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神星一号
icon
搜索文档
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崛起 北京亦庄迈向“飞天之城”
证券日报· 2025-07-25 00:13
商业航天产业概况 - 商业航天正加速嵌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承载卫星互联网、空天地一体化、6G通信、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关键支撑任务 [2] - 北京亦庄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最具代表性的集聚地,聚集全国75%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2024年空天产业规模突破350亿元 [2] - 北京亦庄已形成中国最完整、最密集的航天产业生态,涵盖火箭研制、卫星制造、地面设备、星地通信等全链条环节 [8][9] 火箭产业发展 - 北京亦庄聚集星河动力航天、蓝箭航天、中国长征火箭、星际荣耀等多家火箭企业,形成国内最密集的商业火箭创新集群 [3] - "智神星一号"液体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将于2025年10月底首飞,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8吨,可重复使用约30次 [4][5] - 重复使用技术可将单位发射成本从每公斤3-5万元降至8000元,2025年"亦庄箭"计划发射超40次,入轨卫星超130颗 [4][5] 卫星与通信技术 - 零重空间已建立完整卫星能力体系,计划2026年建成年产能200台的卫星工厂,推动卫星制造规模化 [6][7] - 融为科技是国内首家全国产化高码率卫星接收产品提供商,细分市场占有率超50%,产品与超100类在轨卫星完成联试 [7] - 北京亦庄"星地一体"技术链快速成型,推动航天能力从"能上天"向"用得上"跨越 [6][7] 产业集群与协同效应 - 北京亦庄形成"星箭一体化"发展格局,产业链协同加速创新效率,企业可共享技术、分摊研发成本 [8][9][10] - 产业集群降低沟通成本与研发时间,便于企业快速获取配套资源,提升产业发展效率与竞争力 [10] - 融为科技为区内火箭企业提供设备,未来随着企业增多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9]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北京亦庄出台系统性政策支持商业航天,包括最高5000万元创新奖励、1:1配套国家项目经费、发射保险全额报销等 [11] - 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调度股权投资超50亿元,带动社会融资超百亿元 [11] - 推进2500亩空天街区建设,打造商业航天企业高密度集聚地,火箭大街集成多项功能服务企业需求 [12] 未来发展规划 - 2028年"亦庄箭"发射规模将接近百次,低轨运力达1000吨,互联网卫星发射能力达2000颗 [5] - 加快构建"千星产发"能力,推动商业航天与6G通信、车联网、低空经济等领域的融合创新 [13] - 北京亦庄正全方位加速关键能力构建与应用场景拓展,打造面向全球的商业航天产业高地 [13]
星河动力董事长刘百奇:政策、市场与产业共振 商业航天大有可为
上海证券报· 2025-07-16 02:26
公司表现 - 星河动力通过谷神星一号火箭成功开展19次商业发射交付,将总计81颗不同功能的商业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成为国内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民营火箭公司 [2] - 谷神星一号火箭精准锁定小型卫星专属轨道发射这一细分需求,具有明确、稳定的市场空间,同时在可靠性方面坚持"稳健创新"路线,为发射成功率提供保证 [2] 行业趋势 - 今年下半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迎来两个关键拐点:大型星座进入高密度组网阶段,发射需求快速放大;多个中大型可复用火箭将陆续迎来首飞,标志着民营火箭在核心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2] - 未来10年将有数万颗卫星等待入轨,从卫星制造、发射到应用,商业航天拥有万亿元级别的市场空间 [4] - 政策支持显著加快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有效化解了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痛点,促进资本和人才进入 [4] 技术发展 - 降低发射成本、提升发射频次的关键在于实现火箭可复用,需在回收复用、快速检测、批量制造与发射场保障等环节持续攻坚 [3] - 火箭公司需在创新方面跨越火箭回收、复用发射、多次反复使用不同阶段,持续打磨技术;在产业化方面承接大规模星座组网发射,锤炼和迭代发射能力 [4] - 运载火箭形成航班化常态发射后,市场化机制将更加凸显,安全可靠、价格合理、按时履约是商业火箭赢得市场的关键 [4]
如果马斯克被驱逐,北京凉水河会飘来火箭图纸吗?
观察者网· 2025-07-03 08:38
SpaceX技术保护与人才流动 - SpaceX未主动披露产品详细设计 仅因法律和营销需求允许公开摄录讨论[7] - 公司倾向以商业秘密而非专利保护核心技术 避免设计上网被抄袭[7] - 美国出口管制条例严格限制火箭发动机等航天技术出口[7] - SpaceX若解散 员工可流向蓝色起源、火箭实验室等美国竞争对手[10] - 美国90年代航空航天业裁员60%但技术保留 孕育出SpaceX等新势力[12] - 美国体系内技术人才有充足去处 不太可能大规模跨境输出[12]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蓝箭航天完成朱雀三号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距首飞仅差实际验证[15] - 朱雀三号采用一子级9机并联构型 目标3次试飞内实现回收[17] - 航天科技、天兵科技等6家企业新型火箭均进入动力系统试车阶段[18] - 中国与全球最先进火箭技术差距仅剩数月到一年的完善时间[18] - 行业已突破关键技术障碍 无需依赖外部技术引进[18] 中美商业航天对比 - SpaceX总部位于洛杉矶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聚集北京亦庄新区[1][3] - 中国上世纪90年代引进前苏联技术 现技术差距已大幅缩小[14] - 美国政局动荡可能引发人才流动 但中国当前需求度较低[19] - 中国民营火箭公司研发进度密集 多型号采用可复用构型[18]
星空闪耀“北京箭”
中国青年报· 2025-06-22 06:24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格局 - 北京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和卫星制造产业链聚集区 [1] - 北京集聚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 [1] - 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 商业航天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均占全国半数以上 [1] "南箭北星"产业布局 - "南箭"以经开区、丰台区、大兴区为主 聚集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中科宇航等企业 [2] - "南箭"区域取得火箭领域多个"第一" [2] - "北星"以海淀区为主 集聚微纳星空等企业 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聚集区 整星研制能力全国领先 [2] 企业动态与技术突破 - 星河动力计划2024年成为首家年度发射次数达两位数的民营企业 [1] - 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火箭将首飞 是国内第一款可重复使用的中大型运载火箭 [1] - 蓝箭航天建成全国首个商业发射工位 上月成功发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 [2] - 北京支持企业开展3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包括液氧甲烷/液氧煤油运载火箭等技术 [2]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北京将商业航天场景纳入《北京市2024年科技新场景工作要点》 [3] - 统筹推动11家市级部门及国家机构推广商业航天应用场景 [3] - 发布首批商业航天十大典型应用场景 [3] - 支持成立中关村亦创商业航天联盟 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平台 [3]
活力中国调研行 | 星空闪耀“北京箭”
中国青年报· 2025-06-19 10:24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优势 - 北京拥有全国最全的火箭研制产业链和卫星制造产业链聚集区,集聚全国70%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1] - 北京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商业航天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均占全国半数以上[3] - 北京已形成"南箭北星"格局:"南箭"聚集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70%以上商业火箭整箭企业,"北星"形成全国卫星制造产业链最全聚集区[3] 星河动力公司发展 - 公司2024年发射计划有望达到两位数,可能成为首家年度发射次数达两位数的民营航天企业[1] - 公司正在研发国内第一款可重复使用的中大型运载火箭"智神星一号",计划2024年首飞[3] - 公司研发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已完成发射[5] 北京商业航天生态 - 北京集聚了丰厚的人才和资金资源,同行企业既竞争又合作,推动产业向新向强发展[5] - 蓝箭航天建成全国首个商业发射工位,近期成功发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5] - 北京市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优势企业牵头开展3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5] 政策支持与未来发展 - 北京将商业航天场景纳入2024年科技新场景工作要点,发布首批商业航天十大典型应用场景[6] - 支持成立中关村亦创商业航天联盟,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平台[6] - 行业预计未来5-10年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状态[6]
星河动力:成功开展19次发射任务,81颗卫星被送达预定轨道
新京报· 2025-06-18 19:32
公司发展里程碑 - 谷神星一号火箭实现我国商业火箭"三最":发射次数最多、发射卫星数量最多、成功率最高 [3] - 公司已成功开展19次商业发射交付,将81颗商业卫星精确送达 [1] - 2020年11月首次发射成功,使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 [2] - 2022年自主研发的"苍穹"5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全系统试车成功 [3] - 2023年6月首次亮相巴黎航展,展示三款核心产品模型 [5] 技术突破 - 在国内民营商业火箭中率先迈入商业化发射交付阶段 [2] - 实现大推力针栓式液氧/煤油发动机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3] - 研发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2][3] - 探索电磁弹射技术提升火箭运力 [4] 行业背景 - 北京拥有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占全国半数以上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1] - 2018年为中国民营航天爆发元年,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完成两轮过亿元融资 [2] - 商业航天场景被纳入北京市2024年科技新场景工作要点 [6] - 行业正推动规模化、低成本发展,市场需求逐步显现 [3][4] 商业模式 - 专注于低成本商业航天发射业务 [2] - 通过高密度发射提高周转率降低发射成本 [4] - 采用技术改进方式降低运输成本,包括提升发动机性能、减轻箭体重量等 [4] - 产品迭代受市场需求驱动,包括星座组网等应用落地 [4]
国防ETF(512670)最新规模创近1年新高,商业航天正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
新浪财经· 2025-06-10 14:26
市场表现 - 中证国防指数下跌2.39%,成分股中科星图领跌,中简科技、中航成飞、中无人机、国博电子跟跌 [1] - 国防ETF最新报价0.71元,盘中换手4.52%,成交2.33亿元,近1周日均成交2.95亿元 [1] - 国防ETF最新规模达52.54亿元,创近1年新高,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4.94亿元 [1] 行业动态 - 文昌筹划建设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我国'千帆星座'计划加速推进,预计2025年发射大量卫星 [1] - 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2025年朱雀三号、天龙三号等新型号商业火箭将首发 [2] - 中国版"星链"计划千帆星座、GW星座持续升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并建设二期工程 [2]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今年将突破2.5万亿元 [2] - 低轨卫星发射进程加速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链进入高景气周期 [2] 指数与ETF - 中证国防指数选取十大军工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及为军方提供装备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国防ETF管理费+托管费0.40%,为13只军工类ETF中最低且唯一 [2] - 中证国防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4.58%,包括中航沈飞、中航光电、航发动力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