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极

搜索文档
2025年全球及中国脑机接口电极行业跟踪:柔性微电极植入,脑机接口行业将面临怎样突破?
头豹研究院· 2025-07-03 21: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中国医疗科技行业中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展开,介绍其分类、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分析植入式柔性微电极发展趋势、人体电化学信号监测卡点,展示超柔性微电极研发突破进展 [5][11][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分类 - 颅内柔性电极分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侵入式穿透软脑组织,信号采集精确但植入风险高;半侵入式放大脑皮层硬膜外或下表面,空间分辨率高、感染风险小 [5] - 颅外柔性电极包括干、半干、湿电极,干电极操作简单、舒适性高;半干电极结合干湿电极优点;湿电极信号质量好但设置繁琐、长期使用不稳定 [6] 柔性电极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 - 基于多层复合结构采集传输生物电信号,核心构造含柔性聚合物基底、金属导电层等,基底需有柔韧性、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 [11] - 应用于长期生理信号监测、动态环境信号采集、医学影像兼容性场景,还在可穿戴医疗设备等领域有技术延展性 [12][15] 植入式柔性微电极发展趋势 - 全球研究聚焦高密度、超柔性与可靠性,实现与脑组织相容性优、信号采集规模大、植入寿命久的脑机接口系统 [19] - 高密度方向通过微纳加工与电路设计协同创新提升通道密度 [20] - 超柔性方向用柔性材料减少胶质瘢痕,当前电极厚度达150μm、延展性超10倍,但水凝胶和PDMS性能待突破 [21] - 可靠性方向通过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等技术提升界面附着力,当前植入寿命达12个月,但材料腐蚀是规模化应用壁垒 [22] 人体电化学信号监测卡点 - 传统刚性电极与神经组织机械失配,引发炎症和胶质瘢痕,导致界面阻抗上升、信号衰减 [25] - 柔性电子器件临床转化受限,制造工艺有微裂纹等缺陷,长期植入有材料腐蚀等问题,高密度集成技术未突破多层互连可靠性瓶颈 [26] 超柔性微电极研发突破进展 -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开发超薄柔性电极,解决机械失配问题,表面改性提高灵敏度和稳定性 [32] - 试验验证电极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植入小鼠脑内三周信号稳定,电极阻抗下降并趋于稳定 [33]
中国首个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启动 智能人机交互加速落地应用
上海证券报· 2025-07-02 07:46
脑机接口行业动态 - 中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脑智天地"在上海启动建设 [1] - 马斯克宣布Neuralink已有7人植入设备 可实现游戏控制、机械臂操作等功能 预计2026年让盲人复明 2028年实现更广泛人机融合 [1] - 国家药监局通过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 将加强脑机接口柔性电极等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 [1] 资本市场表现 - 脑机接口概念股集体上涨 创新医疗2连板 塞力医疗涨停 翔宇医疗涨超5% 爱朋医疗、三博脑科、伟思医疗跟涨 [1] 机构观点 - 侵入式技术突破将提升消费和医疗康复市场对脑机接口的认知 非侵入式产品商业化有望加速 [2] - 生物计算机等前沿探索为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2] - 脑科学重大进展有望带动产业发展 关键研究突破将对板块产生显著催化作用 [2]
“硬币”和“头发丝” 意念赛车照进现实
环球网资讯· 2025-06-16 08:4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数智风向标 "硬币"和"头发丝" 意念赛车照进现实 我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今年3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术室里,一根比发丝还要细的电极穿过5毫米颅骨孔洞,嵌入因 高压电击失去四肢的男性受试者运动皮层。仅3周后,他戴着黑色特制帽子,仅凭"意念",就让屏幕上 的赛车漂移过弯。 "现在我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念控制电脑,有种心随所动的感觉。"受试者感慨。此刻,硬币大小的植入体 正嵌在他的颅骨上,捕捉毫秒级的单神经元电信号。 截至今年6月,该系统持续运行稳定,未出现感染和电极失效情况,为大规模临床试验提供关键支撑。 这是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赵郑拓 研究员团队及李雪研究员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路俊锋团队,与相关企业 合作开展。 这标志着我国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发丝1%细的电极植入大脑 一根只有头发丝1%那么细的超柔性电极,正尝试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人类大脑神经组织的微 观宇宙。 在这之前,代表侵入式脑机接口业界最高水平的,是埃隆·马斯克创 ...
那些被身体囚禁的灵魂,终于等来了“越狱”密钥
36氪· 2025-05-30 20:19
脑机接口行业融资与技术突破 - Neuralink获得6亿美元融资 刷新全球脑机接口融资纪录 [1] - 脑机接口设备Link获FDA"突破性医疗设备"认证 加速医疗设备研发流程 [1] - 国内脑机接口融资达去年同期2.67倍 阶梯医疗完成3.5亿元B轮融资 [10] 技术进展与临床突破 - 2025年侵入式脑机接口迎来突破 国内外多家人体临床试验成功实施 [4] - Neuralink完成第三例受试者植入 患者实现脑控玩《文明6》 [3] - 国内企业实现多项临床突破:渐冻症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截肢患者意念操控下棋 [4] 柔性电极技术突破 - 柔性电极成为行业突破口 材质接近脑组织柔软度 减少免疫反应 [7] - 阶梯医疗电极柔性达Neuralink百倍 植入体直径26mm为全球最小 [9] - 微灵医疗采用高密度柔性网状薄膜电极 智冉医疗开发高通量柔性电极 [8] 临床应用与商业化 - 脑机接口医疗应用潜在规模达150亿-850亿美元 [10] - 国家医保局首次设立脑机接口专项定价 湖北发布手术收费标准 [19] - 企业聚焦三大应用场景:运动控制 感觉修复 神经调控 [14] 行业发展阶段与挑战 - 行业处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关键期 预计3-5年实现运动/语言解码大规模应用 [17] - 产业链不完善 企业需自主开发芯片 算法 手术机器人等全环节 [9] - 技术天花板取决于脑科学研究深度 需平衡安全性与有效性 [17][18]
科幻之光如何照进现实
经济日报· 2025-05-21 06:49
技术突破 - 上海阶梯医疗展示受试者通过植入脑机接口设备玩"马里奥赛车"游戏视频 操作速度可媲美普通人触屏操作 [1] - 阶梯医疗成为全球第二家进入临床阶段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 产品有望2028年上市 [1] - 阶梯医疗研发粗细仅为头发丝百分之一的柔性电极 生物相容性和信号稳定性显著提升 [1] - 脑虎科技研发256导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 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通用技术跨越 [1] - 多家企业在材料科学 微纳加工等基础方面构建技术堡垒 [1] 政策支持 - 上海出台《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 通过项目经理人主导机制打通科研成果转化全链条 [2] - 北京 深圳等地相继布局脑科学未来产业 [2] 产业化挑战 - 脑机接口企业缺乏健全技术链和完整人才链 产业化能力较弱 [2] - 技术标准制定进程滞后于技术迭代速度 安全评估标准和伦理规范存在空白 [2] 发展路径 - 以市场为导向驱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和新质生产力生成 [3] - 引导高校设置交叉学科培育复合型人才 [3] - 构建"政产学研医金介用"协同创新机制 攻关共性技术 [3] - 鼓励校企共建科研创新平台 承接重点攻关任务 [3] 治理框架 - 推动脑机接口标准化及标准化组织建设 [4] - 推动医疗器械基础标准 方法标准制定 [4] - 开展监管科学研究 防范隐私数据泄露风险 [4] - 完善科技伦理审查机制 制定临床试验伦理标准 [4] - 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推动中国技术方案转化为国际标准 [4]
牛旭锋: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如何推动植入介入器械的发展 | 2025医疗器械研发论坛
思宇MedTech· 2025-03-21 23:36
合作伙伴征集: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报名: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名额有限 三、团队科研成果的转化案例分享 报名: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 奖项申报 报名: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奖项评选 2025年3月19日,思宇MedTech和Medtec China联合主办的 2025医疗器械研发论坛 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牛旭锋 ,分享了题为 《生物医用材料创新如何推动植入介入器械的发展》 的精彩内容。 思宇MedTech提炼分享要点回顾如下,希望对医疗器械行业读者有所启发。 一、医疗器械与生物医用材料的现状分析 牛教授首先介绍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背景,强调医学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二、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方向和市场需求 牛教授重点介绍了团队的三个具体转化案例: 1、药物载体的设计与应用: 2、诊疗一体化柔性电极: 分析指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与国际对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国内医疗器械的药械比明 显低于发达国家,说明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生物医用材料是医疗器械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四类材料:医用金属材料、无 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 牛教授指出,目前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