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价值领航

搜索文档
沪指创2021年2月来新高 绩优主动权益基金超越大盘76%
第一财经· 2025-08-20 16:54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于8月18日突破2021年2月18日高点并创近十年新高[1] - 沪深30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距离2021年峰值分别差29%、28%、27%[1] - 中证500和中证1000较前轮牛市高点仍有13%和10%差距[1]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 - 577只主动权益基金在2021年2月18日至2024年8月18日区间收益率超10%[1] - 广发基金旗下11只产品收益率超10%,其中4只超30%[1] - 广发多因子区间收益率78.13%居首,其余三只产品收益率介于35.61%-38.43%[1] 广发多因子基金表现 - 2018年起连续7年跑赢沪深300、中证800及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2] - 累计回报达352.19%,年化回报21.85%[2] - 行业配置覆盖煤炭、有色、化工、房地产、基建、银行及新能源、创新药、AIGC产业链[2] 基金投资策略特征 - 广发多因子采用行业分散与风格均衡策略[2][3] - 收益来源涵盖行业配置、选股及交易维度[2] - 持股重合度低,四只基金仅1只个股共同重仓,三只基金仅2只个股重叠[3] 基金经理产品分化 - 杨冬管理四只主观多头产品风格各异[3] - 广发价值领航/瑞誉侧重成长价值,广发均衡成长兼顾估值与成长潜力[3] - 广发价值领航A类份额近一年收益率102.51%,广发瑞誉83.19%,广发均衡成长50.29%[3] 主动投资展望 - 专业化主动投资有望持续跑赢指数[3] - 风格均衡产品在震荡上行市场中更具波动平滑优势[3]
广发基金: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以专业书写成长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8-05 13:09
公司发展历程 - 22年前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不足2000亿元,现已成长为资产管理规模过万亿、服务投资者超1.73亿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 [1][2] - 公司从初创时聚焦主动权益业务,7只产品中有6只为主动权益产品,3年内搭建多元风格产品线 [2] - 22年发展形成多资产、多策略、多市场的全能资管能力,产品矩阵多元完备、主动被动双轮驱动 [3] 产品布局与创新 - 构建覆盖权益、固收、黄金、石油、REITs等另类资产的多资产解决方案 [3] - 主动权益涵盖不同市值、风格、行业主题及特色策略,固定收益形成多元产品供给体系 [3] - 数量化投资覆盖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等指数工具及增强、对冲策略 [3] - 海外投资布局20余只公募产品,覆盖美股、港股、境外债券等市场 [3] - 持续推进产品品控管理,将盈利体验目标融入产品创设、投资运作、考核评价各环节 [4] 投研能力建设 - 成立之初坚持价值投资,通过深度调研形成长期业绩基础 [7] - 研究端搭建全方位研究能力,投资端由价值投资向多元风格拓展 [8] - 实行多元风格管理框架,权益投资覆盖5种风格及多个行业主题 [8] - 固收投资形成货币、利率、信用、转债及多久期策略体系 [8] - 投研人员稳定性居行业前列,超七成基金经理为内部培养 [9] 投资业绩表现 - 近一年权益类基金规模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16.04%,大公司中排名第4 [10] - 9只主动权益基金上半年收益率超30%,数量全行业第1 [10] - 42只主动债券产品近一年回报位居同类前1/4,排名行业第1 [10] 客户服务与体验 - "心桥之旅"客户服务品牌活动累计组织超7000场,服务数百万投资者 [11] - 推行"客户满意全景计划",构建客户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动态匹配机制 [11] - 上线"木棉花"小程序提供多种决策辅助工具 [11] - 累计服务超1.73亿投资者,为持有人盈利超2149亿元,分红超1965亿元 [12] 未来发展战略 - 以"为客户创造可持续的优质盈利体验"为战略目标 [13] - 主动管理业务深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建设 [13] - 工具型投资紧跟国家战略,持续丰富产品线 [13] - 推动投顾化服务模式转型,加强客群导向的深度客户经营 [13]
广发基金: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以专业书写成长篇章
券商中国· 2025-08-05 12:20
公司发展历程 - 22年前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不足2000亿元,广发基金在珠江之畔成立[1] - 22年间公司成长为资产管理规模过万亿、服务投资者超1.73亿的大型资管机构[1] - 产品矩阵实现多元完备,形成主动被动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1] 产品战略演进 - 2003年成立初期聚焦主动权益业务,前7只产品中6只为主动权益类[2] - 22年构建多资产(权益/固收/黄金/REITs等)、多策略(价值/成长/量化等)、多市场(A股/港股/美股)的全能资管能力[3] - 近年推进产品品控管理闭环:明确产品定位→加强过程管理→建立适配考核机制[4] 投研体系构建 - 成立初期坚持价值投资理念,通过深度调研手工计算数据[6] - 逐步形成覆盖宏观/行业/量化/信用等全方位研究能力,权益投资拓展至5种风格+4大行业主题[7] - 投研人员超七成内部培养,核心团队稳定性居行业前列[8] 投资业绩表现 - 主动权益:近一年规模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16.04%(大公司排名第4),9只产品上半年收益率超30%(行业第1)[9] - 固收产品:42只主动债券产品近一年回报居同类前1/4(行业第1)[9] 客户服务创新 - "心桥之旅"活动累计组织超7000场,服务数百万投资者[10] - 数字化工具"木棉花"小程序提供定投指南针等决策辅助功能[10] - 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为持有人盈利2149亿元,分红1965亿元[11] 未来战略方向 - 制造端:深化平台型多策略投研体系,丰富工具型产品线[12] - 客户端:推动投顾化转型,针对年轻客群提供差异化服务[12] - 科技支撑:重点布局AI在投研/销售环节的应用场景[13]
持续跑赢市场 解码广发基金杨冬团队的长胜基因
点拾投资· 2025-07-22 09:37
基金经理评价标准 - 衡量基金经理优秀与否的核心标准是能否持续跑赢市场,尤其是在风格轮换频繁的A股市场 [1] - 真正的pure Alpha(可持续超额收益)比高波动的smart Beta更具价值,全市场仅2只基金连续7年战胜沪深300、中证800和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 [1][6] - 广发多因子(002943)是其中之一,成立以来累计回报345.84%,年化收益率19.21%,同期沪深300和中证800涨幅分别为19.36%和11.76% [7] 广发多因子基金特点 - 行业配置分散且动态调整,2024H2前三大行业为非银金融(20.31%)、银行(12.08%)、电力设备(10.52%),2021年曾重配煤炭/有色/化工,2023年增配创新药 [12][13][14] - 2024年"9.24行情"中单月涨幅28.53%,持仓聚焦金融/高端制造/创新药等估值低位龙头 [13] - 2025Q2前十大重仓含4只金融股,其他覆盖电力设备/医药/交运等,医药持仓科伦药业占净值6.86% [2][18] 杨冬团队管理策略 - 采用团队化多策略模式,管理8只差异化产品,包括4只主观多头和4只"主观+量化"风格增强基金 [8][21][33] - 主观多头产品如广发价值领航侧重成长价值,2025Q2创新药持仓占比11.99%;量化增强产品如广发稳健策略2024年收益率25.93%,跑赢中证红利指数7.17% [18][24] - 动态调整能力突出:广发多因子2021年通过减持周期股转配非银金融实现全年超额87.26% [12] 产品线布局特征 - 底仓型产品以战胜主流指数为目标,如广发多因子对标中证800;风格增强产品如广发东财大数据(成长风格)前十大集中度27.13% [9][29] - 持仓差异化显著:4只主观多头基金仅1只个股被共同持有,广发稳健策略港股占比22%-45% [2][25] - 量化策略应用:广发稳健策略采用机器学习筛选低估红利股,PE多低于20倍,股息率2%-8% [26][27] 投研体系创新 - 构建"宏观四周期"配置框架,主观负责风格轮动,量化负责子策略搭建,如广发稳健策略分A股量化红利和港股主观红利 [22][23] - 超额收益来源多元化,既有主观的大势研判(如2024年提前布局红利资产),也有量化非线性规律挖掘 [32][33] - 产品定位精准匹配两类需求:长期持有的底仓型产品和风格鲜明的配置型工具 [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