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列巴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市场”双核驱动|助推哈尔滨消费能级跃升
搜狐财经· 2025-07-08 08:14
政策推动消费升级 - 哈尔滨市通过"真金白银"的消费补贴和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1] - 2025年1至6月发放补贴15.8亿元,带动销售额达120.9亿元,政策杠杆效应显著 [2] - 2025年1至5月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3.8倍,智能手机增长91.4%,新能源汽车增长10.6% [2]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2024年兑现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2亿元,实现销售额118.4亿元 [4] - 家电补贴核销14.3万台(件),汽车以旧换新实现销售额32.9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发放补贴15.8亿元,带动销售额120.9亿元 [4] - 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54.7%,节能商品增长64% [4] 市场活力与业态创新 - 麦德龙在哈尔滨首座前置仓开业首日订单量不到两小时破百单 [6] - 2024年哈尔滨餐饮平台订单量同比增长51.1%,新登记住宿类市场主体7518个,同比增长264.9% [6] - 电商直播节、网上年货节等活动带动名优特产品销往全国 [6] 消费场景多元化 - 哈尔滨市内免税店试营业,采用"市内选购、口岸提货"模式 [7] - 人民咖啡馆东北首店开业,成为年轻消费者打卡热点 [8] - 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等核心商圈创新场景加速涌现 [8] 政企协同激活消费 - 市商务局通过"五进活动"将政策送进社区、企业等,苏宁易购单月促成家电以旧换新交易量环比增长110% [9] - 海尔在黑龙江省县域开展274场促销活动,苏宁零售云在哈市周边开设20余家门店 [9]
俄罗斯商品馆,退潮了
投资界· 2025-01-24 10:43
俄货店行业现状 - 近期大量"俄货店"、"俄罗斯商品馆"在城市涌现,以蓝白色调和大熊标志为统一风格,但多为临时棚搭结构,显示短期经营特征 [5] -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官方声明显示,中国仅有4家官方认证的俄罗斯国家馆(上海/哈尔滨/成都/深圳),其他店铺均非正规授权 [5] - 上海市场监管局2024年12月检查47家店铺,对6家涉嫌虚假宣传"国家馆"的店铺立案调查,部分已被责令停业 [5] - 典型店铺商品包括大列巴、牛筋肠、格瓦斯等具有俄罗斯刻板印象的食品,但实际产地混杂(中国东北/越南等) [5][7][8] 商品供应链分析 - 商品标签显示部分产自俄罗斯,但电商平台同款产品价格低50%-200%,且实际产地多为黑龙江(如哈尔滨产"白熊大塑"啤酒) [5][10] - 典型商品价格对比:线下俄货店500ml伏特加售价63元,电商同款仅36元;190克阿廖卡巧克力线下15-19元,线上更便宜 [10][15] - 供应链存在明显地域特征,绥芬河产"风味光头饼"、牡丹江产伏特加等东北地区产品占比较高 [8][10] - 商品俄文标签存在拼写错误,部分商品名称呈现机翻特征,俄罗斯留学生表示多数零食在俄本土未见 [10] 商业模式与市场表现 - 2022年3月京东"俄罗斯国家馆"上线首周销售额达600万元,目前平台粉丝超260万,注册公司为陕西日出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15] - 短视频平台博主宣称单店启动资金40-50万元可实现年利90万,长沙新店三天营业额达10万且毛利率超50% [15] - 企查查显示"俄比熊"相关企业超130家,最大注册公司为2023年12月成立的俄比熊国际贸易(武汉)有限公司 [15] - 部分店铺采用普京形象等营销元素吸引顾客,但实际复购率低,俄罗斯留学生表示"不会去第二次" [14][15] 中俄贸易背景 - 2024年中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4万亿元(约237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但同比增长率从2023年32.7%降至2.9% [18] - 贸易结构发生变化:非能源类原材料和农产品占比提升,这是近三十年来中俄经济合作关系的首次重大转变 [18] - 俄货店现象反映中俄国家关系提升,使原本与俄联系较少的江浙华南地区也出现相关商业形态 [18] - 俄罗斯对华肉类出口限制严格,导致店内肉制品多为中国生产贴标产品,存在营销包装与实质商品的差异 [18] 消费者认知与行业前景 -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俄货店感受复杂:既识别出本土品牌(如阿廖卡巧克力),也发现大量陌生商品(如各种香肠罐头) [14][15] - 行业存在明显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难以辨别商品真实产地,部分店铺通过条形码(46/48开头)等简易方式自证 [15] - 专家认为俄罗斯食品对中国市场的中长期吸引力有限,消费者好奇心消退后难以维持持续消费 [18] - 行业存在虚假宣传风险,随着信息透明度提高,消费者逐渐意识到商品与俄罗斯关联度的真实性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