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机器狗D1 Ultra
搜索文档
从算力到智能体:AI如何走入千家万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3:20
算力基础设施升级 - 中国移动将推进完善云智一体、训推一体算力资源体系,推动云计算向“云智算”升级,并探索十万卡级智算中心及量子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2] - 随着万亿级大模型发展,算力需求爆发,电芯片性能逼近物理极限,算力缺口持续扩大,破解瓶颈有提升多卡协同效率或增强单卡算力两大路径 [3] - 曦智科技推出支持OISA协议的超节点方案,其光跃1024方案是国内首个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解决方案,采用全球首创的分布式光交换dOCS芯片,无需专用交换机即可实现多厂商GPU互联 [3][4] 高速互联技术进展 - 未来数据传输是AI基础设施面临的瓶颈之一,产业链正积极推进超级点相关能力,超节点是必然发展方向 [3][4] - 曦智科技的超节点方案采用线性直驱光互连技术,支持8台标准服务器共64张xPU卡的高速互连 [3] - 光交换技术不依赖于特定数据传输协议,能无缝兼容不同厂商使用的互连协议 [4] 具身智能发展与落地 - 具身智能在2025年正加速量产落地,是行业亮点,机器人的“打工”进度表被展示 [1][5] - 智元机器人产品覆盖安防巡检、工业智造等八大领域,其G1机器人可进行分拣作业,G2机器人获龙旗科技数亿元框架订单,将应用于平板产线 [7]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工厂,是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 [7] 碳硅共生趋势 - AI将推动碳硅融合共生成为重要趋势,硅基生命将以智能终端、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形式群体性涌现,规模远超人类 [6] - 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将在生理、认知层面融合,催生外骨骼、赛博格等新形态,诞生越来越多AI深度赋能的“增强人类” [6] - 组织形态将向“人机协同”演进,“超级平台”、“一人公司”加快崛起 [6] 机器人应用挑战与前景 - 机器人在消费、娱乐场景落地更快,但在家庭和工业场景面临较大挑战,需克服技术及伦理道德问题 [8] - 工业场景落地需机器人效率与成本综合表现高于传统自动化设备,迈过此临界点后才能大规模铺量 [8] - 行业整体技术进展超出预期,2025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热火朝天发展 [8] AI应用与生态构建 - 中国移动AI+产品用户数累计超2.1亿,“灵犀”智能体月活用户超7000万,将推进“2026行动计划”构建智能体产品体系及生态联盟 [10] - 中国移动首发A2A-T智能体交互协议栈,联合合作伙伴将多智能体交互整体效率提升20% [11] - 机器人作为新兴产品面临安全挑战,如被黑客攻击及急停按钮误触导致突然跌倒,需完善从底层软件到法律法规的体系 [9][10]
中国移动“亲戚圈机器人”参展规模成历届之最,奔赴碳硅共生新时代
第一财经· 2025-10-12 15:35
大会核心主题 - 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在广州举行,核心展示碳基与硅基生命融合趋势下的多场景机器人实践及生态构建[1][2] - 公司董事长提出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加速融合推动文明范式革新,AI的技术能力和经济效益将产生规模效应,深度融入经济社会[2] - 硅基生命以物理硬件为躯体,以各类智能为神经中枢将迎来群体性涌现,最终催生碳硅融合的生命新形态,实现人类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跃升[2][11] 机器人应用展示与规模 - 大会机器人参展规模创历届之最,展示了从工具到伙伴的具象化实践[3][5] - 无人餐厅场景实现整体调度,多个工种机器人自主协作,工作进度和订单完成情况在数字面板上清晰可见[3] - 智元机器人展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A2、具备高难度运动能力的X2、工业物流能手G1及四足机器狗D1 Ultra等多款产品,其中G1机器人出货量较大[5] - 机器狗D1 Ultra内嵌强化学习运动算法,可广泛应用于安防巡逻、科研教育等场景[5] - 在面向中小企业的移动智企展区,搭建了无人药店、无人值守小店等实景化平台[5] 生态合作与产业联动 - 公司采购集中在2025年,以杭州研发中心最多,总预算超过1.2亿元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引发业内关注[7] - 公司与钛虎机器人成立联合实验室,研究面向家庭场景的轮臂机器人解决方案及文旅场景的人形机器人项目[8] - 公司合作方戴盟机器人的视触觉传感器及灵巧手获国际认可并有海外订单,产品已出口欧美,实现千片级规模的稳定量产[8] - 公司采用他山科技的触觉传感器和数模混合AI触感芯片,以解决触觉多维感知信号解析的难题[10] 商业化进展与场景落地 - 公司已在部分省公司的营业厅部署机器人替代员工进行服务展示和产品介绍[7] - 合作伙伴银河通用机器人表示,行业正努力实现“可交付”,需要成本下降和机器人更丝滑地切入工作流程,公司与移动的合作能带来更多真实场景应用[5] - 公司依托智慧家庭运营中心成立“中国移动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进军具身智能领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