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基
icon
搜索文档
每日债市速递 | 超五成债基三季度被净赎回
Wind万得· 2025-10-31 06:37
公开市场操作与资金面 - 央行10月30日开展342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40%,因当日有2125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单日净投放1301亿元 [1] - 税期走款结束叠加央行净投放,银行间资金面宽松,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利率跌超9bp至1.31%附近,非银机构质押存单及信用债融入隔夜报价在1.4%-1.43% [3] - 交易员预计跨月资金面无大问题,月末隔夜回购利率可能走升但幅度有限,美国隔夜融资担保利率为4.31% [3] 银行间市场表现 - 全国和主要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最新成交在1.64%,较上日微降 [7] -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纷纷下行 [10] - 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19%,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5%,5年期主力合约持平,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 [13] 中美经贸关系与政策动态 - 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经贸团队就重要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形成共识,双方同意将经贸作为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14] - 中美经贸磋商达成共识,美方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10%“芬太尼关税”,对24%对等关税暂停一年,中方相应调整反制措施,双方同意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并暂停部分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15] - 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自2025年11月1日起完善免税店政策,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完成投放,预计拉动项目总投资超7万亿元 [15] - 香港金管局及澳门金管局均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25% [15] 行业监管与市场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大至全国,试点期限三年,单家理财公司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规模上限提高至上年末净资本的五倍 [16] - 日本央行维持基准利率0.5%不变,为连续第6次按兵不动,但市场认为其加息压力与迫切性渐增 [18] - 超五成债基在三季度被净赎回,瑞银集团提议以20亿美元收购2033年到期票面利率9.016%的债券 [20] 信用风险事件 - 本月城投非标资产风险事件涉及多起信托计划及其他产品违约或风险提示,包括长安宁日照新东港流动资金贷款信托、汇川城投系列资产交易计划等 [21] - 融信中国原计划10月推出的境内债务重组方案仍未确定,拟对相关债券再展期 [20] - 奥园集团"H奥园02"部分增信资产及调整兑付安排议案获通过,贵州大方县多家融资平台集中剥离政府融资功能 [25]
帮主郑重:央行重启国债买卖,中长线该怎么稳仓位?
搜狐财经· 2025-10-28 21:45
我是帮主郑重,20年经验告诉你,央行的每一步"工具箱操作"都藏着稳市场的信号,看懂这个,中长线持仓才能更有底气。 前阵子和一家城商行的老伙计聊天,他还吐槽呢:去年央行搞国债买卖的时候,债市波动特稳,他们做市报价都有底气;今年初暂停后,赶上债市供求有点 失衡,不少机构都不敢轻易动仓位,生怕踩坑。现在恢复操作,他朋友圈直接发了句"心里的石头落地了",这就是一线从业者最真实的反应。 依我这20年的观察,这操作绝不是"临时救场"。核心是把货币政策工具箱磨得更利——既能灵活调节市场上的钱,又能让国债收益率曲线更靠谱,相当于给 整个金融市场定了个"稳定价的尺子",还能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得更顺。说白了,就是告诉市场:别慌,有工具托底,债市会稳稳的。 各位老铁,我是帮主郑重,干了20年财经记者,蹲过不少央行政策发布会,今儿看到潘功胜行长说要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心里立马有了谱——这可不是 小动静,得掰开揉碎了跟大伙唠。 咱中长线投资者不用瞎折腾。策略就俩字:"稳"和"准"。稳是指不用跟着短期债市波动慌着调仓,这操作的核心是稳市场,不是搞大刺激;准是说可以多盯 盯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要是手里有优质债基,别轻易赎回,跟着 ...
华西证券还是震荡
华西证券· 2025-10-19 22:55
债市驱动因素 - 10月以来债市受中美关系、债基赎回费新规和央行买债预期三条主线影响[2] - 中美关税态度反复,美财长倾向于延长关税暂缓期,月末高层谈判结果预计偏中性[2][19] - 市场预期债基赎回费新规正式稿可能调整,如持有7-30日费率或降至0.7%[20] - 当前资金面宽松,央行10月重启买债必要性下降,10月买断式逆回购累计净投放4000亿元[21] - 大行10月起配置重心从7-10年国债回归1-3年品种,9月增持长债或为内部配置考量[2][21] 供需与机构行为 - 四季度地方债结转限额5000亿元,预计10-12月政府债净供给分别为10200亿、10900亿、4500亿元,较7-9月压力显著降低[3][24] - 银行自营倾向于大额赎回债基,仅公募FOF和理财子是中长期纯债基金主要申购力量,配置盘锁定收益诉求抑制利率下行[3][26] - 中长利率债基久期降至3.39年,接近3月中旬调整低点3.33年,久期风险已明显释放[4][26] 市场表现与策略 - 10月13-17日,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至1.75%,30年国债下行至2.20%,理财规模环比升226亿元至32.90万亿元[9][29][30] - 策略上可适当放大博弈久期仓位,但建议调整时加仓;10年国债波动小,10年国开与30年国债利差扩至17bp、38bp,弹性大但回调风险高[4][27] - 银行间杠杆率由107.34%升至107.52%,非银机构杠杆率同步上升;交易所杠杆率由123.06%降至122.54%[50][53]
华夏基金:走进奥运商圈传播金融知识,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新浪基金· 2025-10-17 10:38
活动概况 - 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于10月16日在奥运商圈的北辰荟商场华夏电影中心举办,主题为“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1] - 活动由北京证监局指导,北京证券业协会主办,并由华夏基金联合鹏扬基金、中信建投基金、中航基金、益民基金、京东肯特瑞基金、方正富邦基金、英大基金共同承办 [1] - 系列活动于9月8日启动,旨在贯彻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升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引领作用 [1] 活动形式与内容 - 活动采用影院大屏与现场展台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市民群众普及金融知识,培育财商意识 [2] - 华夏基金在现场搭建投教展区,发放《这样做,买对ETF》、《提升指数投资获得感的N个怎么办》等投教材料,将复杂金融知识转化为趣味体验 [4] 北京公募基金行业现状 - 北京是公募基金发展重镇,截至8月底,北京辖区拥有公募基金公司3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3家,机构数量位列全国第二 [6] - 截至8月底,辖区公募基金管理人共管理公募基金产品2986只,规模合计81433.18亿元 [6] 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体系 - 公司投资者教育工作以客户为中心,目标是提升客户投资基金的获得感,已建立全天候、全覆盖、追随式的客户陪伴和赋能服务体系 [6] - 体系化投教课程基于“大树理论”,覆盖投资者全生命周期及货基、债基、指数基金、FOF、Reits、商品、个人养老金等全领域产品,包含8节必修课、15节中阶课、15节品质课、12节音频会员解锁课 [6] - 公司建立丰富多样的投教活动体系,包括财商教育进校园、基金知识进渠道、防非反诈进社区、个人养老金进企业等线下活动,并打造了“一路同行·卓越班”线下渠道客户陪伴和“定投团”线上客户陪伴等知名活动 [6][7] - 公司建立多层次投教传播体系,新媒体宣传矩阵覆盖抖音、小红书、B站、雪球等平台,与投资者深度互动 [7] - 公司持续运营“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作为投教内容的统一汇总平台,方便投资者进行体系化学习 [7] - 公司定期发起主题调研工作,如《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个人养老金洞察报告》、《ESG白皮书》等,以了解投资者满意度并提升投教工作水平 [7]
月薪一万,为什么还是没钱?——普通人理财的盲区与出路
搜狐财经· 2025-10-14 16:53
文章核心观点 - 理财的核心在于克制消费欲望和建立纪律,而非单纯追求高收入或投机 [3] - 理财的目标是实现心态自由和人生选择自由度,其意义超越财富积累 [5] - 理财是每个普通人都应掌握的人生必修课,并非富人专属 [6] 个人消费模式分析 - 隐形贫穷的元凶是外卖小料、购物平台推荐、短视频限时优惠等看似无伤大雅的小支出 [1] - 月薪一万的个体每月固定开支如房租三千、吃喝两千、娱乐两千、网购一千可能导致无结余 [1] - 月薪五千但懂得节制的人最终剩余资金可能超过月薪一万但不理性消费的个体 [1][4] 理财策略与规划 - 理财前提是明确目标,如购房、养老、教育或财务自由,不同目标对应不同策略 [3] - 聪明的理财是布局未来而非追逐热点,需建立包含应急金、投资账户、养老资金的健康财富金字塔 [3] - 理财让资金增长速度跑赢通胀,例如10万元存银行年息2000元,但3%的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购买力下降 [5] 理财实践与工具 - 可从定投指数基金每月500元、尝试低风险债基或银行理财等简单方式开始 [5] - 逐步了解资产配置以分散风险,复利的魔力奖励行动者而非观望者 [5] - 理财最难的是坚持,市场下跌时需保持纪律,如同健身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见证差距 [5] 理财的终极意义 - 理财提供面对生活的底气,如拥有储蓄应对贷款焦虑、现金流应对失业恐慌、资本抓住机会 [5] - 理财终点是心态自由,使钱成为人生选择的工具而不仅是生存手段 [5]
为什么无论牛市还是熊市,想真正赚到钱,都得做好这一点?
雪球· 2025-10-12 21:00
股债配置的核心价值 - 股债配置的终极目的是确保在牛市短暂而急促的急涨时段持有股票仓位以真正赚到钱[6] - 2019年以来中证全指日线出现四次阶段涨幅超过30%的"高光时刻",错过这些时刻就相当于错过牛市本身[6] - 动态再平衡是一种被动的高抛低吸,可以增厚收益并极大改善投资体验[9] 股债配置的基本方法 - 根据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设定合适的股债比例并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不变,例如股债均配、股6债4[5] - 随意改变预先设定的股债比例不是股债配置而是随心所欲的投资方法[6] - 股债配置完成后因市场波动造成比例偏离时进行动态再平衡以恢复原定占比[8] 动态再平衡的触发条件 - 股债均配时权益向上偏离1、3、5、10个百分点分别需要权益上涨4.08%、12.76%、22.22%、50%[25] - 股债均配时权益向下偏离1、3、5、10个百分点分别需要权益下跌3.94%、11.32%、18.18%、33.34%[25] - 将股票资产净值发生10个百分点偏离作为启动再平衡标准,相当于宽基指数涨跌幅达到10%[27] - 2019年至2025年9月19日近7年时间里,按10%条件出现20次动态再平衡机会,平均每年约3次[27] - 20次动态再平衡中权益上涨11次需要止盈,权益下跌9次需要低吸[29] 动态再平衡的操作细节 - 按宽基指数10%涨跌幅启动再平衡时,每次再平衡部分仅相当于全部投资额3%不到的比例,摩擦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29] - 心态超稳的投资者可将条件放宽至股票资产净值发生20个百分点偏离,但牛市途中很少出现20%以上跌幅[29] - 动态再平衡最大价值在于平滑波动和心理波动,确保能吃到牛市主升浪最丰厚的收益[31] - 可根据指数点位变化有计划调整股债比例,例如3000点股8债2、5000点股2债8[33]
基本功 | 如何大致判断债基的流动性风险?
中泰证券资管· 2025-10-09 19:33
基金投资基础知识 - 投资基金需要从夯实基本功开始[2] - 通过1分钟知识点学习可使投资起步更轻松[2] 债券基金流动性风险评估 - 评估债基流动性风险需综合资产变现难度、持有人集中度及历史表现[3] - 利率债变现能力通常优于信用债[3] - 高等级债券流动性好于低等级债券[3] - 久期较长的债券流动性风险需要关注[3]
公募规模突破36万亿再创新高 权益基金成增长主力
证券时报· 2025-09-29 06:18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 截至8月末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6万亿元达36.25万亿元 年内第5次创历史新高 较上月增长超1.17亿份[1][3] - 自2024年初以来第11次创历史新高 8月A股市场稳健 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提振投资者热情[3] - 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 含149家基金管理公司及15家资管机构[3] 权益类基金表现 - 股票基金净值环比增幅达12.76% 份额增长796.68亿份 净值增长6280亿元 单月两位数增长罕见[1][4] - 混合基金净值增长3327亿元 环比增幅8.69% 份额减少450亿份 股混基金合计增长9607亿元[4] - 8月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1020亿份 权益基金占主导 股票型发行472亿份 混合型发行143.57亿份[4] - ETF规模达5.07万亿元 较4万亿关口仅历时4个月 反映二级市场加购需求[4] 债券基金动态 - 债基份额减少超950亿份 净值减少超285亿元 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2][5] - 可转换债券型基金平均回报率6.29% 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平均收益率1.61% 受益权益市场回暖[5] - 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平均净值告负 机构债券参与情绪偏弱[5] 其他基金类别 - 货币基金总规模约14.81万亿元 较7月底14.61万亿元增长1963亿元[6] - QDII基金份额增加534亿份 净值增长672亿元 环比增幅9.21% 受港股美股上涨推动[1][6] - 美股三大股指创历史新高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稳步上涨[6] 市场行情背景 - 8月沪指上涨7.97% 深证成指涨15.32% 创业板指涨24.13% 近11个月最佳表现[4] - 权益市场热度及增量资金推动主动权益类基金成为规模增长主力[1][4]
年内公募基金分红“量价齐增”,沪深300ETF揽下分红额度前四
环球网· 2025-09-28 13:20
公募基金分红总体情况 - 截至9月26日 年内2832只公募基金产品参与分红 分红总额达1740.48亿元 [1] - 分红基金数量同比增加406只 增幅16.8% 分红总额同比增加383.57亿元 增幅28.3% [1] 债券基金分红情况 - 2304只债券基金参与分红 分红总额1333.52亿元 占公募分红总额76.6% [3] - 债券基金分红总额同比增长11.34% 但整体贡献率较去年同期88.3%有所下降 [3] 权益类基金分红表现 - 488只权益基金分红386.79亿元 贡献率24.3% 同比分红总额增加234.08亿元 增幅超1.5倍 [3] - 权益基金分红贡献率提升13.04个百分点 被动指数基金贡献率提升显著 [3] 被动指数基金具体数据 - 219只被动指数基金分红314.58亿元 贡献率达81.33% [3] - 去年同期85只被动指数基金分红96.52亿元 贡献率63.2% [3] 重点产品分红排名 - 沪深300ETF包揽分红额前四名:华泰柏瑞83.94亿元 易方达55.59亿元 华夏55.54亿元 嘉实24.35亿元 [4] 其他类别基金分红特点 - QDII基金分红总额17.33亿元 同比增长近4倍 涉及23只产品 [4] - FOF产品19只分红0.437亿元 同比微降 [4] - 货币基金仅嘉实融享货币完成2次分红 合计2.41亿元 [4]
银行投资基金:现状洞察、费改破局与逻辑重塑
开源证券· 2025-09-25 22:41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银行自营投资基金规模达6.37万亿元,占总资产2.03%,股份行和城商行规模领先[4][15] - 银行基金投资行为由收益诉求主导,兼顾流动性管理和节税目标,2025H1出现结构性调整[4][5][6] - 赎回费率改革可能引发短期预防性赎回,长期偏好定制债基和债券ETF[6][7] 银行投资基金规模与结构 - 2025H1上市银行自营持仓基金规模6.37万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3%[4][15] - 股份行和城商行基金投资规模最大,分别为2.84万亿元和1.72万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98%和5.91%[15] - 基金投资占FVTPL比例48.5%,城农商行占比更高达58.8%和56.4%[15] - 银行持仓以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为主(80%),货基占比9.10%,被动指数型债基占比7.90%[23] 参与部门与投资诉求 - 司库部门投资货基用于流动性管理,改善LCR指标[4][28] - 金融市场部通过基金投资增厚收益,节税效应显著:投资5Y国债、地方债、国开债、金融债、信用债和1Y同业存单的免税效应分别为4.4BP、5.0BP、49.4BP、52.7BP、55.6BP和41.7BP[4][34] - 同业机构部推动银基合作,如托管和代销[4][44] 产品投资变化 - 2025H1银行赎回货基和低收益利率债基,货基赎回压力集中在Q1[5][46] - 大行因存贷增速差负缺口走阔赎回货基,小行因盈利压力赎回低收益货基[5][49][53] - 银行增持信用债基,利率债基占比48.5%,信用债基占比15.5%[5][59] - 银行持仓债基久期拉长至3.48年,较2024年提升0.55年[5][80] 银行行为分化 - 2025H1股份行赎回910亿元,城商行增持486亿元[6][98] - 流动性管理: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存贷增速差收窄,赎回货基[6][101] - LCR管理:兴业银行LCR下降,增持货基[6][103] - 市值波动: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因FVTPL市值波动赎回基金[6][104] - 节税诉求:江苏银行所得税率降至10.17%,增持基金获取免税收入[6][30] 案例分析与产品偏好 - 兴业银行赎回14只低收益债基(平均收益率0.97%),新认购16只债基(平均收益率1.90%),增持信用债基和信用债ETF[5][90][93] - 银行偏好分化:兴业银行信用债基占比超40%,浦发银行利率债基占比高,浙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偏好金融债基[5][59] - 摊余成本法债基受偏好,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邮储银行持仓规模较大[38] 未来趋势与改革影响 - 赎回费率改革可能催化银行预防性赎回低收益利率债基和短久期利率债基[6][7] - 长期偏好定制债基、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和免赎回费的债券ETF[6][7] - 信用债ETF因费率低、流动性好成为银行增持方向[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