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固态电解质

搜索文档
厦钨新能(688778):消费提振利好钴酸锂 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新浪财经· 2025-08-28 20:38
财务业绩 - 25H1公司实现营收75.3亿元,同比增长18.0%,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27.8%,扣非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32.2%,毛利率10.0%,同比提升0.48个百分点,净利率14.1% [1] - 25Q2公司营收45.6亿元,同比增长47.8%,环比增长53.1%,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47.6%,环比增长63.0%,扣非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53.0%,环比增长60.9%,毛利率10.3%,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但环比提升0.7个百分点,净利率4.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但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 [1] - 公司盈利能力自24Q3持续修复,ROE和ROA分别环比提升0.8和0.5个百分点 [2] 业务运营 - 25H1钴酸锂出货量2.88万吨,同比增长57%,预计Q2出货近1.7万吨,环比高增34%,受益于国家换机补贴政策和3C消费设备AI功能带电量提升带来的需求增长 [1] - 25H1三元及铁锂正极材料出货3.19万吨,同比增长21%,公司已调整生产策略优先满足钴酸锂生产出货,雅安一期铁锂项目处于爬坡阶段,二期产能推进建设 [1] - 钴价驱动带来的涨价效应使钴酸锂业务业绩贡献显著 [1]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NL新材料消费应用产品25年定型,26年逐渐放量 [2] -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形成稳定生产供货,硫化锂工艺采用独特气相法,依托集团优势克服生产核心难点,积极配合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推进全固态电池落地 [2] - 补锂剂已通过3C头部客户初测 [2] 行业地位与前景 - 公司是全球钴酸锂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携手下游龙头研发出平台性技术"NL结构",26年有望在消费场景放量,大幅提升盈利能力 [2] - 公司具备全球独特的气相法硫化锂制备工艺,高效、低成本地克服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的核心卡点,未来将充分受益 [2]
欧美日韩围剿中国固态电池!国内2大技术路线反超(附66页PPT)
材料汇· 2025-07-31 23:31
锂电池技术发展路径 - 锂金属电池因枝晶问题导致安全性隐患,发展停滞 [3][4] - 液态锂离子电池采用嵌入式材料替代锂金属负极,1991年实现商业化 [6] - 固态锂电池通过替代电解液解决枝晶问题,2011年硫化物电解质突破后受关注 [7] 固态电池优势 - 能量密度:固态电解质可适配高电压正负极材料,理论能量密度超500Wh/kg [11][13] - 安全性:固态电解质不可燃,热稳定性高,避免漏液和热失控 [12] - 结构简化:无需冷却系统,减少非活性材料使用,提升体积能量密度 [12] 技术路线对比 - 液态锂离子电池:成熟度高,能量密度250-300Wh/kg,寿命1000次+ [13] - 半固态电池:保留5-10%液态电解液,能量密度350Wh/kg,过渡方案 [10][13] - 全固态电池:零液态电解液,能量密度500Wh/kg,寿命2000次+ [13][14] 产业化进展 - 半固态电池:国内厂商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计划2024-2025年量产 [21][22] - 全固态电池:分三阶段发展,2035年目标能量密度超500Wh/kg,寿命超10000次 [14][16] - 车企布局:蔚来、上汽、东风等已推出半固态电池车型,续航突破1000km [22][30] 电解质材料 - 硫化物:离子电导率最高(10⁻³-10⁻² S/cm),但成本高且空气稳定性差 [43][50] - 氧化物: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但界面阻抗大 [56][58] - 聚合物:柔韧性佳,成本低,但室温电导率低,需高温运行 [61][64] 全球竞争格局 - 日本:聚焦硫化物路线,丰田计划2027-2028年量产 [33][36] - 韩国:LG、三星SDI等联盟开发硫化物/聚合物路线,目标2030年商业化 [35] - 欧美:车企投资Solid Power等初创公司,主攻聚合物/氧化物路线 [37][38] 应用场景 - 电动汽车:半固态电池2024年渗透率不足0.25%,2030年或成主流 [29] - 消费电子:vivo折叠屏手机采用半固态电池,支持-30℃低温运行 [30] - 低空经济:eVTOL需能量密度超500Wh/kg,半固态电池为优选方案 [28][30] 政策支持 - 中国:2025年目标能量密度400Wh/kg,2030年达500Wh/kg [40] - 美国:2030年目标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能量密度500Wh/kg [40] - 日韩:政府补贴研发,计划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用 [33][35]
QuantumScape固态电池获里程碑式进展,关注氧化物电解质方向投资机会
江海证券· 2025-06-27 10: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固态电池公司QuantumScape取得里程碑式进展,成功将Cobra隔膜制造工艺整合进基准电池产品生产中,该技术是陶瓷隔膜制造领域重大突破,热处理速度提高约25倍,能减少固态电池整体生产占地面积和时间,为商业化奠定基础 [6] - QS深度绑定大众集团,深耕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路线,其QSE - 5 B样固态电芯已小批量生产并交付,具备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等优势,技术采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无锂负极设计等 [8] - 传统锂电材料企业积极储备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建议关注布局氧化物电解质的三祥新材,固态电解质膜的星源材质、恩捷股份和长阳科技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表现 - 近十二个月行业相对收益1个月为3.52%、3个月为 - 0.17%、12个月为19.56%;绝对收益1个月为5.74%、3个月为0.51%、12个月为32.94% [4] QS公司情况 - QS由斯坦福大学团队孵化,大众汽车两度投资成最大股东,2019年在纽交所上市 [8] - QS的QSE - 5 B样固态电芯容量5Ah,能量密度达844 Wh/L或301 Wh/kg,具备10C放电能力,45°C下12至15分钟可完成10%至80%快速充电, - 30°C环境可正常工作 [8] - QS固态电池技术采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以LLZO石榴石型氧化物为主要成分,使用无锂负极设计和陶瓷与正极有机凝胶电解质结合的隔膜材料 [8] 传统锂电材料企业情况 - 三祥新材以自产氧化锆为原料合成固态电解质粉体,氧化物电解质已送样测试,中试生产线在规划建设 [8] - 星源材质在2025德国电池展发布面向未来技术储备,聚合物电解质隔膜与刚性骨架产品为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8] - 恩捷股份成立控股子公司湖南恩捷,研发的全固态硫化物电解质膜产品在薄度、离子电导率、机械强度方面有显著优势,薄度最低小于30μm,室温离子电导率达2mS/cm [8] - 长阳科技开发的电解质基膜产品孔隙率≥85%、孔径85 - 100nm、可压缩性≥50%,用于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电池时离子电导率领先同行一个数量级,能解决碳硅负极或锂金属负极膨胀问题 [8]
全固态电池工艺与设备探讨专家会
2025-06-10 23:2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全固态电池行业 - **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蔚来、吉利、丰田、三星、清陶、蓝科、蓝讯、Ampriu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政策支持**:2024年5月工信部启动60亿全固态电池研发专项基金,支持六家企业研发,宁德时代获近半资金约20多亿,是一次性专项资金支持,近期无额外国家层面基金,地方政府有多种支持[1][2][5] 2. **技术进展** - 全固态电池处实验室阶段,无实际产线,企业探索材料组合与应用,有中试线用于样品制作和工艺摸索[4] - 国内以硫化物路线为主,氧化物路线有高稳定性和宽温范围优势,未来或发展[6] - 固液混合路线有低电导率和差接触界面问题,氧化物适半固态,硫化物电导率高但成本高、有安全隐患[7] 3. **企业进展** - 宁德时代获资金后组建千人团队研发硫化物样品电芯,项目重学术探索[1] - 上汽智己L6采用半固态方案,续航达1000公里,但倍率和针刺测试未全达标[1][9] - 清陶计划在成都扩15GWh半固态电池产能用于储能,投资60亿,时间未明,研发方向含氧化物半固态和全固态技术[29][30] 4. **成本与应用** - 半固态硫化物与宁德时代811售价相近,BOM成本高约7%,每瓦时约1元,pack层面电芯约5毛6到5毛8[12] - 半固态技术接近液态技术,但BOM成本略高,能量密度提升有限,倍率性能低,循环寿命差,限制动力及储能领域大规模应用[13] 5. **技术路线选择** - 大厂选硫化物路线实现长远目标,初创或科创公司推半固态氧化物方案满足市场需求[8] - 氧化物全固态技术因低电导率和接触界面问题进展慢,全固态技术挑战大[10] 6. **制造工艺与设备** - 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含干法涂布、干混、干纤维化和致密化等步骤,固态电池适合软包封装[16][17] - 干法工艺成熟后可用于各类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干湿法工艺有区别,全固态电池用固态隔膜[18][22] 7. **负极与集流体** - 锂金属负极与氧化物全固态适配度高,但因活泼性项目多转向硅碳负极,全硅路线有潜力[23] - 固态电池对集流体附着力和阻抗有要求,有多种解决方案[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丰田原计划2027年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后推迟到2030年[5] 2. 氧化物电解质可加聚合物和卤化物解决电导率和接触界面问题,但聚合物常温结晶、卤化物成本高[11] 3. 量产产品未掺杂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研发尝试多种方法提高导电率,具体掺杂比例未固定[23] 4. 上汽与青岛合作富锂锰基体系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下半年发布产品,为名爵准备10万辆车产能[27][28] 5. 清陶全固态电芯能量密度超700瓦时每公斤、容量达120安时,但循环寿命仅几十圈[31] 6. 固态电池研发需解决适配性问题,增加原位固化设备,开发新型等压设备,预计2028年前无全固态电池问世[33] 7. 等离子体稳压设备未用于锂电池领域,现有等压设备不满足锂电池高精度要求[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