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核心竞争力A

搜索文档
招商基金三首席同日上任!“去管理化”浪潮下高管密集换防为哪般
搜狐财经· 2025-06-02 14:18
高管任命与投研战略调整 - 招商基金在2025年5月30日罕见地同时任命王景、朱红裕、陈方元三位首席(副总经理级),其中朱红裕和王景此前分别担任首席研究官和总经理助理 [1][3] - 与行业普遍"去管理化"趋势相反,公司选择提拔两位基金经理担任高管职位,可能意在强化投研实力或探索行政与专业的平衡 [3] - 朱红裕当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50.80亿元,王景为60.67亿元,后者还管理1.49亿元专户和200.90亿元其他组合产品 [3]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朱红裕管理的招商核心竞争力任职回报达45.61%(同类排名222/2878),招商社会责任任职回报-2.36%(同类排名1170/3632) [4] - 王景管理的招商制造业转型任职回报132.11%(同类排名45/714),但招商品质升级和招商金安成长严选分别回撤31.58%和41.90% [4][5] - 王景管理规模从峰值571.33亿元降至60.67亿元,2021年高位发行的权益产品普遍亏损超25%,暴露回撤控制短板 [5] 公司经营与人才变动 - 2025年5月19日总经理徐勇离任,由招银理财总裁钟文岳接任,后者曾于2015-2023年在公司担任多项要职 [7] - 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7.57亿元、52.94亿元、53.08亿元,净利润从18.13亿元降至16.5亿元 [7] - 近一年9位基金经理离职,包括马龙(司龄11.02年)、吴昊(司龄12.24年)等核心骨干 [7][8]
朱红裕掌舵招商基金首只浮动费率产品,曾因重仓卫宁健康受到争议
搜狐财经· 2025-05-29 13:55
招商价值严选混合基金获批发行 - 招商基金旗下首只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招商价值严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于2025年5月23日正式获批,预计6月4日发行 [2] - 该基金采用业绩挂钩浮动管理费机制,旨在实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深度绑定 [2] - 由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资深基金经理朱红裕担任管理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2] 浮动管理费机制设计 - 管理费采取三档浮动模式:持有超1年且跑赢基准6%以上收取1.5%/年,跑输基准3%以上降至0.6%/年,其他情形为1.2%/年 [3] - 该机制打破传统固定管理费"旱涝保收"模式,将管理费与基金实际业绩挂钩 [3] - 设计目的为激励基金经理追求超额收益,同时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减少短期频繁交易 [3] 基金经理朱红裕背景 - 拥有18年投研经验,现任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 [3] - 管理规模曾于2023年达到119.78亿元峰值,2025年5月回落至50.8亿元 [3] - 代表产品招商核心竞争力A自2022年4月13日任职以来取得45.75%回报,年化12.8% [4] - 招商社会责任A自2023年4月26日任职以来亏损2.29%,年化-1.1% [4] 投资风格与争议 - 曾因重仓卫宁健康引发争议,招商核心竞争力在2022Q3至2024Q3期间持续重仓该股 [4] - 2023年7月卫宁健康董事长被留置后股价单月大跌31%,但基金仍继续加仓 [5] - 卫宁健康持仓市值在2023Q1达到峰值9.536亿元(占股票市值12.12%),2024Q4退出重仓股行列 [5]
一图看懂:主动优选基金经理,在2025年1季报里都说了啥?
银行螺丝钉· 2025-05-21 21:56
基金经理观点分析 深度价值风格 - 投资特点为重视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股息率品种,主要布局金融地产、能源、材料等低估值行业 [5] - 2016-2017年表现优异,2019-2020年跑输市场,2021-2024年再度跑赢 [6] - 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基金持仓未变,关注国际局势变动及技术进步对行业的影响 [7] - 中泰姜诚组合聚焦弱β与强α品种,认为国内产业链韧性和政策空间可应对贸易战冲击 [7] - 大成徐彦减持热门概念个股以降低组合集中度,强调信托责任与盈利的平衡 [8] - 东方红周云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周期已开启,内循环发展是未来核心 [8] 成长价值风格 - 核心逻辑为长期持有高ROE、现金流稳定的优质企业,代表基金经理包括张坤等 [10] - 嘉实谭丽1季度加配有色行业(含黄金),预判美国经济衰退及美元贬值压力 [12] - 易方达张坤优化消费与科技行业结构,认为地产下行影响接近尾声,企业ROE将主导长期收益 [13][14] - 睿远傅鹏博高仓位运行,增配AI、汽车电子、恒生科技及医药创新领域 [15][16] - 中欧罗佳明看好中国制造业出海机遇,聚焦资源品及核心资产对冲宏观风险 [17] - 招商朱红裕增持内需相关行业以应对关税不确定性,强调多维逆向决策 [23] 均衡风格 - 兼顾成长性与估值性价比,采用PEG等指标筛选标的 [26][27] - 富国基金维持红利指数配置,认为其盈利与估值性价比突出 [29] - 安信张竞认为A股估值处于低位,内需政策与流动性宽松将形成支撑 [30] - 中欧周蔚文布局AI产业链(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增持保险行业 [31][32] - 兴全谢治宇关注技术变革带来的非线性增长及子行业景气反转机会 [32] - 景顺长城周寒颖超配汽车、机械设备、电力设备,低配非银与食品饮料 [38] 成长风格 - 核心策略为追逐高收入/盈利增速企业,对估值容忍度高,重点配置新能源、TMT等新兴领域 [39][40][41] - 富国刘莉莉加仓竞争格局优化标的,认为中国优质资产普遍低估 [38] - 泰康宋仁杰长期看好科技、消费、医药、黄金等高质量发展方向 [37] 行业配置动向 - 科技领域:AI应用(睿远、中欧)、汽车电子(睿远)、光模块(中欧谨慎) [15][31] - 资源品:黄金(嘉实)、铜(广发)、有色金属(景顺长城) [12][16][38] - 医药:创新药(睿远)、医疗器械(睿远、泰康) [15][37] - 内需相关:消费补贴政策受益板块(睿远)、家电/白酒(富国) [16][35] - 港股:恒生科技(睿远)、银行(国富) [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