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巴

搜索文档
“智”绘田野“新”画卷 乌鲁木齐市电商培训进乡村添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9-03 18:26
9月2日,伴随金秋丰收的麦浪,乌鲁木齐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欢庆农民丰收 传播乡村新声"乡村主播电商培训在米东区长山子镇正式启动。60余位农 民、合作社代表及返乡青年齐聚一堂,系统学习直播运营、短视频剪辑等数字技能,为首府特色农产品开辟云端新销路。此次活动是网信系统以数字动能赋 能首府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政策引领: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2025年是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从"普惠覆盖"转向"提质增效"的关键年。各地要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包括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融 合发展、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乌鲁木齐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积极响应,将"网络赋能"作为核心抓手,构建"基础技能普及+潜力主播孵化"双轨模式,系统性破解乡村数字人才断层难题。首 批学员将接受为期4天的"理论+实操+实战"深度培训,课程涵盖直播案例分析、短视频制作、抖音店铺运营等高阶技能,并设置稻田现场模拟直播环节,破 解"农民不敢播、不会播"实操瓶颈。培训结束后还将建立导师帮扶制,为乡村主播提供账号诊断、流量运营等指导,确保技能转化不断档,让培训效果真正 成为增收动能。 网信赋能: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践创新 近年来,乌鲁木 ...
满洲里中俄互贸免税区获批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打造跨境文化体验新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8-18 09:53
满洲里中俄互贸免税区获批国家AA级旅游景区 - 满洲里中俄互贸免税区于2025年8月6日正式获批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通过"互贸+旅游产业"的运营模式打造沉浸式俄罗斯文化体验消费综合体 [1] - 景区以"一园跨两国、风情零距离"为核心体验,实现"文化可感知、场景可打卡、商品可消费、体验可传播"的四维目标 [7] - 景区今年全年免费开放,明年计划升级增加亲子俄式面包制作等互动项目,优化配套服务设施以支持研学旅行和文化交流活动 [7] 景区运营与游客体验 - 景区占地2.44万平方米,设有俄罗斯商品超市、民俗馆、画室、市集广场等多元化场景,游客可购买巧克力、套娃等商品并体验俄罗斯文化 [3][4][5] - 俄罗斯工作人员身着传统服饰提供服务,民俗馆展示中俄边境文化交融历史,画家现场创作油画增强艺术氛围 [3][4] - 市集广场设有巴格拉季昂雕像等打卡点,俄罗斯师傅现场制作传统食品吸引游客参与互动 [5] 商业与文化价值 - 景区将边境贸易与跨境文化融合,为满洲里市打造兼具商业活力与文化内涵的新名片 [8] - 游客无需出国即可购买俄罗斯商品、体验俄式建筑与文化,促进中俄民间交流 [7][8] - 项目为中俄文化交流与贸易互动搭建更广阔平台,提升市民与游客的跨境体验深度 [8]
双子城共谱友谊新篇章(共建文明百花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10:39
文化盛事规模与影响 -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包含47项特色活动 以中俄文化艺术中心为核心场地 活动持续至8月20日并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举行闭幕式 [3][12] - 4天内非遗市集吸引游客超6000人次 带动销售近20万元人民币 [9] - 活动从区域性平台升级为国家级机制性平台 吸引中俄18个市县深度参与 [11] 艺术表演与文化交流 - 开幕式演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 包含古典舞蹈与民乐演奏等多元形式 [4] - 俄罗斯歌手玛丽娜与中方演员合唱中文歌曲《明天会更好》 俄罗斯留学生德米特里表演融合中俄元素的街舞 [6] -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与俄罗斯民间叙事诗同台 中国旗袍与俄罗斯萨拉范服饰同台展示 [6] 非遗项目与工艺互鉴 - 非遗市集展出55项中俄非遗项目 包含北安乌鱼绣与俄罗斯椴木套娃等工艺 [8] - 中俄艺术家切磋技法 中方学习俄罗斯"以草入画"技艺 俄方借鉴中方多层雕刻技法 [8] - 现场设置非遗美食品鉴区等七大主题区域 格瓦斯与酸梅汤等中俄饮品并置 [8][9] 跨境联动与地标活动 - 300辆重型机车开展巡游 穿越瑷珲-腾冲人口分界线标志碑及黑龙江公路大桥等地标 [10][11] - 黑龙江公路大桥成为中俄交通纽带 俄罗斯车手称其象征两国交流 [11] - 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最近处仅数百米 形成"中俄双子城"格局 [3] 展览与艺术延伸 - 中俄冰雪画艺术交流展作为系列活动之一 预计8月中旬赴俄罗斯展出 [3] - 俄罗斯阿纳托利教授连续三届观摩文化大集并记录心得 [7] - 中俄文化艺术中心新落成 取代原有江畔户外舞台成为现代化活动场地 [3][6]
人口外流,家门口的外贸饭怎么吃
经济日报· 2025-08-05 06:22
边境城市发展现状 - 黑河市人口从2010年167.4万人减少至2020年128.6万人,10年间减少近40万人,反映边境城市普遍面临人口外流问题 [1] - 多个边境城市同时面临"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政策要求与产业待兴的双重挑战 [1] 边民互市贸易模式创新 - 黑河创新"落地加工+区内交易"双轨模式:落地加工涉及粮食、中药材等可加工商品,享受每人每日8000元免税额度;区内交易涵盖预包装食品、日化等商品 [6] - 双轨模式既保留传统互市功能,又通过加工增值延伸产业链,2020年以来累计实现贸易额1.46亿元,参贸边民1.95万人次 [6][8] - 成立专业合作社解决"小散弱"问题,例如众安合作社吸纳199名边民,主要从事大豆、预包装食品进口 [6] 企业参与与政策支持 - "交三抵九"税收政策为加工企业节省成本,例如丰德恒泰粮油年节省600万元,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大豆 [8] - 互市贸易产业园占地6.2万平方米,提供标准化厂房与冷链仓库,吸引企业"拎包入住",如国源生物年加工10万吨俄罗斯大豆 [12] - 商务部2024年11月明确支持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但现行政策仍基于1996年管理办法,存在部门协调不畅等实操障碍 [16][17] 跨境基础设施升级 - 中俄跨境索道全长976米,设计单向年运输能力260万人次,可实现7分钟跨国通行 [10] - 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大桥实现全年通关,设计年过客285万人次、过货620万吨,目前日均进出境货车约260辆 [11] - 构建"水陆空索"立体通道推动外贸增长,2025年上半年黑河市进出口总值222.8亿元,居黑龙江省第三 [11] 数字化转型与产业链延伸 - 黑龙江省边民互市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完成全流程数字化测试,将贯通贸易申报、海关查验等环节 [13] - 启动落地加工产业园项目解决初级产品附加值低问题,通过产业集聚吸引投资,促进边民就业增收 [18] - 需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技术,利用大数据实现商品溯源和交易监控,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 [18]
绥芬河的初夏交响曲(边城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9 06:50
外贸与物流 - 绥芬河已成为中欧班列"东通道"的核心枢纽,铁路货运持续保持高位运行[7][9] - 一季度果蔬出口量同比增长25.6%,某公司预计今年出口额突破3亿美元[8] - 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已培育超过4600家电商主体,2024年电商销售额达17.52亿元,网络零售量1.2亿件[9] 农业与特色产业 - 富硒木耳地头价比普通品种高出30%,富硒农产品已扩展至十余种[13] - 智能大棚采用温湿度自动调控、水肥精准滴灌等技术,占地近360平方米[13] - 草莓采摘园去年为村集体创收22万元,带动"共享农场"等农旅融合项目[14] 旅游与文化 - 中俄风情旅游吸引国内外游客,包括中东铁路旧址、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等红色景点[11] - 跨境自驾游路线在社交媒体爆火,俄罗斯游客重走历史路线[12] - 农旅融合项目如"共享菜园"和"亲子研学"成为网红打卡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