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轶2.0机器人

搜索文档
以赛事推动技术提升 以竞技加速产业进程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4:07
奔跑跃障如矫兔,打扫提箱似助手,拆药跳舞显灵巧……8月14日至17日举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 动会上,来自全球五大洲的280支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同场竞技,在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三大 类主体赛事中,既角逐"更快更高更灵活"的运动极限,更比拼"更稳更准更聪明"的实用本领。 这场人形机器人"奥林匹克"盛会上,参赛队伍既有来自宇树科技、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速进 化、松延动力、星动纪元、星海图等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也有各大高校,在26个赛项、487场对决中 一较高下。在跃动的机械身影中,展现的不仅是硬件、算法的精进,更是人形机器人距离商业化落 地"更近一尺"的未来图景。 ● 本报记者 郑萃颖 杨洁 王婧涵 运动水平不断提升 8月16日下午,在100米障碍赛的赛道中,宇树G1人形机器人的表现异常亮眼,这款机器人身高约1.3 米、体重约35千克,操控这款机器人的宇树上海高羿科技以33.71秒夺得这项比赛的金牌。 运动会首日的田径赛1500米和400米比赛中,宇树科技派出宇树H1人形机器人,接连摘得冠军。按照夺 冠"选手"的用时计算,宇树H1在1500米和400米比赛中的速度分别达到3.8米/秒、4.5 ...
熊友军:具身天工从能跑到好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对机器人产业推动很大
新京报· 2025-08-17 19:07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决赛中摘金,并在4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赛中获得2金6银2铜的成绩 [2] - 具身天工Ultra是三项田径赛中唯一全自主导航完赛的机器人,依靠视觉感知、运动规划和智能决策能力实现全程自主奔跑 [4][5] - 公司发布具身世界模型体系、人形机器人全自主导航系统、跨本体VLA模型XR-1等创新技术,大幅优化机器人"大脑" [4] - 机器人速度提升的关键卡点在于关节可靠性、稳定性和发热控制,步频增加会导致关节电流和功率翻倍 [6] 技术发展方向 - 公司发展重心从"最能跑"转向"最好用",从考验下肢能力的跑步转向需要眼、脑、手协同的实际作业 [2][5] - 机器人优先落地"3D"场景(危险、肮脏、枯燥的重复工作),中国制造业体量大,即使20%场景需要机器人也足够多 [10] - 工厂场景对机器人技术要求高,需要操作能力、移动能力、物理世界理解和复杂任务规划执行能力 [9][10] - 步态是重要研究方向,商用或家居环境需要优美步态,未来将对步态做更好训练和升级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本体和"小脑"(运动控制)领域具备强竞争力,与全球最先进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 [12] - 在"大脑"(具身智能大模型)方面,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差距不大 [12] - 北京人形作为国家级创新中心,聚焦技术探索与开源开放,提供通用机器人平台和具身智能平台 [11] 体育赛事意义 - 体育赛事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交流与展示平台,促进大众科普和产业宣传 [7] - 赛事推动企业展示产品、对接资源,寻找客户和投资者,对产业有重要推动作用 [7] - 通过赛事可以看到同行和整个产业都在快速进步,是重要的技术交流机会 [4]
机器人“奥运会”:人机共融启示未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7 14:42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 来自16个国家的500多台机器人参赛 涵盖26个赛项538个比赛项目 [1][21] - 运动会展示人机共融的未来趋势 包括跑步 足球 自由搏击 群体舞蹈及工业应用等多样化场景 [1][11][17][21][23][25] - 参赛规模创纪录 16个国家280支队伍同场竞技 是产业链 应用场景与城市智慧的全球展示 [21] 机器人技术突破 - 宇树科技H1机器人以6分34秒获1500米冠军 平均速度达3.8米/秒 极限速度可达5米/秒 [5]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机器人实现全自主导航 采用类似自动驾驶的车道线保持技术 [7] - 清华大学火神队展示多机协同算法 在5V5全自主足球赛中检验平衡性 通信协作和稳定性 [11] - 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获3V3足球冠军 AI算法实现自主控制 对步态 传感灵敏度和决策能力要求更高 [13] 行业应用进展 - 北自科技轮式双臂机器人完成药品分拣任务 已与上药集团签约进行医药分拣厂试验 [17]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轶2.0机器人实现精细物料整理 末端抓取精度达8毫米 [19] - 加速进化T1机器人支持多种运动过程 足球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练兵场 推动实际应用发展 [15] 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超160家 真机数据超600万 行业融资总额超240亿 [25] - 行业焦点从娱乐展示转向实用化操作 预计5年内有望进入家庭场景 [25] - 具身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人形机器人作为典型形态加速进化 [25] 技术发展趋势 - 松延动力机器人3个月实现软硬件显著改进 1500米采用3.5米/秒策略提升稳定性 [9] - 跨本体端到端模型实现7种机器人本体通用 预计明年底可在工业场景稳定作业 [19] - 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通过比赛推动技术进步 吸引资本和人才投入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