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及AI平台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博铭维技术拟港股IPO 中国证监会要求说明历次增资、减资及股权转让价格、定价依据及其合理性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21:41
公司上市申请与监管问询 - 证监会要求博铭维技术说明自2019年12月至今历次股权变动价格、定价依据及合理性 [1] - 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员工持股计划价格公允性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并就其合法性出具明确结论 [1] - 证监会要求公司用通俗语言说明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服务、核心技术、业务模式及AI技术涉及大模型的具体情况 [1] - 证监会问询公司"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是否涉及境外投资及是否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1] - 证监会要求说明公司经营范围是否涉及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的禁止或限制领域 [1] - 证监会要求说明拟参与"全流通"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瑕疵,并列表对比发行前后股权结构 [1] - 博铭维技术于2025年8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博铭维技术是中国领先的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提供商,提供机器人及AI平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等综合解决方案 [2] - 按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收入计,公司于2024年在中国市场参与者中排名第一 [2] - 公司致力于为特殊空间全场景提供全生命周期机器人和AI解决方案,业务覆盖排水、供水、原水、海水、供热、燃气管道及水厂、泵站等特殊空间 [2] - 公司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15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4,000家客户 [2] - 公司处于应用AI进行智能化协同的前沿,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特殊空间机器人企业 [2]
博铭维递表港交所 5家股东以相对低价退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1:33
每经记者|王 琳 每经编辑|张益铭 近期,深圳市博铭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铭维)递表港交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尽管在报告期内(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实现业绩持续增长,但博铭维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 收票据净额占公司资产总值的比例也在2025年一季度末超过三成。 视觉中国 记者还注意到,在博铭维的股东中,出现了著名投资机构深圳市正轩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轩投资)的身影。正轩投资自2015年 开始投资博铭维。 正轩投资由夏佐全实际控制,曾作为比亚迪联合创始人的夏佐全,还是"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的天使投资人,目前还担任优必选的非 执行董事。 同样由夏佐全实际控制的深圳正轩前海成长科技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正轩科技)也自2018年开始投资博铭维。 截至招股书日期,正轩投资和正轩科技分别持有博铭维12.50%和2.94%的股份。 此外,博铭维在递表前夕还以约18亿元投后估值进行一轮定增,与此同时,有多家股东退出公司,其中3家股东的股份转让价格对应的 博铭维估值均仅为数亿元。 报告期内业绩持续增长 招股书称,博铭维是中国领先的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提供商,提供涵盖机器人及AI(人 ...
博铭维拟港股IPO,面临客户集中度风险
中国证券报· 2025-09-17 12:57
公司上市申请 - 公司已于8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1] 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提供商,提供涵盖机器人及AI平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的综合解决方案 [2] - 解决方案覆盖排水、中水、供水、原水、海水、供热、燃气管道等多种管网特殊空间及水厂、泵站等关键节点 [2] - 公司研发聚焦于特殊空间机器人及AI智能算法两大核心方向,并已实现商业化突破 [2] - 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实现检测、清疏、修复、电机、AI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的行业价值链垂直整合 [2] 市场与客户 - 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15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客户超过4000家 [2] - 客户主要包括设计咨询公司、建筑工程承包公司、专业技术服务公司、系统集成商等私有企业以及国有企业 [4] - 公司面临客户集中度风险,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34.5%、34.3%、28.5%及33.9% [4] - 同期,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12.5%、17.3%、11%及12.1%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亿元、2.14亿元、2.49亿元,呈现持续增长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39.4万元、3064.3万元、4015.3万元,亦保持增长态势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0.62亿元,净利润为1004.6万元 [3] 行业与风险因素 - 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和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的未来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5] - 行业竞争激烈,若公司无法在竞争中取得成功,业务及财务状况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5] - 向新的机器人及AI平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品类扩张,可能使公司面临新的挑战与风险 [5]
掘金地下管网,特种机器人博铭维赴港IPO:年入2.5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9-05 19:37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提供商 产品涵盖机器人及AI平台 工程技术解决方案 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 服务范围包括排水管道 供水管道 燃气管道等管网特殊空间及水厂等关键节点[1] - 2024年在中国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细分市场收入排名第一 是全球唯一实现产品线全覆盖的企业[1][3] - 业务覆盖检测 清疏 修复 材料 AI全链条 直接受益于"智慧管网"国家级工程[6] 财务表现 - 收益从2022年1.62亿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2.49亿元 净利润从2239万元提升至4015万元[1][2] - 毛利率持续高于46% 2022-2024年分别为46.4% 48.1% 49.5%[1][2] - 2025年1-3月收入6236万元 净利润1004.6万元 毛利率48.1%[2]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910万元 2150万元 2070万元 占收入比重11.8% 10.1% 8.3%[2] - 2025年1-3月研发费用760万元 占比升至12.2%[2] 行业前景 - 全球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2024年达30亿美元 预计2030年增至84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9.0%[3] - 中国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2024年达7亿美元 预计2030年增至21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21.5% 增速领先整体特种机器人市场[3] - 机器人在地下管网检测与维护中的渗透率仍然较低 主要受技术和成本限制[5] 客户结构与应收账款 - 公营部门及国有企业客户收入占比2022-2024年分别为33.9% 43.5% 49.5% 2025年1-3月为36.7%[3]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2年8870万元增至2024年1.64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从54.75%升至65.86%[4] - 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022年196天增加至2025年1-3月256天[4] 战略定位与募资用途 - 港股市场暂无同类上市公司 可能获得"城市基础设施机器人第一股"估值溢价[6] - 核心价值被定位为"城市地下数据银行" 数据资产具备网络效应和复用价值[6] - 募资将用于提升研发能力 建设智能制造基地 战略投资收购 深化全球化策略 以及营运资金[6]
深圳龙华“地下管道”机器人冲击IPO,80后小伙创办,正轩投资押注
36氪· 2025-09-02 07:31
公司概况与业务 - 深圳市博铭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底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1] - 公司专注于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领域 提供机器人及AI平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等产品或服务 [4] - 产品覆盖排水管道、供水管道、燃气管道等7类管网特殊空间及水厂泵站等关键节点 [4] - 核心产品包括检测机器人、清疏机器人、非开挖修复机器人三大类机器人设备 以及AI管网运维管理平台和微型特种电机系统 [4] - 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华区 成立于2014年1月 2021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造 [2] 股权结构与团队 - 实际控制人代毅(40岁)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45.10%投票权 [2] - 管理团队具备跨学科背景:代毅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及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金融数学硕士学位 梁创霖(40岁)曾任中车戚墅堰研发工程师 谢飞(33岁)获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信息学博士学位 [2] - 主要投资机构包括正轩投资、紫荆资产管理、深哈基金及厦门市国资委旗下基金 [3] - 2025年8月增资后投后估值达18亿元人民币 [4]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1.62亿元→2023年2.14亿元→2024年2.49亿元→2025年Q1达6236万元 [6] - 净利润同步提升:2022年2239.4万元→2023年3064.3万元→2024年4015.3万元→2025年Q1达1004.6万元 [6] - 毛利率保持高位:2022年46.4%→2023年48.1%→2024年49.5%→2025年Q1为48.1% [6] - 收入结构变化:机器人及AI平台收入占比从2022年73.8%降至2024年58.4% 工程技术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3.2%提升至29.6% 2024年新增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业务贡献7.8%收入 [8] 研发与客户 - 研发投入稳定:2022年1910万元(收入占比11.8%)→2023年2150万元(10.1%)→2024年2070万元(8.3%)→2025年Q1达760万元(12.2%) [9] - 业务覆盖15个国家和地区 累计服务超4000家客户 [9] - 公营部门及国有企业客户收入占比显著:2022年33.9%→2023年43.5%→2024年49.5%→2025年Q1为36.7% [9] 行业地位与市场 - 2024年全球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0亿美元 预计2030年增至84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9.0% [11] - 中国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2024年规模7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21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21.5% 增速全球领先 [12] - 公司2024年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份额约1.4% 收入2030万美元 在全球排名前20 在中国企业中位列第一 [13][15] - 前五大中国公司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4.6%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深圳施罗德工业集团、武汉中仪物联等企业 [14][15] 运营风险 - 贸易应收款项持续增加:2022年8870万元→2023年9670万元→2024年1.64亿元→2025年Q1达1.59亿元 [10] - 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重居高:2022年54.75%→2023年45.19%→2024年65.86%→2025年Q1达255% [10] - 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延长:从2022年196天增加至2025年Q1的256天 [10] - 业务高度依赖政府政策及公共部门资金 受城市发展规划和财政政策变化影响较大 [9]
这家特殊空间机器人公司要上市,毛利率近50%
IPO日报· 2025-08-30 21:09
公司概况 - 公司为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提供商 提供涵盖机器人及AI平台 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的综合解决方案 覆盖排水管道 供水管道 燃气管道等管网特殊空间及水厂等关键节点特殊空间[3] - 公司成立于2014年 于2024年8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拟主板上市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1] - 截至2025年8月19日 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15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超过4000家客户[5] 业务分部 - 业务分为三个核心分部:机器人及AI平台(包括检测机器人 清疏机器人 非开挖修复机器人 AI管网运维管理平台及微型特种电机系统) 工程技术解决方案(提供管道检测与非开挖管道修复一体化方案) 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用于非开挖管道修复的高分子材料)[6] - 公司为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行业唯一实现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检测 清疏 修复 电机 AI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的企业 完成行业价值链垂直整合[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亿元 2.14亿元 2.49亿元 2025年前三个月营业收入为0.62亿元[6]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39.4万元 3064.3万元 4015.3万元 2025年前三个月净利润为1004.6万元[6] - 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6.4% 48.1% 49.5% 2025年前三个月为48.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2年至2024年末分别为2862.5万元 2141.5万元 -1276.4万元 2025年3月底为969.6万元[6] 股权结构 - 代毅直接持股32.72% 通过控制雇员持股平台(大地勇士 疾风之狼 忍者神龟 疯狂石头)及投资持股平台超级马力欧合共持股45.1% 为控股股东[7] - 其他投资者包括极创君源 正轩投资 紫荆资产管理 深哈基金 厦门建发等[8] 行业前景 - 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90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432亿美元[4] - 2024年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95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664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4.4%[4] - 特种机器人市场增速最快:2024年规模115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292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6.7%[4] - 按2024年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市场参与者中排名第一[4] 募资用途 - 提升特殊空间机器人研发能力[1] - 建设智能制造基地[1] - 战略投资或收购特殊空间机器人 AI 管网内修复新型创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 团队 资产或公司[1] - 深化中德双研发中心及三大区域市场枢纽的全球化策略 建立本地化营销及售后服务中心[1] - 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