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流化床锅炉
icon
搜索文档
“能源心脏的手术师”——记全国劳动模范、吉林化纤奇峰公司动力分厂厂长苏雷
中国化工报· 2025-07-22 10:17
苏雷,吉林化纤奇峰公司动力分厂厂长。这位被同行称为"能源心脏的手术师"的工程师,用13年时间证 明:只有对每个技术细节死磕到底,才能不断超越;只有用匠人之心守护着升腾的炉火,才能让每个焦 耳的能量都极致绽放。 今年"五一"前夕,苏雷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创新,做平稳运行的实践者 苏雷初入职场时,师傅就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动力系统就像人的神经系统,只有时刻保持完好的状 态,才能驱动工厂这台大机器。"这话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此后,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每次生产异常都成为他积累经验的演习场,每次设备检修都成为他专业 提升的练兵地。 在担任动力厂厂长后,苏雷首先把目光聚焦在解决"老大难"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四管泄漏上。他带领团队 一头扎进现场。经过论证,苏雷调整原煤结构,尽可能减少磨损;优化风煤配比,使其更加平稳、合 理,让煤在炉膛内的流动和压力更稳定。 不仅如此,苏雷还提出了从设备主动防御层面发力,摒弃被动防御的做法。他经过深入对比求证,采用 防磨网联技术,增强设备炉膛内壁的耐磨能力,规范浇铸料的使用,有效提高了锅炉的运行时间。 "气"的问题解决了,苏雷开始攻关废水排放问题。他对碳谷污水水解酸化池、高密沉淀池进行 ...
从“起步” 到“领跑”--哈电锅炉用实干实绩推动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业绩与历史成就 - 2025年各项规模指标实现同比16%以上增长,利润总额高水平达成奋斗目标,经济运行质量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且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1] - 1954年创建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电站锅炉制造厂,成功试制国产首台35t/h、75t/h、130t/h中压锅炉,结束我国不能制造电站锅炉的历史 [2] - 1986年成功制造国内首台平圩电厂600MW亚临界锅炉,荣获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一等奖 [2] - 2016年凭借"燃用准东煤超(超)临界锅炉研制及工程应用示范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 [3] 技术创新与行业地位 - 2024年以超临界(超超临界)电站锅炉产品荣膺"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成为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5] - 2024年11月自主研制世界首台660MW超超临界、超低能耗、超低排放燃用低热值煤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商业运行,每年可清洁转化低热值燃料约200万吨 [5] - 参与建设世界首台650℃百万千瓦级高效超超临界燃煤示范机组,锅炉设备蒸汽参数为世界之最 [5] - 2024年完成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国能盘山改造项目,升级改造后主设备具备延寿30年能力 [6] 新能源与低碳转型 - 2022年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成功应用于5MWe发电机组,解决可再生能源深度调峰难题 [8] - 2023年研制国内首台全流程显热回收气化炉,每年可节约用煤近5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近100万吨 [8] - 在光热领域实现吸热、换热、储热核心设备业绩全覆盖,研制世界首台10万千瓦双塔一机"光热储能+"吸热器 [9] - 2025年研制全球最大规模35万千瓦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换热器设备 [9]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2025年1月建成我国锅炉行业蛇形管部件流程完整度最高、功能最齐全的数智化生产车间 [10] - 2025年4月"计划联动平台与项目关键节点数字化协同平台创新应用"项目获评电力行业特级案例 [10] 企业管理与改革 - 2018年启动实施精益管理工作,在产能提升、项目计划联动、设计标准化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3] - 开展"党建+精益管理"工作,以党建赋能管理升级 [13] -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完成率超过国资委任务目标 [12][13]
自贡富豪上演“金蝉脱壳”,被留置前精准辞去华西能源所有职务
华夏时报· 2025-05-22 21:29
公司核心事件 - 华西能源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黎仁超被遂宁市某区监察委员会留置并立案 公司公告称其已辞去所有职务且不参与公司管理 留置通知书在辞职后收到[1] - 黎仁超于5月17日辞去董事 董事长 总裁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务 此举可能规避上市公司因高管违法导致的融资和重组限制[1] 创始人背景 - 黎仁超1964年出生 23岁进入东方锅炉厂从基层工艺员做起 32岁升任领导岗位 2004年与赖红梅共同创立东方工业集团(华西能源前身) 初始注册资本3000万元 其中黎仁超出资1650万元[2] - 黎仁超两次出资均通过借款完成 首次1650万元向赖红梅家属借款 2005年增资3850万元向公司借款 后续通过股权转让完成原始积累[4][5] 公司发展历程 - 2008-2011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478.93万元 9501.44万元 8903.35万元和1.02亿元 2011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5][6] - 公司原名东方锅炉工业集团 主营粉煤锅炉及特种锅炉产品 在国内锅炉行业第二梯队 主要服务企业自备电厂和地方发电企业[7] 行业环境与转型 - 火电行业主导地位变化及环保要求提高导致粉煤锅炉需求减弱 公司被迫从设备销售向电厂EPC总承包转型[7][8] - 国内锅炉企业分三个梯队 华西能源处于第二梯队 主要提供600MW以下电站锅炉及特种锅炉[7] 财务困境 - 2020-2024年连续五年亏损 累计达24.46亿元 具体年度亏损为4.66亿 6.82亿 7.57亿 1.93亿和3.48亿元[10] - 亏损主因包括海外市场归零 国内环保政策收紧导致EPC业务减少 垃圾发电投资下降及PPP项目利息负担(每年超3亿元)[10] - 截至2024年3月流动资产44.69亿元 流动负债56.02亿元 营运资金严重不足 黎仁超1.54亿股股份因借款纠纷被司法冻结[11] 业务现状与计划 - 2024年新签海南生物质发电 吉林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大单 但资金不足制约项目开展[11] - 应对策略包括稳固装备制造与工程总包主业 拓展新能源业务 推进PPP项目处置[11]
东方电气集团发布9项绿色低碳技术
中国电力报· 2025-05-14 14:26
东方电气绿色低碳技术发布会 - 东方电气在四川德阳召开全球发布会,展示绿色低碳产业前沿技术、成果与应用场景,体现其作为能源装备制造"国家队"的战略定位 [1] - 公司紧扣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需求,实施"领先战略"与"11256"发展战略,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 [1]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 - 推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26兆瓦)、叶轮直径最长的全国产化海上风电机组,具备抗台风、高可靠性特性 [3] - 在10米/秒风速下年利用小时数超4000小时,年发电量达1亿度 [3] 重型燃气轮机技术 - 自主研发我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0兆瓦F级燃气轮机(G50),实现高端能源装备重大突破 [5] - 单台机组1小时发电量超7万度,可满足7000户家庭日用电需求,年减碳50万吨,累计运行超8000小时 [5] 抽水蓄能产业 - 掌握全套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三高一宽"技术体系(水力高稳定性、结构高可靠性、运行高适应性) [7] - 数字化工厂年产能达50台套/1500万千瓦 [7] 光热发电技术 - 具备全产业链能力,参与建设哈密50兆瓦、阿克塞110兆瓦(光热+光伏)、共和100兆瓦及西藏安多100兆瓦(世界最高海拔)等20余个项目 [9] 深地钻探装备 - 研制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智能钻机,实现全链条国产化与自动化关键技术突破 [11] - "梦想"号装备体系攻克动态井架设计、泥浆智能处理等技术难题 [11] 新一代煤电技术 - 在清洁降碳、灵活调节、智能运行方面取得突破:瘦高型炉膛结构增强稳燃能力,汽轮机解决深度调峰效率瓶颈,发电机采用数字化智能制造 [13]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 7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参数最高技术,应用于云南红河项目 [15] - 热效率提升至46.5%,年节约标煤17.5万吨,减碳50万吨 [15] 绿色电厂解决方案 - 突破煤电机组节能提效、灵活高效、低碳化改造关键技术,熔盐储热系统等效循环效率达85%以上 [17] 智慧化产品应用 - 智慧产品覆盖30万千瓦至百万千瓦级机组,开发设备健康管理、运行优化等数十项功能模块,应用于多个电厂 [20]
1.13亿元!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采购大批仪器
仪器信息网· 2025-04-21 15:23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采购意向 - 研究所计划2025年4-5月采购6项仪器设备,预算总额1.13亿元,涉及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燃料系统集成、循环流化床锅炉调峰技术等[1][2] - 具体采购项目包括: - 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预算1000万元):含空气压缩机组(流量≥5kg/s,出口压力≥4.0MPa)及配套系统[4] - 公用系统燃料系统集成(预算6000万元):涵盖酒精、液氧、氮气供给系统[4] -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调峰技术示范工程(预算750万元):需加工预热燃烧器及高温部件[4] - 5万吨级熔融燃烧高值化利用示范工程(预算300万元):加工流化熔融燃烧装置[4] - 超高压机壳试验件(预算490万元)[4] - 试验舱二CCT2燃烧室与涡轮级耦合试验段设备(预算2800万元)[4][5] 研究所科研布局与能力 - 学科方向聚焦动力工程、航空宇航、环境科学,拥有525名职工(含3位院士)及630余名在读研究生[6] - 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 - 轻型涡轮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专注航空发动机研发)[6] - 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 - 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中心(提升风能效率)[6] - 前沿技术领域覆盖氢能转化、超临界CO₂循环、智能无人机系统等[6] 核心科研成果 - **储能技术**:建成国际首套1.5MW-30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系统效率达世界领先水平[6] - **能源装备**: - 开发300MW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调峰技术(2025年招标项目)[6] - 研制"玄鸢"系列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发动机[6] - **低碳技术**: - 燃煤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推动煤电清洁化[7] - 氢能制备与燃料电池应用研究助力"双碳"目标[7] - **国际合作**:主办储能国际峰会(ESIE),参与国际热物理会议(ICHT)[7] 产业化与人才培养 - 通过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推动燃气涡轮发动机产业化[7] - 牵头建设中科院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培养能源动力领域高端人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