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控平台

搜索文档
道路更智慧 通行更顺畅
辽宁日报· 2025-07-12 09:23
编号G1的京哈高速公路,是进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近10年来,其一直超负荷运行, 无法适配区域经济发展。2022年8月,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开始"大修",按照"边运营、边施工"模 式启动改扩建工程。 近日,项目建设前线传来消息:预计7月下旬北京方向实现通车;9月底实现双向10车道通车,整体 工期提前一年。 改扩建后,沈山段通行规则有哪些变化?司乘人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日前,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体 验即将通车的京哈高速沈山段,采访辽宁交投集团相关工作人员,揭秘这条引人关注的"智慧高速"的新 变化、新服务。 操纵无人机的是远在沈阳的辽宁交投集团艾特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智慧运维管控中 心,艾特斯旗下的辽宁盘古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杨在公司自研的综合管控平台上观察无人机工作情 况,"全线所有的无人机可实时调度,协同作业,依托全流程自动化巡检作业体系、空地联动机制,可 实现公安交管、交通路政及运营单位的多方协同处置,快速响应、精准调度,全面保障道路安全畅 通"。 在改扩建后的沈山段,类似这样的智慧平台还有很多。其中,仅为实时监测道路通行状况和道路环 境状况服务的就有32个系统平台和84类算法,实现了A ...
辽宁国企以创新之力集聚发展动能
辽宁日报· 2025-07-10 09:01
辽宁国资国企创新平台建设 - 辽宁国资国企创新平台正式上线,汇聚545条科技成果、共享635台套实验设备、拥有218名专家,构建覆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 [1] - 省国资委表示国企产学研融合度加深,技术攻关与平台建设并举,央地携手开放应用场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 [1] - 今年前5个月省属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3.06亿元,在过去4年持续上涨基础上,今年研发投入还将稳步增长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省国资委出台《辽宁省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育苗壮干"梯次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初步确定11户被培育企业 [2] - 11户省属企业中有10户涉猎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相关服务业 [1] - 组织商业大飞机供应链科技沙龙,推动企业融入商飞供应链,助力打造千亿级航空装备集群 [2] 产业链延伸与技术创新 - 辽渔集团延伸产业链至海洋生物产业,研发高附加值产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开发南极磷虾油等三大系列20余种产品 [2] - 辽宁交投集团下属公司自主研发无人机综合管控平台,将操控京哈高速改扩建工程27个无人机场,延伸至智慧高速领域 [2] - 时代万恒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开发高比能动力电池 [3] 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 - 省国资委确定37项重点攻关任务,组织新材料专场路演推动5个优质项目与金融资本对接 [3] - 举办东北"三省一区"国有企业"星火"创新创意大赛,445家企业910个项目参赛,8项优质项目获重点推荐引资 [3] - 省轻科院的"航空级高性能热防护材料"等项目获得广泛关注 [3]
通行时间40分钟→5分钟 安徽首条过江隧道今日通车
央视新闻· 2025-07-01 15:59
项目概况 - 安徽首条过江隧道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建成通车 通行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5分钟 [1] - 隧道被誉为"八百里皖江第一隧" 总长6公里 设计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 设计时速80公里 [6] - 4公里采用盾构法施工 使用两台15.07米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皖江奋斗号"和"皖江复兴号" [6] 建设技术 - 盾构机穿越上软下硬高黏复合地层 断层破碎带和可燃气体地层等10余种混合地层 [6] - 项目团队采取优化掘进参数 改造刀盘 优化刀具布置 带压进仓等措施 [6] - 首次在江底实现刀盘开口率增加 常压下滚刀闸门更换以及岩脊处理 形成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6] - 历时2068个日夜完成施工任务 [6] 智慧管理 - 隧道搭建智慧综合管控平台 连接136个智能监控设备 实现全程实时监控 [7] - 建立高效消防系统 具备自动启动功能 与指挥调度系统无缝对接 [7] - 每60米设置安全逃生通道 配备常规疏散楼梯和专门疏散滑道 [7] 战略意义 - 作为芜湖第四条跨江通道 大幅提升跨江交通能力 [9] - 对推动跨江发展 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9]
云星宇(873806)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7 18:40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现场参观及其他 [3]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27日,地点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二区4号楼 [3] - 参会单位及人员共29人,包括鹏华基金、国泰海通证券等 [3]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总经理张新先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邢凯风先生 [3] 活动目的 - 让投资者近距离感受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深化对上市公司了解,提升投资认知,培育理性投资文化 [4] 公司情况 - 公司深耕智慧交通领域28年,业务覆盖全国及海外,拓展至数字基建、智慧城市等泛交通新兴领域,推动业务数智化转型 [4] - 创新成果包括建成国内领先的智慧隧道综合管控平台、研发隧道机器人、构建北京高速“一张图”平台 [4] - 未来将紧抓车路云一体化及低空经济政策机遇,拓展空中交通新领域,参与新基建竞标,推动业务向“硬件+软件+运营”全链条服务模式转型 [4] 分享内容 - 鹏华基金分享《北交所投资价值及投资策略》 [4] - 国泰海通证券分享《智能交通板块投资逻辑与展望》 [4]
聚焦新质生产力系列之五:智慧城市、低空经济与盾构巨龙共谱河南发展新篇
环球网· 2025-06-27 18:20
智慧城市建设 - 鹤壁市构建全域物联感知体系,整合2.7万个感知设备和11个共性支撑平台,形成城市数字底座[2][4] - 通过雷视拟合和数字孪生技术建成5条动态绿波路段,兴鹤大街高峰通行时间从25分钟缩短至13分钟,效率提升48%[4] - 智慧合杆集成数百种传感器和20多种AI算法,支持城管、交通等场景应用,并预留无人机机巢空间[6] 低空经济发展 - 河南省出台政策推进无人机物流试点,郑州启动寄递物流与低空经济融合示范基地,在半径3000米、真高200米区域开展配送[7] - 示范基地已开发科技物流、应急医疗、速递三个示范场景,完成多次飞行测试[10] - 河南移动部署省级无人机综合管理平台,构建"通导感管"一体的5G-A低空智联网技术体系,涵盖六大核心职能模块[10] 高端装备制造 - 中铁装备实现盾构机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95%,建成全球最大盾构整机生产基地[14] - 公司打造数字化盾构工厂智慧平台,关键零部件焊接效率提升3-5倍,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3.3%,运营成本降低20%[14] - 通过5G透明工厂实现视频孪生管控、机器人视觉引导切割等六大场景应用,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14]
龙软科技: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7:18
高管聘任 - 公司于2025年6月20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聘任景超先生为副总经理,任期至本届董事会届满 [1] - 景超先生的任职资格审查已通过公司第五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及履职能力 [1] 新任高管背景 - 景超先生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专业 [2] - 自2013年加入公司后,主导实施多个大型智能矿山及信息化项目,包括华能、大唐煤业、华阳集团等企业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及智慧管控平台 [2] - 目前担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分管智能矿山安全技术研究院、项目管理部及平台研发部 [2] 持股及合规情况 - 景超先生直接持有公司82,803股股份,与公司其他董事、监事、高管及大股东无关联关系 [3] - 其任职资格符合《公司法》及科创板监管要求,无市场禁入、行政处罚或司法调查记录,非失信被执行人 [3]
城市会思考、工厂自进化、物流天上飞 河南把科幻搬进现实
搜狐财经· 2025-06-16 23:51
智慧城市建设 - 鹤壁市已部署2.7万个感知设备与2.5万个视联设备,融合33类AI算法,推动城市治理智能化[4] - 智慧灯杆形成"资源一张图"管理体系,主城区已建成九千多根[6] - 基于雷视拟合技术实现6.5公里绿波通行,高峰期通行效率提升48%[6] - 智慧停车使车主平均寻位时间缩短60%[9] - 城市事件中心实现"发现-分拨-处置-反馈"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9] 5G-A技术应用 - 郑州油化厂创意园部署2个3CC站点、6个3CC小区,用户速率提升80%,时延降低50%[12] - 5G-A基站覆盖郑州四环内2730个,显标比例达到97%[13] - 微信上传文件时间从5G的108秒缩短至5G-A的22秒[13] - 5G-A通感一体化基站支持无人机在半径3000米、真高200米范围内执行任务[12]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中铁装备集团透明工厂综合管控平台集成六大智能化场景[15] - 河南省农担公司智慧农担云平台实现数据分析时效性从天级提升至分钟级,人力成本节省90%以上[15] - 单笔担保放款时间从7-15天缩短至2小时以内,累计担保规模1127.99亿元[15] - 垂天科技打造国内首条智慧合杆智能制造生产线[6] 新能源与绿色技术 - 河南首座华为"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配备4把600kW液冷超充枪,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速度[17] - 超充站结合215kWh储能设备与光伏系统,形成能源自循环[17] 低空经济与创新应用 - 河南首个寄递物流与低空经济融合项目实现无人机医疗物资投送[12] - 市级低空监管服务平台具备六大核心职能模块[13]
龙软科技: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1 18:28
业绩下滑与财务披露问题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02.90万元,同比下降60.83%,扣非净利润为3,036.11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为266.79万元 [1] - 业绩快报中扣非净利润为3,612.63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为-442.21万元,前后差异较大且未披露更正公告 [1] - 未披露业绩预告的原因是初步测算净利润下降44%,未触及披露标准,但后续补提信用减值损失导致净利润下降超过50% [3] - 应收账款回款34,754.77万元,较上年增加2,186.08万元,但对坏账准备估计不足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3] 非经常性损益差异原因 - 差异主要来自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591.94万元 [4] - 2023年对某集团3,231.44万元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646.29万元,2024年完成债务重组转回590.94万元 [4] - 业绩快报统计时未考虑该事项,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差异 [4] 内部控制与整改措施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财务会计及内控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 [5] - 问题根源在于对坏账准备估计不足和非经常性损益计算错误,内控制度不存在重大缺陷 [5] - 整改措施包括加强监督、全员培训、修订制度、优化应收账款管理机制等 [6][7][8][9] 经营业绩分析 - 2024年营业收入3.29亿元,同比下降17.04%,其中智能矿山工业软件收入2.76亿元,占比84.21% [11] - 第四季度营收1.14亿元,同比下降20.93%,归母净利润-1,602.15万元,首次单季度亏损 [11] - 毛利率从52.52%降至51.03%,期间费用同比增加1,744.07万元,上涨17.85% [18] - 收入下降主要因煤炭价格回落导致客户投资谨慎,以及示范矿井验收放缓 [13][18] 行业对比与市场地位 - 智能矿山工业软件领域无完全可比上市公司,同行业公司2024年收入变动均值为-3.81% [17] - 公司参与建设46处国家级示范煤矿,市场渗透率领先,累计实施地质保障系统120余对矿井 [15][26] - 2024年新获发明专利39项,累计国内发明专利71项,国际专利17项 [24] 应收账款情况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5.06亿元,占资产总计53.83%,前五大欠款方均为大型国有煤炭企业 [31][32] - 3年以上长账龄占比10.74%,期后回款5,177.16万元 [32] -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计提充分 [43] 代垫股权激励税款 - 2024年7月为58名股权激励对象代垫税款533.13万元,2025年4月已全部收回 [44][45] - 公司已制定《股权激励税务操作指引》,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和执行 [46]
潞安化工集团以数字赋能蹚出管理新路
新华财经· 2025-06-04 15:39
数字赋能与智能化转型 - 公司坚定"精益管理+数字化"方向,以数字化引领产业转型和企业管理,持续推动提质增效和动能转换 [2] - 常村煤矿投用"电子围栏"与1757台视频监控设备组成的智能防护网,实现井下危险区域全方位监控,数据接入集团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的安全管理模块 [2] - 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覆盖全集团生产经营全流程,包含17个系统模块,具备经营数据云化连接、实时反馈、自助分析等功能 [2][3] - 已有2万多名班组长及安管人员通过平台进行网格化安全管理 [2]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公司引进清仓机器人,采用液压系统和遥控显示系统,相比人工清理具有工期短、效率高、安全性好的优势 [4] - 集团累计取得专利授权160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0多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和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 [4] -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3项,省级科技创新和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 [4] 管理机制与组织效能 -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出台多种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微改革和微创新 [5] - 新元公司综掘二队一组建立物资材料领用管和经济核算制度,将节能降耗指标细化到每个岗位,实现显著成效 [5] - 王庄煤矿推行"班组大班制"和"岗位大包制",合并生产班和检修班,实行岗位承包责任制,提升出勤率和工效水平 [5][6] 整体转型成果 - 公司通过"数智融合"重构生产逻辑,结合硬核科技和机制创新,为传统能源企业探索出智改数转的突围之路 [6]
内蒙古煤炭开采机械化率已达100% 智能化煤矿产能全国第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0 08:36
内蒙古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展 - 内蒙古70%在产煤矿完成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煤矿数量达209处 产能达10 87亿吨/年 运行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81个 [1] - 全区煤炭开采机械化率已达100% 智能化煤矿产能全国第一 44处露天煤矿开展无人驾驶试验 370台无人驾驶车辆投入运行 [1] - 国能准能集团实现智能穿爆技术应用 建立国内首个千万吨级选煤厂成套数据标准 [1] - 龙王沟煤矿建成98个智能化子系统 劳动定员减少56% 产能增加50% 成为全国首批47处智能化中级示范煤矿 [1] 企业智能化实践案例 -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实施276项建设项目 总投资8 6亿元 打造"尧光一号"智慧矿山综合管控平台 [2] - 该公司百余台无人驾驶宽体矿卡24小时运行 40座变配电站实现无人值守 [2] 行业发展规划 - 内蒙古明确四大智能化发展任务:扩大建设范围 加快提档升级 创新建设模式 强化研发运用 [2] - 要求2025年底前I类井工煤矿和服务年限超10年的大型露天煤矿完成智能化提档升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