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工业软件
icon
搜索文档
计算机行业跟踪周报:十五五规划说明中,为何没有重点提及人工智能?-20251112
东吴证券· 2025-11-12 12: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且为维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未将人工智能列为新兴支柱产业或未来产业,此举并非忽视AI,而是将其定位为赋能万物的基础性技术,强调其协同融合属性 [4][11] - 人工智能的发展重心转向服务于内部产业升级,通过赋能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实现“数智化”转型,构筑内生增长动力 [4][14] - 投资应聚焦于芯片、芯片制造及“AI+”三大方向,以把握人工智能在“十五五”期间的长期发展机遇 [4][18] “十五五”整体战略布局 - 规划采用三级梯队产业布局:第一梯队为新兴支柱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旨在形成经济增长直接动力 [4][7][8] - 第二梯队为未来产业,明确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脑机接口、具身智能、6G等方向,关乎国家长远竞争力 [4][9] - 第三梯队为传统产业,包括机械、纺织、轻工、钢铁、石化等,通过技术改造与“数智化”转型巩固其全球分工地位 [4][10] 人工智能的定位分析 - 人工智能的定位发生转变,从台前竞逐转为深度融合,被视为如电力般的基础赋能技术,突出协同融合而非单一赛道竞争 [4][11][12] - 政策表述有意淡化人工智能的地缘政治对抗色彩,旨在为技术合作、市场开拓与人才交流保留开放稳定的国际空间 [4][12][13] - 规划聚焦于解决人类共性挑战的领域,如脑机接口、核聚变能源等,同时将人工智能发展重心引导至内部经济结构优化 [4][14][15] 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与投资建议 - 强化工业软件是重点,政策旨在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换道超车”,构建下一代智能工业软件体系,推动自主可控与智能进化 [4][16] - 预计将出台需求侧激励政策,通过补贴采购行为培育市场,从需求端拉动供给侧技术创新,并支持芯片制造以夯实算力基石 [4][17] - 推动“AI+”与制造、医疗、交通、金融等重点行业深度融合,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创造经济效益 [4][18] - 投资建议关注三大方向:自主可控芯片(寒武纪-U、海光信息)、芯片制造(中芯国际、华虹公司、长电科技)、AI+工业(东土科技、能科科技、中控技术、中望软件) [4][18]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征集活动启动
辽宁日报· 2025-08-09 08:19
行业应用征集 -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围绕"行业应用、装备产品、支撑保障、其他专项"四大方向征集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 案例范围包括已完成、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的项目 [1] - 行业应用重点聚焦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 覆盖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等关键环节 要求案例具备创新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示范带动作用 [1] - 装备产品方向要求开发或自研行业大模型、智能终端产品、智能高端装备、智能工业软件等 体现智能化发展趋势并具有推广价值 [1] 申报主体与要求 - 申报主体需为具备核心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 案例需具备高技术水平及代表性、示范性、创新性 [1] - 入选案例将纳入省级培育库 作为国家案例申报的优先推荐项目 并作为省级重点项目及"人工智能+制造"人才推荐的参考依据 [1]
智能制造进入高级阶段 工业软件成最薄弱环节
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变化 -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及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导致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深刻变化 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进入新阶段 [1] - 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演进 对制造业生产方式 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带来深远影响 [1] - 2025智能制造论坛指出 智能制造成为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AI大模型 具身智能 数字孪生等技术正深刻影响制造业 [1] 政府政策导向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1] - 需发挥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 场景丰富 数据潜能巨大等优势 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 [1]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 智能制造呈现多技术融合 产业协同升级及绿色可持续发展三大趋势 [2] - 2025年中国制造业需从"规模红利"转向"创新红利" 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2] - 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智能制造重要方向 通过智能化手段降低能耗 减少污染 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8] 智能制造核心技术体系 - 智能制造三要素包括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工业软件 赛博物理系统 [3] - 智能制造装备是现代制造之母 智能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之魂 赛博物理系统是智能工厂之核 [3] - 智能制造发展分为数字化制造(30多年) 网络化制造(10余年) 智能化制造(刚进入萌芽期但发展迅速)三个阶段 [3] 智能制造装备发展 - 智能制造装备通过融入AI 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 具有状态感知 决策优化 自主控制和执行能力 [4] -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需从制造装备本体升级与融合技术突破两方面发力 推动高端数控机床 工业机器人等自主发展 [4] - 制造装备本体基础精度和稳定性决定智能制造上限 若硬件不足 AI算法再精妙也无法弥补 [4] 智能工业软件现状 - 智能工业软件是我国制造业"短板中的短板" 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5] - 高端工业软件市场被国外垄断: CAD市场90%以上被法国达索 德国西门子等占据 CAE软件95%以上被美国ANSYS等占据 [6] - 国内智能工业软件发展机遇: 加强算法模型和工业机理研究 加快AI技术融入实现弯道超车 [6] 赛博物理系统作用 - 赛博物理系统是智能工厂之核 实现虚拟对现实的感知与操控 打破虚拟与物理世界界限 [7] - 通过数据流动形成"装备数据采集-CPS传输-软件分析决策-CPS反馈指令-装备任务执行"闭环 [7] 制造业转型建议 - 制造业企业应把握三个着力点: 场景智能化驱动 渐进式升级替代颠覆式革命 人才重塑支撑系统变革 [9] - 需破技术瓶颈之局立自主创新 破模式固化之局立生态协同 破数据孤岛之局立价值创新 [8] 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 中国中车面临个性化需求带来的产品多样性和成本上升挑战 需看清数字化转型的四个关键点 [10] - 中国钢研开发钢铁分割大模型Steel-SAM 工艺机理导入工具等 解决AI在钢铁行业应用卡点 [11] - 中国联通推广元景大模型 浪潮落地AI质检等解决方案 蓝凌借助DeepSeek升级传统OA能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