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神器
搜索文档
“智驾神器”是伪创新,更是真危险
科技日报· 2025-11-04 08:42
【创新谈】 从号称能"净化水质"的"量子杯",到宣称可保健的"能量石",再到打着护眼旗号的"防蓝光贴"…… 面对层出不穷的伪科技产品,除了消费者需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更需要行业、平台与监管部门的 协同发力。 就"智驾神器"而言,汽车企业应持续优化系统的监测逻辑与交互提醒,提升系统的精准性与抗干扰 能力;电商平台需加强对此类伪科技产品的审核力度,内容平台则应及时清理并屏蔽相关的炫耀教程与 推广视频,从源头上阻断其传播。监管部门也需加大对使用"智驾神器"等行为的执法力度,同时推动完 善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智能网联汽车建立更可靠的身份验证与行为监测机制。 驾驶技术创新是为了让出行更安全、更便捷,而非制造新的风险。在迈向高阶自动驾驶的道路上, 最不可或缺的永远是驾驶者心中那盏为安全常亮的红灯。唯有坚持安全底线,智能驾驶技术才能真正行 稳致远。(陆成宽)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内在售车辆所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本质上仍属于L2级辅助驾驶范 畴,远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恶劣天气、突发障碍等场景下的应对能力仍 然有限,离不开驾驶员的实时监控与及时接管。而"智驾神器"恰恰切断了"人机共驾"中最关键 ...
科技日报:“智驾神器”是伪创新 更是真危险
科技日报· 2025-11-04 07:41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内在售车辆所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本质上仍属于L2级辅助驾驶范畴,远 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恶劣天气、突发障碍等场景下的应对能力仍然有 限,离不开驾驶员的实时监控与及时接管。而"智驾神器"恰恰切断了"人机共驾"中最关键的人为监督环 节,使得系统在需要驾驶员介入时陷入"无人可用"的绝境。 更深层次的忧虑在于,此类"神器"的滥用,反映出部分驾驶者对技术能力的盲目信任以及自身安全意识 的严重缺失。技术可以不断迭代,但生命无法重来。任何企图绕过安全机制,将辅助驾驶当作全自动驾 驶的侥幸心理,都是对生命的漠视。 从号称能"净化水质"的"量子杯",到宣称可保健的"能量石",再到打着护眼旗号的"防蓝光贴"……面对 层出不穷的伪科技产品,除了消费者需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更需要行业、平台与监管部门的协同 发力。 近日,一种被称作"智驾神器"的方向盘配重块在网络上悄然走红。这款售价仅数十元的小装置,号称能 让车主实现"全程免接管"的自动驾驶体验。它看似小巧智能,实则是用来欺骗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的"作 弊器",其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当前,市面上部分智能驾驶系统要求驾驶员必 ...
评论 || “智驾”不是驾驶责任“免罪金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2 16:17
司法判例与法律责任界定 - 法院对醉驾案维持原判,被告人闫某某因醉驾被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其以全程开启自动驾驶功能为由申请缓刑未获支持 [1] - 浙江杭州王某某酒后使用“智驾神器”操控驾驶并躺在副驾位置睡觉,最终以危险驾驶罪获刑 [1] - 司法判决明确技术迭代不能逾越法律界限,驾驶员主体责任不容通过技术手段规避 [1] 行业宣传与消费者认知问题 - 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已要求企业和媒体禁用不符合国标《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的表述,如“L2.9”、“准L3”、“智驾”等,以防止误导用户 [2] - 部分消费者将组合驾驶辅助功能视为“代驾司机”,甚至通过改装方式绕过车辆监管系统,存在认知偏差 [2] - 消费者对技术边界认知存在局限性,需认识到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核心是“辅助”而非“替代”,使用时应全程保持注意力集中 [3] 后装市场灰色产业链与监管挑战 - 后装市场存在售卖所谓“智驾神器”的灰色产业链,这些设备以方向盘装饰为幌子在电商平台销售,用于规避方向盘检测和干扰安全系统 [2] - 此类设备因用途多元性与场景适配性,难以通过单一属性直接界定为违法商品,增加了监管部门的执行难度 [2] - 公安部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联动整治,强化源头治理,并依据《刑法》对生产违规设备的企业依法查处 [4] 技术发展与法规完善需求 - 随着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演进,法律体系需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中明确不同辅助/自动驾驶阶段的责任划分 [3] - 行业探索将组合驾驶辅助相关操作规范纳入驾照考试内容的可行性,以强化“人机共驾”的规则意识 [3] - 技术进步需与规则完善、认知提升同步,坚守“技术向善、责任在人”的共识,以实现创新与安全的平衡 [4]
男子酒后用“智驾神器”开车被判刑
第一财经· 2025-10-22 11:32
事件概述 - 2024年9月13日凌晨,浙江杭州一男子王某某在酒后使用“智驾神器”驾车,自己躺在副驾驶位置睡觉,车辆在行驶20分钟后于道路中央自行停下,阻碍后方交通,后被群众发现并报警 [3] - 王某某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4000元 [3] “智驾神器”产品性质与风险 - “智驾神器”是一种能欺骗车辆方向盘检测系统的配件,使驾驶辅助系统在司机脱手的情况下持续运行 [5]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于2024年4月明确界定,使用此类产品属于妨碍安全驾驶行为,将依法处罚,若引发交通事故需承担主要责任 [5] - 生产、销售和使用“智驾神器”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甚至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5]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号称“托管方向盘”的“智驾神器”不可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1 12:40
产品性质与市场销售 - 产品以“方向盘装饰品”、“方向回正标记”等名称在电商平台销售,价格在60到100元不等 [1] - 商家在沟通中使用同音字规避风险,提示产品作用为“智驾免提示”,即让车辆在双手离开方向盘时不发出警报 [1] - 产品需匹配特定车辆品牌、年份及电容方向盘配置,安装时需将绑带固定于方向盘底部正中间或连接电源线 [2] 技术原理与安全风险 - 产品通过物理配重、强磁吸附等技术欺骗车辆驾驶员监控系统,使其误判驾驶人处于正常监管状态 [4] - 安装该装置后,车辆智能系统无法感应到驾驶人双手已离开方向盘,不会发出任何安全提示 [3] - 该装置被专家定性为绕开车辆安全检测的后门作弊工具,将驾驶人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置于重大风险之中 [4][5] 法律后果与监管责任 - 生产者与销售者若因产品造成严重后果,可能面临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销售金额50%至2倍罚金 [6] - 若产品宣传中诱导驾驶人脱离监管并造成重大事故,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面临更严重刑罚 [6] - 电商平台若对平台内经营者销售此类商品未尽到审核或安全保障义务,需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7] 行业标准与用户认知 - 目前市售车辆智能驾驶功能均属于L2级组合驾驶辅助,要求驾驶人必须与系统共同完成车辆动态运行 [9][10] - 驾驶人需持续履行观察路况、预判风险和及时接管的义务,是驾驶的最终责任主体 [10] - 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功能认知不足,误将其当作完全自动驾驶,从而做出玩手机、睡觉等危险行为 [8]
央视曝光“智驾神器”:破坏车辆安全设计,是绕开安全检测的后门作弊工具
齐鲁晚报· 2025-10-21 10:15
记者在某购物平台上输入"智驾神器"这几个字,并没有搜到相关物品。随后,记者输入"方向盘辅助神器"这几个字,平台出现了"方向盘装饰 品""方向回正标记"等多条产品链接,价格在60到100元不等。 当记者仔细询问使用方法时,商家发来了详细的演示视频。有的商家为了规避风险,在聊天过程中会用同音字来告诉记者,作用就是"智驾免 提示",也就是双手离开方向盘的时候车子不会发出提示报警的意思。 还有的商家提醒记者,"切记要关闭车辆的目视系统,方向盘上不能有方向盘套"等。原来为了规避被查风险,之前的"智驾神器"在销售平台上 被换成了其他名字。 前段时间,浙江杭州一男子在酒后使用了一款所谓的"智驾神器"开车,自己则躺在副驾睡觉。车辆行驶了20分钟后在道路中央自行停下,阻拦 后方车辆通行,很快被来往的路人发现并报警。后经法院审理,被告人王某某被判犯危险驾驶罪,处拘役一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4000元。那 么,该男子所使用的"智驾"神器到底是什么? "智驾神器"以"方向盘装饰"名称在网上出售 为了仔细了解这种"神器"到底有多神,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购买了两款不同样式的产品,在下单过程中,商家多次和记者确认车辆品牌和年份, 并告诉记者,车 ...
男子喝4两白酒后凌晨开“智驾”上高速,2小时行驶约200公里,被警方现场查获!“具有立功、坦白情节”,该男子被判缓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08:38
每经编辑|段炼 10月14日,南京溧水法院公布了一起"醉酒后使用驾驶辅助功能驾驶机动车"的案例,详情如下: 2024年2月1日晚21时40分许,被告人王某某与他人聚餐期间饮用约4两白酒。次日凌晨4时许,王某某驾驶小型普通客车从浙江省湖州市出发前往江苏省南 京市,驾驶途中,王某某启动车辆驾驶辅助系统操控车辆行驶。2月2日凌晨6时许,王某某驾车沿S87南京支线由南向北行驶至5公里20米处时,被执勤民 警现场查获。经鉴定,王某某血液酒精含量为151.2毫克/100毫升。王某某到案后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某在醉酒状态下利用驾驶辅助系统操控机动车,自浙江省湖州市行驶至江苏省南京市,驾驶时间约两小时、距离约两百公 里,血液酒精含量达151.2毫克/100毫升,其行为给公共安全带来巨大危害,已构成危险驾驶罪。结合被告人王某某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具有 立功、坦白情节,溧水法院依法判处王某某拘役一个月十五日,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图片来源:临平检察 2025年7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安部相关负责人强调,目前国内市场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 ...
“自动驾驶”绝非醉驾的免罪符
北京青年报· 2025-10-14 18:14
归根结底,方向盘不仅是车辆的操控器,更是责任的象征。在交通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法律对醉 驾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是守护社会安宁的基石。北京二中院的这一判决,不仅是 对闫某某个人的公正裁决,更是面向全社会的一次法律重申:技术的星辰大海值得我们探索,但法治的 底线尊严不容逾越。每一位驾驶者都必须时刻铭记:责任,永远无法设置为"自动驾驶";依法驾驶,才 是通往安全彼岸唯一不变的导航。 【责任编辑:杨鑫宇】 其次,坚持依法驾驶是每一位交通参与者不可推卸的铁律,它超越了一切技术配置。令人忧心的 是,随着辅助驾驶功能的普及,一种"技术无罪论"的侥幸心理正在滋生。短视频平台上那些在高速路上 放手酣睡、炫耀"解放双手"的行径,以及部分车企在营销中对"自动驾驶"概念的模糊与夸大,都在无形 中侵蚀着"依法驾驶"的社会共识。然而,交规的每一字句都以鲜血教训写成,其核心要求始终未变:驾 驶员必须全程保持对车辆的控制与警觉。依法驾驶,不仅意味着不超速、不闯红灯,更意味着在任何技 术辅助下,都必须履行法律所要求的注意义务和掌控责任。将生命安全与公共安全托付给一个尚未成熟 的技术系统,既是对法律的漠视,也是对生命的极端不 ...
新华网视评|靠“智驾神器”,无异于“智障行为”
新华社· 2025-10-05 11:28
事件概述 - 浙江杭州一男子酒后使用“智驾神器”欺骗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于高架行驶,最终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4000元 [1] 产品与技术 - 所谓“智驾神器”是一种能“骗过”车辆方向盘检测系统的配件,使驾驶辅助系统在司机脱手的情况下能持续运行 [1] -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智驾”并不是完全自动驾驶 [2] 监管与法律责任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已于今年4月明确指出,使用此类“智驾神器”产品属于妨碍安全驾驶行为,将依法处罚 [1] - 若因使用此类产品引发交通事故,使用者需承担主要责任 [1]
靠“智驾神器” 无异于“智障行为”
新华网· 2025-10-02 09:23
近日,浙江杭州一男子酒后使用"智驾神器"驾车的案件引发关注。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智驾"并不是完全自动驾驶,"智驾神器"能骗过冰冷的传感器,却骗不过法律的 严惩和潜藏的致命危险。守住法律底线,守住驾驶责任,切莫让"智驾神器"成为"智障行为"。 (文章来源:新华网) 醉驾本是拿命赌,再加上"智驾神器"的欺骗性操作,就更加致命。 据"临平检察"披露,涉事男子给具备驾驶辅助系统的汽车方向盘加装"智驾神器",自己却喝醉了躺在副 驾驶位睡觉,车辆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一度驶上高架。万幸深夜车流稀少,才未酿成惨祸。涉事男子最 终被判犯危险驾驶罪,处拘役一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4000元。 所谓"智驾神器",是一种能"骗过"车辆方向盘检测系统的配件,使驾驶辅助系统在司机脱手的情况下能 持续运行。今年4月,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明确指出,使用此类产品属于妨碍安全驾驶行为, 将依法处罚,若引发交通事故需承担主要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