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泉1983
搜索文档
省外市场现双位数下降,更换总经理的惠泉啤酒如何突破增长困局
新浪财经· 2025-10-23 20:49
财务业绩 -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76亿元,同比下滑2.59% [1] - 归母净利润为0.99亿元,同比上涨23.70%,实现连续5年上升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600万元,同比上升28.3% [1]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99亿元,同比下降7.9% [1] - 存货从2024年末的7046.24万元降至5958.79万元,降幅为15.43% [1] 区域市场表现 - 福建省内市场销售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0.74%,展现基本盘稳固 [1] - 省外市场销售收入1.4亿元,同比下降13.77%,外围市场拓展面临挑战 [1] - 省外市场经销商数量报告期内净增19家,显示公司仍在积极调整和优化渠道布局 [1] 产品结构与创新 - 中高档产品销售收入约为4.03亿元,同比增长1.42% [2] - 普通产品销售收入约为1.62亿元,同比下降13.33% [2] - 公司计划研发上市白茶、初念系列特色精酿和推出无醇、低卡产品,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2] - 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并非行业先手,需通过差异化表达寻找新增长点 [2] 品牌建设与公司治理 - 公司通过举办啤酒嘉年华,结合音乐、歌舞和酒王争霸赛等活动,试图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结 [4] - 公司前十大股东中有7个股东持股数量发生变动,其中5人增持,2人减持,并有2个股东新进 [4] - 公司发生高管变动,刘翔宇不再担任总经理,继续担任董事长,聘任易文新为总经理 [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曾于2024年7月实现首批啤酒出口新加坡,但今年以来未披露更多出海信息 [1] - 公司将于10月27日召开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管理层可能对战略布局和未来展望给出详细阐释 [5]
惠泉啤酒: 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7 20:1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在啤酒行业深度存量竞争背景下实现销量、营收、利润全面增长,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品质提升及市场深耕策略,净利润同比增长25.52%,经营质量持续向好 [2][3][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5,130.01万元,同比增长1.03%;利润总额4,577.04万元,同比增长25.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57.17万元,同比增长25.52% [2] - 基本每股收益0.158元/股,同比增长25.4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00%,同比增加0.50个百分点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241.47万元,同比下降10.00%,主要因定期存款到期及短期借款还款影响现金流结构 [2][6] 业务运营 - 啤酒销量12.12万千升,同比增长1.61%,高于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产量同比下降0.3%的水平 [2][4] - 主品牌"惠泉一麦""老惠泉"系列产品带动中高端市场增长,主品牌销量实现双位数增长 [3][4] - 毛利率提升1.16个百分点,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及渠道运营能力强化 [4] 市场与渠道 - 核心基地市场大泉州区域销量增长4.84%,连续五年保持增长;江西目标市场多区域实现稳健发展 [3] - 福建省内销售收入23,905.02万元,同比增长0.88%;省外销售收入10,550.91万元,同比增长0.30% [8] - 经销商数量福建省内414家(净减少2家),省外357家(净减少4家),渠道网络持续优化 [8] 品牌与创新 - 品牌价值达290.35亿元(2025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数据),通过"啤酒+文旅"等场景化营销强化品牌影响力 [4] - 拥有专利87项,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与绿色生产,水、电、气消耗分别下降1.39%、5.55%和3% [5] - 研发费用投入1,369.03万元,同比增长1.06%,聚焦产品创新与工艺升级 [6] 子公司表现 - 主要子公司燕京惠泉啤酒(抚州)有限公司净利润383.31万元,福建燕京惠泉啤酒福鼎有限公司净亏损82.13万元,呈现区域经营分化 [8]
惠泉啤酒: 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07 20:1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量、营收、利润全面增长,经营质量持续向好,产品结构优化和品牌价值提升是主要驱动力 [3][4][5] 财务表现 - 总资产17.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5% [1] - 营业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1.03% [1][3] - 利润总额4577.04万元,同比增长25.04% [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57.17万元,同比增长25.52% [1][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00%,同比增加0.50个百分点 [1] - 基本每股收益0.158元/股,同比增长25.40%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2亿元,同比下降10.00% [1] 经营数据 - 啤酒销量12.12万千升,同比增长1.61% [3] - 毛利率提升1.16个百分点 [4] - 品牌价值290.35亿元(世界品牌实验室2025年6月数据) [5] 产品与品牌战略 - 主品牌系列产品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老惠泉"成为中高端市场核心产品 [3] - 通过"一麦"单品升级、惠泉1983系列和精酿系列优化产品矩阵 [4] - 结合海丝文化、惠女精神强化品牌宣传,开展"啤酒+文旅/节庆/夜经济"活动 [5] - "爱拼敢赢"品牌精神持续强化,品牌消费影响力提升 [5] 市场拓展 - 大泉州基地市场销量增长4.84%,连续五年保持增长 [4] - 江西目标市场多区域实现良好发展 [4] - 实施基地深耕与目标拓展并行策略,辐射新兴市场 [4] 运营效率与创新 - 拥有专利87项,持续推进生产、营销、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5] - 水、电、气消耗分别下降1.39%、5.55%和3% [5] - 通过卓越管理体系和SOP操作升级提升品质管控 [3] 股东结构 - 控股股东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0.08% [1][2] - 前十大股东中9名为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0.26%-2.96% [1][2] - 股东总数17,758户 [1]
惠泉啤酒20250703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惠泉啤酒 - 行业:中国啤酒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营业绩 - 核心观点: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和利润表现优异,领先于行业,一季度业绩创历史新高 - 论据:公司通过精细化耕耘市场,导入作业绩效体系、标准化执行和强化技术创新等措施,提高产品品质,赢得消费者认可 [2][3] 产品结构 - 核心观点:形成以重要单品为引领、个性化单品为支撑的产品矩阵,推进精酿系列产品 - 论据:主要单品包括依奈啤酒、小鲜啤酒、老惠泉啤酒和惠泉 1983 等,精准切入高端市场,对利润贡献显著;推进初恋精酿和白茶啤酒等精酿系列产品 [4] - 核心观点:持续推动高端化产品发展 - 论据:老惠泉和 1983 系列市场表现良好,消费者认可度提升,增长幅度显著;高端化产品比例约为 20%,未来将持续提升 [2][8][12] 市场布局 - 核心观点:积极拓展多元消费场景,泉州市场占有率达区域头部水平 - 论据:契合传统餐饮、夜场、音乐节、烧烤摊、露营等场景;泉州市场通过举办啤酒节等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市占率约为 30% [2][6] - 核心观点:省外市场呈上升趋势 - 论据:去年省外市场表现不如省内,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稳步上升,团队更加成熟,销售情况改善 [4][11] 产品价格 - 核心观点:依麦产品价格升级顺利 - 论据:依麦产品占总销量 50%以上,去年下半年开始提价,福建区域已取消 5 元价位产品,计划稳住 7 元并逐步提升至 8 元,上半年初步验证显示价格升级顺利 [2][9] 费用与成本 - 核心观点:营销费用精准投放,未来费用平稳略升 - 论据:营销费用针对特定消费群体投放,今年继续精准定位目标群体,未来费用预计保持平稳略升趋势 [15][18] - 核心观点:原材料成本预计平稳 - 论据:今年原材料成本预计平稳,大众产品年底锁价,对企业影响不大 [20] 渠道结构 - 核心观点:零售面向社区群体,未来渠道结构保持现有比例并拓展 - 论据:餐饮销售占比约 30%,渠道占比约 40%,夜场非关注重点;更关注便利店,未来持续推广民生餐饮和主通道,逐步拓展其他渠道 [19] 毛利率与净利率 - 核心观点:毛利率预计进步 - 论据:毛利率提升依靠产品结构优化和提价,今年各方面条件有利 [21] - 核心观点:内部考核体系覆盖多指标 - 论据:内部考核体系全方位覆盖销量、利润、成本等指标,年底制定综合计划,对各数据有具体要求 [22] 竞争环境 - 核心观点:福建市场竞争激烈,需巩固泉州占比 - 论据:福建市场主要竞争企业有百威、雪花喜力和惠泉等,百威和喜力调整速度快,公司需从竞争对手处抢份额 [23] 产品优势 - 核心观点:产品质量提升吸引消费者 - 论据:连续五年产品质量提升计划使英迈产品认可度高,消费者根据喜好选择产品,公司专注提升质量策略取得实效 [24] 分红与产能 - 核心观点:提升分红率回报投资者 - 论据:企业做好会提升分红基数和分红率 [26] - 核心观点:不新建产能线,加大技术等投入 - 论据:基础产能与生产匹配,不大规模新建产能线,加大自动化、质量升级、技术创新等投入 [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泉州市场五年前销量约 5 万吨,目前达 10 万吨,实现翻番,未来量价有提升空间 [10] - 福建地区冠花率约为 50%,消费者偏好从冠装转向平装,但冠花率仍较高 [14] - 公司主要与区域性 24 小时连锁店合作,未来不重点推大型商超合作 [25] - 公司设计产能 80 万吨,实际生产约 50 万吨,产能利用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