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产品

搜索文档
内蒙古做实造林碳汇
内蒙古日报· 2025-08-30 12:12
内蒙古林草湿碳储量与碳汇量 - 林草湿碳储量稳定在105.38亿吨以上 年碳汇量1.1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居全国第一 [1][3] 碳汇项目开发与条件 - 造林碳汇项目需满足土地地类清晰 权属清晰 单个地块连续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 2019年及以前项目土地连续面积不小于667平方米 [4] - 阿尔山市杜拉尔林场防护林造林碳汇CCER项目完成公示 进入全国碳市场审定阶段 涉及林地8万亩 [3][6] 技术手段与数据采集创新 - 引入雷达 无人机等现代化工具提升勘测效率与精准度 [7] - 兴安盟构建"胸径—树高—冠幅"三维碳储量快速测算模型 将传统计量周期缩短70% 精度达95% 成本降低50% [7] - 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搭建碳储量"一张图"数字化平台 实现森林碳汇潜力可视化评估与动态演化预测 [7] 收益分配机制 - 兴安盟创新碳汇交易阶梯式分成模式 交易价格0-100元/吨时地方政府与企业按7:3分成 100-200元/吨部分按8:2分成 200-300元/吨部分按9:1分成 超过300元/吨部分企业不参与分成 [8] 人才建设与合作 - 内蒙古林草局与北京林业大学筹建林草碳汇专家咨询委员会 由11位专家组成 推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林草碳汇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 [10][11] - 兴安盟开展8场碳汇培训 累计培训人员750余人次 内容涵盖方法学 项目开发实务 交易机制 [11] - 企业采用柔性引才机制 与科研院所合作 以老带新定向培养 构建人才梯队 [12] 碳汇+多元交易模式 - 碳汇+研学:阿尔山市林草局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碳寻之旅"研学活动 通过门票收入 研学课程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13] - 碳汇+旅游:阿尔山市搭建碳足迹小程序 游客可获知个人碳排放数据 符合减排标准可享受门票折扣及现金返还 [14] - 碳汇+旅游:呼伦贝尔完成首个"零碳列车"旅游活动碳中和测算 购买40.27吨林业碳汇产品实现零碳目标 [15] - 碳汇+司法:内蒙古森工集团配合检察机关完成120余起"以碳代偿"案件 销售碳汇产品金额超120万元 收益反哺林业生态建设 [15]
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 从“制造产品”到“制造向善”,以链主思维推动造纸产业生态共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12:04
公司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 金光集团APP(中国)将"林浆纸一体化"模式升级为"生态价值闭环",通过林地培育、生物质能源开发积累绿色资产,累计固碳4370万吨,自营林地面积达29 3万公顷 [1][2] - 公司制定2030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从战略引领、生态协同、创新驱动三大纬度构建碳资产管理体系,并与金融机构签署"林浆纸产业链生态合作备忘录"推动绿色金融 [2] - 提出"有责任的盈利"理念,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前瞻性投入带动行业解决原料依存度高、ESG标准不统一等痛点 [8] 行业趋势与挑战 - 造纸行业即将纳入全国碳市场,面临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升级"的转型,需应对绿色制造强制约束、可持续消费需求升级、技术重构产业效率三大趋势 [7] - 行业需实现"制造产品"到"制造向善"的跃迁,通过纵向产业链整合与横向生态协同构建覆盖标准制定、信息披露、评价评级的顶层设计 [3][5] - 中国企业出海需对标国际标准,强化全流程绿色管理、原料可追溯能力,并提升企业理念、社会责任等软实力 [8] 产业链整合与创新实践 - 纵向整合方面,公司通过APPGreen体系实现资源供给到终端消费的绿色闭环,依托数智化串联生产节点提升上下游协同效率 [4] - 横向协同方面,创办"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论坛"16届,建立南宁、宁波院士站推动绿色生产技术产业化,并捐赠教育基金支持高校碳中和研究 [4] - 提出产业链、供应链、品牌链等多链条融合发展理念,通过结构性调整提升企业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5] 生态价值与商业路径 - 造纸产业具备碳源、碳汇双重属性,公司借助林业碳汇等金融工具盘活林地资源,实现绿色转型提速 [2] - 商业向善的核心是将生态价值与商业价值融合,探索质与善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1][10] - 绿色发展是长期系统工程,需提升行业整体认知,坚持可循环、可持续模式以实现中国特色绿色造纸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