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人民币APP
icon
搜索文档
官方辟谣“推广数字人民币返利”
齐鲁晚报· 2025-09-04 11:36
数字人民币官方定义与属性 -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法定货币,与实物货币按1:1比例兑换 [1] - 数字人民币不具备炒作空间,且官方未开展任何推广返利活动 [1] 当前存在的诈骗类型 - 不法分子假冒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名义,发布虚假“有偿推广”“高额回报”“分享商家利润”等宣传信息 [1] - 通过非正规渠道发送“数字人民币试点发行,预约登记领取体验金”等诈骗短信,诱导用户点击诈骗链接并窃取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 [3] - 以“入会、入股、福利”为诱饵组建数字人民币讨论群组,开展传销或集资诈骗活动 [3] - 借“推广有偿招募”名义,以高额回报、兑换贴息为诱饵,通过发展下线构建传销诈骗网络 [3] - 假冒数字人民币“权威机构”,通过电话、网站、手机应用APP等方式实施诈骗 [3] 官方平台与安全使用指南 - 数字人民币APP是官方服务平台,试点地区用户需通过手机应用市场搜索“数字人民币”或登录官方网址www.pbcdci.cn下载注册 [2] - 用户应避免下载仿冒APP或访问仿冒网站,不在非官方APP内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4] - 不要轻易加入以数字人民币为名义的讨论群组,避免随意将手机借给他人使用 [4] - 需警惕陌生来电,避免参与打着数字人民币旗号的ICO传销组织 [5][6]
数字人民币APP上新 支付更便捷高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7-26 12:35
数字人民币APP功能优化 - 新版本优化银行卡绑卡流程 支持81家银行绑卡 其中27家支持免输卡号功能 [1] - 引入运营商本机号验证服务 支持"一键登录" 无需输入密码和短信验证码 [1] - 上线桌面小组件功能 支持扫一扫 付款码等九项高频功能 用户可自定义添加最多四项 [1] 数字人民币APP产品特性 - 作为聚合各机构钱包的统一入口 具有公共基础设施属性 由人民银行联合运营机构共建 [2] - 收银台界面优化 营销优惠类别展示更清晰 支持商户优惠与钱包优惠叠加使用 [2] - 消费红包使用体验提升 付款侧优惠与商户侧优惠实现双向联动 [2] 数字人民币消费补贴成效 - 消费补贴活动促进社会消费回补 拉动居民消费和地方经济发展 [3] - 智能合约技术保障补贴资金直达个人或企业 提升资金流转效率和安全性 [3] - 未来可拓展更多消费场景应用 利用智能合约推出多样化消费激励措施 [3]
数字人民币产品升级体验优化
经济日报· 2025-06-24 06:06
数字人民币APP1 2版本升级 - 首页布局调整 将高频使用的"存银行"功能由钱包卡片背面调至正面 交易功能区展示"收付钱""转钱""充钱包""存银行"四项功能入口 [1] - 钱包背面升级为业务运营机构运营阵地 管理功能前置至一级菜单 操作链路缩短实现一键直达 [1] - 新增钱包切换操作入口 支持快速调整钱包顺序 左滑右滑可快速进入钱包列表页面 [1] 用户体验优化 - 版本更新后用户可更直观访问重要功能 体现开发者对用户反馈的重视 [2] - 自2022年1月上架以来保持月均1次迭代频率 3年共推出45个版本 [2] - 硬钱包注销流程优化 支持在丢失或损坏情况下通过APP完成注销操作 [2] 应用场景拓展 - 硬钱包在智慧养老场景推出穿戴设备 老年证结合的可视硬钱包 校园场景支持校内消费及公共交通支付 [3] - 下一步将支持离境退税"即买即退" 便利境外来华人员支付 [3] - 企业支付领域已形成非税缴纳 B2B支付 供应链金融等可复制模式 跨境业务形成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和双边合作模式 [3] 行业发展建议 - 业内人士呼吁加大支持力度和法律保障 加快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 [4] - 市场化机制可吸引更多商家接受数字人民币 扩大应用场景 [4] - 政策扶持和创新激励措施有助于激发市场参与者积极性 促进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 [4]
警惕数字人民币新骗局 “四大陷阱”全揭示
证券时报· 2025-04-15 02:45
数字人民币发展现状 - 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试点推广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国家层面大力支持 各地政府积极推动 [1] - 应用场景已覆盖线上购物 线下消费 公共交通 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 [1] - 数字人民币红包发放 支付基础设施完善及普及活动深入推动公众使用热情升温 [1] 数字人民币诈骗案件特征 - 不法分子利用"成立数字人民币银行""招募推广员"等虚假信息组建聊天群组 通过2%-5%补贴噱头诱骗公众兑换数字人民币 [2] - 诈骗手法呈现多元化 包括利用未成年人追星心理诱骗绑定父母账户 假冒明星经纪人转移资金等 [2] - 2019年以来新型诈骗案件显著增加 受害群体覆盖中老年人 金融从业者 法律执业者及高校学生等 [3] - 犯罪团伙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目标筛选 作案手法动态更新 隐蔽性与危害性提升 [3] 仿冒APP诈骗手段 - 不法分子制作高仿数字人民币APP 盗用正版图标及宣传语诱导实名注册 通过"拉人头送分红"模式扩散 [4] - 仿冒APP通过设置虚假客服群页面 将受害人引流至非主流社交工具实施诈骗 [4] - 真假APP差异主要体现在图标名称 主页面布局 版本包名及数据流向等专业技术层面 [4] - 使用仿冒APP可能导致银行卡号 密码 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泄露 引发资金被盗风险 [5] 官方防范建议 -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提示警惕四大陷阱:假冒试点活动 高额回报投资 有偿推广招募 假冒权威机构来电 [6] - 工信部反诈专班提出"三不"原则:不明链接不点击 未知二维码不扫描 陌生网站不浏览 [7] - 警方强调数字人民币与现钞等价 凡涉及获利返现或交易所交易均为诈骗 需警惕"开通数字货币账户"类短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