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服务
搜索文档
京东肯特瑞:以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助力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新浪基金· 2025-10-16 09:59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北京作为全国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核心枢纽,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 键支撑,也是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核心抓手。在此背景下,京东肯特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京东肯特瑞)积极响应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以"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为核心突破口, 通过构建先进投研体系与深度技术应用,为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京东肯特瑞的核心投研能力建设,既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北京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实践。 对公募基金公司而言,京东肯特瑞的投研体系与技术应用,能助力其更精准地把握投资者需求、优化产 品策略、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行业从"产品供给"向"价值服务"转型;对投资者而言,更专业的投研服 务能帮助其树立理性投资理念、提升投资决策质量,让公募基金真正成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利器"。 同时,针对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投资周期与目标,京东肯特瑞打造"多策略"投研矩阵:覆盖权益、 固收、混合、指数等多类型基金的研究与策略开发,实现投研服务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助力公募基 金产品与服务更好地对接多元化投资需求。 ...
重磅发布 | 商祺管理咨询与读创客户端联合发布“2024年深圳上市企业费效比数据排行榜”
搜狐财经· 2025-06-10 18:14
深圳上市企业费效比数据核心观点 - 费效比作为衡量管理效率的核心指标,反映每元人工成本带来的利润,是评估企业人力资本有效性的关键标尺 [3] - 深圳549家上市公司呈现"头部跃升、腰部夯实、长尾改善"的三级进阶态势,在复杂经济环境下展现强大韧性 [19] - 头部企业人均产出突破421.77万元(+10.6%),超越A股整体上市企业90分位值350.9万元,建立全国竞争力 [19] - 民营企业以42.3%营收占比和42.7%净利润贡献率成为深圳经济核心引擎 [22][24] - 人工成本增速(8.86%)超净利润增速(3.7%)5.16个百分点,理论可释放286亿利润增量 [5][8] 深圳上市企业整体人效表现 - 2024年总营收83,765亿元(+5.73%),净利润6,881亿元,人工总成本10,128亿元,平均人工成本18.45万元 [5] - 90分位费效比1.15(-9.4%)仍是行业中位值0.19的6倍,显示头部企业管理能力对净利润影响巨大 [12] - 人均产出90分位值达421.77万元,较75分位值189.25万落差扩大至2.2倍,呈现"马太效应" [14] - 人均人工成本呈现"头部集约、腰部优化、长尾夯实"的健康分布,实践市场化薪酬理念 [18] 各类型企业标杆案例 地方国有企业 - 盐田港以6.47费效比(行业均值7.5倍)和人均利润150万元刷新标杆,智能码头升级成效显著 [36] - 国信证券56.72万人均成本下费效比1.27,超同组均值53%,投研团队建设策略见效 [39] - 深圳控股减员8.5%同时提升人均效能,通过事业部制改革破解"规模不经济" [42] 中央国有企业 - 国银金租8.75费效比碾压央企均值(0.68)12倍,绿色租赁转型成效突出 [45] - 光大控股95.64万人均成本(+298.5%中位数)依托跨境投研团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8] - 招商蛇口4.95万员工覆盖45城,人均产出增28.06%,区域利润中心化改革见效 [50] 民营企业 - 博雅互动10.95费效比(行业54倍),300人团队创人均利润398万,验证轻资产爆发力 [53] - 腾讯102.05万人均成本撬动597万人均产出,AI重构生产力使工程师聚焦高价值创新 [56] - 比亚迪96.9万员工(+37.5%)中研发占比13%,规模效应推动净利润增32.7%至415.88亿 [58] 外资企业 - 盛业控股净利润3.9亿(+36.9%),研发占比超30%,平台化转型提升人效 [62][63] - 赢家时尚员工维稳10,313人,人均成本刚性上升4.48%,展现战略定力 [70] 公众企业 - 平安银行2.33费效比,人均利润108.53万(+0.73%),人力配置战略成效显著 [73] - 招商银行58.26万人均成本下保持市场化激励机制,保障战略执行效率 [76] - 中国平安27.3万员工通过生态化组织实现人才年流转超10万人次 [79] 行业翘楚专项分析 - 协创数据2.5费效比领跑,智能硬件+云服务团队实现"窄道超车" [82] - 腾讯AI投入706.86亿占研发100%,多场景落地提升收入质量 [85] - 比亚迪12.2万研发人员支撑80.2万人均产出,工程师红利构建成本优势 [88]
深度 | 后牌照时代的能力突围:券商私募业务如何赢得未来?
券商中国· 2025-06-04 12:02
行业演进历程 - 2013年《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实施,首次将私募基金纳入法律监管范围,允许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开展综合托管服务,券商私募PB业务开始萌芽 [2] - 2014年《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发布,开启登记备案时代,首批5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获批,至2017年末管理人数量达20289家(较2015年初增长191%),管理规模达19.91万亿元(增长657%)[3] - 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推动行业规范化,量化私募崛起(如九坤、幻方等),券商服务扩展至极速交易、硬件加速、FPGA行情解码等技术领域 [4][5][6] - 2024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强化数据披露要求,推动券商升级私募评价体系,2025年《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程序化交易流程 [7] 券商服务模式转型 - 早期以佣金战为主的通道服务逐步升级为覆盖交易、托管、融资、衍生品、种子基金孵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 [1][3] - 服务链条覆盖初创期(种子基金、注册备案支持)、成长期(研究、场外衍生品)、成熟期(定制化交易、优先券源)三个阶段 [8] - 头部券商形成差异化优势:中信证券综合能力强,中金公司擅长衍生品/跨境业务,招商/国泰海通托管业务领先,华鑫证券以特色交易系统见长 [9]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托管业务牌照红利减弱,30家具备托管资格的券商面临能力竞争,证监会拟修订托管业务管理办法推动行业进入"能力竞争"时代 [10] - 行业同质化问题在基础服务领域显现,券商需提升合规展业能力(如甄别业务创新与监管漏洞)和生态构建能力(交易/资产配置等领域)[11] - 私募需求升级:跨境投资(QDII、海外衍生品)需求增长,AI技术推动量化私募对算力规模、算法执行等服务的需求 [11][12] 技术驱动服务创新 - 量化私募崛起促使券商投入极速交易系统建设,包括软件加速、硬件加速、FPGA行情解码等方案以降低交易延时 [6] - AI技术应用扩展至交易终端以外的领域,如基金评估、分群经营方案、算法交易服务等,中信建投已设立海外服务团队应对需求变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