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ETF)
搜索文档
PE估值陷阱:“越跌越贵”该如何破解?
雪球· 2025-09-29 15:47
文章核心观点 - 单一使用市盈率(PE)对行业指数进行估值判断存在误导性,尤其是在利润波动剧烈的行业,应结合市净率(PB)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提升投资判断的准确性 [5][6][8][9] - 消费电子行业在过去几年完整演绎了PE估值失真的三个阶段,是分析“PE困局”的典型案例 [10][12][23] - 通过将PE和PB的历史百分位取平均来计算“估值温度”,可以更可靠地评估行业指数的真实估值区间,对于强周期行业可调整权重(如PE 30% + PB 70%)[27] PE估值失真的原因与阶段 - PE(市盈率)的计算公式为每股价格除以每股盈利,其参考价值的关键在于利润的稳定性 [8] - 宽基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因成分股多、行业分散,整体盈利相对平滑,PE参考价值较高;行业指数集中在少数赛道,盈利高度同步,利润波动易导致PE失真 [8][9] - PE波动存在三个典型阶段:第一阶段为下跌期,表现为价格跌、PE降、看似便宜,但利润滞后可能导致过早介入被套 [13][15];第二阶段为筑底期,表现为点位低盘整、PE因利润持续下滑而被动抬高,看似不贵实则可能是介入时机 [17][19];第三阶段为反转期,表现为指数价格上涨、PE因利润修复而走稳甚至下降,出现“越涨越便宜”的戴维斯双击 [21][23] - 消费电子指数在2022-2023年低谷期,指数下跌但PE被动抬升;2024年随AI需求兴起行业复苏,指数从年初约4508点升至年末约5305点,PE却从48倍降至38倍,呈现“越涨越便宜” [5][22] PB指标的价值与综合应用 - PB(市净率)的计算公式为每股价格除以每股净资产,相比利润,净资产波动更平缓,能更真实地贴合价格走势,在利润失真时提供更可靠的估值锚点 [25] - 在消费电子低谷期,PB与价格走势高度契合,一同走低,清晰反映出指数处于低估区域,而PE因利润问题显得极高 [25] - PB指标存在“慢半拍”的缺点,且对轻资产行业参考价值下降,因此需与PE结合使用 [27] - 综合PE和PB的“估值温度”体系,通过计算两者历史百分位的平均值(通常PE 50% + PB 50%),能更接近真实估值区间;对于强周期行业,可调整权重至PE 30% + PB 70%以提升稳定性 [27]
估值不上不下,账户不温不火:怎么办?
雪球· 2025-07-11 12:20
市场估值正常期的投资策略 核心观点 - 市场处于估值正常期时,投资者常陷入"买不甘心、卖不放心"的情绪困局,需通过纪律性策略应对结构性轮动[3][4][5] - 正常估值期是策略耐心训练的关键阶段,应避免被短期题材带偏节奏,坚守宽基指数配置逻辑[10][16][17] - 有效应对方式包括:严守仓位纪律、切换至持有管理逻辑、降低短期信息暴露[12][13][14][15] 情绪困局分析 - 典型表现为"怕错过"焦虑:当其他题材指数轮涨时,投资者担忧错失机会而盲目补仓[6] - "等不到"疲惫心理:长期估值未达低估区间导致投资者对策略有效性产生怀疑[7] -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正常估值期缺乏明确正反馈,易受账户震荡和市场噪音干扰[8][9] 策略执行框架 1. **仓位纪律** - 非低估区间禁止大幅加仓,仅通过定投保持市场敏感度[12] - 操作需基于预设边界条件而非市场情绪波动[12] 2. **持有管理逻辑** - 重点监测三项指标:价值中枢偏离度、止盈目标达成情况、仓位再平衡需求[14] - 类比骑车下坡阶段,需控制方向而非持续发力[14] 3. **抗干扰机制** - 设立"屏蔽期"减少短线操作,避免风格漂移影响核心策略[16][17] - 宽基配置者应抵御行业轮动诱惑,保持策略连贯性[16] 长期价值认知 - 波动期本质是策略耐力测试,真正考验在于行情平淡期的节奏把控能力[17] - 雪球三分法建议通过资产/市场/时机三维分散实现风险管控[19]
如何平滑波动?这份风格指南表请收好!
雪球· 2025-06-10 16:39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搭配不同市场、不同风格的权益类标的,降低组合关联性以实现整体波动控制[5][6] - 权益类资产是组合收益的主要来源但也是波动的主要贡献者,需通过风格配置实现攻守平衡[4][8] - 核心宽基指数因其样本分散、行业均衡的特性,是构建组合的基础工具[14][15] 搭建攻守平衡的持仓组合 - 大类资产配置采用股票(矛)+债券(盾)框架,权益类内部进一步细分风格[8] - 核心宽基如沪深300(大盘均衡:价值34%+均衡41%+成长23%)和中证500(中盘均衡)是基础配置[14][15] - 行业与策略指数风格分化明显:上证50(大盘价值40%)、创业板指(中大盘成长55%)、红利指数(中大盘价值52%)等可补充风格暴露[8][17][20] 主要指数风格明细 - **大盘均衡型**:沪深300(价值34%/均衡41%)、中证A50(均衡48%)、沪港深300(均衡34%)[9][11][14] - **成长型**:创业板50(成长77%)、科创100(成长51%)、恒生科技(成长27%)[17][18][11] - **价值型**:中证红利(价值52%)、300价值(价值76%)、基本面50(价值88%)[20][21] - **中小盘型**:中证2000(小盘成长34%)、北证50(小盘成长21%)[9][17] 指数持仓攻守平衡案例 - **单一指数策略**:选择沪深300或沪港深500等全市场宽基独立配置[15] - **哑铃策略**:沪深300(大盘均衡)+创业板指(成长)或中证A500(均衡)+双创50(成长)[18] - **多因子组合**:中证红利(价值)+中证A500(均衡)+科创50(成长)实现价值/成长/规模三维分散[23] 风格配置注意事项 - 指数规模影响波动:中证2000(小盘)波动率显著高于沪深300(大盘)[24] - 市场分散效应:沪港深300因含港股比沪深300分散度更高[24] - 行业宽窄差异:中证消费(行业平衡)波动高于沪深300(全市场平衡)[24]
指数基金收益低?4大要素提升收益率
雪球· 2025-04-29 16:39
投资基础收益来源 - 股市长期回报率公式为初始股息率+盈利增长率+估值变化,涵盖三大要素[6] - 初始股息率是投资收益的核心基础,A股股息率逐步走高表明市场成熟度提升[7][8] - 盈利增长率分为四个台阶:社会平均增速(GDP 5%)、上市公司整体增速、头部公司增速、全球虹吸优势(如纳斯达克100指数)[11][12] - 估值变化影响显著,沪深300市盈率从20年前20倍降至当前13倍,抵消了部分盈利增长[15] 指数基金投资策略 - 核心宽基指数(如沪深300、标普500)代表最优生产力,通过成份股新陈代谢实现稳定收益[17][19] - 基于估值的大周期择时可提升收益,沪深300市盈率低于12倍时介入可获得8%-12%年化收益[20] - 策略指数(如红利指数)自带高抛低吸属性,通过股息率筛选样本降低估值风险[22] - 指数基金费率优势明显,部分产品综合费率已降至0.2%(管理费0.15%+托管费0.05%)[23] 市场特征与资产配置 - A股波动性较大,情绪化导致估值易出现非理性高估或低估[20] - 全球核心宽基组合(沪深300+恒生指数+标普500)可构建多元化底层资产[19] - 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的"三分法"能实现收益来源多元化[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