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

搜索文档
山东政商要情(8.25—8.31)
经济观察报· 2025-08-31 13:53
海洋经济发展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于9月7日至9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 主题为"从蔚蓝到未来——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 共建美丽丰盈的海洋" 参会总人数约700人 其中外宾160余人[1] -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 港口 生物医药 青年人才四个海洋领域热点 设置四个平行论坛 并策划海洋矿产 海工装备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智慧海洋与数字航运等前沿领域产学研专题对接会[1] - 开幕式将发布《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海洋青年人才青岛倡议书》等成果[1] - 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8011.8亿元 同比增长6.1% 占全省GDP的18.3% 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 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2] - 烟台建成高标准农田456万亩 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458万亩 产量191万吨 实现"面积 总产 单产"连续4年"三增" 同时高标准打造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7] 智能建造产业 - 山东省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意见》 从6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措施[3] - 措施包括发展智能建造现代化产业集群 突破传统产业分散发展模式 将智能建造产业纳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 打造数字设计 智能建造设备装备 智能生产等特色集聚区[3] - "十四五"以来山东新增绿色建筑7.73亿平方米 建成节能建筑7.86亿平方米 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4.86亿平方米 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25亿平方米[3] 外商投资环境 - 济南召开2025年外资企业座谈会 市委 市政府 市人大 市政协主要领导共同出席 50家外资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4] - 去年外资企业提出的63项诉求中59项已得到妥善解决 剩余4项正在积极推进[4] - 济南为外资企业发放包括《济南市关于支持外资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济南市外商投资政策一本通2025》《济南市外资企业投资机会清单2025》的"大礼包" 其中投资机会清单推出600余项投资合作机会[4] 民营企业表现 - 山东共有51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较去年增加1家[5][6] - 500强入围门槛为270.23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6] -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以5585.33亿元营收位居全国第10 信发集团以3028.94亿元营收位列第20 南山集团以1826.2亿元营收位列第38(较去年提升11位)[6] - 新上榜鲁企包括山东能链控股 东营市亚通石化 山东神驰控股 赛轮集团 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和泰开集团等6家企业[6] - 民营市场主体占山东全部市场主体的98.9% 贡献全省约70%税收和80%以上就业[6]
刚刚,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磅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8-28 19:29
城市发展新阶段 - 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阶段[6][8] - 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6][9] 城市体系优化 -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10]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 合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11] -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12] 新动能培育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13] - 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闲置商业设施 建立建筑功能转换规划调整机制[13] - 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工具 强化中长期信贷供给 发挥债券/股票市场融资功能[14] 产业升级方向 - 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13] - 发展智能建造 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13] - 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 培育消费新场景[13] 基础设施建设 - 加快5G/千兆光网覆盖 优化算力设施布局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7] - 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加快地下管线管网建设改造 因地制宜建设综合管廊[17] - 健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通勤效率 完善停车位/充电桩等便民设施[17] 公共服务提升 -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医养结合 健全普惠育幼服务体系[17]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17]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17] 绿色低碳转型 - 实施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行动 推广绿色低碳先进工艺技术装备[18]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18] - 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推动分类网点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衔接融合[19] 城市安全韧性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20] - 分级/智能/精准管控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施工等重大风险源[20] - 构建分级分层分流救治体系 加强应急医疗物资储备[21] 城市文化发展 - 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 开展文化展示/特色商业/休闲体验[23] - 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等融合发展 创新动漫/影视/数字艺术等业态[24] 城市治理升级 -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打造集约统一的城市数字底座[25] - 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应用 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25] - 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 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改造[25]
推出六大方面20项措施,山东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8-28 10:53
政策框架与目标 - 山东省14部门联合推出6方面20项措施 旨在通过智能建造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1] - 政策覆盖产业集群发展、应用场景拓展、标准体系健全、全流程管理、人才建设及发展环境优化 [1] 产业集群与资金支持 - 将智能建造纳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 对符合条件的链主企业优先授予"齐鲁建造"品牌标识 [3] - 打造数字设计、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等特色集聚区 依托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优质项目 [3] 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 - 支持建筑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 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省级研发平台等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 [4] - 新出让地块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项目需在建设条件中应用智能建造技术 [4] - 将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纳入工程评优评奖评价 相关装备软件纳入首台套首版次征集范围 [4] 试点扩展与激励措施 - 在现有试点城市基础上扩大智能建造试点范围 鼓励市县企业项目申请省级试点 [4] - 对取得明显成效的试点企业和项目在工程评优评奖及信用评价中给予激励 [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择优给予资金奖励 [5] - 支持设立专家和技能大师工作站 提供平台资金与绩效奖补推动技术攻关 [5] 施工模式与成本优化 - 在高强度高重复性高风险场景推行人机协同施工 实现从"多人一机"向"一人多机"转变 [6] - 支持企业培育新型技术工人 可申请降低意外伤害保险基础费率以降低经营成本 [6] 财税与资金保障 - 将智能建造纳入省科技计划项目 通过技改专项贷贴息、设备更新补贴、股权投资等方式强化资金保障 [7] - 企业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可抵免企业所得税 [7] 标准体系与行业推广 - 针对机器人施工大型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制定计算规则 加强造价信息供给发布 [7] - 加大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宣传 突出其在提升品质保障安全降低成本和环保方面的作用 [7]
山东举住建行业之力打造“数字住建”,它和你有多近?
齐鲁晚报· 2025-08-21 12:32
数字住建平台建设与应用 - 青岛市建立一体化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通过传感、视频、无人机等设备实现智慧感知 提升城市建设项目、生命线工程及历史城区的管理效率[3] - 智能派单系统自动匹配城管案件办理部门 派发时间从1分钟缩短至1秒内 准确率达92.5% 问题解决率和满意率分别同比上升13.4%和7.8%[3] - 济南市房屋改造大数据分析系统以全市老旧楼幢为基础 结合三维实景和街景数据 为1064个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数字支撑[5] 智慧城市细分领域创新 - 威海市智慧园林平台整合341个公园、747公里绿道、18.5公顷共享绿地和400余座公厕信息 实现市民掌中查服务[5] - 水文监测系统通过智能感知实时推演极端天气汛情 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5] - 华为实验室推出PLC解决方案 通过电力线传输信号 实现无wifi环境下智能家居运转[8] 绿色建筑与能效提升 - 青岛崂山区特锐德总部建成超阶零碳数字建筑 地下停车库采用智慧立体车库设计 容纳508辆车 较传统4层地下车库大幅节约建设成本[5] - 建筑外墙光伏玻璃日储能1500度 实现绿能替代25% 通过300辆电车日放电3000度 绿能替代率达50%[5] - 极速智能泊车系统将平均停取时长从3分钟缩减至45-55秒 效率提升3倍 配套充放电传感设备可实时监测新能源车安全风险[8] 产业发展与生态构建 - 山东省住建厅强调聚焦行政审批、房屋交易、物业服务等民生领域 开发实用数字化解决方案[10] - 大力培育数字化产业生态 支持信息技术企业和智能建造企业参与建设 形成跨界融合的产业链与创新链[10]
“品质苏州”建设行动方案发布从6个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9 15:25
质量强企强链 - 苏州市全面推进2025年"品质苏州"建设行动,围绕质量支撑、品牌引领、技术赋能、安全守护、放心消费、质量共治6个方面推出举措 [1] - 质量提升行动覆盖30条重点产业链和地方优势产业链2000余家企业,围绕人工智能、动力电池等重点产业链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 [2] - 推动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200余家规上企业开展先进智能工厂建设 [2] - 引导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帮助500家小微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 [2] - 张家港市、昆山市、吴江区首批全国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工作正在加快开展 [2] 品牌建设 - 截至2024年底,苏州累计获得"江苏精品"认证156个,数量居江苏省首位 [3] - 推出20余个"苏州制造"认证产品,积极争创"江苏精品" [3] - 探索"苏州优品"城市公共品牌评价机制,打造"苏味"美食品牌 [3] - 开展中华老字号"一企一策"行动,持续推动"苏品苏货"上平台、上连锁、上商综 [3] - 加大碧螺春、枇杷、水八仙、"太湖三白"、优质稻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保护力度 [3] 消费环境优化 - 新增5000户商家加入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放心承诺队伍 [4] - 推动各地建立"一地一品牌"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年内建立500个消费维权服务点 [4] - 培育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拓展首发首秀首展首店、夜娱夜游夜购夜食等消费场景 [4] - 扩大健康、养老、育幼、家政、体育等服务消费供给 [4] 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 - 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六化"建设,健全肉类产品、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学校食堂、网络订餐、网络销售食用农产品等领域长效管理机制 [4] - 推进零售药店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实施"疫苗放心工程" [4] - 对1200余台老旧住宅电梯开展安全评估,完成3100台老旧住宅电梯更新工程 [4] - 深入推进智能建造试点,治理住宅质量易发问题 [4]
江苏出台“智建贷”财政贴息实施方案单个项目最高可享年度贴息500万元
新华日报· 2025-08-15 07:14
《实施方案》提出,对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利率不超过贷款发放时适用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上浮50bp的智改数转网联项目、智能装备赋能项目等类型贷款项目予以贴息。贴息期限为2025 —2027年。对在贴息期限内借款企业已支付利息的贷款,由贷款银行将贴息返还企业;对在贴息期限内 还未支付利息的贷款,在收息时由贷款银行直接按照扣减贴息后的利率收取利息。同一企业每年度只能 有一个贷款项目享受"江苏智建贷"财政贴息。2025年"江苏智建贷"贴息总规模不超过2000万元,按放款 时间排序,先到先得,额度用完即止。2026、2027年贴息规模按省财政核定数为限。 《实施方案》明确,贴息对象为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智能建造研发和应用的企业,且企业应具备在江 苏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截至2024年底已正常经营1年以上,贷款项目在江苏省域内 实施,经营稳定,近三年或自成立以来未发生重大(含)以上安全、环保、质量事故(事件),未被纳 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条件。 为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鼓励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对智能建造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建 筑业"智改数转网联",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委金融办联合 ...
培育新城建产业生态,山东智能建造将这样发力
齐鲁晚报· 2025-08-01 13:15
韧性城市建设与智能建造发展 - 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韧性城市的实施意见》,将智能建造作为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1] -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被列为12项重点任务之一,涵盖智能设计、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智能施工等7大领域 [3] - 政策支持智能建造产业集群用地需求,相关技术纳入省科技计划支持范围,装备和软件优先纳入首台(套)重大装备推广目录 [3] 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培育 - 山东省已构建"1+4"试点城市格局(青岛国家试点+淄博/济宁/日照/德州省级试点),组建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 [4] - 累计培育试点企业100家、项目102个,展示数字设计、智能施工设备等109项科技创新成果 [4] - 重点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支持链主企业构建研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一体化格局,优先授予"齐鲁建造"品牌标识 [5] 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 - 加强产学研协作,支持建筑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协同平台和创新联合体 [5] -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纳入工程评优评价体系,相关装备优先进入推广目录 [5] - 加快建筑机器人施工标准制定,完善配套标准体系,动态更新工程计价规则 [6] 产业支持与人才建设 - 政府投资项目招标需明确智能建造应用要求,企业智能化改造投入可抵免企业所得税 [3] - 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将市场化支持智能建造产业集聚区优质项目 [5] - 发展"智能设备+产业工人"协作模式,共建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培养复合型人才 [6]
百亿总部+1,人行天桥+3!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进度再刷新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00:08
广州国际金融城发展动态 - 广州欧曦商务管理有限公司竞得金融城东区AT101818地块,将投资25亿元建设全球总部大楼 [1][2] - 地块面积6780平方米,容积率建筑面积32427平方米,楼面地价15470元/平方米,成交总价5亿元 [2] - 总部大楼建成后将带动物流、数字化平台、金融、跨境电商等产业年产值超100亿元,新增就业400人 [1][4] 企业背景与业务布局 - 广州欧曦为欧华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母公司为国际货运一级代理企业,持有无船承运人资质 [2][4] - 欧华国际业务覆盖国际空运、海运、多式联运及供应链服务,国内30多个城市、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4] - 2025年公司位列国内民企同行规模第1位,全球空运货代排名第9位 [4] 金融城产业规划与招商进展 - 金融城以"金融+科技"为突破口,起步区和东区共56宗产业用地,已成功出让44宗 [4] - 起步区引进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农业银行等14家金融机构区域总部 [5] - 东区已落地澳门国际银行、酷狗音乐、中建四局、尚品宅配等金融科技及智能建造企业 [5] 基础设施升级 - 金融城新增金羊桥、金汇桥、金启桥3座主题人行天桥,7月1日开放通行 [6][8] - 天桥设计融合"展翅腾飞""滨水榕台""潮起金融城"主题,优化区域交通组织并提升城市形象 [8] - 工程取消部分地面过街设施,实现黄埔大道东快捷化通行目标 [8]
广州国际金融城“满月”再迎百亿级总部入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9:59
地块交易 - 广州欧曦商务管理有限公司以5亿元总价竞得广州国际金融城东区AT101818地块,楼面地价15470元/平方米 [1] - 地块面积6780平方米,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32427平方米,坐拥天河南向一线江景,毗邻广州鹏瑞1号及北帝沙岛 [1] 公司背景 - 广州欧曦为欧华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后者为国际货运一级代理企业,持有无船承运人资质 [2] - 公司业务覆盖国际空运、海运、多式联运等全链条服务,在30多个国内城市及20多个海外国家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2] - 2024年国内营收82亿元,同比增长28.36%,2025年位居国内民企同行规模第1位,全球空运货代排名第9位 [2] - 全球员工1500人,与10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海外代理商合作,是世界头部电商集团主要货运供应商 [2] 总部建设规划 - 公司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全球总部大楼,功能包括总部办公、国际物流数字化平台研发中心及跨境电商集聚区 [2] -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就业400人,带动物流、数字化平台等产业年产值超100亿元 [2] 金融城发展现状 - 金融城起步区和东区共有56宗产业用地,已成功出让44宗,多宗地块加快出让中 [3] - 起步区已引进14家金融机构区域总部,东区吸引澳门国际银行、酷狗音乐等金融科技及智能建造企业总部 [3] - 片区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融合示范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 [3]
百亿总部再+1!多式联运龙头天河拿地建全球总部
搜狐财经· 2025-06-30 17:20
地块交易 - 广州欧曦商务管理有限公司以5亿元总价竞得金融城东区6780平方米地块 楼面地价15470元/平方米 容积率建筑面积32427平方米 [1][2] - 地块区位稀缺 坐拥天河南向一线江景 毗邻广州鹏瑞1号 正对北帝沙岛 [2] 企业背景 - 广州欧曦为欧华国际全资子公司 母公司持有国际货运一级代理资质及无船承运人资格 业务覆盖全球空运 海运 多式联运等全链条服务 [4] - 公司国内分支机构覆盖30多个城市 海外布局20多国 包括美 加 欧 中东 东南亚等地 合作300多家海外代理商 [4] - 2024年国内营收82亿元 同比增长28 36% 2025年位列国内民企货代规模首位 全球空运货代排名第9 [4] - 全球员工1500人 与头部航司 船司及电商集团深度合作 [4] 总部建设规划 - 拟投资25亿元建设全球总部大楼 功能涵盖总部办公 国际物流数字化平台研发 跨境电商产业集聚等 [6] -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就业400人 带动物流 数字化 金融 跨境电商等产业年产值超100亿元 [6] 金融城发展动态 - 金融城起步区及东区累计出让产业用地44宗 剩余12宗加速推进 [8] - 起步区已引入14家金融机构区域总部 包括中国人保 中国人寿 农业银行等 [8] - 东区吸引澳门国际银行 酷狗音乐 中建四局 尚品宅配等金融科技 智能建造及商贸企业入驻 [8] - 片区定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