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居云南
icon
搜索文档
抢占又一万亿级市场,旅游大省“盯”上过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3 07:27
文章核心观点 - 云南省正通过系统规划、试点推广和产业融合,将“旅居云南”从旅游品牌升级为一个覆盖全域、多业态联动的大产业,旨在提升游客在地消费占比,将“过客”转化为“旅居者”,以应对全国万亿级旅居市场的竞争 [1][2][3] 政策与规划 - 预发布《“旅居云南”发展专项规划(2025—2030年)》,提出构建“两轴三带六区”的全域旅居发展空间格局 [1] - 正式公布首批26个“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名单,覆盖全省16个州市,聚焦九大发展方向,旨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 [1] - 2024年已发布《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明确八大旅居业态,目标到2027年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 [2] - 2024年6月发布《关于促进“旅居人才”作用发挥的具体措施》,力图吸引集聚更多人才到云南居住生活、创新创业 [2] 产业发展现状与动因 - 2024年云南接待游客7亿人次,旅游总花费达1.14万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7% [3] - 传统旅游消费结构中交通花费占比约40%,但该部分及部分住宿花费留在本地不多,旅居模式旨在提升在地消费 [3] - 2024年云南旅居人数达389.8万人,消费规模突破425.6亿元,其中餐饮、住宿、娱乐等在地消费占比超60% [3] - 2025年前9个月旅居人数达393.47万人,已超2024年全年规模,同比增长51.5% [3] 市场竞争格局 - 全国旅居市场潜在需求可达6亿人次,整体规模预计接近3万亿元,吸引多地布局 [4] - 竞争者包括贵州,其方案提出发展避暑、森林、温泉等旅居业态,拓展粤港澳、成渝、长三角客群 [4] - 海南、浙江、黑龙江等地也通过措施打造特色IP,吸引老少旅居群体,市场竞争加剧 [4]
城市24小时 | 抢占又一万亿级市场 旅游大省“盯”上过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3 00:31
云南旅居产业发展规划 - 云南省在弥勒市举办“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推介会,预发布《“旅居云南”发展专项规划(2025—2030年)》,并公布首批26个高质量发展试点名单,覆盖全省16个州市,聚焦九大发展方向[1] - 规划提出构建“两轴三带六区”全域旅居发展格局,依托中老铁路、渝昆高铁等交通干线,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区域[1] - 自2023年起,云南持续打造旅居品牌,2024年发布《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目标到2027年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并推出措施吸引“旅居人才”[2] 云南旅居市场现状与机遇 - 2024年云南接待游客7亿人次,旅游总花费达1.14万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7%[3] - 传统旅游消费结构中,交通花费占比约40%,住宿花费约30%,餐饮花费约10%,景区花费约10%,其他花费约10%[3] - 2024年云南旅居人数达389.8万人,消费规模突破425.6亿元,其中餐饮、住宿、娱乐等在地消费占比超60%,今年前9个月旅居人数达393.47万人,超去年全年规模,同比增长51.5%[3] 全国旅居市场竞争格局 - 贵州、海南、浙江、黑龙江等地均推出措施发展旅居业态,培育本地旅居消费市场[4] -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全国旅居市场潜在需求可达6亿人次,整体规模预计接近3万亿元[4] 微短剧行业高速增长 - 2025年1—8月,海外微短剧市场总收入达15.25亿美元(约108.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4.9%,总下载量约7.3亿次,同比增长370.4%[14] - 2025年1—8月,我国主要综合视频平台上线325部横屏微短剧,同比增长24.52%,预计2025年全年上线竖屏剧数量约4万部[10] - 国内现存微短剧相关企业达10.02万家,2025年前9个月新注册1.68万家,同比增长12.57%,微短剧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20.5分钟,较1月增幅达25.9%[12] 制造业与科技创新支持 - 我国发布通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目标到2027年初步形成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围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等6个关键领域和37个行业重点方向布局[5] - 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晋江)项目计划2026年建成,将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型人才培育高地,规划面积445亩,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8] 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环境 - 报告显示,从A股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综合指数看,北京上市公司平均分值最高,在上市公司数量超300家的省份中,北京、上海和浙江整体表现较好[17] - 2024年政府创新支持力度同比增长3.87%,华东和华南地区支持力度较强,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位列前五[17] - 从创新发展软硬环境及营商环境视角看,华东地区表现最好,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位列省份前五[18]
前9个月云南旅居人数逾393万人 同比增长51.5%
中国新闻网· 2025-11-08 22:25
行业核心数据与增长 - 2024年1至9月云南省旅居人数达393.47万人,同比增长51.5% [1] - 2024年全年云南省旅居人数为389.8万人 [1] - 截至8月底云南省从事旅居业务的自然村达633个,较2024年增长11.5倍 [1] 行业政策与规划支持 - 云南省制定《云南省旅居发展正负面清单》并编制《云南旅居目的地服务指引(试行)》 [1] - 行业推出"旅居云南"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1] - 将于近期印发《"旅居云南"发展专项规划(2025—2030年)》为未来五年发展提供系统性指导 [2] 行业发展模式与试点 - 行业推出2批共100个旅居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提炼形成5种发展模式 [1] - 推出首批26个"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有效带动乡村旅居蓬勃发展 [1] - 盘活闲置房屋10543栋,普遍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 [1] 行业市场推广与金融支持 - 行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旅居招商推介活动 [1] - 开发"旅居云南"预订和定制小程序,推动旅居产品在OTA平台上线 [1] - 协调金融机构推出"旅居贷"等金融产品,多家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旅居云南"建设 [1]
云南暑期文旅市场强劲 旅游总花费超3319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21:21
总体市场表现 - 2025年暑期7、8两月云南省共接待游客1.98亿人次,同比增长20.8% [1] - 暑期实现旅游总花费3319.28亿元,同比增长21.4%,创历年暑期最高 [1] - 暑期旅居人数达99.83万人,同比增长67.4% [1] 入境旅游市场 - 暑期接待入境游客127.42万人次,同比增长18.7% [2] - 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5.18万人次,同比增长30.9% [2] - 接待入境旅游团队6874个,同比增长26.1% [2] 产业发展与模式创新 - 文旅厅与铁路、航空、邮政、金融、影视、气象等行业开展跨界合作,从“单独干”转向“共同干” [1] - 截至8月底,从事旅居业务的自然村达633个,较2024年增长11.5倍 [1] - 盘活闲置房屋10543栋,普遍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多方共赢模式 [1]
城市24小时 | 留住“过客”,旅游大省在下一盘什么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00:09
云南旅居人才政策 - 云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促进"旅居人才"作用发挥的具体措施》,提出6条举措,旨在挖掘旅居人才资源,提供优质礼遇,助力打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牌 [1] - 支持设立"旅居人才"驿站和档案库,构建专业化对接平台,并鼓励旅居人才成立自我管理的社会组织,以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的渠道 [1] - 支持盘活闲置资产,探索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鼓励旅居人才中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参加"科技副总"、"银龄人才万人计划"等项目 [1] 云南旅游产业升级背景 -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报告指出,云南旅游产品开发多以文化观光为主,对体验型产品开发力度不大,存在过度商业化和缺乏深层次体验感的问题 [2] -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从乡村、城镇、度假、医养等8个方面培育"旅居云南"作为旅游升级版 [2] - 在旅居客消费中,餐饮占比约40%、住宿约30%、交通仅占10%、其他消费约20%,留在本地的花费相比传统观光模式大幅提升 [2] 旅居市场数据与目标 - 2024年有389.75万人到云南旅居,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为2025年旅居人数达600万人 [5] - 2025年上半年在云南旅居人数已达280.3万人,同比增长45.4%,达成年度目标近半 [5] - 上半年旅居游客在云南人均停留91天,同比延长11天,主要客源地包括贵州、四川、重庆、广东、浙江和黑龙江 [5] 其他省份产业动态 - 海南省发布三年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左右,R&D经费投入强度达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7% [6] - 上海市出台措施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年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财政补助,并对企业设立的基础研究公益基金项目按投入的50%给予共同支持 [7]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市南山区GDP为4980.06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3921.88亿元,同比增长4.7% [8] 全国旅游与经济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12] - 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在A股新增上市公司12家,位列全国第一,新增公司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3] - 苏州市上半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8家,截至6月末全市共有上市企业273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企业222家,位居全国第五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