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
搜索文档
乘上AI,武汉建造变“智造”
长江日报· 2025-11-01 08:54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 [1] - 智能建造通过应用智能技术减少人工依赖,提高建筑性价比和可靠性,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 武汉作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集团军”姿态发展智能建造产业,成果显著并赋能千行百业 [1][7][8] AI赋能与数字化平台 - 中达数字技术发布全球首个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ZD-PLM,实现数据从设计到运维全程贯通 [2][3] - ZD-PLM平台通过AI算法实现“一模到底、无图建造”,使上下游企业使用同一三维模型协作,设计差错率降低80%以上,总工期缩短10%以上 [3] - 中国一冶智慧平台通过AI系统精准调配,在基坑施工中将材料像流水线一样灵活切换,塔吊作业误差控制在厘米级 [2] 智能装备与技术应用 - 中建三局研发全球首款塔机智能集控系统,实现塔吊远程操控,可减少劳动力投入30%,作业效率提升30% [5] - 中建三局单轨架多笼循环运行电梯可实现梯笼在楼房顶部和底部翻转循环运行,降低施工劳动强度达80% [5] - 中交二航局“二航长青”打桩船是全球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的变幅式打桩船,可实现水面125米以上高度打桩 [6] 产业拓展与跨界应用 - 智能建造从造房造桥拓展至汽车制造等领域,岚图汽车数字工厂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使新车生产准备周期缩短20%,工艺设计成本下降15%以上,新品质量提升10%以上 [8] -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通过“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实现设备智能化,电子车间几乎看不到员工,大幅提升生产精度和效率 [8] - 武昌造船双柳厂区具备年产18艘万吨级船舶和12万吨桥梁钢结构的生产能力,拥有多条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 [9] 行业发展与政府支持 - 2024年武汉建立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平台22个,立项科研项目71项,拥有试点企业55个,智能建造项目130个,试点园区(工厂)18个 [9] - 武汉智能建造19项举措入选住建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连续两年获住建部评定“综合表现优秀” [7][9] - 企业积极转型注重研发,中建三局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9家“云”系列公司,为智能建造聚合新动能 [5]
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开幕 多项智能建造前沿成果亮相
央视网· 2025-10-31 23:26
在政策导向与行业转型需求下,科技正深度融入建筑全生命周期。联合主办方中建装饰与旗下中建 深装,聚焦新型装饰工业化、智能化等五大领域,带来多项核心成果: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绿健士室 内空气智能监测仪,可精准监测十余种有害物质,检测精度达96%;Amic模块建筑产品实现全专业集 成,建造精度±2mm、装配率96%,能适配多元场景,大幅缩短工期并减少建筑垃圾与施工噪音;镁翼 复合板及移动储能电源,为建筑提供绿色低碳解决方案,显著降低施工成本、提升效率。针对存量建筑 提质需求,其研发的无损检测系统、无人机巡检系统等技术,破解了高层建筑幕墙安全检测难题,相关 诊治服务体系已在近百个项目应用。 10月31日至11月2日,2025 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以近20000 平方米展 览面积、覆盖全球13个国家及地区的参展阵容,以及1300项创新产品的集中亮相,为与会者打造了一场 沉浸式的智能建造"盛宴",直观呈现了产业前沿成果与未来创新趋势。 "好房子"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所,更是承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空间。在这一理念驱动下, 科技正深度融入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本届博览会紧扣"发展产业互联网、共建'好 ...
2025国际(武汉)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开幕
人民网· 2025-10-31 16:09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10月31日,在博览会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在展示塔机智能集控系统。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宇树科技的智能机器狗。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10月31日,观众在博览会现场参观。 ...
广州市智能建造领域“黑科技”集中大亮相
中国新闻网· 2025-10-28 15:09
据悉,当前,广州正持续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业深度融合,力争到2030年实现智能建造产业5000亿元年 度产值目标。 广州市智能建造领域"黑科技"集中大亮相 中新网广州10月28日电 (记者 许青青)第四届广东省建筑文化宣传周暨广州市智能建造和"好房子"创新 成果宣传月活动28日举行,40余件解决建筑施工痛点的智能装备亮相,展现了广州在建筑领域的创新实 力。 第四届广东省建筑文化宣传周暨广州市智能建造和"好房子"创新成果宣传月活动展示的智能装备。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图 本次展示活动规划室外、架空层、室内三大区域。室外展区聚焦精益建造主题,以实体样机互动展示形 式,集中呈现4款亮点集成类成品系统,针对性解决建筑施工中"危、繁、脏、重"等痛点问题。其中, 山河星航的"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搭载航拍航测与遥感设备,可在空中完成建筑物勘测,为建筑设计、 市政规划与工程勘测提供精准高效的空中数据支持。 架空层展区集中展示13款施工现场智能建造单机装备,按照测绘、安全、基坑、主体、装饰装修、检测 等施工全流程典型作业场景排布,全面呈现智能建造技术在施工各环节的创新应用。其中,安之眸OS 安全巡检系统通过无人机高空巡航、A ...
重磅利好!9部门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10-16 12:16
文章核心观点 - 九部门联合印发《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 [1] - 方案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底前,使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1][6] 投融资机制 - 推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 [2] - 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投放信贷,但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2] - 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 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 - 编制并实施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计划,建立项目库,按照急用先行原则推动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等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 [7] - 探索设施信息动态更新机制,明确数字档案数据标准,推动新建、改建设施信息在行业管理信息平台中及时更新 [7] - 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燃气、供水、桥梁、隧道等设施上布设物联感知设备,搭建安全监测平台,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 [7]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 - 结合“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动以智慧多功能杆为主要载体的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系统和城市云平台建设,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8] - 提高物流配送及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加强智能化物流配送设施改造建设,加快完善应急物流体系 [8] - 持续推进智慧停车,推进城市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鼓励地方建设城市智慧停车服务管理平台 [8] 智慧住区与房屋建筑管理 - 推进住区智慧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住区实施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智慧物业建设 [10] - 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房屋安全日常巡查和安全体检,完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政策 [10] - 推动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案和隐患消除机制,全面动态掌握安全隐患底数,并纳入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10] - 统筹建设国家、省、市三级联通的城市房屋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建立房屋建筑信息动态更新机制 [10] 数字家庭建设 - 加强住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建设,提升电力和信息网络连接能力 [11] - 强化数字家庭工程设施建设,对新建全装修住宅明确户内设置基本智能产品要求,鼓励既有住宅进行电动化、数字化改造 [11] - 推进数字家庭产品平台互联互通,加强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建设,编制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数据接口标准 [11]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 - 鼓励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 [11] - 深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建筑、市政、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中推广BIM技术全过程应用 [12] - 推动建筑部品部件智能化生产与升级改造,编制标准图集,研发智能化生产装备,推动建筑机器人等创新应用 [12] - 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在地级及以上城市推进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建设,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12]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 构建汇聚融合的数据资源体系,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管理等各领域信息开放共享 [13] - 推进CIM平台作为城市治理数字底座的组成部分,加强平台接口标准建设,强化与其他基础时空平台的功能整合 [13] - 深化“CIM+”多领域应用,在政务服务、公共卫生、防灾减灾救灾、城市更新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探索数字孪生场景落地 [13]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 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网统管”,完善平台功能,加强对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 [14] - 推进国家、省、城市三级平台建设,推动系统平台迭代升级,并与城市智能中枢等现有平台有效衔接 [14] - 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工作机制,指导地方健全工作体系,推动国家、省、城市三级平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14] 科技赋能与保障措施 - 推动设立新型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制修订相关标准 [15] - 结合建设需求推动学科专业优化设置,培养一批复合型创新人才,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养 [15] - 加强平台数据共享和安全保障,推动信息平台共建共享,强化设施设备和重要数据资源的安全管控 [15] - 加强经验总结并推广,每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加强宣传推广 [15]
陕西聚力推进智能建造产业链建设
科技日报· 2025-10-16 09:29
行业总体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1] - 智能建造产业链产值达473.89亿元,同比增长12.17% [1] 智能建造产业链发展机制 - 建立“链长统筹+专班推进+链主引领+专家支撑”的工作机制 [1] - 编制产业链全景图谱,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1] - 西安、汉中、榆林等地培育出“1+6+N”千亿级建筑产业体系等4条特色子链 [1] 产学研用融合与技术创新 - 举办智能建造产业链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大会 [1] - 成立由26所高校与46家企业共同组建的产业链创新联盟 [1] - 31个校企合作的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项目签约,涵盖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流程 [1] - 将智能建造急需技术列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强化数据驱动与前瞻布局 [2] 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 - 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900万平方米 [2] -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约38% [2]
我省明确122项重点技术赋能未来住宅和城市建设
新华日报· 2025-10-09 10:51
技术图谱发布背景与概况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未来5至10年重点发展技术图谱,覆盖三大方向共122项重点技术 [1] - 图谱旨在解决行业转型发展问题,由40多个单位、约100位专家共同参与编制 [1] - 省内大量2000年之前建成的房屋建筑正集中进入更新改造或拆除重建窗口期 [1] 高品质建筑技术方向 - 该方向包含14个子类46项技术,重点提升居住舒适度 [1] - 例如外墙与分户隔声系统技术,旨在解决群众关切的隔声问题 [1]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技术方向 - 该方向包含6个子类23项技术,旨在缓解建筑工人老龄化压力 [1] - 例如建筑机器人技术可在腻子喷涂、打磨及墙地砖铺贴等环节逐步替代人工 [1] 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技术方向 - 该方向包含28个子类53项技术,着重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能和抗风险能力 [1] - 例如内涝智慧防控系统利用物联网感知与AI预测技术,可在暴雨前精准预测易涝点并自动生成调度预案 [1] 技术图谱的预期作用 - 引导关键技术研发,为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研究方向参考 [2] - 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帮助企业精准选择技术投入方向以提升技术水平和投资效益 [2] - 助力地方产业发展,支持政府精准招商、建设特色园区、发展产业集群 [2] -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
首都一线科技人才走进北京科技大学,讲述材料领域的科技攻坚故事
新京报· 2025-09-25 17:52
"回望来路,最珍贵的不是最终的成功,而是在无数次'此路不通'后依然选择'再试一次'的坚持,这也是 我理解并践行的钢铁精神。"青格勒吉日格乐向在场师生讲道,要把个人成长的坐标与国家事业的脉络 同频共振,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发光发热,实现人生价值。 近年来,北京市涌现出一大批深耕产业实践的实干人才,走出校园后投身企业一线,在关键技术上攻坚 克难,交出了亮眼的实干答卷。9月24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首都产业一 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走进北京科技大学。来自新材料领域、智能建造领域的三位科研工作者, 带着一线的奋斗故事和思考感悟回到校园,为青年学生成长赋能。 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攻坚 "当我们谈论中国式现代化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是飞驰的高铁,是巍峨的跨海大桥,是翱翔的战 机,是每个人手机里那块方寸间的芯片。这一切的根基,都离不开一种最基础、最硬核的材料——钢 铁。"当天,北科大校友、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青格勒吉日格乐率先开讲,分享 了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为钢铁强国续写新篇章的科研故事。 青格勒吉日格乐讲道,钢铁是污染物和碳排放高的行业。2016年,为了完成"降碳军令状": ...
广东建科数智建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打造省属拓新项目示范平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3:06
公司战略定位 - 广东建科数智建造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标志着广东建工控股在智能建造领域实现产业转化关键突破 [1] - 公司定位为智能建造领域省属拓新项目示范平台 聚焦建筑科技前沿技术研发与创新 [3][4] - 致力于打造集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人才培养、产业链整合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4] 业务发展方向 - 加快形成具有建工特色的智能建造产品与服务体系 强化战略引领 [3] -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结合广东建科研发优势与广东建工控股产业资源 [3] - 坚持市场导向 推动创新成果规模化应用 目标成为华南地区智能建造产业高地 [3] 技术合作优势 - 与重庆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达成合作 实现智慧建造、智慧检测、机器人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互补 [3] - 促进实验室技术与工程需求深度融合 共同提供全链条数智建造解决方案 [3] - 通过创新科技成果开拓新市场 发挥产业生态连接器作用 [3] 发展目标规划 - 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3] - 打造成果转化示范区 加速创新技术落地应用 [3] - 建设高端人才聚集地 培育行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3] - 为建筑科技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
山东政商要情(8.25—8.31)
经济观察报· 2025-08-31 13:53
海洋经济发展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于9月7日至9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 主题为"从蔚蓝到未来——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 共建美丽丰盈的海洋" 参会总人数约700人 其中外宾160余人[1] -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 港口 生物医药 青年人才四个海洋领域热点 设置四个平行论坛 并策划海洋矿产 海工装备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智慧海洋与数字航运等前沿领域产学研专题对接会[1] - 开幕式将发布《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海洋青年人才青岛倡议书》等成果[1] - 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8011.8亿元 同比增长6.1% 占全省GDP的18.3% 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 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2] - 烟台建成高标准农田456万亩 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458万亩 产量191万吨 实现"面积 总产 单产"连续4年"三增" 同时高标准打造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7] 智能建造产业 - 山东省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意见》 从6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措施[3] - 措施包括发展智能建造现代化产业集群 突破传统产业分散发展模式 将智能建造产业纳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 打造数字设计 智能建造设备装备 智能生产等特色集聚区[3] - "十四五"以来山东新增绿色建筑7.73亿平方米 建成节能建筑7.86亿平方米 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4.86亿平方米 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25亿平方米[3] 外商投资环境 - 济南召开2025年外资企业座谈会 市委 市政府 市人大 市政协主要领导共同出席 50家外资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4] - 去年外资企业提出的63项诉求中59项已得到妥善解决 剩余4项正在积极推进[4] - 济南为外资企业发放包括《济南市关于支持外资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济南市外商投资政策一本通2025》《济南市外资企业投资机会清单2025》的"大礼包" 其中投资机会清单推出600余项投资合作机会[4] 民营企业表现 - 山东共有51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较去年增加1家[5][6] - 500强入围门槛为270.23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43.05万亿元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6] -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以5585.33亿元营收位居全国第10 信发集团以3028.94亿元营收位列第20 南山集团以1826.2亿元营收位列第38(较去年提升11位)[6] - 新上榜鲁企包括山东能链控股 东营市亚通石化 山东神驰控股 赛轮集团 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和泰开集团等6家企业[6] - 民营市场主体占山东全部市场主体的98.9% 贡献全省约70%税收和80%以上就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