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瓦斯

搜索文档
着力打造文旅全季“长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9:20
当"哈尔滨之夏"的余音还在耳边萦绕,在这座以冰雪为特色的城市,一城秋色已映入眼帘。从城市到乡 村,从历史街区到田野阡陌,黑龙江哈尔滨在多领域提前布局,着力打造秋季文旅新增长点,探索从冬 季"限定"文旅转向全季"长红"之路。 在哈尔滨太阳岛大熊猫馆一睹新晋明星大熊猫"芝士"和"芝麻"兄弟的萌趣风采,入选不少游客的秋 游"种草"清单。哈尔滨马迭尔文旅投资集团副总经理秦晓燕说,集团精心打造了6条秋季精品旅游线 路,游客可以到太阳岛笨熊乐园、鹿苑、松鼠岛等,与动物们亲密互动,还可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梦 幻冰雪馆、太阳岛冰雪艺术馆感受"反季冰雪"的魅力。 走进田园赏"丰"景 哈尔滨地处广袤的松嫩平原,是农业大市。进入秋季,黑土地上"赤橙黄绿紫"各色交织,呈现出宛若油 画的"五花山色"。哈尔滨市多地联动,以"文旅+农业"为游客打造农事体验、生态康养和诗意栖居之 旅。 游客在哈尔滨宽街博物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摄 在哈尔滨市木兰县现代农业园区,500亩稻田以大地为卷,以稻禾为笔,绘就"冰城压舱石"的丰收画 面。在五常稻香小镇,稻穗摇曳,孩子们可以扮演"农夫",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副 局长陈鑫说,在"中 ...
双子城共谱友谊新篇章(共建文明百花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10:39
文化盛事规模与影响 -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包含47项特色活动 以中俄文化艺术中心为核心场地 活动持续至8月20日并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举行闭幕式 [3][12] - 4天内非遗市集吸引游客超6000人次 带动销售近20万元人民币 [9] - 活动从区域性平台升级为国家级机制性平台 吸引中俄18个市县深度参与 [11] 艺术表演与文化交流 - 开幕式演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 包含古典舞蹈与民乐演奏等多元形式 [4] - 俄罗斯歌手玛丽娜与中方演员合唱中文歌曲《明天会更好》 俄罗斯留学生德米特里表演融合中俄元素的街舞 [6] -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与俄罗斯民间叙事诗同台 中国旗袍与俄罗斯萨拉范服饰同台展示 [6] 非遗项目与工艺互鉴 - 非遗市集展出55项中俄非遗项目 包含北安乌鱼绣与俄罗斯椴木套娃等工艺 [8] - 中俄艺术家切磋技法 中方学习俄罗斯"以草入画"技艺 俄方借鉴中方多层雕刻技法 [8] - 现场设置非遗美食品鉴区等七大主题区域 格瓦斯与酸梅汤等中俄饮品并置 [8][9] 跨境联动与地标活动 - 300辆重型机车开展巡游 穿越瑷珲-腾冲人口分界线标志碑及黑龙江公路大桥等地标 [10][11] - 黑龙江公路大桥成为中俄交通纽带 俄罗斯车手称其象征两国交流 [11] - 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最近处仅数百米 形成"中俄双子城"格局 [3] 展览与艺术延伸 - 中俄冰雪画艺术交流展作为系列活动之一 预计8月中旬赴俄罗斯展出 [3] - 俄罗斯阿纳托利教授连续三届观摩文化大集并记录心得 [7] - 中俄文化艺术中心新落成 取代原有江畔户外舞台成为现代化活动场地 [3][6]
探秘满洲里中俄互贸免税区:一场边城与异域风情的奇妙碰撞
搜狐财经· 2025-05-01 16:27
行业发展 - 满洲里中俄互贸免税区从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跨国互市贸易区之一发展为集免税购物、文旅体验、仓储物流于一体的超级综合体 [1] - 2015年呼伦贝尔旅业集团与满洲里互贸区管委会联手投资5亿元进行区域升级 [1] - 该免税区是中国唯一由单一企业(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旅游有限公司)全权运营的跨境免税区 [1] 商业模式 - 免税区核心政策为每人每天8000元免税额度 [3] - 商品通过海关"一物一码"溯源系统杜绝假货 [7] - 设立边民互市结算中心为中俄小商户提供正规外汇结算服务 [7] - 采用"扶贫智慧"模式帮助当地牧民销售自制奶干、风干牛肉等传统产品 [7] 商品与服务 - 高端美妆如雅诗兰黛小棕瓶比国内专柜便宜近30% [3] - 提供俄罗斯本土品牌如"娜塔莎"护手霜等特色商品 [3] - 俄罗斯/蒙古特色产品专营店销售鱼子酱、伏特加、椴树蜜、冷冻帝王蟹等 [5] - 冷链物流确保贝加尔湖捕捞的奥姆尔鱼当天上架 [7] 文旅体验 - 俄罗斯风情体验区包含洋葱头穹顶和彩色木屋等建筑 [5] - 喀秋莎餐厅提供俄式大餐如红菜汤、炭烤牛舌等 [5] - 周末有俄罗斯老匠人现场制作套娃和桦树皮画体验活动 [7] - 每周六下午三点上演中俄蒙三国风情秀 [11] 运营效率 - 服务流程高效丝滑 [1] - 跨国公交专线方便游客往返市区与免税区 [8] - 大部分商家支持微信支付但建议备现金应对俄罗斯商户二维码不稳定情况 [9]
俄罗斯商品馆,退潮了
投资界· 2025-01-24 10:43
俄货店行业现状 - 近期大量"俄货店"、"俄罗斯商品馆"在城市涌现,以蓝白色调和大熊标志为统一风格,但多为临时棚搭结构,显示短期经营特征 [5] -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官方声明显示,中国仅有4家官方认证的俄罗斯国家馆(上海/哈尔滨/成都/深圳),其他店铺均非正规授权 [5] - 上海市场监管局2024年12月检查47家店铺,对6家涉嫌虚假宣传"国家馆"的店铺立案调查,部分已被责令停业 [5] - 典型店铺商品包括大列巴、牛筋肠、格瓦斯等具有俄罗斯刻板印象的食品,但实际产地混杂(中国东北/越南等) [5][7][8] 商品供应链分析 - 商品标签显示部分产自俄罗斯,但电商平台同款产品价格低50%-200%,且实际产地多为黑龙江(如哈尔滨产"白熊大塑"啤酒) [5][10] - 典型商品价格对比:线下俄货店500ml伏特加售价63元,电商同款仅36元;190克阿廖卡巧克力线下15-19元,线上更便宜 [10][15] - 供应链存在明显地域特征,绥芬河产"风味光头饼"、牡丹江产伏特加等东北地区产品占比较高 [8][10] - 商品俄文标签存在拼写错误,部分商品名称呈现机翻特征,俄罗斯留学生表示多数零食在俄本土未见 [10] 商业模式与市场表现 - 2022年3月京东"俄罗斯国家馆"上线首周销售额达600万元,目前平台粉丝超260万,注册公司为陕西日出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15] - 短视频平台博主宣称单店启动资金40-50万元可实现年利90万,长沙新店三天营业额达10万且毛利率超50% [15] - 企查查显示"俄比熊"相关企业超130家,最大注册公司为2023年12月成立的俄比熊国际贸易(武汉)有限公司 [15] - 部分店铺采用普京形象等营销元素吸引顾客,但实际复购率低,俄罗斯留学生表示"不会去第二次" [14][15] 中俄贸易背景 - 2024年中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4万亿元(约237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但同比增长率从2023年32.7%降至2.9% [18] - 贸易结构发生变化:非能源类原材料和农产品占比提升,这是近三十年来中俄经济合作关系的首次重大转变 [18] - 俄货店现象反映中俄国家关系提升,使原本与俄联系较少的江浙华南地区也出现相关商业形态 [18] - 俄罗斯对华肉类出口限制严格,导致店内肉制品多为中国生产贴标产品,存在营销包装与实质商品的差异 [18] 消费者认知与行业前景 -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俄货店感受复杂:既识别出本土品牌(如阿廖卡巧克力),也发现大量陌生商品(如各种香肠罐头) [14][15] - 行业存在明显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难以辨别商品真实产地,部分店铺通过条形码(46/48开头)等简易方式自证 [15] - 专家认为俄罗斯食品对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吸引力有限,消费者好奇心消退后难以维持持续消费 [18] - 行业存在虚假宣传风险,随着信息透明度提高,消费者逐渐意识到商品与俄罗斯关联度的真实性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