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可转债
搜索文档
多路资本出手驰援,缓解银行转债到期压力
证券时报· 2025-10-14 16:25
浦发银行可转债到期与资本运作 - 浦发银行500亿元规模可转债进入到期兑付倒计时,多路资本通过战略增持、可转债转股等方式缓解其到期压力 [1] - 浦发银行于2019年10月底发行总额500亿元可转债,期限6年,到期日为2025年10月28日 [3] 主要资本方增持详情 - 中国移动于10月13日将其持有的5631.45万张浦发可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4.50亿股,持股比例由17.00%增加至18.18% [4] - 东方资产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可转债转股增持,截至9月29日持股数量增至10.73亿股,持股比例为3.44%,另持有可转债860万张 [5] - 信达投资于6月27日将其持有的近1.18亿张浦发转债转为普通股,占转股后总股本的3%以上 [5] 资本运作对银行的影响 - 可转债成功转股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多路资本增持转股直接降低了浦发转债到期偿付压力,并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 [7] - 类似案例中,中国华融在光大转债最后转股日将所持全部1.4亿张转债转为光大银行普通股,转股后持股占比7%以上,成为主要股东 [7] 银行可转债市场趋势 - 今年以来多只银行转债以强赎或到期赎回方式退出,全市场仅剩5只银行转债存续,规模大幅收缩 [9] - 金融行业可转债规模从2024年末的2063.30亿元下降至目前的1237.15亿元 [9] - 银行转债发行持续低迷,因发行周期长、正股表现一般且转股效率不高,影响了上市银行的发行意愿 [9]
中国移动转股增持浦发银行至18.18%,助力补充核心资本
南方都市报· 2025-10-14 13:37
中国移动可转债转股事件 - 2025年10月13日,中国移动将其持有的5631.45万张浦发银行可转债转换为4.50亿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由17.00%增至18.18% [1][2] - 此次权益变动属于增持,不触及要约收购,不会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 [2] - 中国移动表示,转换可转债有利于浦发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并能让其更好地分享浦发银行的经营成效 [1][2] 浦发银行可转债发行背景与条款 - 浦发银行于2019年10月公开发行500亿元可转债,每张面值100元,共计5亿张 [3] - 可转债转股期为2020年5月4日至2025年10月27日,募集资金在转股后将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3] - 除中国移动外,信达投资于2025年6月27日将其持有的约1.18亿张可转债转股,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也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转股形式增持公司股份 [4] 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8%,资本充足率为13.55% [4] - 同期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行业均值分别为10.93%、12.46%和15.58% [4] - 机构选择将可转债转股,有助于缓解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行业均值的压力 [4] 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的业务关联 - 中国移动是浦发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2] - 2025年7月,浦发银行发布公告,拟为中国移动核定20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 [2]
中国移动转股增持浦发银行至18.18% 助力补充核心资本
南方都市报· 2025-10-14 13:37
股权变动与股东增持 - 中国移动于2025年10月13日将其持有的56,314,540张浦发银行可转换债券转换为450,156,195股公司普通股 [2] - 此次转股后,中国移动对浦发银行的持股比例由17.00%增加至18.18% [1][2] - 本次权益变动属于增持,不触及要约收购,不会导致公司第一大股东发生变化,中国移动仍为第二大股东 [2] 可转债条款与资本补充 - 浦发银行于2019年10月公开发行50,000万张可转债,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500亿元 [3] - 可转债转股期为2020年5月4日至2025年10月27日,募集资金在转股后将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3] - 可转债转股有助于浦发银行补充其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1][2] 机构转股动向与资本状况 - 除中国移动外,信达投资于2025年6月27日将其持有的117,852,490张可转债转为公司A股普通股 [4]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也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可转债转股增持公司股份,截至9月29日持股比例为3.44% [4] - 截至2025年6月末,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1%,低于同期商业银行10.93%的行业平均水平 [4] 战略合作与业务关联 - 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存在业务联系,2025年7月公司拟为中国移动核定20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 [2] - 机构选择转股反映出股东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通过转股传递信心以稳定市场预期 [4]
又有银行转债或触发强赎
证券时报· 2025-06-23 23:12
银行转债加速转股退出 -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多只银行转债触发强赎条款退出市场,包括苏行转债、成银转债、杭银转债、南银转债和中信转债 [2][7][8] - 若齐鲁转债触发赎回条款,市场上存续的银行转债将仅剩7只,稀缺性凸显 [7][8] - 中信证券统计显示,随着银行股价上涨,今年可能有约1000亿元的银行转债完成转股 [8] 齐鲁转债强赎进展 - 齐鲁银行公告显示,6月3日至6月23日已有10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的130%,若未来15个交易日内再有5个交易日达标,将触发赎回条款 [4] - 齐鲁转债转股价从5 14元/股下调至5 00元/股,触发价调整为6 50元/股 [4][9] - 截至公告日,齐鲁转债未转股余额为60 87亿元,未转股比例76 09% [4] 银行转债发行与资本补充 - 银行发行转债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转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 [2][11] - 兴业证券指出,银行普遍对促转股有强烈诉求,且在接近赎回线前不会过度压制正股股价 [11] - 浦发银行500亿元可转债将于10月27日到期,公司表示将夯实转股基础 [8] 转股价格调整与市场影响 - 多家银行因分红方案落地下调转股价,如齐鲁转债转股价下调14分至5 00元/股,缩短与赎回触发价的距离 [9] - 市场分析认为,优质银行转债规模缩量可能导致非理性追高,需关注政策变动对新上市转债的冲击 [11]
又有银行转债或触发强赎
证券时报· 2025-06-23 23:01
齐鲁转债或触发强赎 - 齐鲁银行股票自6月3日至6月23日已有10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格5.00元/股的130%(即6.50元/股),若未来15个交易日内再有5个交易日满足条件将触发赎回条款 [1][4] - 齐鲁转债发行总额80亿元,票面利率逐年递增(0.20%-3.00%),期限6年,当前未转股余额60.87亿元,未转股比例76.09% [5][6] - 公司已下调转股价格从5.14元/股至5.00元/股,缩短与赎回触发价距离 [10] 银行转债批量退出市场 - 2023年已有5只银行转债退出(苏行/成银/杭银/南银转债触发强赎,中信转债到期),若齐鲁转债被强赎则存续银行转债仅剩7只 [2][9] - 浦发银行500亿元可转债将于10月27日到期,当前股价已超转股价12.92元 [9] - 中信证券预计2023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可能完成转股 [10] 银行转债促转股逻辑 - 银行发行可转债核心目的是通过转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因此促转股意愿强烈 [2][13] - 历史上银行转债在股价低迷时需引入"白衣骑士"实现退出,当前股价上涨直接提升强赎概率 [12][13] - 转股价格下调(如齐鲁银行案例)及分红方案落地进一步增加强赎触发概率 [10] 市场影响与趋势 - 银行转债退出加速导致优质转债规模缩量,可能引发市场对剩余品种的非理性追高 [13] - 银行股持续上涨是推动转债退出的主要动力,兴业证券指出银行在接近赎回线前对正股压制较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