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Copilot系统
搜索文档
工业世界迎来Copilot时刻!未来工业环境中人类的最强辅助
新浪财经· 2025-10-26 12:53
文章核心观点 - 制造业正经历从数字化向“自主进化型智能体生态”的深刻转变,智慧工厂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1][3] -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等关键技术正重塑生产流程,实现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和成本的大幅降低 [3][5][7][9] - 工业AI市场前景广阔,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共同推动其加速落地,但人才匮乏与信息安全是转型过程中的主要挑战 [11][12] 制造新纪元:智慧工厂成为竞争核心 - 德勤2025年调查显示,92%的美国制造业高阶主管认为智慧制造是未来三年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 [3] - 近一半受访者将提升营运效率列为导入智慧制造的首要价值,78%的高阶主管计划将超过20%的现有预算投入相关计划 [3] -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大型企业的必答题,受访企业均为年营收5亿美元以上、员工超千人的公司 [3] 智能新员工:AI如何重塑生产流程 - 上美股份无人车间通过AI叫料系统、AGV机器人及42组工业机器人,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每天完成25.2万次标准化操作 [3] - 美的集团荆州工厂的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场景,在“工厂大脑”指挥下以秒级响应完成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平均提效80%以上 [1] 工业Copilot:从“人控”到“智控”的蜕变 - 施耐德电气与微软推出的工业Copilot系统,结合Azure AI与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旨在提升生产力并重塑人机协作 [5] - 施耐德电气的IACS智能库区及无人行车系统实现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满足单天1.3万吨产能需求,并探索5G技术以进一步提升性能 [7] 关键技术:驱动工业智能化的核心力量 - 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工厂全要素数字化映射与优化,在船舶、工程机械等行业帮助提升生产效率10-25%,降低运营成本10-20%,提高产品良率5-10% [7][9] - 广汽传祺宜昌工厂通过为工具和零部件分配独立IP,构建数字孪生世界,实现从订单到整车下线全过程的透明化与精准控制 [11] 变革挑战:人才与安全的双重考验 - 德勤调查指出,35%的高管认为让现有员工适应智慧工厂是主要挑战,人才匮乏问题突出 [11] - 信息安全是企业重要忧虑,包括未经授权存取、知识产权盗窃和营运系统中断等风险 [11] 未来展望:工业AI的广阔前景 - 2024年全球工业AI市场规模为436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跃升至15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 [12] - 政策层面,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 [11] - 中国十五冶和西门子联合共创的工业智能体在炼铜企业参数调控采纳率达94%以上,预计年经济效益超100万元 [12]
【2025链博会】施耐德电气:未来供应链三大关键词为韧性、绿色和创新
环球网· 2025-07-17 14:14
公司战略与供应链转型 - 公司首次亮相国家级供应链主题展会,提出高效、敏捷韧性、绿色供应链已成为新的刚需,致力于打造精益、韧性、绿色、高效的"共赢链"[1] - 公司坚持"多中心"战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最重要供应链基地与四大研发基地之一,在华建成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包括1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家世界级"灯塔工厂"[3] - 公司携手1600多家核心供应商构建端到端绿色供应链体系[3] 供应链发展趋势 - 传统"效率至上"供应链模式难以应对复杂挑战,未来供应链需兼顾韧性、高效、绿色三大特征[4] - 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稳定器"和"创新源",链博会为跨国企业与本土生态伙伴提供集中展示、深度对接平台[3] - 公司2021年发起"零碳计划",目标2025年前帮助全球前1000位供应商降低50%运营碳排放,推出Environmental Data Program评估体系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14项环境数据[4] 数字化转型与AI应用 - 公司将AI技术深度融入供应链全流程,北京AI创新实验室聚焦工业AI模型边缘侧控制与具身智能工厂应用,联合350余位全球AI专家[4] - 上海普陀工厂通过AI、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产品交付时间缩短67%,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4] - 与微软合作推出工业Copilot系统,结合生成式AI与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启动第六季"创赢计划"设立"AI+行业"赛道[5] 人才培养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发起"数字公民""全员AI"培训项目,计划2025年底实现90%以上员工通过培训[5] - 公司为出海中国企业提供一站式支持,案例显示合作伙伴津荣天宇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后于印度、泰国、墨西哥建厂[6] - 公司在北京、上海、无锡、西安、深圳设立五大研发中心及AI创新实验室,落地"数字配电中国研发中心"等世界级研发机构[6] 中国市场定位 - 公司强调中国市场广阔、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将持续坚定在华发展信心[7] - 公司以韧性、绿色、创新为关键词推动全球供应链升级,认为绿色高效韧性供应链能为产业价值升级注入核心动力[7]
【高端访谈】构建“立足中国、辐射全球”的研发创新网络——访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
新华财经· 2025-07-17 13:20
中国研发与本地化布局 - 中国是唯一拥有公司全业务线研发能力的国家[1][2] - 公司在北京、上海、无锡、西安和深圳设有五大研发中心及AI创新实验室[2] - 2019年以来在华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2] - 北京亦庄工业园扩建和无锡新工业园将于2024年底前竣工[2] - 厦门新工业园将在2025年一季度落成并成为全球最大中压生产基地[2] 供应链建设 - 公司与1600家中国供应商构建端到端绿色供应链体系[1][2] - 通过战略咨询支持提升供应商生产工艺、管理体系及综合竞争力[3] - 供应商参与绿色供应链建设后议价能力与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3] AI技术应用 - AI技术推动全球供应链从成本竞争转向韧性、效率和可持续性博弈[4] - 上海普陀工厂应用AI、5G、AR技术使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5] - 无锡工厂通过AI算法实现碳排放两年内减少90%[5] - 检测环节应用AI后实现高效非接触式在线检测,大幅提升精确度和准确率[4] AI生态构建 - 公司发起"数字公民"和"全员AI"培训计划,预计2025年底超90%员工掌握数字化技能[5] - 与100多所中国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培养数字化创新人才[5] - 与英伟达深化合作推进数据中心创新研发,加速"AI工厂"规模化落地[6] - 与微软合作推出工业Copilot系统整合技术优势提升产业生产力[6]
对话施耐德电气中国及东亚区总裁:通过技术、生态、管理的“三重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
新浪财经· 2025-06-18 10:03
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 - 施耐德电气通过技术、生态、管理的"三重创新"应对产业变革与绿色转型挑战 [2] - 技术创新包括数字化、自动化和电气化三大技术优势,并加大AI等前沿技术研发 [2] - 在中国打造了两家"灯塔工厂",赋能工业、楼宇建筑、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领域增效降碳 [2] 技术创新布局 - 持续强化在华研发投入,在北京、上海、无锡、西安和深圳建立五大研发中心 [4] - 在北京成立AI创新实验室,2019年以来在华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 [4]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施耐德电气全业务线研发能力的国家 [4] 生态协作与创新 - 构建数字化、可持续及全球化生态圈,通过"创赢计划"协同产业链创新 [7] - "创赢计划"累计吸引超1250家中小企业参与,输出40多项联创成果 [7] - 发起供应商"零碳计划"促进端到端绿色供应链,培养产业创新人才 [7] 管理创新战略 - 坚持全球"多中心"和"中国中心"战略,打造研产销一体化敏捷机制 [8] - 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业务,逐步分解、长期推进 [8] - 持续赋能员工成长,加强全员数字化能力 [8] AI技术应用成果 - 全球拥有350多AI专家,在中国成立AI实验室 [9] - 上海普陀工厂将AI、5G、AR等技术融入全流程,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 [10] - 无锡工厂通过AI算法驱动绿色生态设计,范围1和2碳排放减少90%,范围3减少65% [10] 中国市场全球化贡献 - 中国研发团队参与并领导全球研发创新,如无六氟化硫环保开关柜 [12] - 中国创新与生产运营经验输出至印度、东南亚、欧洲及美国市场 [13] - 实现"在中国为中国"和"在中国惠世界"的双重目标 [12] 未来中国市场机遇 - 中国产业快速发展升级,孕育丰富应用场景 [14] - 新质生产力发展促使企业加速迈向"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 [14] - 将持续强化"中国中心"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响应本土需求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