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闭环

搜索文档
启明创投邝子平对话千里科技印奇:商业模式闭环才能持续推动技术进步,AI时代硬件机会巨大
创业邦· 2025-08-04 18:24
由启明创投主办的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启明创投·创业与投资论坛——创业投资开启 AI技术与应用共振周期" 于 7月28日 在上海世博中心蓝厅成功举办。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 在 欢迎 致辞中 表示,作为中国在 AI领域最早投资且布局最丰富的 投资机构之一,这是启明创投连续第三年主办该论坛。 启明创投希望通过举办有特色的分论坛,将创 新、创业和创投这几大主题串联在一起,通过所邀请到的重磅嘉宾们的真诚分享,给业界乃至整个人 工智能产业带来一些好的、有用的信息。 在对话环节中, 千里科技董事长 印奇 和邝子平围绕《 "AI+终端"进化论:大模型赋能终端进化与产 业重构》展开专题对话。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左)和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右) 事实上,启明创投是旷视科技最早的机构投资方之一,邝子平与印奇因 AI 相识已十二、三年。 在本次对话中, 印奇 分享了其认为的 AI终端领域未来将呈现 的 两个核心趋势 ,以及对两段创业经 历的思考。 以下系对话节选。 未来3年 是AI+终端非常有意思的3年 邝子平: 我们是因AI而认识,今天还是因AI这个话题同台,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你现在是千里科 ...
“下半年机器人市场有望迎上市潮” 产业投资人不再听“估值叙事”,商业闭环成创业者及格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0 09:40
机器人行业投资热潮 - 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232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209亿元 [2] - 下半年机器人市场有望迎来上市潮,容亿投资预计其机器人项目将申报IPO [2] - 明星企业融资密集:云深处完成近5亿元新融资,它石智航获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 [4] 技术路径与商业化进展 - 人形机器人技术路径未收敛,特斯拉暂停Optimus生产计划 [2][9] - 具身智能成为焦点,原力无限商业化订单突破2亿元,强调技术需独立完成商业闭环 [8] - 四足机器人技术突破显著,"黑豹2.0"机器狗以10.3米/秒速度打破波士顿动力纪录 [9] 资本与市场动态 - 一二级市场联动案例增多:智元机器人拟通过持股平台获取上纬新材控制权 [4] - 产业资本与机器人企业互补:浙大网新等通过投资云深处实现技术赋能与场景拓展 [7] - 投资人更关注技术扎实、落地能力强的头部企业,审慎对待估值叙事逻辑 [8][10] 行业挑战与竞争格局 - 资本涌入可能导致同质化竞争和低价内卷,破坏行业健康发展 [10] - 中美机器人技术竞争加剧,技术领先性成为资本和企业核心关注点 [9][10] - 二级市场资本运作提供"短平快"退出路径,但可能影响长期技术开发 [11]
零跑汽车一季度毛利创历史新高,规模效应重塑商业闭环
海通国际· 2025-05-20 10: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71.24港元 [3][7][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强劲,单季毛利创历史新高,实现百亿营收里程碑,归母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在手现金充裕 [4][12] - 国内销量激增,海外市场开拓提速,看好国内外销量双轮驱动 [5][13] - 新款零跑C10构建商业闭环,成本控制与技术跃迁结合,强化市场竞争力 [6][1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Q2有望盈亏平衡,全年转盈信心提升 [7][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1%,单季毛利率14.9%,同比提升16.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归母净亏损1.3亿元 [4][12] - 预计2025/26/27年营业收入为676/812/102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35/60亿元 [7][15] 销售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交付量87,552辆,同比增长162.1%,C系列交付67,812辆,占总销量77.5%,同比占比提升5.7个百分点 [5][13] - 一季度出口7,546辆,1 - 4月累计出口13,632辆,领跑新势力品牌 [5][13] - 截至3月31日,有销售门店756家、服务门店449家,覆盖279个城市,较去年新增97城,单店效率同比提升50%,计划年内新增覆盖80个市县,地级市覆盖率提升至90% [5][13] 产品亮点 - 新款零跑C10续航、智能、驾控实现三大飞跃,定价12.28 - 14.28万元,构建商业闭环 [6][14] 可比公司估值 |证券代码|公司名称|市值(亿元)|营业收入(亿元)| | |PS(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4|2025E|2026E|2024|2025E|2026E| |TSLA.US|特斯拉|81094|7022|7914|9699|13.22|10.95|9.03| |2015.HK|理想汽车|2158|1445|1757|2269|1.21|1.28|1.00| |9866.HK|蔚来|635|657|962|1234|0.99|0.71|0.57| |9868.HK|小鹏汽车|1359|409|879|1268|3.32|1.65|1.19| |均值| | |2383|2878|3618|4.69|3.65|2.95| [9] 财务报表分析及预测 |主要财务指标|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32,164.18|67,596.19|81,216.08|102,492.22| |增长率(%)|92.06|110.16|20.15|26.2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820.80|551.64|3,472.40|6,044.95| |增长率(%)|33.10|119.56|529.47|74.09| |EPS(元/股)| -2.11|0.41|2.60|4.52| |市盈率(P/E)|n.m|139.08|22.10|12.69| |市净率(P/B)|3.99|6.08|4.24|2.93| |市销率(P/S)|1.25|1.14|0.94|0.75| [10]
零跑汽车(09863):一季度毛利创历史新高,规模效应重塑商业闭环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20 09: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71.24港元 [3][7][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强劲,单季毛利创历史新高,实现百亿营收里程碑,归母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在手现金充裕 [4][12] - 国内销量激增,海外市场开拓提速,看好国内外销量双轮驱动 [5][13] - 新款零跑C10构建商业闭环,成本控制与技术跃迁结合,强化市场竞争力 [6][1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Q2有望盈亏平衡,全年转盈信心提升,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7][15]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1%,单季毛利率14.9%,同比提升16.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归母净亏损1.3亿元 [4] - 预计2025/26/27年营业收入为676/812/102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35/60亿元 [7] 销售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交付量87,552辆,同比增长162.1%,C系列交付67,812辆,占总销量77.5%,同比占比提升5.7个百分点 [5] - 一季度出口7,546辆,1 - 4月累计出口13,632辆,领跑新势力品牌 [5] - 截至3月31日,有销售门店756家、服务门店449家,覆盖279个城市,较去年新增97城,单店效率同比提升50%,计划年内新增覆盖80个市县,地级市覆盖率提升至90% [5] 产品亮点 - 新款零跑C10续航、智能、驾控实现三大飞跃,定价12.28 - 14.28万元,构建商业闭环 [6] 可比公司估值 - 展示了特斯拉、理想汽车、蔚来、小鹏汽车等可比公司的市值、营业收入和PS倍数 [9] ESG评价 - 环境方面气候变化和环境机会有亮点,其他方面需提升透明度和创新 [17] - 社会方面产品责任突出,其他方面需加强社会影响力及透明度 [18] - 治理方面MSCI ESG AA评级反映基本合规和风险管理能力,但需加强透明度和制度建设 [18]
对话印奇:节奏比方向重要,智驾冲刺的信号已经响起
晚点Auto· 2025-05-12 22:47
核心观点 - 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认为AI行业的最终赢家不超过4个阵营,强调商业闭环的重要性[3][4] - 从"技术信仰、价值务实"转变为"价值务实、技术信仰",将商业价值置于技术研发之前[16] - AI 1.0到2.0的演进中,软硬结合与终端连接是关键路径,机器人是终极目标但汽车是现阶段最佳载体[7][8] 战略转型 - 从旷视科技到千里科技的转变源于上市受阻和资金压力,选择与吉利生态深度融合[6][12] - 新战略聚焦"AI+车"双轮驱动:终端(摩托车/新能源车)与科技(智驾/智舱)[22] - 差异化定位为开放与国际化的车BU,计划服务3-4家头部车企[23][26] 行业竞争 - 智驾领域决胜点在于数据体系、纵向整合能力和商业客户体系[38] - 预测智驾市场最终将收敛至不超过4个体系阵营,特斯拉和华为已占先机[38] - 订阅模式是智驾可持续的商业路径,硬件收费软件免费不可持续[43] 技术路线 - 端到端数据驱动的大模型是智驾终极方案,但中国当前仍依赖规则堆砌[39] - VLA模型是具身智能方向但尚未成熟,车作为"简单机器人"是更现实的切入点[40][41] - 芯片和核心算法是必须自研的环节,传感器可开放合作[24] 管理理念 - 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是组织效能的核心,探索性业务需特殊激励设计[31] - 研发与营销投入比例从4:1调整为1:1,强化市场牵引作用[29] - 创业公司需经历"蹲苗期"夯实基础,在技术临界点集中资源冲刺[35][36] 商业认知 - 移动互联网的短链条模式不适用于AI等长周期行业,"how"比"what"更重要[33] - 产业周期早期适合垂直整合,规模化阶段开放联盟更高效[23] - 所有不能闭环的辉煌都是阶段性的,必须用第一个闭环支撑更大闭环[21]
符绩勋x杨晓磊:我们经历过泡沫,我们不畏惧泡沫
投中网· 2025-04-18 12:44
战略调整与品牌重塑 - GGV于2023年宣布拆分两地业务并弃用沿用18年的英文品牌"GGV",这一决策被描述为艰难但必要[3] - 2024年公司主动放慢投资节奏,重构能力模型,包括调整团队组织架构和拓展债权能力[3] - 经过一年战略调整后,公司已形成初步模型并准备启动新投资计划[4] - 原品牌"Granite Global Ventures"短期内不会回归,但未来存在可能性[7][8] 市场分化与全球化策略 - 2017年起全球资本流动和人才流动受限,中国市场面临美元募资和退出挑战,但工程师资源、供应链等优势依然显著[7] - 公司定位为"分化时代"的链接者,重点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已布局东南亚、印度和日本市场[10] - 与日本Buyout Fund合作,并寻求主权基金、家族基金作为LP以支持企业海外拓展[10] - 东南亚市场存在文化割裂和关税不确定性,但物流企业如J&T极兔和消费品牌如霸王茶姬已成功出海[10] 行业趋势与投资方向 - AI领域存在泡沫但长期看好,公司未布局大模型但重点关注AI应用层,认为2024年是AI应用元年[18][19][20] - 具身智能领域已开始投资,看好工业场景商业化潜力,特别是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人形机器人[21][22] - 材料、化工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存在创新机会,中国正向上游技术突破而非简单复制[25] - 当前投资更强调商业闭环和科技壁垒,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扩张[25] 企业出海方法论 - 出海需匹配产业特性:半导体企业适合槟城,汽车供应链适合泰国/马来等具备配套生态的地区[11][12] - 关键成功要素包括寻找当地合作伙伴、理解政府政策诉求,避免文化/政治冲突[10][12] - 公司提供Know-How支持,通过亚洲资源网络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并实现本地化落地[13] 长期主义新内涵 - 在分化环境下,长期主义需坚持核心科技能力但转变发展方式,从"赢家通吃"转向合作共赢[15] - 政治正确成为跨国经营的必要条件,需同时符合国内和海外市场要求[25] - 企业需建立"合作心态",通过资源整合而非单打独斗应对全球化挑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