压与重构并存 [3] - 集采常态化加速行业及市场分化 [3] 企业业绩表现 - A股中药市值前五企业呈现"增收不增利"整体特征 企业间存在两极分化 [1] - 云南白药实现营收212.57亿元同比增长3.92% 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同比增长13.93% 创同期历史新高 [2][4] - 片仔癀营收53.79亿元同比下降4.81% 为2003年上市以来首次上半年营收下降 归母净利润14.42亿元同比下降16.22% 为2015年以来首降 [2][4] - 白云山营收418.35亿元同比增长1.93% 归母净利润25.16亿元同比下降1.31% [2][5] - 华润三九营收148.10亿元同比增长4.99% 归母净利润18.15亿元同比下降24.31% [2][6] - 同仁堂营收97.69亿元同比微增0.06%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 [2][5] 业绩驱动因素 - 云南白药工业销售收入增加8.51亿元 该板块收入占比40.01% 毛利率达67.93%同比增长0.57% [4] - 片仔癀关键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历史高位 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公斤最高涨至170万元/公斤 [5] - 华润三九利润下降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降低 零售渠道阶段性调整及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 [6] - 同仁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亿元同比激增13139.22% 因原材料采购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 [5] 研发创新布局 - 白云山布局160多项在研项目 包括1类创新药十余项 [7] - 片仔癀推进18个在研新药及经典名方研发项目 5个中药1.1类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8] - 同仁堂重点推进药品适应症拓展 对巴戟天寡糖胶囊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8] - 云南白药在研项目涉及中药大品种16个 开展项目37个 核药领域INR101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INR102获临床试验通知书 [8] - 华润三九研发投入6.62亿元同比增长68.99% 在研项目共计205项 [10] 战略转型方向 - 云南白药上线70+数字员工 节省人力7000人天/年 持续探索AI+医药转型方向 [9] - 华润三九完成收购天士力28%股份 明确CHC为核心业务 天士力以处方药为核心业务 [10] - 各企业依据自身特色积极布局研发创新 强化自身优势 [10]
同仁堂高管大换血,能否扭转利润下滑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9:36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微增0.06% [2] -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 同比下降7.39% [2] - 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03%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亿元 同比激增13139.22% 主要因原材料采购支出减少 [4] 历史业绩趋势对比 - 2024年营收185.97亿元 同比增长4.12% 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 同比下降8.54% 为五年来首次下降 [2] - 2021-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29.91%/19.12%/32.69% 2024年增速放缓至3.49% 2025年转为负增长 [2] - 2024-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幅仅0.02%/0.06% 较2021年22.58%和2023年30.02%增速大幅放缓 [2] 分行业经营数据 - 医药工业营收65.62亿元 同比增长1.38%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12% 毛利率提升2.6个百分点 [4] - 医药商业营收60.55亿元 同比增长0.40%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0.85% 毛利率下降0.32个百分点 [4] - 行业间抵消额29.46亿元 [4] 原材料成本影响 - 核心产品安宫牛黄系列关键成分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公斤涨至2024年12月170万元/公斤 涨幅达198.25% [3][4] - 2025年7月价格回落至150万元/公斤 [3] - 2025年4月相关部门允许进口牛黄试点 扩大原料获取途径 [4] 管理层重大变动 - 2025年6月总经理张朝华/总会计师温凯婷/董事杨利集体离任 [5][6][8] - 2025年7月常务副总经理张春友离任 [8] - 2025年8月董事长邸淑兵/董事孙恺离任 [8] - 张朝华接任董事长 陈加富任总经理 潘宝侠任总会计师 [6][8] 公司业务基础与挑战 - 拥有350余年历史 产品覆盖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400余个品规 涉及心脑血管/补益/妇科等领域 [8] - 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高企/整合天津同仁堂60%股权/产品质量及商标冒用等信任危机 [9]
同仁堂:2025年上半年归属股东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丨财面儿
财经网· 2025-08-29 17:2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增长0.0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 同比下降7.39%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3% [1] 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 [1] - 拥有从中药材种植到药品批发零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1] - 常年生产超过400个中成药品规 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 [1] 核心产品 - 代表产品包括安宫牛黄丸 同仁牛黄清心丸 同仁大活络丸 [1] -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等经典药品家喻户晓 [1] - 产品蜚声海内外市场 [1]
同仁堂经营业绩下滑 产业单一发展止步不前
长江商报· 2025-08-08 14:59
公司经营业绩 - 2019年营业收入132.77亿元同比下降6.56% 净利润9.85亿元同比下降13.12% 为2007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6] - 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0.53亿元同比下降9.09% 净利润7.15亿元同比下降15.89% [7] - 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1.55% 二季度下降22.50% 三季度增长23.83% [7] - 2019年四费减少2.20亿元但净利润仍下滑 [4][6] - 2020年前三季度四费28.52亿元同比减少2.20亿元 [8][9] - 净利润水平在四大老字号药企中垫底 同期云南白药净利润42.53亿元 片仔癀13.29亿元 白云山26.59亿元 [9][10] 财务与资本状况 -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货币资金超80亿元 同时存在17.42亿元有息负债 [3] - 当前市值379.21亿元 在四大药企中最低 分别为云南白药(1836.65亿元)的20.65%和片仔癀(2079.82亿元)的18.23% [2][13] - 2020年股价基本无涨幅 而片仔癀涨幅超2倍 云南白药涨近七成 [13] 业务发展瓶颈 - 产业单一 以传统中成药为主业 常年生产超400个品规产品 [11] - 经营模式和产业多年无重大变化 发展止步不前 [11] - 2018年曾卷入过期蜂蜜风波 [11] - 控股股东总经理高振坤正接受纪律审查 其为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13] 同业对比 - 云南白药通过发展牙膏、美肤、器械等辅业提升盈利 牙膏市占率国内第一 [11] - 白云山布局大南药、大健康及商业业务 王老吉2020年上半年贡献利润约8.41亿元 [11] - 片仔癀2020年收购龙晖药业51%股权 拓展中西药品种 并与上海家化合作拓展日化品类 [12][13] - 三家同业公司通过产业多元化实现资产规模扩张和抗风险能力提升 [13]
资源整合 开拓中医药消费大市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6 04:49
公司战略与政策响应 - 公司以"党建引领老字号产业创新"为核心工作出发点,推动产业合作与成果推广,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1] - 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多维度发力贡献高质量发展新思路[1] - 2025年一季度落实北京市国资委"开门红"部署,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开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活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1] 子公司协同发展 - 同仁堂股份公司、科技公司、国药公司、商业公司等二级子公司通过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强化营销等多方面实现"开门红"[2] - 子公司参加2025乌镇健康大会,与全国连锁药房及跨界合作伙伴深化资源拓展[2] - 同仁堂股份公司聚焦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乌鸡白凤丸三大核心品种,推动销售稳步增长[3] 产业链与市场布局 - 同仁堂科技公司聚焦核心业务与产业链协同,加大经典名方二次研发,推动智能化生产与全产业链追溯体系[4] - 通过"插旗行动"深耕终端市场,以京制牛黄解毒片、西黄丸等五大单品打造差异化标杆,提升市场占有率[5] - 同仁堂股份公司与头部连锁药房合作开发南方城市如泉州、湛江、长沙等,释放局部地区动能[6] 终端网络与生态构建 - 同仁堂商业公司拥有133家子公司、1270家门店、738家医疗机构,覆盖190个城市,提供专业药学服务[7] - 商业公司深化与工业端合作,丰富商品品类,加强"大品种"销售,打造"同仁堂+精品"药房[7] - 未来以"门店+诊所焕彩"为抓手,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发展,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解决方案[7] 联盟合作与资源整合 - "党建引领老字号产业创新联盟"新增5家成员单位,覆盖领域进一步拓展,推动党建联建与产业合作[3] - 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国资公司、北京祥龙公司等,以协同创新发展为落脚点[3] - 科技公司通过数据工具优化动销效率,结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扩大社会影响力[4]
片仔癀2024年净利润增速回落 牛黄进口试点“开闸”有望缓解原材料供应压力
经济观察网· 2025-04-28 10:28
文章核心观点 - 片仔癀2024年年报显示归母净利润增速回落 重要药材价格波动影响产品成本 公司采取提价策略但盈利仍受挤压 近期牛黄进口政策松绑或缓解供应压力但价格短期内仍将高位运行 [1][2][5] 分组1:片仔癀业绩与成本情况 - 2024年片仔癀实现归母净利润29.77亿元 增速回落至6.42%接近2015年水平 [1] - 重要药材品种价格波动影响公司系列产品成本 麝香、牛黄及蛇胆价格长期呈上涨趋势 未来将继续产生成本压力 [1] - 2023年片仔癀锭剂零售价从590元/粒涨至760元/粒 但核心产品原料成本仍挤压盈利空间 [2] 分组2:中药材市场情况 - 天然牛黄等核心中药材原料价格持续攀升 2025年初市场价格为170万元/公斤 相比2023年初提升198.25% [1] - 中药材供给受供需变化、产地减产及药材标准提升等因素影响 部分中药材价格仍处上涨通道 给片仔癀原材料供给带来挑战 [2] - 天然牛黄年需求量大 市场供需缺口明显 国内产量跟不上需求 需要进口或替代品填补空缺 [2] - 国内天然牛黄产量约900公斤 市场需求量为5000 - 6000公斤 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3] 分组3:行业影响案例 - 2024年同仁堂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54% 为五年来首次负增长 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长10.70% 主要因中药材价格上涨使产品成本增加 [3] 分组4:进口政策情况 - 4月18日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联合宣布开展牛黄进口使用试点 4月22日海关总署公告自2025年4月23日起允许符合要求的阿根廷牛黄进口 [4] - 政策建立严格监管框架 试点时限为2年 试点区域为12省(自治区、直辖市) 进口牛黄仅用于集团内部指定企业相关中成药生产 不得对外销售 [4][5] 分组5:政策影响分析 - 试点将扩大牛黄获取途径 有利于平衡中药材价格市场 缓解药品生产商原材料紧缺压力 但可能挤压小企业药材采购渠道 供应链或分化 [5] - 进口牛黄试点有望缓解国内天然牛黄短缺并降低价格 有利于品牌中药改善盈利水平 为含牛黄成分药品生产企业扩大供应带来便利 [5] - 短期内天然牛黄价格因供求失衡仍将保持高位 大幅下降可能性不大 [5] 分组6:片仔癀应对措施 - 片仔癀董秘办表示将持续关注主要大品种或重要药材市场行情 提前布局 适时加大战略性采购储备以控制成本 [1] - 片仔癀将积极做好牛黄资源的战略储备 [6]
研判2025!中国中医馆行业产业链图谱、产业环境、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医疗服务需求及医疗支出持续增长,为中医馆行业提供广阔前景[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6 09:17
行业概况 - 中医馆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集中医药预防、医疗、师承教学为一体 [1] - 中医馆是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规划,也是中医文化传播和推广的重要平台 [1] - 2023年全国民营中医馆达86317家,同比增加11900家,增长16%,增幅较2022年爆发式增长4.2倍 [8] - 2024年国内民营中医馆预计达90000家左右,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8]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中药材、中医设备及耗材供应环节,包括中药材种植、中成药制造、诊疗设备制造等 [2] - 中游为中医馆服务运营环节,知名品牌包括同仁堂、天士力、白云山、固生堂等 [2] - 下游需求方主要为中老年人群、办公久坐人群、运动损伤人群等 [2] 产业环境 - 政策从"鼓励试点"转向"刚性指标",如2030年前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基层中医服务诊疗率提升至20% [4] - 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15.4亿,占医疗服务总量近20%,2024年预计超16亿 [6] - 关键政策包括《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等 [4][6] 产业现状 - 2023年民营中医馆数量同比增长16%,增幅较2022年增长4.2倍 [8] - 固生堂2024年客单价达559元,较2023年提高近20元,复购率提升至67.1% [10] - 中医馆行业"长坡厚雪"特性吸引资本关注,产业规模加速扩容 [8] 企业格局 - 固生堂2024年营收30.22亿元,同比增长30.09%,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21.83%,在20个城市开设77家线下机构 [13] - 同仁堂2024年营收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旗下720家零售药店设立中医诊所,占比57.55% [15] - 粤万年青推出以中医馆为核心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健民集团、九芝堂等加速布局 [12][13] 未来趋势 -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民营中医馆将拓展自费业务吸引中高收入群体,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17] - 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加速,预计2030年超50%中医馆采用AI辅助诊疗、远程医疗等技术 [18] - 政策推动基层中医馆全覆盖,产业链加速整合,国际化步伐提速,预计2030年海外中医馆超1万家 [19][20]
同仁堂2024年营收稳健增长 丰富产品资源形成有力支撑
环球网· 2025-04-16 15:40
文章核心观点 - 同仁堂2024年业绩良好且营收连续5年增长,公司凭借完整产业链、丰富产品资源、研发创新、智能制造、营销创新、市值管理等多方面举措,结合诚信质量观收获高社会认同度,正守正创新加速发展 [1][2]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61亿元 [1] - 公司营业收入已连续5年稳健增长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拥有完整产业链条 [1] - 公司拥有众多经典药品,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400个品规,覆盖多领域,丰富产品资源支撑品牌发展和稳健经营 [1] 研发创新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推进创新药、经典名方开发和中医药特色研究,推动大品种研发成果应用,如完成参苓白术散等药效研究 [1] - 公司与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在临床研究等关键领域探索,推动大品种研发成果产业化 [1] 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建设 - 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中药制造现代化变革,生产供应链运营平台完成阶段验收并上线运行 [2] - 大兴分厂一期大蜜丸数字化生产线搭建完成,提升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借助营销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强化渠道营销数据分析 [2] 营销创新 - 公司加速电商业务成长,重视线上线下融合,推动线上资源与线下门店良性互动 [2] - 公司发展电商运营模式,优化电商平台产品销售组合及运营策略,加强与头部电商合作,布局新兴线上市场,加强渠道与货源管控力度 [2] 市值管理和投资者回报 - 公司重视市值管理和投资者回报,荣获“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股东回报天马奖” [2] - 2024年报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 [2] 质量与社会认同 - 公司秉承古训,坚守以诚信精神为基础的质量观,收获了极高的社会认同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