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燃料电池客车
icon
搜索文档
揭榜单里的氢动能(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
搜狐财经· 2025-10-18 07:22
文章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2025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 清洁氢是三大未来产业方向之一 [2] - 河南省多家企业入围清洁氢方向的揭榜单位名单 体现了区域氢能产业实力 [2] - 揭榜挂帅旨在推动清洁氢能领域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等创新任务 加速新质生产力成长 [2][4] 清洁氢揭榜任务与目标 - 揭榜方向为液氢"制一储一运"产业链示范应用 [1] - 具体任务包括开展民用液氢工厂、液氢储罐、液氢汽车罐车的研制与示范应用 [1] - 预期目标为到2026年 民用液氢工厂液化能力达到或超过5.5吨/天 氢气液化能耗达到或低于12.5千瓦时/千克 [1][2] 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入围液氢"制一储一运"产业链示范应用揭榜单位 [2] - 自主研发的1吨/天氢液化装备为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提供了全部液氢燃料 系我国航天领域首次规模化使用全国产液氢 [2] - 公司已于去年年底下线5吨/天氢液化装备 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3] - 目前正进行全球单机产能最大的35吨/天级氢液化装备研发 旨在攻克多项核心技术 [3] - 公司发展目标为实现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高安全的液氢供应 通过低温液态运输解决储运环节成本过高问题 [3] 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作为揭榜单位瞄准储氢装备 攻关方向为纤维缠绕金属内胆高压气氢储氢容器 [3] - 研发的35兆帕和50兆帕储氢氢瓶已在多个国内加氢站成功投用 [3] - 在研发中突破大壁厚钢管旋压、大壁厚容器热处理工艺、容器内表面研磨和材料抗"氢脆"等关键技术 [3] 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 河南省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 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 加快建设郑州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 [3] - 中石化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工程在濮阳产出纯度为99.9995%的"超纯氢" [4] - 宇通氢燃料电池客车已在郑州、张家口、潍坊、常熟等地实现批量示范推广 [4] - 新乡氢能产业园形成"制氢—储氢—加氢—氢燃料电池—氢燃料发动机—整车"生态集群 [4] - 全省"制、储、运、用"氢能全产业链条逐步成形 [4]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丨揭榜单里的氢动能
河南日报· 2025-10-18 07:16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南多家企业入围工信部2025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单位名单,体现了区域在氢能装备领域的创新实力,为氢能产业发展注入信心 [1] - 入围企业正致力于攻克液氢“制-储-运”产业链及储氢容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目标是实现清洁氢能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1][2] - 河南省通过政策规划和项目示范,已逐步形成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条,推动产业综合竞争能级提升 [2][3] 工信部“揭榜挂帅”工作 - 工信部于2025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中,面向清洁氢等3个未来产业布局创新任务 [1] - 河南多家企业入围“清洁氢”方向的揭榜单位名单 [1] 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自主研发的1吨/天氢液化装备为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提供了全部液氢燃料,系我国航天领域首次规模化使用全国产液氢 [1] - 公司去年年底已下线5吨/天氢液化装备,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研发全球单机产能最大的35吨/天级氢液化装备 [2] - 公司揭榜方向为“液氢'制—储—运'产业链示范应用”,目标到2026年实现民用液氢工厂液化能力≥5.5吨/天 [1] - 公司发展目标是通过低温液态运输解决氢能储运环节成本过高问题,实现清洁氢能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2] 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揭榜方向为“纤维缠绕金属内胆高压气氢储氢容器” [2] - 公司研发的35兆帕、50兆帕储氢氢瓶已在多个加氢站成功投用,并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2] 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 - 河南省出台《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加快建设郑州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 [2] - 濮阳的中石化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工程已产出纯度为99.9995%的“超纯氢” [3] - 宇通氢燃料电池客车已在郑州、张家口、潍坊、常熟等地实现批量示范推广 [3] - 新乡氢能产业园形成了“制氢—储氢—加氢—氢燃料电池—氢燃料发动机—整车”生态集群 [3] - 全省“制、储、运、用”全产业链条逐步成形 [3]
让未来产业加速开辟未来
经济日报· 2025-10-18 06:05
未来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果 - 安徽合肥量子实验室实现算力指数级突破 广东深圳人形机器人完成精密零件装配等复杂作业 浙江宁波氢燃料电池客车续航突破600公里 [1] - 未来产业被定义为具有战略性 引领性 颠覆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重点推进未来制造 未来信息 未来材料 未来能源 未来空间 未来健康六大方向 涉及78个重点赛道 [1] - 量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 "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对"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 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已在金融 政务等领域实际应用 [2] -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化速度瞩目 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 建成项目超90个 建成加氢站540座 数量居全球首位 [2] 政策引导与支持 - 工信部等七部门提出重点推进未来产业六大方向 各地积极响应 如北京聚焦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等六大领域布局20个未来产业 上海明确在未来健康等领域建设10个未来产业先导区 [1] - 政策引导需及时更新未来产业目录 系统谋划 超前布局 对量子计算 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制定技术攻关路线图与产业化时间表 [2] - 政策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降低产业发展成本 建立完善未来产业统计监测体系 为政策科学调整提供依据 [2] 企业创新与研发 - 企业应当提升研发投入占比 积极与高校 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 集中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3] - 企业需结合不同行业实际需求 以场景为牵引 贯通研发与应用 加快产业化进程 通过"研发—应用—迭代"良性循环实现技术持续创新 [3] 产业生态构建 - 应积极搭建对接平台 举办未来产业博览会 全球未来产业大会等活动 促进技术 资本 市场有效对接 打造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 [3] - 金融机构需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推出未来产业专项贷款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 允许企业以专利等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获取贷款 [3]
曙光股份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证券日报· 2025-06-18 00:10
公司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整车、汽车车桥及零部件,拥有"黄海汽车"和"曙光车桥"两大品牌 [1] - 曾陷入控制权之争导致经营受冲击,业绩持续亏损,内控被出具非标意见,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 - 2023年北京维梓西咨询管理中心通过司法竞拍取得控制权后,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经营持续恢复 [1] - 2024年4月公司股票正式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1] 经营业绩 - 2024年销售整车2907辆同比增长66.40%,销售车桥91.64万支同比增长19.57%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75亿元同比增长8.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1.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77.78万元 [2] - 2025年一季度顺利实现"摘帽"并获得氢燃料电池客车资质 [1] 战略发展 - 坚持以汽车整车与底盘系统为战略方向,坚持"双轮"驱动,开拓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4] - 聚焦核心产品和业务,重塑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形成"三链协同"新局面 [4] - 由传统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实现高质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4] - 近期与吉利远程、丹东国投签订合作协议,围绕新能源汽车、醇氢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2] 运营管理 - 全力开拓订单,研发新产品,增加产能利用率,摊薄固定成本,改善毛利率,降本增效 [3] - 面临新能源产品研发及投产带来的营运资金压力 [5] - 推进面向实控人的增发融资计划,拟募集资金3.3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5] - 增发事项已获股东会审议通过,尚需上交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 [5]
曙光股份:全力开拓订单 愿与产业链优秀公司开展合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6-17 17:57
公司概况 - 曙光股份产品涵盖汽车整车(大中型客车、皮卡、轻客、特种改装车)及汽车车桥与零部件(五大平台、十个系列、100多种产品)[1] - 公司构建自主研发产品平台 坚持汽车整车与底盘系统为战略方向 推行"双轮驱动"策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2] - 公司推动由传统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通过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实现"三链协同"[2] 经营业绩 - 2024年整车销量2907辆(同比+66.40%) 车桥销量91.64万支(同比+19.57%) 营收14.75亿元(同比+8.20%) 净利润-3.41亿元[2] - 2025年Q1营收3.62亿元(同比+1.49%) 净利润-7277.78万元 同期整车销量392辆(同比-50%) 其中3月销量230辆(同比-38.99%)[3] - 公司2025年Q1实现"摘帽" 并获氢燃料电池客车资质[4] 市场布局 - 海外市场聚焦非洲、中东、中亚、南美、东亚及韩国 皮卡采用经销商模式 客车采用直营模式[2] - 车桥及零部件主攻国内传统战略客户、新能源市场及造车新势力[2] - 与吉利远程、丹东国投合作 涉及醇氢电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及醇氢生态体系建设[4] 资本运作 - 2024年11月拟向实控人梁梓定增募资3.3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发行后实控人持股比例将显著提升(原持股14.49%)[4] - 定增议案已获股东会通过 需上交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后方可实施[5] 生产与研发 - 公司定义非完整车辆为含车架、动力系统等但需进一步制造的单元 当前出口订单涉及客车非完整车辆生产[3] - 管理层正全力开拓订单 研发新产品 提升产能利用率以摊薄固定成本 改善毛利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