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玑·雁行智能编队运输系统
搜索文档
合肥押中第二个“蔚来”!人大校友造电动卡车,干出全球第一
创业邦· 2025-11-13 11:15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智能新能源重卡新势力DeepWay深向,正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成为国内首家冲击港股的智能新能源重卡新势力[2]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在全球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领域位列第一,在全球整体新能源重卡市场中排名第十,市场份额达2.7%[3][16] - 公司累计交付新能源重卡约6400台,服务客户311家,截至2025年6月30日手握待执行订单约1400台[3][18] 财务业绩与运营数据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零元增长至2024年的19.69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5.06亿元,已达到2024年全年总收入的76%[2][18] -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交付新能源重卡509辆、3002辆和2873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11][18] - 公司各期毛利分别为零、180万元、980万元、2740万元及4410万元,对应毛利率分别为0.4%、0.5%、3.6%与2.9%,呈现稳步提升态势[18] - 公司目前仍处于战略投入期,尚未实现盈利,相应期间录得亏损分别为2.67亿元、3.89亿元、6.75亿元和3.71亿元[20]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实现整车架构、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和车队运维平台等领域的全栈自研,使其新能源重卡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较传统燃油车和"油改电"车型分别降低18.7%和4.9%[12][15] - 公司首款正向研发的纯电重卡"深向星辰"续航达660公里,2025年发布第二代产品并对自研三电系统进行全面升级[11][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搭载公司自主开发的天玑·随行系统(L2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重卡已交付超过2000台,天玑·雁行智能编队运输系统正在多个运营场景开展用户适配测试[16]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基因 -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万钧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曾创立商用车金融租赁公司狮桥,具备深厚行业背景[5][6] - 公司为百度与狮桥联合孵化,不仅接入百度领先的商用车智能驾驶技术与算法体系,更是目前唯一获得百度"白盒授权"、享有代码级合作权限的公司[8] - 公司具备"技术 + 场景"的双重基因,狮桥覆盖全国的干线物流网络为其提供了真实的运营场景与稳定的资金支持[8]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新能源重卡销量达9.55万台,市场规模9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销量将增至70.3万台,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6亿美元[23] - 中国市场正引领全球重卡新能源转型,2024年中国销量占全球88.8%,2025年9月国内渗透率达28.9%,预计到2030年将提升至53.5%,年销量达54.25万台[23] - 行业竞争激烈,传统巨头如徐工、三一等稳居第一梯队,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等老牌车企2024年新能源重卡销量实现超300%同比增长,同时DeepWay深向、苇渡科技、零一汽车等新势力纷纷入局[27][28] 发展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制定"出海拓展 + 智能化升级"的双引擎发展策略,已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建立销售网络,2024年下半年首批出口车辆已交付阿联酋数字货运平台TruKKer,成为首个实现海外商业化落地的中国重卡新势力[24] - 公司目标2028年海外销量占比超50%,2030年突破60%,2025年将成为公司海外交付的爆发之年,已成立独立的国际贸易公司,瞄准美国、东南亚、新西兰等地市场[24] - 成立五年来,公司已完成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19.6亿元,投资方包括百度、启明创投、联想创投等知名机构及安徽省、市、县三级国资[31][35] - 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拓展、基础设施扩建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25] 供应链与生产布局 - 公司供应链呈现集中态势,2024年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达92.3%,其中最大供应商采购额22.3亿元,占比61%,核心供应商包括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整车定制合作方江淮汽车等[22] - 为应对成本挑战,公司正加快推进湖州长兴三电智慧工厂的建设,该工厂建成后预计每年可生产满足约5万台整车配套需求的三电系统核心零部件,三电系统约占整车制造成本的60%[20] - 2023年公司将总部落户安徽合肥,当地已汇聚六大整车企业,构建了完整产业链体系,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7万辆,全产业链产值达2600亿元[28][29]
获百度、启明创投支持,深向科技递表港交所,剑指重卡新势力第一股
财富在线· 2025-11-12 17:32
公司定位与战略 - 公司定位为以AI驱动、以全球公路货运智能化为使命的工业机器人公司[3] - 通过正向定义重卡产品和创新智能化技术打造颠覆性解决方案[3] - 采用渐进式发展路线,高度重视商业化落地,终极愿景是实现货运无人驾驶[3] 技术与产品能力 - 作为全球首家以正向定义方式实现智能新能源重卡批量交付的企业,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研发构建核心系统能力[3] - 核心技术模块包括电驱动平台、热管理架构、智驾系统及运营平台,形成完整的工业机器人底座[3] - 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天玑·随行”已实现全系标配,在2000多台已交付车辆上搭载,涵盖十余项辅助驾驶功能[3] - 开发了智能编队运输系统“天玑·雁行”和单车智能无人驾驶系统“天玑·独行”,后者已获得多地测试牌照[4] - 自研“深向·天枢”智能化运营解决方案,打造面向智能商用车的全栈式运营平台[4] 市场进展与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交付新能源重卡超过6300台,市场份额居行业领先[3] - 成为首家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新能源重卡新势力企业[1]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公司上市标志着智能物流与工业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新阶段[1] - 以正向定义突破传统燃油车架构束缚、以全栈自研三电系统构筑技术壁垒、以渐进式智驾实现场景化落地、以全球化布局验证方案适配性[4] - 在新能源重卡行业加速发展的浪潮中,公司的上市之路值得市场期待[4]
以“工业机器人”愿景重塑货运行业,DeepWay深向递表港交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10 14:20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智能驾驶公司和工业机器人公司,而非传统卡车公司,其终极目标是构建“工业机器人协作网络”[14] - 公司确立了“三步走”战略蓝图:第一阶段聚焦电动化,第二阶段发力规模化与全球化,第三阶段实现全面智能化[3] - 公司选择务实的“渐进式”智能化发展路径,从辅助驾驶逐步迈向完全无人驾驶[10] 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坚持“正向定义”理念,从设计之初就为电驱动和智能驾驶打造,而非采用行业普遍的“油改电”路径[4] - 通过底部换电、分布式驱动、电驱桥一体化设计、子弹头超低风阻等行业首创技术,产品在续航、经济性、安全性与载重方面显著优于“油改电”车型[4] - 公司坚持三电系统(电池、电驱、电控)全栈自研,电池包能量密度高达153Wh/kg,重量比同电量竞品轻200kg以上[7] -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公司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相较传统燃油重卡和油改电重卡分别降低18.7%和4.9%[4] 智能驾驶与运营解决方案 - 全系标配专为货运场景设计的“天玑·随行”辅助驾驶系统,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在超过2000台车辆上搭载[10] - 开发了“前车有人驾驶+后车无人跟车”的智能编队运输系统(IPTS)“天玑·雁行”,适用于固定路线场景以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效率[11] - 正在开发“天玑·独行”单车智能驾驶系统,已在北京、天津、合肥等多地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并进行测试验证[13] - 开发了智能运营系统“深向·天枢”,集成智能座舱、智能运营平台及车联网架构,提供安全监控、成本管理及运营效率的数字化能力[13]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以2024年销量计,公司在全球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市场排名第一[15] - 在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重卡企业中,公司是唯一一家基于正向定义理念打造新能源重卡的企业,也是唯一一家新势力企业[15] - 截至2025年9月,新能源重卡市场占有率接近25%(2024年为13.61%),公司等新势力企业今年1-9月的合计市场份额相比2023年增长了10倍[15][16] 全球化布局 - 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正向定义智能新能源重卡海外交付的新能源重卡解决方案公司[16] - 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开发了中国首款右舵新能源重卡,并在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阿联酋等市场建立销售网络[16] - 凭借三电自研优势,能够与国际市场当地合作伙伴进行针对性开发,满足不同地区的使用场景、法规和准入要求[17]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公司的崛起产生了显著的“鲇鱼效应”,推动行业从“油改电”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变,促进行业加速向系统化、平台化、智能化演进[9][20] - 全球新能源重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98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806亿美元,公司凭借先发优势与技术壁垒有望占据主导地位[21]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首家登陆港交所的卡车新势力,标志着资本市场对新能源商用车赛道的高度认可[2][19]
DeepWay深向递表港交所,打造公路货运“工业机器人”
智通财经· 2025-11-06 21:21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DeepWay深向于11月6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首家冲击港股的重卡新势力企业[1] - 公司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交付新能源重卡509台、3002台及2873台[5] - 按2024年销量计,公司在全球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市场排名第一[5] 全球化业务布局 - 公司是中国首家在海外实现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交付的企业[6] - 截至2025年9月,公司已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销售渠道网络[6] 财务与盈利状况 - 公司目前尚未产生利润,但毛利已经实现转正[6] - 随着交付规模持续增长,规模效应将逐步显现,最终迎来盈利拐点[6] 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采用正向定义方式突破传统燃油车架构,实现智能新能源重卡批量交付[5] - 全栈自研电子电气架构实现高速通信能力,高度集成元器件提高控制效率并降低成本[7] - 首创卡车电池底盘一体化集成方案,使货箱容积率较油改电重卡提升9.6%[7] - 实现新能源重卡核心"三电"系统(电池系统、电驱桥及电控制器)的全栈自研自产[8] 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天玑·随行"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已实现全系标配,在2000多台已交付车辆上搭载[10] - "天玑·雁行"智能编队运输系统已完成核心功能开发与技术验证[10] - "天玑·独行"单车智能无人驾驶系统已获得北京、天津、合肥等多地区测试牌照[10]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新能源重卡年销量达9.55万台,市场规模达98亿美元[11] - 预计到2030年销量将激增至70.3万台,市场规模达到806亿美元[11] - 2024年中国新能源重卡销量达8.48万台,销售收入达455亿元,贡献全球销量的88.8%[14] - 2025年9月中国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达28.9%,预计2030年将达53.5%[14] 公司未来增长潜力 - 业务场景从短途大宗运输向快递快运、冷链运输等中长途场景延伸[15] - 交付的重卡最大续航里程为660公里,是目前市场上续航最长的已批量交付新能源重卡车型之一[15] - 公司长期坚持智能化技术布局,推进RoboTruck开发及IPTS大规模应用[15]
新股前瞻|DeepWay深向递表港交所,打造公路货运“工业机器人”
智通财经网· 2025-11-06 21:16
公司上市里程碑 - 公司于11月6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首家冲击港股的重卡新势力企业 [1] - 上市标志着智能新能源重卡从技术验证迈向资本市场认可的新阶段 [1] - 此举或为行业新势力阵营打开资本化通道,推动行业转向技术、资本、生态的综合竞争 [1] 公司市场地位与交付表现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重卡及智能公路货运解决方案科技公司 [3]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交付509台、3002台及2873台新能源重卡 [3] - 按2024年销量计,公司在全球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市场排名第一 [3] - 公司是中国首家在海外实现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交付的企业 [4] 全球化布局与盈利能力 - 截至2025年9月,公司已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销售渠道网络 [4] - 公司目前尚未产生利润,但毛利已经实现转正 [4] - 随着交付规模持续增长,规模效应将逐步显现,最终迎来盈利拐点 [4] 技术创新与核心优势 - 公司采用正向定义方式突破传统燃油车架构束缚,区别于行业常见的油改电模式 [3][5] - 全栈自研电子电气架构实现高速通信能力,高度集成元器件提高控制效率并降低成本 [5] - 空气动力学低风阻车身方案实现行业领先风阻系数,电池底盘一体化集成方案使货箱容积率较油改电重卡提升9.6% [5] - 公司实现新能源重卡核心三电系统的全栈自研自产,包括电池系统、电驱桥及电控制器 [6] 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天玑·随行已实现全系标配,在2000多台已交付车辆上搭载 [6] - 智能编队运输系统天玑·雁行已完成核心功能开发与技术验证,开展用户适配测试 [8] - 单车智能无人驾驶系统天玑·独行已获得北京、天津、合肥等多地区测试牌照,开展常态化测试 [8] - 公司自研深向·天枢智能化运营解决方案,实现对公路货运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 [8]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新能源重卡年销量达9.55万台,市场规模达98亿美元,预计2030年销量激增至70.3万台,市场规模达806亿美元 [9] - 2024年中国新能源重卡销量达8.48万台,销售收入达455亿元,贡献全球销量的88.8%及销售收入的71.4% [11] - 2025年9月中国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达28.9%,预计2030年渗透率达53.5%,年销量达54.25万台,市场规模达2558亿元 [11] 未来增长潜力 - 公司业务从短途大宗运输向快递快运、冷链运输等中长途场景延伸,已与申通、顺丰等企业合作验证中长途运营能力 [12] - 公司交付的重卡最大续航里程为660公里,是市场上续航最长的已批量交付新能源重卡车型之一 [12] - 公司长期坚持智能化技术布局,持续攻坚无人驾驶技术,推进RoboTruck开发及IPTS大规模应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