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积极价值A类份额
icon
搜索文档
“真金白银”表态!基金公司自购潮再起
证券时报· 2025-05-29 07:58
公募基金自购动态 - 多家公募基金近期密集发布自购公告,用"真金白银"彰显市场信心 [1][2] - 自购资金大多投向新发产品,显示对投研能力和产品未来表现的信心 [2] - 自购已成为重要托底工具,特别是在新发基金或市场环境复杂的背景下 [2] 具体自购案例 - 博时基金将运用固有资金各1000万元投资旗下博时卓睿成长基金A和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基金A [3] - 嘉实基金出资超5000万元认购旗下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 [3] - 东方红资管将运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旗下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 [3] - 新华基金于5月14日出资1000万元申购新华积极价值A类份额,4月已出资1051.94万元 [3] - 安信基金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及投资部门负责人合计出资不低于500万元认购安信优选价值混合型基金 [4] - 富国基金及高管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范妍出资不低于500万元认购富国均衡投资混合型基金 [4] 新发产品支持情况 - 自购动作中博时卓睿成长、博时卓越优选、东方红核心价值等均为尚处于发行期的新基金 [5] - 新发基金在公募自购中占比显著,指数类新发基金成为资金重点关注方向 [5] - 自购新发产品既是对产品投资价值的信心投票,也是传递市场信号、引导投资者预期的重要举措 [5] 行业数据与意义 - 中欧基金共有6只基金进行自购,净申购总金额达到6000万元 [7] - 永赢、富国、鹏华各有4只基金进行自购,净申购总金额约在4000万元左右 [7] - 自购行为展示对投研能力、风控体系及未来业绩表现的信心 [7] - 能够强化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绑定,改善产品资金流动性 [7] - 在市场情绪波动阶段起到托底作用,传递"看好市场前景"的积极信号 [7]
“真金白银”表态!基金公司自购潮再起
券商中国· 2025-05-28 21:39
公募基金自购动态 - 多家公募基金近期密集发布自购公告,资金主要投向新发产品,彰显对市场和自身投研能力的信心[1] - 博时基金5月28日宣布将各投入1000万元自有资金认购旗下博时卓睿成长基金A和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基金A[2] - 嘉实基金5月27日出资超5000万元认购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显示对国企数字经济龙头的看好[2] - 东方红资管同日宣布将投入1000万元自有资金认购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2] 自购案例详情 - 安信基金5月7日公告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及团队追加不低于500万元认购安信优选价值混合基金,承诺持有至少1年[3] - 富国基金5月6日公告公司及高管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范妍个人出资不低于500万元认购富国均衡投资混合基金,同样承诺锁定1年[3] - 新华基金5月16日披露已投入1000万元申购新华积极价值A类份额,4月还曾申购1051.94万元[2] 新发产品支持策略 - 近期自购资金集中流向博时卓睿成长、博时卓越优选、东方红核心价值等尚在发行期的新基金[4] - 新发基金成为公募自购重点方向,尤其指数类新发基金受资金青睐[4] - 自购新发产品既为初期提供资金支持加速运作,也通过利益绑定传递市场信心[4] 行业数据与长期理念 - 中欧基金一季度自购6只基金总金额达6000万元,永赢、富国、鹏华各自购4只基金总金额约4000万元[5] - 自购行为体现公司综合实力,通过固有资金认购强化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同时提升产品流动性[5] - 在市场波动期,自购具有托底作用,可缓解短期资金压力并稳定情绪[5]
利好来了!刚刚,“国家队”出手!
券商中国· 2025-05-27 17:40
国家队认购ETF - 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旗下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获诚通金控认购,金额合计达6亿元,各2亿元并列为第一大持有人 [1][2] - 诚通金控为中国诚通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是国资委资本运营重要平台,曾多次在市场震荡时增持A股及ETF [2] - 中国诚通作为国务院国资委资本运营平台,明确将持续大额增持央国企及科技创新类股票,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3] 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特点 - 跟踪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指数,聚焦电子、半导体、云计算等数字经济上游基建领域的50只央国企股票 [3] - 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近50%,前五大重仓股为中芯国际、北方华创、海光信息、中科曙光、中微公司,权重均超5% [3] - 诚通金控2023年已布局多只国企主题ETF,包括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富国中证国企一带一路ETF等 [4] 公募机构自购动态 - 嘉实基金自购旗下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超5000万元 [1][5] - 东方红资管拟以1000万元自购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 [5] - 新华基金5月14日出资1000万元申购新华积极价值基金,4月已投入1051.94万元 [6] - 安信基金联合拟任基金经理合计出资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安信优选价值混合基金 [6] - 富国基金及高管、拟任基金经理范妍共同出资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富国均衡投资混合基金 [7]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获证监会注册,16家基金公司于5月27日启动发行 [6] - 东方红资管、天弘基金等旗下产品销量已超亿元,预计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 [6]
公募抄底自家产品!自购数据曝光“买基高手”
证券时报· 2025-05-19 19:15
公募基金自购行为分析 核心观点 - 多家公募基金在市场低位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合计金额近5亿元,旨在提振投资者信心并捕捉市场底部机会 [1][2][4] - 自购行为与市场阶段性底部呈现显著相关性,历史数据显示自购潮后市场往往迎来转折 [5] - 尽管权益类自购受关注,但年内公募自购仍以货币基金为主(占比96%,规模1036亿元),反映风险规避倾向 [7][8] 权益基金自购动态 - 建信基金两阶段自购合计不低于3.53亿元(1.8亿元+1.73亿元),认为沪指已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4] - 新华基金4-5月连续自购新华积极价值超2000万元,该基金规模仅2800万元且面临清盘风险 [4][9] - 富国基金及高管拟出资2500万元认购新发混合基金,承诺持有至少1年 [5] 自购行为驱动因素 - 政策引导:证监会要求基金公司每年以约定比例自购权益类基金 [4] - 逆向布局:基金公司通过自购在市场底部获取潜在收益,如前海开源多策略自购1.26亿元后净值涨幅近30% [10] - 产品保壳:迷你基金通过自购避免清盘,如新华积极价值 [9] 固收类自购主导 - 货币基金净申购规模达1036亿元,占自购总量96%,主因债券收益率下行背景下货币基金仍能维持稳定收益 [8] - 市场波动加剧促使基金公司通过低风险资产平衡敞口,符合政策合规与风险规避需求 [8] 自购策略效果 - 历史案例显示自购资金在反弹行情中获利显著,如大成内需增长自购758万份后于高位减持 [10] - 自购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促使投资风格更侧重长线布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