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舱
icon
搜索文档
18亿豪赌!四维图新吞下负资产,搏命智能驾驶新赛道
贝壳财经· 2025-10-14 16:00
交易概述 - 四维图新拟通过“2.5亿元现金增资与15.5亿元资产注入”的方式,换取鉴智开曼39.14%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非控股股东)[1] - 交易总规模达18亿元,构成A股市场第一大智驾并购案例[1] - 交易旨在构建“新鉴智”平台,推动公司从传统图商向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1][3] 交易标的财务状况 - 鉴智开曼2024年营业收入为59.94万元,净利润亏损3.16亿元[2] - 至2025年上半年,鉴智开曼营收增长至1122.91万元,但净利润仍亏损1.64亿元[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鉴智开曼净资产为-8.21亿元[2] - 四维图新用于资产注入的全资子公司图新智驾,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8839.31万元,净利润亏损368.50万元,净资产为-2364.76万元[2] 交易估值与结构 - 现金增资部分,四维图新出资2.5亿元,以每股1.8061元的价格认购鉴智开曼C+类优先股,使得后者增资前估值达29.59亿元[2] - 资产注入部分,四维图新将图新智驾100%股权作价15.50亿元置出,该评估采用收益法[2] - 交易完成后,四维图新持有鉴智开曼39.14%股权,为第一大股东但非控股股东[3] 四维图新业务表现与转型背景 - 公司目标是形成以地图为底座、覆盖“智云、智驾、智舱、智芯”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服务能力[3] - 2025年上半年,智云业务收入12.65亿元,同比增长24.42%;智芯业务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2.48%[5] - 2025年上半年,智驾板块收入7717.3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37.89%;智舱板块收入1.1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5.50%[4][5] - 智能驾驶行业正迎来关键转折点,L3级自动驾驶进入商业化元年,技术加速向中低端市场下沉[5] 行业竞争格局与战略考量 - 智能驾驶赛道竞争激烈,巨头林立,包括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及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等传统Tier1供应商[6] - 投资鉴智开曼是四维图新应对行业变局、快速补齐智能驾驶算法与软件领域短板的关键战略举措[6] - 公司计划将L2+级辅助驾驶功能下沉至10万元级车型,实现“高端体验平民化”[5]
对话印奇:节奏比方向重要,智驾冲刺的信号已经响起
晚点Auto· 2025-05-12 22:47
核心观点 - 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认为AI行业的最终赢家不超过4个阵营,强调商业闭环的重要性[3][4] - 从"技术信仰、价值务实"转变为"价值务实、技术信仰",将商业价值置于技术研发之前[16] - AI 1.0到2.0的演进中,软硬结合与终端连接是关键路径,机器人是终极目标但汽车是现阶段最佳载体[7][8] 战略转型 - 从旷视科技到千里科技的转变源于上市受阻和资金压力,选择与吉利生态深度融合[6][12] - 新战略聚焦"AI+车"双轮驱动:终端(摩托车/新能源车)与科技(智驾/智舱)[22] - 差异化定位为开放与国际化的车BU,计划服务3-4家头部车企[23][26] 行业竞争 - 智驾领域决胜点在于数据体系、纵向整合能力和商业客户体系[38] - 预测智驾市场最终将收敛至不超过4个体系阵营,特斯拉和华为已占先机[38] - 订阅模式是智驾可持续的商业路径,硬件收费软件免费不可持续[43] 技术路线 - 端到端数据驱动的大模型是智驾终极方案,但中国当前仍依赖规则堆砌[39] - VLA模型是具身智能方向但尚未成熟,车作为"简单机器人"是更现实的切入点[40][41] - 芯片和核心算法是必须自研的环节,传感器可开放合作[24] 管理理念 - 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是组织效能的核心,探索性业务需特殊激励设计[31] - 研发与营销投入比例从4:1调整为1:1,强化市场牵引作用[29] - 创业公司需经历"蹲苗期"夯实基础,在技术临界点集中资源冲刺[35][36] 商业认知 - 移动互联网的短链条模式不适用于AI等长周期行业,"how"比"what"更重要[33] - 产业周期早期适合垂直整合,规模化阶段开放联盟更高效[23] - 所有不能闭环的辉煌都是阶段性的,必须用第一个闭环支撑更大闭环[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