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同仁牛黄清心丸
icon
搜索文档
同仁堂:以数智化擦亮百年老店金字招牌
证券日报· 2025-11-03 23:51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一句传承三百余年的制药古训如今正在被赋予新 的含义。 北京同仁堂(600085)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同仁堂制药厂大兴分厂(以下简称"大兴分 厂")是同仁堂"十二五"期间建设的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投资近12亿元。包括同仁牛黄 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同仁乌鸡白凤丸、苏合香丸、紫雪散等多个知名产品均生产于此。 大兴分厂是较早一批进行数字智能化转型的中医药行业生产基地。早在2020年,大兴分厂就已完成了单 体设备的数字化赋能。如今,大兴分厂正在实现从数字智能化生产线到数据智能化生产车间的跃迁。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大兴分厂了解到,同仁堂对药品品质的严格要求,如今正通过数字智能化 转型升级,得以传承、延续。 推动生产线效率提升 "那个形似龙门架的设备就是我们自研的视觉计数通信设备,大兴分厂原本各自独立的机器就是通过统 一通信协议来实现相互连接的。"在大兴分厂外包装生产线旁,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 次数字智能化升级虽不直接提高单体设备的产能,但可以通过相互协调优化工厂整体的生产路径,达到 提质增效的效果。 "一直以来,虽然大兴 ...
打造反向路演新视角 同仁堂走进证券日报路演中心
证券日报网· 2025-10-17 15:45
公司活动与战略 - 公司走进证券日报上市公司元宇宙路演中心开展品种宣讲与交流活动[1] - 活动以公司第四届品种宣讲比赛为依托 让内部优秀讲师走出去传播文化与经典名方[1] - 活动打造了上市公司反向路演的新视角 成为数字化时代媒体与企业交流的新方式[1] - 此次活动是公司人走出去的第一步 是公司守正创新的多元探索[3] 核心产品展示 - 公司重点推介了多款经典名药与创新产品 包括主要面向女性用户的同仁乌鸡白凤丸[2] - 产品同仁牛黄清心丸被描述为居家必备的科学凉茶 讲师从质量坚守角度进行讲解[2] - 产品对儿药益肾强身丸和防衰益寿丸被称为御品 讲师以风趣幽默形式互动引发养生追问[2] - 公司独家品种中药创新药巴戟天寡糖胶囊是有效部位抗抑郁创新中药[2] 品牌传承与创新 - 公司作为中医药行业领军企业拥有350多年悠久历史 秉持古训[1] - 公司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闻名[1] - 公司推出的御药传奇系列成为焦点 该系列甄选经典名方、清宫御药、现代研制方等[3] - 御药传奇系列从药材溯源到非遗炮制再到包装升级 全方位展现御药品质[3]
医药行业支付迎连续变革,中药将开启按病种付费试点,行业业绩增速也有望环比好转
选股宝· 2025-10-10 07:32
政策动态 - 国家医保局和国家中医药局将遴选15个左右省份或地级市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 计划用2-3年时间积累经验并向全国推广 [1] - DRG/DIP付费改革被视为对按项目付费的重大变革 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机遇 [1] 行业影响与趋势 - 中成药集采全面推进 但从已开标的省际联盟结果看整体降幅符合预期 尤其是独家的中药处方药品种降幅较为温和 [1] - 随着全国中成药集采及扩围续约逐步落地执行 部分中选企业有望逐步填补空白市场并为业绩带来增量贡献 [1] - 中药行业在医药板块中具备现金充裕分红高 利润增长波动少 海外局势影响小的属性 [1] - 2025年二季度行业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一季度均有改善 预计下半年行业业绩增速有望环比上半年好转 主要因中药材降价带来成本压力减轻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思创医惠在DRG/DIP领域进行积极布局 依托医疗信息智能开放平台助力医疗机构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1] - 思创医惠的参股公司江苏钜芯集成专注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 主要产品包括无线射频芯片等 [1] - 同仁堂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 产品剂型丰富 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 [2] - 同仁堂以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为代表的产品家喻户晓 [2]
同仁堂:稳基固本 持续优化经营质量
证券日报· 2025-09-15 16:12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增长0.06%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 扣非净利润9.42亿元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3亿元 同比激增13139.22% [2][4] - 医药工业板块收入65.62亿元 同比增长1.38% 毛利率提升2.6个百分点至43.99% [3] - 医药商业板块收入60.55亿元 同比增长0.40% [3] - 营业成本54.43亿元 同比下降0.64% [3] 运营效率与费用管理 - 销售费用18.57亿元 同比增长12.69% 主要因营销改革及市场拓展费用增加 [3] - 管理费用6.87亿元 同比下降1.15% [4] - 财务费用因利息收入大幅改善 [4] -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实现业财融合 提升成本核算精准度与财务处理效率 [4] 战略实施与业务布局 - 深化营销改革 推进大品种战略与精品战略 采取"一品一策"市场培育策略 [4][6] - 构建"线上+线下+全域"立体化营销体系 优化电商渠道并拓展医疗领域 [4] - 全产业链布局覆盖从种植到终端 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6] - 推进智能制造 大兴分厂数字化车间投用 亦庄分厂实施光伏项目 [6] - 供应链运营平台提升协同效率 [6] 门店网络与终端建设 - 同仁堂商业拥有门店1281家 较上年新增30家 [7] - 756家门店设立中医医疗诊所 926家取得医保定点药店资格 [7] - 开展"门店+诊所焕彩行动" 打造文化体验与场景化消费新地标 [7] 研发与质量管控 - 重点推进药品适应症拓展 深入挖掘人用经验价值 [8] - 对巴戟天寡糖胶囊、乌鸡白凤丸等核心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8] - 开展儿感清口服液等潜力品种探索性研究 [8] -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开展质量风险排查和飞行检查 [7] - 推进中药材数字化鉴别与在线检测技术 [7] 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播 - 举办第二届"同仁堂日"系列活动 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9] - 开展"家庭药箱进万家"健康养老推广行动 [9] - 设计五子衍宗系列、乌鸡白凤系列产品卡通IP形象 [9] - 地铁站文化体验空间及中轴线铛铛车冠名活动 [9] 国际化拓展 - 推进产品海外注册 香港地区新增1家门店 [10] - 大埔生产研发基地通过香港GMP及ISO22000认证 [11] - 优化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 [11] 政策环境与行业机遇 - 国务院出台《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11] - 国家扩大牛黄进口试点缓解原料紧缺 [11] - 七部门推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11]
A股多家头部中药企业增收不增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8 08:41
行业整体表现 - 中药行业呈现结构性机遇发展格局 政策推动 价格调整 技术革新与需求分化交织 [1] - 行业正从资源依赖向质量导向跃迁 中药材质量管控全面强化 供应链承压与重构并存 [3] - 集采常态化加速行业及市场分化 中药材价格呈现分化态势 [3] 企业财务表现 - A股中药市值前五企业整体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企业间存在两极分化 [1] - 云南白药实现营收212.57亿元同比增长3.92% 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同比增长13.93% 创同期历史新高 [2][6] - 片仔癀营收53.79亿元同比下降4.81% 归母净利润14.42亿元同比下降16.22% 为2003年上市以来首次上半年营收下降 [2][6] - 白云山营收418.35亿元同比增长1.93% 归母净利润25.16亿元同比下降1.31% [2][7] - 华润三九营收148.10亿元同比增长4.99% 归母净利润18.15亿元同比下降24.31% [2][8] - 同仁堂营收97.69亿元同比微增0.06%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 [2][7] 业绩驱动因素 - 云南白药工业销售收入增加8.51亿元 该板块毛利率达67.93% 同比增长0.57% [6] - 片仔癀关键原材料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公斤大幅上涨至170万元/公斤 成本压力显著增大 [7] - 华润三九利润下降受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降低 零售渠道阶段性调整及高基数等因素影响 [8] - 同仁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亿元 同比激增13139.22% 因原材料采购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 [7] 研发创新布局 - 白云山布局160多项在研项目 其中1类创新药十余项 [10] - 片仔癀推进18个在研新药及经典名方研发项目 5个中药1.1类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10] - 云南白药在研项目涉及16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 开展37个项目 核药项目INR101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10] - 云南白药上线70+数字员工 节省人力7000人天/年 持续推进AI+医药转型 [11] - 华润三九研发投入6.62亿元同比增长68.99% 在研项目205项 通过收购天士力加强处方药研发创新 [11] - 华润三九以经典名方和创新中药为研发基本盘 通过自主研发与BD转化双线并举拓展创新产品管线 [11]
头部中药企业增收不增利,加码研发创新寻求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8:58
行业整体表现 - 中药行业呈现结构性机遇发展格局 政策推动 价格调整 技术革新与需求分化交织 [1] - 行业正从资源依赖向质量导向跃迁 中药材质量管控全面强化 价格呈现分化态势 供应链承压与重构并存 [3] - 集采常态化加速行业及市场分化 [3] 企业业绩表现 - A股中药市值前五企业呈现"增收不增利"整体特征 企业间存在两极分化 [1] - 云南白药实现营收212.57亿元同比增长3.92% 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同比增长13.93% 创同期历史新高 [2][4] - 片仔癀营收53.79亿元同比下降4.81% 为2003年上市以来首次上半年营收下降 归母净利润14.42亿元同比下降16.22% 为2015年以来首降 [2][4] - 白云山营收418.35亿元同比增长1.93% 归母净利润25.16亿元同比下降1.31% [2][5] - 华润三九营收148.10亿元同比增长4.99% 归母净利润18.15亿元同比下降24.31% [2][6] - 同仁堂营收97.69亿元同比微增0.06%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 [2][5] 业绩驱动因素 - 云南白药工业销售收入增加8.51亿元 该板块收入占比40.01% 毛利率达67.93%同比增长0.57% [4] - 片仔癀关键原材料价格持续处于历史高位 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公斤最高涨至170万元/公斤 [5] - 华润三九利润下降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降低 零售渠道阶段性调整及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 [6] - 同仁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亿元同比激增13139.22% 因原材料采购支出较上年同期减少 [5] 研发创新布局 - 白云山布局160多项在研项目 包括1类创新药十余项 [7] - 片仔癀推进18个在研新药及经典名方研发项目 5个中药1.1类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8] - 同仁堂重点推进药品适应症拓展 对巴戟天寡糖胶囊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8] - 云南白药在研项目涉及中药大品种16个 开展项目37个 核药领域INR101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INR102获临床试验通知书 [8] - 华润三九研发投入6.62亿元同比增长68.99% 在研项目共计205项 [10] 战略转型方向 - 云南白药上线70+数字员工 节省人力7000人天/年 持续探索AI+医药转型方向 [9] - 华润三九完成收购天士力28%股份 明确CHC为核心业务 天士力以处方药为核心业务 [10] - 各企业依据自身特色积极布局研发创新 强化自身优势 [10]
同仁堂高管大换血,能否扭转利润下滑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9:36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微增0.06% [2] - 归母净利润9.45亿元 同比下降7.39% [2] - 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03%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5亿元 同比激增13139.22% 主要因原材料采购支出减少 [4] 历史业绩趋势对比 - 2024年营收185.97亿元 同比增长4.12% 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 同比下降8.54% 为五年来首次下降 [2] - 2021-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29.91%/19.12%/32.69% 2024年增速放缓至3.49% 2025年转为负增长 [2] - 2024-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幅仅0.02%/0.06% 较2021年22.58%和2023年30.02%增速大幅放缓 [2] 分行业经营数据 - 医药工业营收65.62亿元 同比增长1.38%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12% 毛利率提升2.6个百分点 [4] - 医药商业营收60.55亿元 同比增长0.40%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0.85% 毛利率下降0.32个百分点 [4] - 行业间抵消额29.46亿元 [4] 原材料成本影响 - 核心产品安宫牛黄系列关键成分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57万元/公斤涨至2024年12月170万元/公斤 涨幅达198.25% [3][4] - 2025年7月价格回落至150万元/公斤 [3] - 2025年4月相关部门允许进口牛黄试点 扩大原料获取途径 [4] 管理层重大变动 - 2025年6月总经理张朝华/总会计师温凯婷/董事杨利集体离任 [5][6][8] - 2025年7月常务副总经理张春友离任 [8] - 2025年8月董事长邸淑兵/董事孙恺离任 [8] - 张朝华接任董事长 陈加富任总经理 潘宝侠任总会计师 [6][8] 公司业务基础与挑战 - 拥有350余年历史 产品覆盖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400余个品规 涉及心脑血管/补益/妇科等领域 [8] - 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高企/整合天津同仁堂60%股权/产品质量及商标冒用等信任危机 [9]
同仁堂:2025年上半年归属股东净利润9.45亿元,同比下降7.39%丨财面儿
财经网· 2025-08-29 17:2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69亿元 同比增长0.0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 同比下降7.39%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3% [1] 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 [1] - 拥有从中药材种植到药品批发零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1] - 常年生产超过400个中成药品规 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类别 [1] 核心产品 - 代表产品包括安宫牛黄丸 同仁牛黄清心丸 同仁大活络丸 [1] -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等经典药品家喻户晓 [1] - 产品蜚声海内外市场 [1]
同仁堂经营业绩下滑 产业单一发展止步不前
长江商报· 2025-08-08 14:59
公司经营业绩 - 2019年营业收入132.77亿元同比下降6.56% 净利润9.85亿元同比下降13.12% 为2007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6] - 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0.53亿元同比下降9.09% 净利润7.15亿元同比下降15.89% [7] - 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1.55% 二季度下降22.50% 三季度增长23.83% [7] - 2019年四费减少2.20亿元但净利润仍下滑 [4][6] - 2020年前三季度四费28.52亿元同比减少2.20亿元 [8][9] - 净利润水平在四大老字号药企中垫底 同期云南白药净利润42.53亿元 片仔癀13.29亿元 白云山26.59亿元 [9][10] 财务与资本状况 -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货币资金超80亿元 同时存在17.42亿元有息负债 [3] - 当前市值379.21亿元 在四大药企中最低 分别为云南白药(1836.65亿元)的20.65%和片仔癀(2079.82亿元)的18.23% [2][13] - 2020年股价基本无涨幅 而片仔癀涨幅超2倍 云南白药涨近七成 [13] 业务发展瓶颈 - 产业单一 以传统中成药为主业 常年生产超400个品规产品 [11] - 经营模式和产业多年无重大变化 发展止步不前 [11] - 2018年曾卷入过期蜂蜜风波 [11] - 控股股东总经理高振坤正接受纪律审查 其为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13] 同业对比 - 云南白药通过发展牙膏、美肤、器械等辅业提升盈利 牙膏市占率国内第一 [11] - 白云山布局大南药、大健康及商业业务 王老吉2020年上半年贡献利润约8.41亿元 [11] - 片仔癀2020年收购龙晖药业51%股权 拓展中西药品种 并与上海家化合作拓展日化品类 [12][13] - 三家同业公司通过产业多元化实现资产规模扩张和抗风险能力提升 [13]
资源整合 开拓中医药消费大市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6 04:49
公司战略与政策响应 - 公司以"党建引领老字号产业创新"为核心工作出发点,推动产业合作与成果推广,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1] - 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多维度发力贡献高质量发展新思路[1] - 2025年一季度落实北京市国资委"开门红"部署,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开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活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1] 子公司协同发展 - 同仁堂股份公司、科技公司、国药公司、商业公司等二级子公司通过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强化营销等多方面实现"开门红"[2] - 子公司参加2025乌镇健康大会,与全国连锁药房及跨界合作伙伴深化资源拓展[2] - 同仁堂股份公司聚焦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乌鸡白凤丸三大核心品种,推动销售稳步增长[3] 产业链与市场布局 - 同仁堂科技公司聚焦核心业务与产业链协同,加大经典名方二次研发,推动智能化生产与全产业链追溯体系[4] - 通过"插旗行动"深耕终端市场,以京制牛黄解毒片、西黄丸等五大单品打造差异化标杆,提升市场占有率[5] - 同仁堂股份公司与头部连锁药房合作开发南方城市如泉州、湛江、长沙等,释放局部地区动能[6] 终端网络与生态构建 - 同仁堂商业公司拥有133家子公司、1270家门店、738家医疗机构,覆盖190个城市,提供专业药学服务[7] - 商业公司深化与工业端合作,丰富商品品类,加强"大品种"销售,打造"同仁堂+精品"药房[7] - 未来以"门店+诊所焕彩"为抓手,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发展,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解决方案[7] 联盟合作与资源整合 - "党建引领老字号产业创新联盟"新增5家成员单位,覆盖领域进一步拓展,推动党建联建与产业合作[3] - 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国资公司、北京祥龙公司等,以协同创新发展为落脚点[3] - 科技公司通过数据工具优化动销效率,结合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扩大社会影响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