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系列
搜索文档
已购车辆的这些安全隐患,谁来管一管?
36氪· 2025-10-24 11:38
新能源汽车召回概况 - 2025年10月,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召回115,783辆2015款唐系列与元Pro汽车[1] - 2025年9月,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1][11] - 2025年9月,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召回47,490辆小鹏P7+汽车[1][13] - 截至2025年9月,中国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其中受监管部门调查影响的召回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2] 主要车企召回事件及技术问题 - 比亚迪唐系列汽车因"元器件设计选型问题"导致驱动电机控制器主动泄放功能异常,极端情况下车辆可能突然失去动力[3] - 比亚迪元Pro因动力电池密封垫安装不到位,在高速涉水时可能导致动力电池进水,引发短路甚至起火[3] - 小米SU7的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11] - 小鹏P7+汽车由于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可能导致转向助力失效[13] - 2025年1月,特斯拉因行车电脑主板电源组件可能被反向电流损坏,召回335,716辆电动汽车[15] 企业应对措施与质量管控 - 小米汽车通过远程升级技术为召回车辆免费升级软件[17] - 特斯拉通过远程升级和硬件更换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17] - 小鹏汽车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转向机总成[17] - 比亚迪为元Pro车辆免费使用专用密封胶补强动力电池壳体以恢复防水功能[17] - 比亚迪在过去一年内进行三次较大规模召回,包括2024年9月因起火风险召回超9万辆海豚和元PLUS,以及2025年初因电机控制器螺栓未锁紧问题召回6,843辆方程豹豹5[6][8] 未达召回标准的普遍质量问题 - 比亚迪多款DM-i插电混动车型存在发动机异常启动问题,涉及秦PLUS、宋PLUS/PRO、汉等热销车型,但未达到强制召回标准[18][19] - 比亚迪车主普遍反映车身生锈、悬架异响等问题,影响车辆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20] 市场表现与供应链风险 - 2025年1-9月,比亚迪磷酸铁锂装车量下滑6.58%[25] - 2025年第40周,比亚迪单周销量暴跌至5.79万辆,较巅峰时期近乎腰斩[25] - 2025年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96,270辆,比去年同期减少约五成,上汽反超比亚迪结束其连续18个月的销冠地位[25][26] - 2025年4月以来,比亚迪在山东省的核心经销商山东乾城控股有限公司爆发运营危机,至少二十余家4S店出现停业情况[28] - 比亚迪的"迪链"供应链金融模式拉长了供应商收款账期,可能影响中小供应商现金流和供应链稳定性[30][32][33] 行业设计缺陷与监管动向 - 隐藏式门把手在车辆碰撞断电时可能无法弹出,影响救援,小米SU7 Ultra在成都的车祸悲剧引发对该设计安全性的质疑[34][36] - 工信部于2025年9月24日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明确禁止"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并拟定于2027年1月1日实施[38] - 行业需重新审视单踏板模式、全触屏、半幅方向盘、电子外后视镜等设计的安全性[40][42]
BYD makes largest recall of over 115,000 cars due to design, battery issues
Reuters· 2025-10-17 11:13
公司召回事件 - 比亚迪将召回超过115,000辆唐系列和元Pro车型 [1] - 召回车辆生产年份为2015年至2022年 [1] - 召回原因为设计缺陷和电池相关的安全风险 [1]
为什么比亚迪突然再打价格战?
新浪财经· 2025-05-29 18:10
比亚迪降价促销与行业价格战 - 公司于5月22日对王朝网和海洋网22款车型降价1.2万至5.3万元,为三月底以来第三次且力度最大的促销[2] - 降价引发行业连锁反应:吉利银河系列跟进降价,奇瑞瑞虎系列降幅接近50%[2] - 行业利润率在2024年创历史新低至4.3%,价格战导致零售市场累计损失2000亿元[4] - 新能源车降价幅度显著高于燃油车:平均降幅9.2%(1.8万元)vs燃油车6.8%(1.3万元)[4]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销售427.22万辆,汽车业务收入6173.82亿元,单车收入14.45万元,毛利率22.31%对应单车毛利3.22万元[4] - 全年净利润402.54亿元推算单车净利不足1万元,显著低于毛利水平[4]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70%,2024年研发支出542亿元[18] - 固定资产扩张明显:2023-2024年投资额达1310亿和806亿元,同期计提折旧377亿和569亿元[18] 销量表现与市场挑战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138万辆,仅完成550万辆目标的25%[6] - 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环比微跌1%,为年内首次环比下滑[7] - 主力车型销量下滑:海鸥/海豚前4个月均销量不足4万辆(vs去年月均7万),秦系列月均销量从7.5万降至4.46万[8] - 汉系列一季度销量43158辆,较2024Q4的94675辆环比腰斩[10][11] 高端化遇阻与竞争压力 - 腾势品牌2025Q1销量3.26万辆,月均不足1.09万辆,D9占比仍超90%[13] - 新车型表现不佳:腾势Z9GT月销从3400辆降至300辆,N7连续7月销量低于400辆[13] - 方程豹5上市8个月后降价5万元,品牌月销量从1.1万回落至6400辆[15] - 竞品冲击明显:10万元级市场出现搭载激光雷达车型,汉EV周销量仅为日产N7一半[10] 债务结构与海外拓展 - 资产负债率74.64%,低于奇瑞/蔚来等但高于国际车企[16] - 经营性负债占比95%,应付账款达2416亿元,周转天数从127天升至166天[19][20] - 2025年海外销售目标80万辆,前4个月已完成29万辆[22] - 通过H股配售融资435亿港元,并要求供应链降价10%以缓解债务压力[20]
比亚迪行情:补贴拉满秦L DM-i只要5万多,海鸥降价9千硬刚竞品
车fans· 2025-05-22 08:29
比亚迪价格行情分析 核心观点 - 比亚迪全系车型切换至智驾版并加大优惠力度,叠加厂家置换补贴翻倍,落地价极具竞争力 [1] - 插混领域比亚迪成本与规模优势断层领先,秦L DM-i技术平台显著优于同行及自家早期产品 [6] - 智驾功能核心价值在于安全冗余而非单纯便利性,当前厂商宣传存在偏差 [6] 车型价格与优惠详情 秦L系列 - 智驾版全系终端现金优惠1万元,领先版指导价9.98万,分期+置换后落地价低至5.9万 [3] - 满油满电续航1500km,综合油耗2.4L,性价比突出 [4] - 80km超越版为家充首选,秦L产品力优于姊妹车海豹06(后者优先外观设计) [7][41] 秦PLUS系列 - EV 510KM领先版优惠1.1万至10.88万,DM 55KM领先版优惠0.8万至7.18万,分期/置换可再减1.7万-2.5万 [10] 元UP/元PLUS - 元UP终端优惠0.9万-1万,补贴后落地价可低于7万 [11] - 元PLUS智驾版定价低于上一代,430KM超越版优惠0.8万至11.48万 [14] 宋PRO/宋L - 宋PRO DM 75KM领先版优惠0.8万至9.48万,分期+置换后最低7.53万 [17] - 宋L DM-i智驾版终端降价2万,成本控制能力凸显 [20] 汉/唐系列 - 汉DM智驾版优惠1.2万-1.5万,汉L EV优惠0.5万 [22] - 唐DM-i终端优惠1.3万-1.5万,唐L系列优惠0.3万-0.5万 [25] 海鸥/海豚 - 老款海鸥优惠0.6万-0.9万,智驾版优惠0.2万 [30] - 海豚智驾版优惠1万-1.1万,自由版落地价9.48万 [32] 海豹06/宋PLUS - 海豹06 DM 80KM豪华版优惠1万至8.98万,与秦L相比更侧重外观设计 [41] - 宋PLUS DM智驾版终端优惠1.8万,预计月底达2万 [39] 行业竞争与产品策略 - 10万级纯电SUV市场竞争激烈,元PLUS面临银河E5/深蓝S05等竞品挑战 [14] - 插混领域比亚迪定价灵活性高,宋L DM-i短期内大幅降价反映成本优势 [20] - 智驾方案实际价值应聚焦安全冗余(如AEB、车道保持),而非过度宣传体验提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