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戈瑞西单抗(君适达)

搜索文档
一周医药速览(09.08-09.12)
财经网· 2025-09-12 17:41
君实生物:上半年民得维实现全渠道覆盖,探索社区和县域市场医疗合作模式 君实生物举办2025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会上有投资者提问,特瑞普利单抗之外,公司其他3款款已实现 商业化上市的产品如何为公司持续造血。公司现阶段在 BD 策略上是否有明确的规划或预期。对此,管 理层回应,特瑞普利单抗以外,公司及合作伙伴亦积极拓宽其他商业化产品的销售渠道。民得维(氢溴 酸氘瑞米德韦片)、阿达木单抗( 商品名: 君迈康)、昂戈瑞西单抗( 商品名: 君适达)现阶段商业 化进展如下: 民得维于2023年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上市后,公司积极组建商业化团队,不断探索 销售模式。2025年上半年,民得维实现全渠道覆盖,完成在美团、京东、阿里健康等药品零售电商平台 上线,与全国级医药公司及连锁药店达成战略合作,积极探索社区和县域市场医疗合作模式,帮助患者 更便捷的接受诊疗。 长春高新:GS3-007a干混悬剂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 太极集团发布关于获得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太极集 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 ...
君实生物(1877.HK):PD-1单抗销售明显提速 管线整体进入关键期
格隆汇· 2025-08-30 11:1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68亿元 同比增长49% [1] - 归母净亏损4.13亿元 同比减少36% [1] - 药品销售收入10.59亿元 [1] 核心产品表现 - 特瑞普利单抗国内销售收入9.54亿元 同比增长42% [1] - 特瑞普利单抗累计12项适应症上市 其中10项纳入医保 [1] - 昂戈瑞西单抗新增两项适应症 累计3项适应症上市 [1] - 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实现全渠道覆盖 [1] - 阿达木单抗8项适应症全部纳入医保 [1] 国际化进展 - 特瑞普利单抗在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2] - 商业化网络覆盖全球80余个国家或地区 [2] - 苏州吴江生产基地(4,500L发酵能力)供应海外市场 [2] - 上海临港生产基地(42,000L发酵能力)供应国内市场 [2] 研发管线布局 - 共50余个研发管线覆盖五大治疗领域 [3] - 近30项管线达临床阶段 20余项处于临床前 [3] - JS207(PD-1/VEGF双抗)正在进行多项II期研究 [3] - Tifcemalimab(BTLA单抗)两项III期研究正在入组 [3] - JS001sc(PD-1皮下制剂)进入III期临床 [3] - JS005(IL-17A单抗)处于III期临床 [3] - JS107(Claudin18.2 ADC)III期研究预计年内启动 [3] - 临床早期管线包括JS105、JS015、JS212、JS203、JS213等 [3] 资金用途 - 港股融资净额的70%投向JS207、JS212、JS213等优势管线开发 [3]
药盒里的潮汐进退:进口原研药高溢价神话崩塌与国产药逆袭
华夏时报· 2025-08-12 19:07
医药市场格局变化 - 2024年全国三甲医院进口原研抗癌药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68%降至34%,国产仿制药和创新药合计占比提升至66% [1][5] - 2025年上半年超过30款跨国药企原研药申请撤市,涉及武田、辉瑞、葛兰素史克等企业 [1] - 进口原研药如波立达价格从1982元/支降至306元/支后仍不敌国产同类药物竞争,最终停止在华推广 [1][8] 跨国药企战略调整 - 跨国药企加速本土化深耕,包括生产基地扩建和研发中心升级 [2][13] - 赛诺菲2024年在华销售额增长5%依赖创新药收入,传统原研药收入下滑15%-20% [8] - 阿斯利康2024年中国市场收入增长11%,但成熟品种如美托洛尔因集采销售额下降40% [8] 国产药品崛起 - 上海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国产同类创新药使用量从每月30支跃升至98支,增长两倍多 [4][5] - 国产PD-1抑制剂形成多个产品梯队,百济神州泽布替尼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26亿美元 [11] - 国产头孢呋辛酯片治疗有效率达92.3%,与原研药的92.7%几乎无差异,价格仅为三分之一 [11] 政策与市场驱动 - 前九批国家集采进口原研药中标率仅为3.7%,国产仿制药占比高达96.3% [6] - 医保谈判目录外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63%,进口原研药领域降幅尤为显著 [10] - 第11批国家集采强调避免价格内卷,并起草保障集采药品质量的政策优化征求意见稿 [14] 患者接受度变化 - 患者对国产药接受度提高,部分患者主动询问国产药情况 [5] - 集采中选仿制药在疗效和安全性上与原研药等效,部分品种治疗缓解率甚至更高 [12] - 临床对照试验显示国产药与原研药疗效接近,价格优势明显 [11] 行业未来趋势 - 跨国药企通过"以新换旧"维持市场存在,如赛诺菲收购箕星在大中华区独家开发权益 [8][9] - 国产药企研发重心从仿制药转向差异化创新,生物药领域投入增长3倍 [11] - 政策释放优化信号,探索为不同品质药品保留生存空间 [2][14]
特稿 | 药盒里的潮汐进退:进口原研药高溢价神话崩塌与国产药逆袭
华夏时报· 2025-08-12 12:19
市场格局变化 - 2024年全国三甲医院进口原研抗癌药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68%降至34%,国产仿制药和创新药合计占比提升至66% [1][5] - 2025年上半年超过30款跨国药企原研药申请撤市,涉及武田、辉瑞、葛兰素史克等企业 [1] - 前九批国家集采中进口原研药中标率仅3.7%,第十批集采所有参与竞标原研药均未中标 [6] 跨国药企策略调整 - 赛诺菲2024年在华创新药收入增长5%,传统原研药收入下滑15%-20%,波立达停止在华推广 [8] - 阿斯利康2024年中国市场收入增长11%,但美托洛尔因集采销售额下降40% [8] - 跨国药企加速本土化布局,如赛诺菲升级北京生产基地为亚太最大注射剂中心,罗氏上海创新中心启动5个肿瘤项目 [13] 国产药崛起 - 上海某三甲医院国产同类抗癌药使用量从每月30支增至98支,进口药使用量从200支降至50支 [4] - 国产PD-1抑制剂形成多产品梯队,百济神州泽布替尼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26亿美元 [11] -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头孢呋辛酯片治疗有效率达92.3%,价格仅为原研药三分之一 [11] 政策影响 - 带量采购促使进口药大幅降价,如拜糖苹降价88%、来那度胺降价92% [10] - 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目录外药品平均降价63%,德曲妥珠单抗降价22% [10] - DRG/DIP付费模式下医院优先使用低价集采药,压缩原研药使用空间 [10] 渠道变化 - 进口原研药转向DTP药房高价销售,但患者购买量减少 [6][7] - 双通道药房可购买医保谈判目录内进口药,但受"三进"政策限制且分布不均 [7][8] 研发动态 - 国内7款PCSK9抑制剂获批,包括信达生物托莱西单抗、君实生物昂戈瑞西单抗 [11] - 湖南某药企生物药研发投入五年增长3倍,转向差异化创新 [11] - 我国推进86项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42项由国产药企牵头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