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银转债
icon
搜索文档
“巨无霸”谢幕!银行转债仅余6只,市场将重构?
国际金融报· 2025-10-27 23:49
浦发转债转股完成与摘牌 - 浦发转债于10月27日迎来最后一个转股日,并于10月28日从上交所摘牌,成为可转债历史上首个500亿元的“巨无霸”项目 [2] - 截至10月27日收盘,浦发转债转股比例高达99.67%,未转股比例仅为0.33%,远超市场预期 [2] - 浦发转债发行总额为500亿元,截至10月24日未转股余额为1.64亿元,转股工作基本完成 [4] 推动转股的关键因素 - 中国移动通过可转债转股形式多次增持浦发银行普通股,转股价格为12.51元/股,转股后其持股比例增加至18.18% [4]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可转债转股增持股份,截至9月29日持有普通股10.73亿股(持股比例3.44%)及可转债860万张 [5] - 信达投资通过信丰1号资管计划累计增持1.18亿张浦发转债,占发行总量的23.57% [5] - 浦发银行管理层通过业绩改善、释放转股信号及优化股价条件,清晰安排转股节奏,推动转股落地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5] 银行可转债市场现状 - 浦发转债摘牌后,市场上仅剩6只银行可转债,分别为紫银转债、上银转债、兴业转债、重银转债、常银转债和青农转债 [7] - 除兴业转债转股比例近20%外,其余5只可转债的未转股比例均在99.89%以上,转股情况冷热不均 [7][8] - 2023年是银行可转债密集摘牌年,年初至今已有成银转债、苏行转债、中信转债、杭银转债、南银转债等多只完成转股或强制赎回而退市 [7] 市场冷热不均原因与后市展望 - 银行转债转股情况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正股表现,表现强势的银行股其转债更容易触发强赎实现转股 [8][9] - 银行可转债市场规模短期内可能持续收缩,因大量转债已退市且暂无大型金融转债发行计划补充,同时若正股股价无法提升,低转股率问题将延续 [9] - 银行转债大规模退出将引发转债市场重构,作为“固收+”基金偏爱的底仓资产,其退出将迫使资金流向公用事业、消费类、优质国企或绩优科技成长型转债以填补低波资产缺口 [9]
“白衣骑士”频登场、多数仍陷转股难 银行可转债背后“冰火两重天”
北京商报· 2025-10-16 22:47
银行可转债市场分化格局 - 10月银行可转债市场呈现显著“冷热不均”态势,全市场超半数存续银行可转债转股率近乎0%,而浦发银行500亿元转债在到期前实现超七成转股率 [1] - 市场分化体现为优质银行依托机构增持和基本面支撑实现主动转股突围,而中小银行则受困于正股“破净”及投资者信心不足导致被动承压 [1] - 分析认为未来银行可转债转股率将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格局,不同类型银行的转股能力与资本补充路径将显著差异 [1][8] 浦发银行高转股率案例 - 截至10月15日,“浦发转债”累计转股金额达382.51亿元,累计转股股数30.28亿股,转股比例占发行总量的76.5016% [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将所持5631.454万张浦发转债全部转为普通股,合计4.5亿股,持股比例从17.00%升至18.18% [2]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可转债转股增持,截至9月29日持股数量增至10.73亿股,持股比例为3.44%,另持有可转债860万张 [2] - 信达投资通过“3天闪电操作”在6月27日完成转股,合计转股股数约9.12亿股,推动浦发银行普通股总股本增至302.64亿股 [3] - 机构增持被视为在银行股估值低位“低价”入股优质股份行的机会,既能获得稳定股息,也可分享未来估值修复红利 [3] 成功触发强赎退出的银行案例 - 年内已有5家银行的可转债通过强赎实现退出,累计涉及发行总额达560亿元 [4] - 齐鲁银行转债因正股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的130%而触发强赎,于8月8日最后交易并摘牌 [4] - 南京银行“南银转债”于7月18日摘牌,杭州银行“杭银转债”以99.96%的转股率完成强赎 [4][5] - 成都银行“成银转债”和苏州银行“苏行转债”分别于2月和3月摘牌,转股率分别高达99.94%和99.93% [5] - 中信银行400亿元“中信转债”虽未触发强赎,但控股股东中信金控在到期前将所持263.88亿元转债全部转股,大幅减轻兑付压力 [5] 转股率低迷的银行现状与原因 - 目前全市场存续的7只银行可转债中,除浦发转债、兴业转债外,其余5只转股率均接近0% [5] - 上海银行200亿元可转债截至2025年9月30日累计仅2217.40万元完成转股,占发行总量比例仅为0.1109% [5] - 转股率低迷核心原因包括正股价格长期低于转股价导致转股即面临账面亏损,以及转股价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的规定使多数“破净”银行股失去转股价下修空间 [6] - 机构投资者偏好将银行可转债作为稳健型资产配置而非博取转股收益,银行自身经营基本面不佳也削弱投资者转股意愿 [6] - 转股率长期偏低直接制约银行通过可转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能力,影响信贷投放和风险缓冲空间,对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底线的银行压力尤甚 [6] 提升转股能力与资本补充路径建议 - 转股困难的银行需从三方面着力:改善经营基本面以增强正股吸引力和市场信心;结合自身定位优化区域布局培育新增长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时推动转股价下修并加强投资者沟通 [7] - 在可转债市场分化加剧背景下,单一依赖可转债补充资本的路径已显局限,需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方式 [8] - 国有大行与优质股份行可能通过股价修复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高转股率,而大多数中小银行因区域经济承压及估值修复乏力,转股率可能持续低迷 [8] - 对于经营状况较弱、未达可转债发行标准的银行,可通过发行永续债或补充二级资本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9]
浦发银行500亿元转债进入转股倒计时 三大“白衣骑士”接踵而至
华夏时报· 2025-10-16 08:23
浦发银行可转债转股进展 - 中国移动于10月13日将持有的5631万张浦发转债转为4.5亿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由17.00%增加至18.18% [2] - 此前,信达资产和东方资产亦通过转股或增持成为重要股东,东方资产持有浦发银行3.44%股权,成为第五大股东 [2] - 截至公告时,浦发转债未转股余额约为186亿元,占500亿元发行总量的37%,转债溢价率约为8% [2] 浦发转债到期压力与资本充足率 - 浦发银行500亿元可转债将于10月28日到期摘牌,若剩余186亿元转债未能转股,公司需以现金兑付,将直接消耗银行资本 [4] - 截至2025年6月末,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1%,接近8%的监管红线,转债成功转股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5] - 实现全部转股需正股价格上涨,转股盈亏平衡股价为13.82元,强赎触发价需达到转股价的130%,目前正股需再上涨约30% [6] 可转债市场整体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121只可转债摘牌,总规模达2142亿元,创历史新高,包括多只大型银行转债如中信转债(400亿元) [9] - 2025年新发可转债33只,合计规模为497.5亿元,远低于摘牌规模,市场总规模可能降至6000亿元以下并持续一段时间 [10][11] - 9月以来可转债发行审核提速,但新发主体以科创板及科技行业公司为主,缺乏银行类大体量品种的补充 [10][11] 股价表现与转股条件 - 10月13日浦发银行股价大涨5.66%至12.51元/股,该价格为其转债转股的下修价,10月14日继续上涨至12.77元 [4] - 转债当前价格为110.445元,面值需跌至102.6元左右才能提高投资者转股意愿,两周内实现全部转股概率不高 [6] - 东方资产举牌后,浦发银行股价不确定性下降,主要股东转股预计将缓解潜在卖压 [7] 行业政策与未来发行展望 - 监管层鼓励银行通过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及可转债等多渠道补充资本,以支持信贷投放和经济增长 [12] - 未来可转债发行节奏预计保持常态化,但由科创及高端制造企业主导,难以再现大型金融转债主导的情况 [11] - 市场利率处于低位、流动性充裕,为银行重启发债融资提供窗口,四季度或明年初部分银行可能重启融资计划 [12]
鑫闻界丨中国移动增持了这家银行
齐鲁晚报· 2025-10-15 11:09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10月14日A股银行板块发力,银行ETF(512800)场内价格上涨2.41% [1] - 自去年9月以来A股银行板块快速上扬 [2] 主要股东增持行动 - 中国移动于10月13日将其持有的5631万张浦发银行可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4.5亿股,持股比例由17.00%增加至18.18% [1] - 截至6月末,中国移动合计持有9085.323万张浦发转债,转股后手中仍有部分可转债尚未完成转股 [1]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普通股及可转债转股的形式增持浦发银行股份,截至9月29日持有10.73亿股普通股及860万张可转债 [1] - 信达资产于6月27日将其持有的近1.18亿张浦发转债转为普通股9.12亿股,成为该行主要股东 [1] 银行可转债转股动态 - 成都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银行可转债因触发强赎条款而完成摘牌,包括成银转债、苏行转债、南银转债、杭银转债、齐鲁转债 [2] - 中信转债于今年3月到期兑付摘牌 [2] - 浦发转债将于10月28日在上交所摘牌 [2]
成都银行: 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7 00: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2.70亿元,同比增长5.91% [1] - 营业利润78.68亿元,同比增长6.90%;净利润66.17亿元,同比增长7.29% [1] - 基本每股收益1.57元,稀释每股收益1.56元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94%,较去年同期下降1.08个百分点 [2] 资产负债规模 - 总资产13,722.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77% [1][8]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834.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0% [1] - 吸收存款983.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2% [1] - 总负债12,836.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6% [1] 资产质量指标 - 不良贷款率0.66%,与上年末持平 [3] - 拨备覆盖率452.65%,较上年末下降26.64个百分点 [3] - 贷款拨备率2.98%,较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 [3] -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0.25%,关注类贷款迁徙率15.76% [3] 资本充足状况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1%,一级资本充足率9.18% [3] - 资本充足率13.13%,杠杆率6.26% [3] -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832.12亿元,资本净额1,269.69亿元 [3] - 风险加权资产9,667.20亿元,其中信用风险加权资产9,131.28亿元 [3] 流动性管理 - 流动性覆盖率216.79%,较上年末提升5.70个百分点 [3] - 净稳定资金比例115.78%,流动性比例95.44% [3] - 存贷比88.27%,较上年末上升0.94个百分点 [3] - 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1,512.14亿元 [3] 业务结构分析 - 公司贷款和垫款689.64亿元,个人贷款和垫款143.77亿元 [2] - 定期个人存款452.98亿元,活期公司存款222.09亿元 [2] - 定期公司存款215.76亿元,活期个人存款54.88亿元 [2] 重大事项进展 - 完成江苏宝应锦程村镇银行62%股权转让 [6] - "成银转债"提前赎回完成,累计转股比例99.99% [6] - 获准雅安分行开业及四川名山锦程村镇银行解散 [7] - 可转债转股价格12.23元/股 [6]
银行股“牛市”:转债触发强赎潮,有股东错失增持良机
券商中国· 2025-07-09 22:10
银行股市场表现 - 银行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20.54%,近20只银行股屡创新高 [1] - 银行股可转债迎来强赎潮,两只转债本月摘牌退出资本市场 [2] - 有银行股东因股价持续超过增持价格上限,增持计划期限过半仍未成功增持 [2] 银行可转债动态 - 南京银行南银转债将于7月14日最后交易,7月17日最后转股日,7月18日摘牌 [3] - 杭州银行150亿元杭银转债已于7月7日完成市场化转股和摘牌 [4] - 南银转债因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高于转股价130%触发赎回条款 [4] - 杭银转债因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突破转股价130%阈值触发强制赎回 [4] - 成银转债、苏行转债分别于2月、3月摘牌,转股率均超99.9% [5] - 齐鲁转债已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全市场仍有7只银行转债存续 [5] - 浦发转债尚有4个月到期,多家银行股价贴近可转债转股价1.3倍 [5] 股东增持计划受阻 - 成都银行实控人控制的股东增持计划期限过半仍未增持,因股价持续超过上限 [6][7] - 增持价格上限为17.59元/股,拟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1.878%,不低于0.939% [8] - 成都银行股价5月8日已达17.65元,超过增持价格上限 [9] - 股东将继续根据股价波动及市场趋势择机实施增持计划 [10]
银行转债存量“缩编”机构底仓资产如何腾挪
中国证券报· 2025-07-09 04:50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年初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带动多只银行转债加速转股并摘牌,如杭银转债7月7日摘牌,南银转债将于7月18日摘牌 [1] - 中信证券测算今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完成转股,叠加发行节奏放缓,市场整体规模将缩量 [2] - 截至7月8日可转债总存量为6646.47亿元,较年初减少689.75亿元,天风证券预计下半年规模或缩减至6000亿元以下 [3] 银行转债退场影响 - 银行转债转股有助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降低资本补充压力,支撑风险资产投放 [2] - 相较于增发、配股等传统方式,可转债转股操作成本较低,性价比高 [2] - 银行转债退出加剧可转债市场供需缺口,提升存量银行转债投资价值,影响机构配置策略 [3] 机构配置情况 - 可转债因"债底保护+股票期权"特点成为资管机构重要配置品种,提升投资组合收益表现 [3] - 某银行系险企可转债仓位中银行转债占比近40% [4] - 某信托公司可转债投资占比30%-70%,银行转债占其可转债投资比例8%-12% [4] - 某股份行理财公司配置可转债规模约40亿元,占比0.4% [5] - 某公募基金"固收+"产品可转债仓位占28% [5] 替代资产探索 - 银行转债缩量后,机构关注转债ETF、生猪光伏大盘转债、公共事业建筑建材等低波稳健品种 [6] - 部分机构考虑增加REITs和行业主题ETF配置 [6] - 低价债性转债(价格115元以下)可能成为替代选择 [6] 市场供需展望 - 供给端持续收缩,需求端显著扩张,供需矛盾加剧或促使可转债估值易上难下 [7] - 机构在资产荒背景下不会轻易减仓,等待估值上行机会 [7] - 股性转债在股市向好时可能迎来"正股上涨+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7]
又一银行可转债,触发强赎!
券商中国· 2025-07-05 07:08
齐鲁转债触发强赎 - 齐鲁银行A股自6月3日至7月4日期间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5元/股的130%(即6.5元/股),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2] - 7月4日齐鲁银行股价报收6.52元/股,为连续第5个交易日满足强赎条件 [1] - 齐鲁银行董事会已审议通过提前赎回议案,将以100元/张票面价加当期应计利息强制赎回未转股债券 [4] - 截至6月30日仍有53.39亿元齐鲁转债未转股,占发行总量80亿元的66.74% [5] 银行可转债市场动态 - 杭州银行同日公告将提前赎回"杭银转债",赎回价100.4932元/张,7月7日摘牌 [1] - 去年9月以来A股银行板块上涨促使成都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银行转债触发强赎,涉及总额480亿元 [11] - 成银转债和苏行转债转股率分别达99.94%和99.93% [12] - 中信转债3月到期兑付,摘牌时转股率99.86%,控股股东曾提前转股263.88亿元减轻兑付压力 [13][14] - 当前市场除齐鲁、南银、杭银转债外仍有7只银行转债存续,浦发转债剩余4个月到期 [14] 可转债转股机制与影响 - 银行可转债需成功转股才能全部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否则需兑付本息 [8] - 当正股股价持续高于转股价时可能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通常为转股价1.3倍),推动投资者转股 [9][10] - 齐鲁转债初始转股价5.87元/股,后调整为5元/股 [6] - 转股后能有效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7] - 可转债因融资成本低、无主体资质约束等特点受"破净"银行青睐 [15]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偏好 - 齐鲁银行股价年内累计上涨22.08%,7月4日齐鲁转债报收129.888元/张 [3][5] - 银行转债因信用资质强、抗风险属性显著、股息率突出等特点受投资者青睐 [15] - 常熟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股价已接近转股价1.3倍水平 [14]
又有银行转债或触发强赎
证券时报· 2025-06-23 23:12
银行转债加速转股退出 -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多只银行转债触发强赎条款退出市场,包括苏行转债、成银转债、杭银转债、南银转债和中信转债 [2][7][8] - 若齐鲁转债触发赎回条款,市场上存续的银行转债将仅剩7只,稀缺性凸显 [7][8] - 中信证券统计显示,随着银行股价上涨,今年可能有约1000亿元的银行转债完成转股 [8] 齐鲁转债强赎进展 - 齐鲁银行公告显示,6月3日至6月23日已有10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的130%,若未来15个交易日内再有5个交易日达标,将触发赎回条款 [4] - 齐鲁转债转股价从5 14元/股下调至5 00元/股,触发价调整为6 50元/股 [4][9] - 截至公告日,齐鲁转债未转股余额为60 87亿元,未转股比例76 09% [4] 银行转债发行与资本补充 - 银行发行转债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转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 [2][11] - 兴业证券指出,银行普遍对促转股有强烈诉求,且在接近赎回线前不会过度压制正股股价 [11] - 浦发银行500亿元可转债将于10月27日到期,公司表示将夯实转股基础 [8] 转股价格调整与市场影响 - 多家银行因分红方案落地下调转股价,如齐鲁转债转股价下调14分至5 00元/股,缩短与赎回触发价的距离 [9] - 市场分析认为,优质银行转债规模缩量可能导致非理性追高,需关注政策变动对新上市转债的冲击 [11]
转债周度专题:底仓转债持续缩圈后-20250615
天风证券· 2025-06-15 16: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银行等金融类优质底仓转债持续缩圈叠加新券供给紧张 中大型类底仓转债有望受益于资金外溢趋势 建议结合转债信用资质、剩余期限及条款博弈等筛选标的 关注6月不下修区间到期且剩余规模较高、剩余期限小于2年的转债 [1][11] - A股市场估值有所回升但仍偏底部 风险溢价比有配置性价比 国内经济基本面与资金面弱共振有望逐步开启 转债发行压力不高 股市回暖驱动转债估值抬升 需警惕估值回调风险 关注下修博弈空间、强赎风险及临期转债短期博弈机会 [14] - 行业上关注热门主题、内需方向、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相关板块及军工行业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转债周度专题与展望 底仓转债持续缩圈后 - 今年已有4只银行转债公告提前赎回、1只到期 截至6月13日 银行转债缩量至1519.61亿元 较年初降约390亿元 杭银、南银转债尚有57亿元将转股或赎回 年内还有500亿元浦发转债到期退市 [1][9] 周度回顾与市场展望 - 本周市场涨跌互现 整体回调 周一、周三上行 多数申万行业收涨 周二、周四及周五回调 [14] - A股市场估值回升但仍偏底部 风险溢价比有配置性价比 出口订单反弹使5月PMI窄幅回暖 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措施有望提振内需 出口增速或回落 国内经济基本面与资金面弱共振有望开启 [14] - 考虑再融资政策等 后续转债发行压力不高 股市回暖使转债增量资金回流驱动估值抬升至历史高位 需警惕估值回调风险 关注下修博弈空间、强赎风险 适当关注临期转债短期博弈机会 [14] - 行业关注热门主题、内需方向、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相关板块及军工行业 [15] 转债市场周度跟踪 权益市场收跌 金属等顺周期走强 - 本周权益市场主要指数收跌 万得全A跌0.27% 上证指数跌0.25% 深证成指跌0.60% 创业板指涨0.22% 市场风格偏向大盘成长 [18] - 13个申万行业指数上涨 18个下跌 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农林牧渔领涨 涨幅分别为3.79%、3.50%、1.62% 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和建筑材料居跌幅前三 跌幅分别为4.37%、3.26%、2.77% [20] 转债市场收跌 百元溢价率小幅下降 - 本周转债市场收跌 中证转债跌0.02% 上证转债跌0.03% 深证转债跌0.02% 万得可转债等权跌0.32% 万得可转债加权跌0.01% [23] - 本周转债日均成交额增加 日均成交额为692.98亿元 较上周日均增加52.23亿元 周内成交额合计3464.89亿元 [23] - 转债行业层面 11个行业收涨 18个行业收跌 农林牧渔、非银金融和公用事业涨幅前三 分别为1.25%、0.69%、0.51% 通信、传媒和机械设备领跌 [25] - 对应正股层面 10个行业收涨 19个行业收跌 农林牧渔、有色金属和钢铁涨幅前三 分别为4.51%、3.24%、2.31% 通信、传媒和计算机领跌 [25] - 多数个券下跌(312只/470只) 周涨幅前五转债为金陵转债、锦鸡转债、海波转债、联得转债、志特转债 周跌幅前五转债为正裕转债、华体转债、豪美转债、天阳转债、奥飞转债 周成交额前五转债为金陵转债、利民转债、天阳转债、锦鸡转债、东时转债 [26][28] - 低价转债数量减少 转债价格中位数下降 本周五全市场转债价格中位数收报120.92元 较上周末跌0.84元 [31] - 本周末按存量债余额加权的转股价值均值为89.91元 较上周末减0.37元 全市场加权转股溢价率为47.61% 较上周末升0.71pct 全市场百元平价溢价率水平为20.63% 较上周末降0.11pct 处于2017年以来50%分位数水平以上 [35] - 全市场转债的隐含波动率中位数为28.40% 较上周降0.26pct 偏债型转债的纯债溢价率4.11% 较上周降0.03pct [36] 不同类型转债高频跟踪 分类估值变化 - 本周偏股型转债估值明显下行 平衡型转债估值下行 80 - 90元平价及110 - 120元平价转债估值上行 其余平价转债估值多下行 A+及以下评级转债估值下行 其余各评级转债估值均上行 小盘转债估值下行 其余规模分档转债估值上行 [44] - 2024年初至今 偏股型、平衡型转债转股溢价率均触底反弹 截至本周五 偏股型转债转股溢价率处于2017年以来35%分位数以下 平衡型转债转股溢价率处于2017年以来50%分位数以下 [44] 市场指数表现 - 本周AA+及以上、A及以下评级转债上涨 其余各评级转债下跌 AAA转债涨0.35% AA+转债涨0.11% AA转债跌0.39% AA-转债跌0.44% A+转债跌0.09% A及以下转债涨0.03% 2023年以来 AAA转债录得15.42%收益 AA+转债录得1.10%收益 AA转债录得4.62%收益 AA-转债录得12.33%收益 A+转债录得14.52%收益 A及以下转债录得19.25%收益 [54] - 本周大盘转债上涨 其余规模转债下跌 小盘转债跌0.30% 中小盘转债跌0.35% 中盘转债跌0.47% 大盘转债涨0.39% 2023年以来 小盘转债录得13.98%收益 中小盘转债录得14.10%收益 中盘转债录得9.60%收益 大盘转债录得10.31%收益 [54] 转债供给与条款跟踪 本周一级预案发行 - 本周无新上市转债 公告待发行转债2只(电化转债、安克转债) 已发行待上市转债1只(恒帅转债) [59] - 本周一级审批数量6只 利柏特(7.50亿元)、甬矽电子(11.65亿元)获同意注册 华峰测控(7.49亿元)等2只转债获交易所受理 [59] - 自2023年初至2025年6月13日 预案转债数量合计90只 规模合计1458.42亿元 其中董事会议案通过的转债数量为14只 规模合计202.63亿元 经股东大会通过的转债数量为43只 规模合计650.97亿元 经交易所受理的转债数量为21只 规模合计431.25亿元 经上审委通过的转债数量为4只 规模合计29.28亿元 经证监会同意注册的转债数量为8只 规模合计144.28亿元 [60] 下修&赎回条款 - 预计触发下修:本周20只转债公告预计触发下修 [64] - 不下修:本周7只转债公告不下修 隆22转债、华正转债公告3个月内不下修 [64] - 提议下修/实际下修:本周1只转债公告提议下修 1只转债公告下修结果 [64] - 预计触发赎回:本周7只转债公告预计触发赎回 [67] - 不提前赎回:本周3只转债公告不赎回 [67] - 提前赎回:本周2只转债公告提前赎回 [68] - 截至本周末 仍在回售申报期的转债共3只 尚在公司减资清偿申报期的转债33只 建议关注转债价格变动及公司下修倾向边际变化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