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芯片

搜索文档
高通将以24 亿美元收购ALPHAWAVE半导体 进一步加速向数据中心的扩张
快讯· 2025-06-09 16:44
收购交易 - 高通公司宣布以约24亿美元的隐含企业价值收购Alphawave Semi的全部已发行和将要发行的普通股资本 [1] - 收购将通过高通的间接全资子公司Aqua Acquisition Sub LLC进行 [1] - 收购旨在加速高通向数据中心的扩张 [1] 被收购方业务 - Alphawave Semi是高速有线连接和计算技术的全球领导者 [1] - 公司提供IP、定制芯片、连接产品和小芯片 [1] - 其技术能够驱动更快、更可靠的数据传输,同时具有更高性能和更低功耗 [1] 战略意义 - 收购将为高通提供关键资产 [1] - 交易将进一步强化高通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技术布局 [1]
GlobalFoundries 2025年Q1收入同比增长2%;汽车与数据中心部门将引领2025年收入增长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05-15 17:50
公司业绩与增长驱动因素 - 2025年Q1收入同比增长2%至15 9亿美元 主要得益于通信基础设施与数据中心 家庭与工业物联网及汽车业务的贡献 [2] - 2025年Q2收入预计小幅增长 关税影响预计为2000万美元 多元化供应链大幅缓解冲击 [2] - 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 受车辆半导体含量增加及关键OEM新设计中标的推动 [9][12] - 通信基础设施与数据中心部门收入同比增长45% 受数据中心新设计中标和连接解决方案驱动 [9][12] 制造与投资战略 - 自2021年以来在美国 德国和新加坡工厂投入超70亿美元 实现制造规模与技术多元化 [2] - 多元化制造布局降低不确定性对收入的影响 工厂高利用率长期推动收入增长 [3][4] - 2025年Q1晶圆(300mm等效)出货量54万片 产品组合变化导致ASP可能下降中个位数百分比 [9][12] 业务部门表现与展望 - 智能移动设备部门收入同比下降14% 受季节性因素和客户库存积压影响 但新设计中标将推动恢复 [12] - 家庭与工业物联网部门收入同比增长6% 但2025年全年预计增长持平 受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拖累 [12] - 汽车业务将成为未来主要增长驱动力 受益于ADAS 电动汽车及软件定义汽车普及 [10][12] - 通信基础设施与数据中心部门增长将持续 受数据中心投资 卫星通信及光通信技术推动 [10][12] 技术合作与产品创新 - 与indie Semiconductor合作基于22FDX平台开发ADAS雷达及工业应用 [9] - Bosch推出基于22FDX平台的下一代单芯片雷达传感器 用于自动驾驶 [9] - Ayar Labs推出基于GF光子平台的UCIe光学互连小芯片 提升AI基础设施性能 [9] 财务与成本优化 - 2025年毛利率将提升至30% 因产能利用率提升 折旧成本减少及制造多元化带来的结构性优化 [14] - 差异化产品组合扩展和跨部门解决方案将为长期收入增长及毛利率提升提供支撑 [3][12]
3D芯片的时代,要来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14 08:53
3D-IC与小芯片技术发展现状 - 3D-IC和小芯片技术引发行业兴奋,但技术难度和成本限制其仅被少数公司采用,且这些公司尚未充分体验到异构集成或重用的优势 [1] - 十年前Marvell尝试创建多芯片组合架构以降低功耗和成本,但最终只有极少数公司具备开发能力 [1] - 6G无线通信等特定应用场景适合采用3D-IC技术,可实现天线阵列与处理电路的紧凑集成 [1] 技术驱动因素与挑战 - 摩尔定律显著放缓推动小芯片技术发展,通过封装更多硅片提升性能成为必要选择 [1] - 3D-IC技术优势包括性能提升、功耗降低和设计小型化,应用范围从移动设备延伸至AI、超级计算机和数据中心 [1] - 当前3D-IC使用者主要为垂直整合的大型公司,因其具备全流程设计能力和充足资金支持 [2][4] - 单片SoC面临掩模版限制和良率问题,当芯片尺寸过大时良率下降导致生产不经济 [5] - AI芯片需要更多SRAM但SRAM在5nm节点后停止缩放,3D堆叠可优化缓存层次结构 [6] 技术实现路径 - 3D-IC与PCB缩小的本质区别在于比较基线是单片芯片而非PCB,目标是将单片芯片分解 [4] - HBM成功案例展示将外部组件引入封装的价值,微凸块技术使裸片间通信带宽提升5个数量级 [4] - 不同组件可采用最佳工艺节点,仅将受益部分迁移至新节点,避免全盘重新设计 [6] - 混合键合技术能解决热挑战并提供高连接性/低功耗,但涉及硅片极薄化和精细铜键合 [7] 市场应用与经济性 - 数据中心和AI应用因高性能需求成为3D-IC主要采用者,其他行业仍在等待经济性改善 [7] - 移动客户对3D-IC持观望态度,5nm至2nm节点转换带来的性能提升有限而成本激增 [7] - 采用chiplet设计需多次流片和高额NRE投入,与单片方案相比初期成本门槛更高 [7] 技术瓶颈与创新方向 - HBM仍使用微凸块连接内存,供应商正在开发混合键合方案 [8] - 无PHY架构需晶圆级堆叠实现细粒度互连,但面临背面金属和I/O取出的技术挑战 [8] - 异构堆叠需解决新旧技术节点信号电平差异问题,数字IP集成在旧节点中空间受限 [8] - 芯片重复使用需尺寸匹配否则造成面积浪费,但允许不同制程(如5nm与3nm)组合 [8] 发展前景 - 3D-IC技术目前仍属昂贵选择,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AI领域,大众市场普及尚需时日 [9] - 需在接口标准、工具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才能超越垂直整合公司的应用范围 [9]
封测大厂,不认命!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6 09:28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激烈竞争中,芯片封测大厂不认命,纷纷展开行动。一方面将目光投向海外,积 极布局,开启了投资扩产、建厂热潮;另一方面,面对严峻挑战,传统OSAT大厂也力求在先进封装 领域站稳脚跟。 传统封测大厂们的扩张版图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宏大版图中,芯片封测是极为关键的后程环节,恰似一场接力赛的最后一棒,其重 要性不言而喻。 长期以来,日月光、安靠、长电科技、力成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传统OSAT封测大厂,凭借 成熟的工艺和大规模的产能,在全球封测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来,随着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 极限,先进封装成为了延续摩尔定律、提升芯片性能的关键路径。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Foundry 大厂凭借在芯片制造环节积累的技术、资金和客户资源,强势进军先进封装领域,给传统OSAT大厂 带来巨大冲击。 日月光 日月光作为全球封测龙头,近年来在海外多个地区扩充先进封装产能。 高雄设立FOPLP量产线: 2月18日,日月光集团决定投入2亿美元在中国台湾高雄设立面板级扇出 型封装(FOPLP)量产线,预计今年第2季和第3季装机,年底试产,若顺利将于明年开始为客户认 证, ...
为何都盯上了Chiplet?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2-28 11:08
小芯片技术背景与需求 - 行业对晶体管数量需求持续增长,尤其在大规模语言模型训练中需要更高处理性能,主要计算类型为可并行化的卷积运算[1] - 计算单元大规模排列需消耗海量晶体管,但单个芯片晶体管数量受限于300mm晶圆尺寸和光罩极限(约800平方毫米)[2] - 当前工艺瓶颈已从晶体管尺寸转向连接布线技术,英特尔PowerVIA等方案仅为过渡性解决方案[4] - 2024年NVIDIA Blackwell芯片达单颗1000亿晶体管,接近当前技术极限[4] 小芯片技术实现方案对比 - Cerebras WSE-3采用整晶圆级设计(46,225mm²),集成4万亿晶体管但密度(8653万/平方毫米)低于NVIDIA H100(9828万/平方毫米)[6][9] - WSE-3通过44GB片上SRAM实现880倍内存容量优势,但系统需外接MemoryX存储服务器导致性价比存疑[8][10] - 互连技术差异显著:WSE-3 fabric带宽达214Pb/s(H100的3715倍),但实际性能仅H100的20倍[9] 小芯片在处理器中的应用价值 **英特尔Arrow Lake案例** - 采用Foveros 3D堆叠连接计算/SOC/IO/GPU模块,基础模块使用低成本22FFL工艺[15] - 模块化设计使N3B计算块(21.4mm²)与N5P/N6模块组合,较单片N3B方案(预估240mm²)显著降低成本[16] - 支持跨代复用SOC模块(如Meteor Lake兼容)并简化多SKU开发,验证效率提升[17] - Foveros基底集成电容器可优化电源稳定性,助力频率提升[18] **AMD Zen架构案例** - CCD(N5制程)与IOD(N6制程)通过Infinity Fabric互联,实现四类产品线灵活配置[21] - C4封装避免中介层成本,但互连带宽瓶颈导致AES256多核性能落后英特尔35%[23][24] 小芯片技术发展挑战 - 缺乏通用价值评估体系,需权衡成本节约与性能损失(如AMD互连带宽限制)[24] - 物理设计技术(Alphawave Semi等厂商支持)已成熟,但企业需定制化价值转化方案[25][26] - 3D堆叠技术路线分化:英特尔Foveros强调代工业务协同,AMD则依赖台积电SoIC方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