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歌

搜索文档
广菲克之死(二)
虎嗅· 2025-07-16 21:26
销量下滑与质量事件 - 2018年JEEP自由光因漏机油等质量问题导致销量急剧下滑 该事件成为广菲克整体衰败的导火索 [2][3] - 经销商借质量问题事件拒绝继续批售 反映出长期积累的高库存压力已达到临界点 [2] - 质量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公司内部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同时市场将质量问题视为缓解销量压力的借口 [3] 产品决策与市场脱节 - JEEP过度依赖北美市场(占全球销量75%以上) 产品开发以美国需求为主导 忽视中国消费者对内饰等本土化需求 [4] - 产品迭代和配置调整由底特律主导 中国团队的市场调研建议未被采纳 导致产品与中国主流SUV市场需求严重错配 [4] - 美国产品规划者无法理解中国SUV市场特性 如不强调越野性能的SUV需求 形成销量下滑与产品改进的恶性循环 [6]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2018-2019年主流合资品牌密集推出SUV车型(探歌/皓影/荣放等) 迅速挤占JEEP原有市场空间 [7] - 竞争对手凭借规模优势在渠道/成本/服务等领域全面压制 JEEP在细分市场全面失守 [7] - 公司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成本劣势 品牌溢价能力在核心指标(客流量/复购率等)上均落后竞品 [7] 品牌定位困境 - 进口时代高端品牌形象(50万+认知)与国产后10万+实际售价形成巨大落差 阻碍主流消费者接受 [8] - 国产后刻意淡化越野标签 尝试融入节油等非核心卖点 导致品牌辨识度模糊 [9] - 2019年重新聚焦硬派越野定位 但市场话语权已丧失 SUV品类红利被竞品瓜分 [11] 战略失误总结 - 未及时适应中国市场变化 产品本土化程度不足 决策权过度集中在美国总部 [4][6] - 品牌定位摇摆不定 在高端小众与主流大众市场间反复调整 丧失核心用户群体 [9][11] - 忽视品牌资产稳定性 试图通过传播快速改变消费者心智 但缺乏产品/服务等体系支撑 [14][15] 行业启示 - 国际品牌需建立本土化产品规划体系 不能简单复制母国市场经验 [12] - 品牌迁移需研究新旧目标人群价值公约数 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往往失败 [12] - 汽车品牌建设需产品/服务/终端协同 仅靠传播无法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 [15]
“内卷”喧嚣不绝于耳,一汽-大众以“双终身”彰显品牌定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16:14
核心观点 - 一汽-大众在上海车展推出"双终身"质保政策,包括原装备件终身质保和整车终身质保,旨在通过提升服务品质与客户建立长期信任关系 [1][3] - 该政策覆盖全系燃油SUV车型,预计可为用户节省3000-50000元维修成本,并提升车辆保值率2% [6] - 公司强调德系品质传承与本土化经验结合,通过自动化生产、严格测试标准和服务体系支撑政策落地 [7][9][11] 政策细节 - 原装备件终身质保:2025年3月1日起,全系车型在授权经销商处购买安装的原装备件享受终身质保 [3] - 整车终身质保:分阶段实施,2025年3月21日覆盖揽境/揽巡,4月12日-5月15日扩展至探岳家族等全系燃油SUV [3] - 政策优势:不限年行驶里程、覆盖事故更换备件,打破行业仅保新零件的惯例 [6] 用户收益 - 成本节约:拥车15年可节省维修成本(整车10000-50000元,原装备件3000-15000元) [6] - 保值增值:持续4S店保养车辆保值率高2%,老客户置换新车可获额外补贴 [6] - 服务保障:全国18000+服务团队,40%从业超10年,技术经理10年经验占比60% [9] 品质支撑 - 生产标准:涂装100%自动化喷涂,空腔防护覆盖率超行业30%,防腐达12年不锈穿 [9] - 总装工艺:底盘自动化率100%,车身匹配精度±0.5mm,45倍暴雨测试和9类路况检测 [9] - 技术传承:近90年造车经验,德国认证体系培养专业人才,连续16年举办服务技能大赛 [7][9] 战略意义 - 行业定位:以"卷价值"替代价格战,通过品质服务承诺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7][11] - 品牌主张:体现德系品牌战略定力,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 [11] - 体系能力:展示从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服务能力积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