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乘上AI,武汉建造变“智造”
长江日报· 2025-11-01 08:54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 [1] - 智能建造通过应用智能技术减少人工依赖,提高建筑性价比和可靠性,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 武汉作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集团军”姿态发展智能建造产业,成果显著并赋能千行百业 [1][7][8] AI赋能与数字化平台 - 中达数字技术发布全球首个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ZD-PLM,实现数据从设计到运维全程贯通 [2][3] - ZD-PLM平台通过AI算法实现“一模到底、无图建造”,使上下游企业使用同一三维模型协作,设计差错率降低80%以上,总工期缩短10%以上 [3] - 中国一冶智慧平台通过AI系统精准调配,在基坑施工中将材料像流水线一样灵活切换,塔吊作业误差控制在厘米级 [2] 智能装备与技术应用 - 中建三局研发全球首款塔机智能集控系统,实现塔吊远程操控,可减少劳动力投入30%,作业效率提升30% [5] - 中建三局单轨架多笼循环运行电梯可实现梯笼在楼房顶部和底部翻转循环运行,降低施工劳动强度达80% [5] - 中交二航局“二航长青”打桩船是全球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的变幅式打桩船,可实现水面125米以上高度打桩 [6] 产业拓展与跨界应用 - 智能建造从造房造桥拓展至汽车制造等领域,岚图汽车数字工厂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使新车生产准备周期缩短20%,工艺设计成本下降15%以上,新品质量提升10%以上 [8] -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通过“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实现设备智能化,电子车间几乎看不到员工,大幅提升生产精度和效率 [8] - 武昌造船双柳厂区具备年产18艘万吨级船舶和12万吨桥梁钢结构的生产能力,拥有多条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 [9] 行业发展与政府支持 - 2024年武汉建立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平台22个,立项科研项目71项,拥有试点企业55个,智能建造项目130个,试点园区(工厂)18个 [9] - 武汉智能建造19项举措入选住建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连续两年获住建部评定“综合表现优秀” [7][9] - 企业积极转型注重研发,中建三局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9家“云”系列公司,为智能建造聚合新动能 [5]
从一粒小麦感受中国经济新脉动(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12
核心观点 - 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改造 创造新质生产力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1][3] - 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稳居历史第二高位 亩产同比增加0.1公斤 [1] - 通过精准治理和数实融合构建全链循环生态 增强经济韧性和内生动能 [2][3][4] 数字技术应用 -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农田数据化可视化 为精准滴灌提供支持 [2] - 数字技术使储粮损耗率从5%降至1%以下 驱动全流程效率革命 [3] - 无人机田间作业 工业机器人生产线 智能仓库机械臂成为常态 [3] 农业现代化成果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直达基层设施 [2] - 智慧平台实时调度农机提升收割效率 雷达卫星台风预测精度达百米级 [2] - 科技育种 自动滴灌 智能收割 智慧运输实现全链条数字化 [3] 产业链价值提升 - 强筋小麦对接高端烘焙市场 废弃秸秆进入生物质能源和饲料加工领域 [4] - 粮食从口粮商品向高附加值产业元素转变 形成田野到餐桌价值链 [4] - 农业稳定为食品加工 餐饮零售提供成本预期 对冲输入性通胀风险 [4] 经济系统效能 - 从被动应对危机进化为主动管理风险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有效性 [2] -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全链经济模式构建协同产业生态 [4] - 生产端到消费端良性循环增强经济体系响应速度和应对策略精细度 [2][4]
道路更智慧 通行更顺畅
辽宁日报· 2025-07-12 09:23
京哈高速沈山段改扩建工程进展 - 京哈高速绥中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于2022年8月启动 采用边运营边施工模式 [1] - 预计7月下旬北京方向通车 9月底实现双向10车道通车 整体工期提前一年 [1] - 改扩建后沈山段将成为智慧高速公路 集成多项科技创新 [2][3] 智慧高速公路建设 - 全线部署27座无人机机巢 实现长距离自动巡航能力 为全国首创 [2] - 无人机可自动起飞至特情地点 实时回传高清画面 支持多方协同处置 [2] - 配备32个系统平台和84类算法 实现AI视频分析 气象监测等数据融合 [3] - 采用智能值守 融合收费等智慧化手段 全面提升道路管理效率 [3] 交通组织创新 - 首次在长距离高速使用左侧硬路肩 特情时车辆就近停靠减少并道风险 [4][5] - 全线设置潮汐车道 根据客货流量动态调整第三车道用途 [5] - 地面设置双虚线实现客货车软隔离 保障各行其道 [5] 安全设施升级 - 采用新型M型护栏板 立柱间距由4米缩至2米 设置多道防护 [6] - 护栏板设计吸能滑道 可降低碰撞伤害程度 [6] - 收费站前3公里设置变道提示 800米处双虚线变双实线禁止变道 [6] - 增设里程牌和百米牌 实现100米内精确定位 [6] - 全线配备桥梁防撞墙 声屏障等高规格安全设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