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转债
搜索文档
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10-31 07:03
核心观点 - 齐鲁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业务规模、经营效益及资产质量的全面稳健增长,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5][6] 业务规模 - 报告期末资产总额达7,787.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3%,增加891.64亿元 [6] - 贷款总额3,830.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60%,增加458.65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例提升至49.19% [6] - 负债总额7,259.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2%,存款总额4,850.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5% [6] 经营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9.24亿元,同比增长4.63% [6] - 利息净收入77.65亿元,同比增长17.31%,净息差1.54%,较上年提升3个基点 [6] - 实现净利润39.75亿元,同比增长16.14%,基本每股收益0.72元,同比增长9.09% [6] 资产质量 - 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09%,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 [6] - 关注类贷款占比0.96%,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6] - 拨备覆盖率351.43%,较上年末显著提高29.05个百分点 [6] 资本运作 - 2025年9月发行规模20亿元人民币的科技创新债券,票面利率1.84%,期限5年,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 [15] - 行使可转换公司债券提前赎回权,累计约79.93亿元“齐鲁转债”转为A股普通股,转股股数约15.73亿股,普通股总股本增至约61.54亿股 [16] - 全额赎回2020年发行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该债券发行规模为人民币30亿元 [16] 公司治理 - 第九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及第九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5年10月30日召开,审议通过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2][22][25][28] - 会议审议通过了调整关联交易限额、修订市场风险管理办法、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与程序、合规管理办法及调整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组成等议案 [26][27][30]
“巨无霸”谢幕!银行转债仅余6只,市场将重构?
国际金融报· 2025-10-27 23:49
浦发转债转股完成与摘牌 - 浦发转债于10月27日迎来最后一个转股日,并于10月28日从上交所摘牌,成为可转债历史上首个500亿元的“巨无霸”项目 [2] - 截至10月27日收盘,浦发转债转股比例高达99.67%,未转股比例仅为0.33%,远超市场预期 [2] - 浦发转债发行总额为500亿元,截至10月24日未转股余额为1.64亿元,转股工作基本完成 [4] 推动转股的关键因素 - 中国移动通过可转债转股形式多次增持浦发银行普通股,转股价格为12.51元/股,转股后其持股比例增加至18.18% [4]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可转债转股增持股份,截至9月29日持有普通股10.73亿股(持股比例3.44%)及可转债860万张 [5] - 信达投资通过信丰1号资管计划累计增持1.18亿张浦发转债,占发行总量的23.57% [5] - 浦发银行管理层通过业绩改善、释放转股信号及优化股价条件,清晰安排转股节奏,推动转股落地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5] 银行可转债市场现状 - 浦发转债摘牌后,市场上仅剩6只银行可转债,分别为紫银转债、上银转债、兴业转债、重银转债、常银转债和青农转债 [7] - 除兴业转债转股比例近20%外,其余5只可转债的未转股比例均在99.89%以上,转股情况冷热不均 [7][8] - 2023年是银行可转债密集摘牌年,年初至今已有成银转债、苏行转债、中信转债、杭银转债、南银转债等多只完成转股或强制赎回而退市 [7] 市场冷热不均原因与后市展望 - 银行转债转股情况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正股表现,表现强势的银行股其转债更容易触发强赎实现转股 [8][9] - 银行可转债市场规模短期内可能持续收缩,因大量转债已退市且暂无大型金融转债发行计划补充,同时若正股股价无法提升,低转股率问题将延续 [9] - 银行转债大规模退出将引发转债市场重构,作为“固收+”基金偏爱的底仓资产,其退出将迫使资金流向公用事业、消费类、优质国企或绩优科技成长型转债以填补低波资产缺口 [9]
“白衣骑士”频登场、多数仍陷转股难 银行可转债背后“冰火两重天”
北京商报· 2025-10-16 22:47
银行可转债市场分化格局 - 10月银行可转债市场呈现显著“冷热不均”态势,全市场超半数存续银行可转债转股率近乎0%,而浦发银行500亿元转债在到期前实现超七成转股率 [1] - 市场分化体现为优质银行依托机构增持和基本面支撑实现主动转股突围,而中小银行则受困于正股“破净”及投资者信心不足导致被动承压 [1] - 分析认为未来银行可转债转股率将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格局,不同类型银行的转股能力与资本补充路径将显著差异 [1][8] 浦发银行高转股率案例 - 截至10月15日,“浦发转债”累计转股金额达382.51亿元,累计转股股数30.28亿股,转股比例占发行总量的76.5016% [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将所持5631.454万张浦发转债全部转为普通股,合计4.5亿股,持股比例从17.00%升至18.18% [2]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可转债转股增持,截至9月29日持股数量增至10.73亿股,持股比例为3.44%,另持有可转债860万张 [2] - 信达投资通过“3天闪电操作”在6月27日完成转股,合计转股股数约9.12亿股,推动浦发银行普通股总股本增至302.64亿股 [3] - 机构增持被视为在银行股估值低位“低价”入股优质股份行的机会,既能获得稳定股息,也可分享未来估值修复红利 [3] 成功触发强赎退出的银行案例 - 年内已有5家银行的可转债通过强赎实现退出,累计涉及发行总额达560亿元 [4] - 齐鲁银行转债因正股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的130%而触发强赎,于8月8日最后交易并摘牌 [4] - 南京银行“南银转债”于7月18日摘牌,杭州银行“杭银转债”以99.96%的转股率完成强赎 [4][5] - 成都银行“成银转债”和苏州银行“苏行转债”分别于2月和3月摘牌,转股率分别高达99.94%和99.93% [5] - 中信银行400亿元“中信转债”虽未触发强赎,但控股股东中信金控在到期前将所持263.88亿元转债全部转股,大幅减轻兑付压力 [5] 转股率低迷的银行现状与原因 - 目前全市场存续的7只银行可转债中,除浦发转债、兴业转债外,其余5只转股率均接近0% [5] - 上海银行200亿元可转债截至2025年9月30日累计仅2217.40万元完成转股,占发行总量比例仅为0.1109% [5] - 转股率低迷核心原因包括正股价格长期低于转股价导致转股即面临账面亏损,以及转股价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的规定使多数“破净”银行股失去转股价下修空间 [6] - 机构投资者偏好将银行可转债作为稳健型资产配置而非博取转股收益,银行自身经营基本面不佳也削弱投资者转股意愿 [6] - 转股率长期偏低直接制约银行通过可转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能力,影响信贷投放和风险缓冲空间,对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底线的银行压力尤甚 [6] 提升转股能力与资本补充路径建议 - 转股困难的银行需从三方面着力:改善经营基本面以增强正股吸引力和市场信心;结合自身定位优化区域布局培育新增长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时推动转股价下修并加强投资者沟通 [7] - 在可转债市场分化加剧背景下,单一依赖可转债补充资本的路径已显局限,需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方式 [8] - 国有大行与优质股份行可能通过股价修复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高转股率,而大多数中小银行因区域经济承压及估值修复乏力,转股率可能持续低迷 [8] - 对于经营状况较弱、未达可转债发行标准的银行,可通过发行永续债或补充二级资本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9]
鑫闻界丨中国移动增持了这家银行
齐鲁晚报· 2025-10-15 11:09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10月14日A股银行板块发力,银行ETF(512800)场内价格上涨2.41% [1] - 自去年9月以来A股银行板块快速上扬 [2] 主要股东增持行动 - 中国移动于10月13日将其持有的5631万张浦发银行可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4.5亿股,持股比例由17.00%增加至18.18% [1] - 截至6月末,中国移动合计持有9085.323万张浦发转债,转股后手中仍有部分可转债尚未完成转股 [1]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普通股及可转债转股的形式增持浦发银行股份,截至9月29日持有10.73亿股普通股及860万张可转债 [1] - 信达资产于6月27日将其持有的近1.18亿张浦发转债转为普通股9.12亿股,成为该行主要股东 [1] 银行可转债转股动态 - 成都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银行可转债因触发强赎条款而完成摘牌,包括成银转债、苏行转债、南银转债、杭银转债、齐鲁转债 [2] - 中信转债于今年3月到期兑付摘牌 [2] - 浦发转债将于10月28日在上交所摘牌 [2]
齐鲁银行2025上半年业绩答卷:规模盈利双升、资产质量优化,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力
证券之星· 2025-09-01 11:0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资产、贷款、存款规模同步增长,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幅显著,不良贷款率下降且拨备覆盖率提升,资产质量韧性突出 [1] - 公司在科创与绿色信贷领域表现突出,科技型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7.60%和30.03%,并通过完善ESG风险管理及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与科技创新 [1][6] - 公司深耕县域普惠业务服务乡村振兴,可转债转股增强资本实力,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1][11] 规模增长 - 资产总额7513.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6% [2] - 贷款总额3714.1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6%,其中公司贷款(不含贴现)余额2780.61亿元,增幅15.72% [2] - 存款总额4785.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8%,公司存款余额2372.88亿元增长8.49%,个人存款余额2412.83亿元增长9.27% [2] 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67.82亿元,同比增长5.76%,利息净收入49.86亿元,同比增长13.29% [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13.64%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4亿元,同比增长16.48%,基本每股收益0.54元,同比增长17.3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2.80%,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 [3] - 成本收入比24.90%,较上年下降2.51个百分点 [3]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09%,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0.96%,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43.24%,较上年末提高20.86个百分点 [4] - 制造业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75个百分点 [5] -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26.96%,较上年末下降9.23个百分点 [5] 风控体系 - 构建“风险预判-分类管控-动态调整”全流程机制,建立“双名单”客户管理体系 [5] - 加快推进“数据+模型+场景”智能风控体系建设,运用知识图谱技术识别隐性关联交易与集中度风险,优化反欺诈模型 [5] 科创与绿色信贷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08.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60%,增加61.08亿元 [6] - 绿色贷款余额436.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03%,增加100.92亿元 [6] - 发放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将贷款利率与清洁能源氢气回收量指标动态绑定 [6] 零售金融 - 个人金融资产余额3208.0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4%,中高端客户15.7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75% [8] - 发行济南市首张“来华工作外国人”社保卡,打造儿童“1+N”家庭财富综合管理经营模式 [7] - 创新上线商业养老金保险产品,完成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准入,首发浮动费率型基金产品 [8] 县域业务 - 县域支行存款余额1501.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67%,增加156.87亿元,贷款余额1108.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97%,增加109.59亿元 [9] - 县域支行87家,其中一级支行73家、乡村振兴支行14家,县域普惠金融中心65家,县域客户数236.0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15%,增加11.57万户 [10] - 推出“农户e贷-粮食种植贷”、利津“黄羊贷”、临清“轴承贷”、平邑“手套贷”等80余款特色产品 [10] 资本实力 - 累计79.9亿元“齐鲁转债”转换为公司A股普通股,累计转股数约15.7亿股,总股本增至61.5亿股 [11] - 可转债转股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预计提升至11.62% [11]
齐鲁银行: 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11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67.82亿元 同比增长5.76% [2][8] - 净利润27.27亿元 同比增长16.2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7.34亿元 同比增长16.48% [2] - 基本每股收益0.54元/股 同比增长17.39% [3] 资产负债规模 - 资产总额7513.05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8.96% [2][8] - 贷款总额3714.10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0.16% [2][8] - 存款总额4785.7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8.88% [2] - 负债总额7008.5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9.30% [2] 资产质量指标 - 不良贷款率1.09% 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 [4][9] - 拨备覆盖率343.24% 较上年末提高20.86个百分点 [4][9] - 关注类贷款占比0.96% 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9] -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0.92%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26.96% [4] 盈利能力指标 - 净息差1.53% 较上年提升2BP [4][8] - 净利差1.48% 同比提升0.04个百分点 [4] - 成本收入比24.90% 较上年下降2.51个百分点 [4][8] - 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80% 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 [3][8] 业务结构特点 - 公司贷款2780.6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5.72% [2] - 个人贷款826.35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4.38% [2] - 科技贷款增速17.60% 绿色贷款增速30.03% 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8] - 公司存款2372.88亿元 个人存款2412.83亿元 分别增长8.49%和9.27% [2] 资本充足状况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46% 一级资本充足率12.44% 资本充足率14.61% [5] -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423.92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23.17亿元 [5] - 风险加权资产总额4051.31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322.69亿元 [5] 股东与债券情况 - 普通股股东总数43118户 [9] - 澳洲联邦银行持股14.66% 为第一大股东 [10] - 存续债券包括80亿元永续债 40亿元二级资本债 53亿元可转债等 [12][14][15] - 齐鲁转债报告期内转股25.24亿元 累计转股占转股前总股本11.06% [12]
齐鲁银行: 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注册资本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11
公司资本变动 - 公司注册资本由4,708,132,387元变更为6,153,842,525元,增幅达30.7% [1] - 总股本增加至6,153,842,525股,新增股本1,445,710,138股源于可转债转股 [1] 可转债相关操作 - 公司于2022年11月29日发行8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代码:113065) [1] - 于2025年8月14日提前赎回"齐鲁转债"并完成转股 [1] 公司治理程序 - 第九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5年8月27日审议通过注册资本变更及公司章程修订议案 [1] - 变更事项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批准 [1] - 公司章程修订涉及注册资本及股份总数条款调整 [1]
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04:07
核心观点 - 齐鲁银行2025年上半年实现业务规模稳健增长和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同时完成可转债赎回并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变革 [7][8][11] 财务表现 - 资产总额达7,513.05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8.96% 贷款总额3,714.10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0.16% [7] - 负债总额7,008.5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9.30% 存款总额4,785.7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8.88% [7] - 营业收入67.82亿元 同比增长5.76% 利息净收入49.86亿元 同比增长13.29%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17亿元 同比增长13.64% [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4亿元 同比增长16.48% 基本每股收益0.54元 同比增长17.39% [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2.80% 同比提高0.14个百分点 净息差1.53% 较上年提升2BP [8] - 成本收入比24.90% 较上年下降2.51个百分点 [8] - 科技贷款增速17.60% 绿色贷款增速30.03% 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7]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09% 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 关注类贷款占比0.96% 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8] - 拨备覆盖率343.24% 较上年末提高20.86个百分点 [8] - 资产质量主要指标连续七年保持优化 [8] 资本管理 - 2022年发行8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 募集资金净额79.95亿元 [10] - 因可转债转股累计新增股本1,445,710,138股 总股本增至6,153,842,525股 [12] - 拟将注册资本由4,708,132,387元变更为6,153,842,525元 [12] 公司治理 - 完成"齐鲁转债"提前赎回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 [11] - 审议通过关于不再设立监事会的议案 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1][31] - 职工监事张晓艳因工作变动辞任 不会对公司监事会运作造成重大影响 [15][16] - 修订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治理文件 [36][39][41] 业务发展 - 深入实施三年发展规划和数字化转型 持续提升经营质效 [7] -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 [7] - 树牢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 [8]
股市必读:齐鲁银行(601665)8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092.84万元,占总成交额4.94%
搜狐财经· 2025-08-18 01:48
交易信息 - 截至2025年8月15日收盘,齐鲁银行股价报收5.89元,下跌2.32%,换手率2.29%,成交量140.94万手,成交额8.28亿元 [1] - 8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092.84万元,占总成交额4.94% [2][4] - 游资资金净流入9551.78万元,占总成交额11.54% [2][4] - 散户资金净流出5458.94万元,占总成交额6.59% [2][4] 可转债赎回情况 - 赎回数量为7279000元(72790张),赎回兑付总金额7330461.63元(含当期利息) [2][4] - 赎回价格为100.7068元/张,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8月13日 [2] - 截至2025年8月13日,"齐鲁转债"余额为7279000元,占发行总额的0.09% [2] - 累计7992721000元"齐鲁转债"已转股,转股股数1573009191股,占转股前A股总股本的34.34% [2] 股本变动影响 - 赎回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6153842525股 [2][4] - 短期内对公司每股收益会产生摊薄效应 [2][4] - 长期来看增强了公司资本实力,有利于稳健可持续发展 [2][4]
齐鲁转债摘牌,市场仅存7只银行转债,促转股或加速余额缩水
新浪财经· 2025-08-15 18:03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齐鲁转债于8月14日完成摘牌 年内第6只银行转债退市 转股金额达79.93亿元 强赎余额仅0.07亿元 [1] - 银行转债余额较年初缩水约425亿元 市场仅剩7只银行转债 总余额约1250亿元 [1][3] - 浦发转债余额353.01亿元 将于2025年10月28日到期 成为年内第7只退市银行转债 [2][3] 强赎与转股情况 - 今年已有5只银行转债触发强赎条款(成银/苏行/杭银/南银/齐鲁) 加上自然到期的中信转债 共6只摘牌 [1] - 银行转债历史强赎数量有限 今年前仅7只被执行强赎 今年集中出现"强赎潮" [1] - 浦发银行通过引入信达投资实现转股突破 转股1.18亿张(占比23.57%) 余额从近500亿元降至353亿元 [4][5] 存量转债转股预期 - 常银转债和上银转债转换价值超115元 兴业/重银/浦发转债超100元 促转股诉求强烈 [3] - 保守预估年末剩余兴业/重银/青农/紫银4只转债 激进预估仅剩青农/紫银2只 [3] - 银行发行可转债核心目的是补充资本 临近到期时发行人将全力促转股以避免现金偿付压力 [3] 市场影响与趋势 - 银行转债余额从年初1910亿元缩水660亿元 降幅达34.6% 浦发转债和兴业转债转股规模最大 [3] - 新发银行转债难度较高 存量转债稀缺性价值提升 退市潮可能导致转债市场结构与估值重构 [5] - 银行股今年表现较好 正股股价上涨直接推动多只转债触发强赎条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