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行转债

搜索文档
A股站上3600点 可转债市场再迎“赎回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3:43
A股市场与可转债市场联动 - A股市场走强带动上证综指站上3600点,可转债市场同步上涨并出现大面积强赎摘牌情况 [1] - A股市场表现与转债退出方式呈现正相关,2020年强赎退出占比达95.89%,2024年因行情低迷强赎比例降至59.52% [4] - 权益市场企稳回升加速转债强赎进程,发行主体主动赎回意愿提升以优化财务结构 [5] 可转债市场强赎潮现状 - 7月以来超10只可转债停止交易,仅7月28日单日有3只转债退市 [2] - 8月将有12只转债迎来最后交易日,新规新增"Z"标识提示投资者及时操作 [3] - 今年以来超50只转债摘牌,强赎退出占比超8成,较去年数量和比例均提升 [3] 银行转债退出主导市场萎缩 - 银行转债成为市场缩量主因,2025年已有6只银行转债离场(4只强赎+2只到期) [6] - 齐鲁转债因股价触发强赎条款将于8月14日摘牌,赎回价100.7068元/张 [6][7] - 银行转债余额从2023年近3000亿降至1500亿以下,市场占比由40%下滑至20% [7] 可转债市场供需格局变化 - 供给端:再融资政策收紧导致审核周期延长,2025年上半年新发转债仅18只募资206亿元,同比下滑76% [8] - 需求端:强赎加速存量退出,预计全年银行转债退出规模超900亿,强赎和到期合计或超1600亿 [7][8] - 当前转债总存量6590.85亿元,较年初下降745.37亿元,年末余额或跌破6000亿 [8] 可转债退出机制与投资者操作 - 转债生命周期可通过转股、回售或到期结束,投资者需根据条款选择最优退出方式 [4] - 停止交易后仍有3个交易日转股期,未转股转债将按约定价强制赎回(如北陆转债101.64元/张) [2][3] - 中信转债到期摘牌时未转股率仅0.14%,显示投资者对转股机制的高效利用 [7]
银行股“牛市”:转债触发强赎潮,有股东错失增持良机
券商中国· 2025-07-09 22:10
银行股市场表现 - 银行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20.54%,近20只银行股屡创新高 [1] - 银行股可转债迎来强赎潮,两只转债本月摘牌退出资本市场 [2] - 有银行股东因股价持续超过增持价格上限,增持计划期限过半仍未成功增持 [2] 银行可转债动态 - 南京银行南银转债将于7月14日最后交易,7月17日最后转股日,7月18日摘牌 [3] - 杭州银行150亿元杭银转债已于7月7日完成市场化转股和摘牌 [4] - 南银转债因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高于转股价130%触发赎回条款 [4] - 杭银转债因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突破转股价130%阈值触发强制赎回 [4] - 成银转债、苏行转债分别于2月、3月摘牌,转股率均超99.9% [5] - 齐鲁转债已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全市场仍有7只银行转债存续 [5] - 浦发转债尚有4个月到期,多家银行股价贴近可转债转股价1.3倍 [5] 股东增持计划受阻 - 成都银行实控人控制的股东增持计划期限过半仍未增持,因股价持续超过上限 [6][7] - 增持价格上限为17.59元/股,拟增持股份数量不超过1.878%,不低于0.939% [8] - 成都银行股价5月8日已达17.65元,超过增持价格上限 [9] - 股东将继续根据股价波动及市场趋势择机实施增持计划 [10]
银行转债存量“缩编”机构底仓资产如何腾挪
中国证券报· 2025-07-09 04:50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年初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带动多只银行转债加速转股并摘牌,如杭银转债7月7日摘牌,南银转债将于7月18日摘牌 [1] - 中信证券测算今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完成转股,叠加发行节奏放缓,市场整体规模将缩量 [2] - 截至7月8日可转债总存量为6646.47亿元,较年初减少689.75亿元,天风证券预计下半年规模或缩减至6000亿元以下 [3] 银行转债退场影响 - 银行转债转股有助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降低资本补充压力,支撑风险资产投放 [2] - 相较于增发、配股等传统方式,可转债转股操作成本较低,性价比高 [2] - 银行转债退出加剧可转债市场供需缺口,提升存量银行转债投资价值,影响机构配置策略 [3] 机构配置情况 - 可转债因"债底保护+股票期权"特点成为资管机构重要配置品种,提升投资组合收益表现 [3] - 某银行系险企可转债仓位中银行转债占比近40% [4] - 某信托公司可转债投资占比30%-70%,银行转债占其可转债投资比例8%-12% [4] - 某股份行理财公司配置可转债规模约40亿元,占比0.4% [5] - 某公募基金"固收+"产品可转债仓位占28% [5] 替代资产探索 - 银行转债缩量后,机构关注转债ETF、生猪光伏大盘转债、公共事业建筑建材等低波稳健品种 [6] - 部分机构考虑增加REITs和行业主题ETF配置 [6] - 低价债性转债(价格115元以下)可能成为替代选择 [6] 市场供需展望 - 供给端持续收缩,需求端显著扩张,供需矛盾加剧或促使可转债估值易上难下 [7] - 机构在资产荒背景下不会轻易减仓,等待估值上行机会 [7] - 股性转债在股市向好时可能迎来"正股上涨+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7]
杭银转债今日摘牌 6只银行转债年内到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1:21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杭银转债正式摘牌 银行转债存量降至9只 且持续减少趋势明显 [1] - 齐鲁银行公告行使"齐鲁转债"提前赎回权 成为年内第四只触发强赎的银行转债 [1] - 2025年至少6只银行转债将退出市场 包括已摘牌的中信转债和即将到期的浦发转债 [1] 齐鲁转债详情 - 齐鲁转债触发赎回条款因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中有15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130% [2] - 该转债发行规模80亿元 期限6年 初始转股价5.87元/股 当前转股价5元/股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转股26.6亿元 转股比例达11.06% [2] 其他银行转债情况 - 杭银转债累计转股149.08亿元 转股比例高达99.39% 转股股数13.11亿股 [3] - 南银转债将于2025年7月14日停止交易 7月17日停止转股 7月18日摘牌 [3] - 苏行转债已于2025年3月17日摘牌 为年内首只触发强赎的银行转债 [3] 银行板块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年内上涨17.7% 板块42只个股全部上涨 18只创历史新高 [4] - 浦发银行表现最佳 年内涨幅达41.69% 为板块唯一涨幅超40%的个股 [4] 银行转债规模变化 - 中信转债未转股率仅0.14% 浦发转债500亿元规模将于10月28日到期 [5] - 信达证券增持浦发转债1.18亿张 占总发行量23.57% 市值达132.52亿元 [5] - 当前银行转债存量规模不足1500亿元 较2023年高峰期的3000亿元大幅下降 [6] 市场影响分析 - 银行转债市场占比从峰值40%下滑至约20% 供给端枯竭是主因 [6] - 机构投资者配置策略分化 部分基金转向高息银行信用债或其他可转债替代 [6]
又一银行可转债,触发强赎!
券商中国· 2025-07-05 07:08
齐鲁转债触发强赎 - 齐鲁银行A股自6月3日至7月4日期间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5元/股的130%(即6.5元/股),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2] - 7月4日齐鲁银行股价报收6.52元/股,为连续第5个交易日满足强赎条件 [1] - 齐鲁银行董事会已审议通过提前赎回议案,将以100元/张票面价加当期应计利息强制赎回未转股债券 [4] - 截至6月30日仍有53.39亿元齐鲁转债未转股,占发行总量80亿元的66.74% [5] 银行可转债市场动态 - 杭州银行同日公告将提前赎回"杭银转债",赎回价100.4932元/张,7月7日摘牌 [1] - 去年9月以来A股银行板块上涨促使成都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银行转债触发强赎,涉及总额480亿元 [11] - 成银转债和苏行转债转股率分别达99.94%和99.93% [12] - 中信转债3月到期兑付,摘牌时转股率99.86%,控股股东曾提前转股263.88亿元减轻兑付压力 [13][14] - 当前市场除齐鲁、南银、杭银转债外仍有7只银行转债存续,浦发转债剩余4个月到期 [14] 可转债转股机制与影响 - 银行可转债需成功转股才能全部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否则需兑付本息 [8] - 当正股股价持续高于转股价时可能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通常为转股价1.3倍),推动投资者转股 [9][10] - 齐鲁转债初始转股价5.87元/股,后调整为5元/股 [6] - 转股后能有效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7] - 可转债因融资成本低、无主体资质约束等特点受"破净"银行青睐 [15]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偏好 - 齐鲁银行股价年内累计上涨22.08%,7月4日齐鲁转债报收129.888元/张 [3][5] - 银行转债因信用资质强、抗风险属性显著、股息率突出等特点受投资者青睐 [15] - 常熟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股价已接近转股价1.3倍水平 [14]
银行股上半年“狂飙”:有个股刷新20次新高,转债退出加速引关注
环球网· 2025-07-01 16:15
银行板块表现 - A股银行板块年初至今涨幅超13%,整体涨幅居行业前列,即便上周五大跌3% [1] - 中证银行指数涨1 76%,继2007年后重上8000点,A股银行板块总市值首破10万亿元 [3] - 近30只银行个股涨幅超10%,10只超20%,浦发、青岛银行涨幅超30%,仅郑州银行微跌近2% [3] - 截至6月30日,上市银行总市值超14 5万亿元,A股达10 97万亿元,较年初增1 54万亿元 [3] 个股与转债动态 - 正股股价攀升引发银行转债"强赎潮",齐鲁银行提示将触发"齐鲁转债"赎回,苏行转债等已触发强赎,中信转债到期摘牌 [3] - 港股内银股上半年表现不错,A/H股溢价率降至25%,较年初降35个百分点 [3] 市场驱动因素 - 高股息是重要支撑,A股银行股股息率中位数超4%,仅2家低于2%,且今年银行分红提前 [3] - 存款利率下调后,"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讨论增多 [3] - 2025年一季度财报不佳、美国关税政策曾致板块回调,但外部不确定性增加时又成避险资金首选 [3] 资金流向与机构行为 - 截至6月20日,7家保险公司举牌19次,9次涉及银行股 [4]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改革,未来偏股型基金或更青睐权重股,主动型公募对银行板块定价权或增强 [4] - 财政部发特别国债为四家国有大行注资5200亿元,缓解资本压力 [4] 市场波动与分歧 - 上周五银行板块大跌,18只个股跌幅超3%,6月30日续跌,调整或与大型保险机构投资策略调整传闻有关 [4] - 多数银行股虽破净,但估值处高位,市场分歧加剧 [4] - 华夏基金认为银行股短期波动但长期配置价值仍在,低利率下基本面稳健,高股息、低估值特征明显 [4] - 中信证券称公募新规与险资需求或使机构增配,但多位受访者提醒投资要回归基本面,警惕非理性炒作 [4]
苏州银行: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变更的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44
国发集团持股苏州银行相关情况 - 国发集团自2009年起入股苏州银行前身江苏东吴农村商业银行,初始持股比例为9%[2] - 2022年5月权益分派后持股数量由3亿股增至3.3亿股,持股比例维持9%[2] - 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累计增持至5.37亿股(14%)[2],后进一步增至6.547亿股(14.65%)[3] - 一致行动人东吴证券同步增持375万股,两者合计持股比例达15%[3][6] - 可转债转股导致总股本扩张,2025年3月停止转股后持股比例稳定在14.92%[3][6] 苏州银行控制权变更分析 - 变更前苏州银行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分散[5][6] - 国发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持股比例(14.92%)显著高于第二大股东(差距10.57个百分点)[6] - 前十大股东中仅3.33%股权存在关联关系,其余股东无一致行动基础[6] - 股东大会平均出席率仅39.25%,国发集团表决权影响力突出[7] - 董事会13名成员中6名由国发集团管理/提名,占非独立董事的75%[8] 控制权认定依据 - 根据《公司法》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持股比例虽未超50%但能对股东会/董事会产生重大影响即构成控制权[5][8] - 苏州市财政局通过全资子公司国发集团实现对苏州银行的实际控制[9] - 财务顾问认定本次变更符合监管规则,国发集团成为控股股东,苏州市财政局成为实际控制人[9]
苏州银行: 江苏新天伦律师事务所关于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44
苏州银行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 - 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发集团)通过增持苏州银行股份,持股比例从9%提升至14 92%,成为第一大股东,并与一致行动人东吴证券合计持股15% [5][6][9] - 国发集团自2009年起入股苏州银行前身江苏东吴农村商业银行,历经多次增持(包括集中竞价交易、非交易过户、可转债转股等),持股数量从3亿股增至6 67亿股 [3][5][6] - 苏州银行此前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本次增持后国发集团因持股比例显著高于第二大股东(差距达10 57个百分点)且股权分散,可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8][9][10] 国发集团对苏州银行的控制力分析 - 国发集团通过党组织关系管理苏州银行4名执行董事,并提名2名非执行董事,其管理或提名的董事占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3/4,可对董事会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11][12] - 苏州银行股东大会平均出席率仅39 2462%,国发集团15%的持股比例在低出席率下具备关键表决权优势 [10] - 根据《公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国发集团因实际支配股份表决权足以影响公司决策,被认定为控股股东,其母公司苏州市财政局成为实际控制人 [7][13] 股权变动细节 - 国发集团增持过程中受苏州银行可转债转股(50亿元"苏行转债"于2025年3月停止转股)影响,持股比例曾被动稀释 [6] - 2025年6月20日数据显示,苏州银行前十大股东中除国发集团外无持股超5%的股东,且股东间无关联关系(除江苏吴中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与母公司合计持股3 33%) [9]
齐鲁转债或触发强赎 银行转债持续“减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3:30
银行转债强赎动态 - 齐鲁银行因股价高涨触发可转债赎回条件 未转股比例从82 56%降至66 87% 未转股余额从66 04亿元降至53 5亿元 [2][3] - 南京银行公告南银转债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4日 最后转股日为7月17日 赎回完成后将摘牌 [4] - 杭州银行因股价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决定行使杭银转债提前赎回权 最后交易日为7月1日 最后转股日为7月4日 [4][5][6] - 苏州银行今年首只触及强赎的银行转债 赎回面值总额353 91万元 占发行总额0 07% [6] 银行转债市场变化 - 中信转债3月4日摘牌 未转股率仅0 14% 浦发转债10月28日到期 总规模500亿元 [7] - 信达证券增持浦发转债1 18亿张 占发行总量23 57% 市值达132 52亿元 [7] - 常熟银行股价逼近7 85元/股赎回触发价 重庆银行调整转股价格至9 67元/股 赎回触发价调整为12 57元/股 [7][8] - 当前市场仅10只银行可转债存续 最新余额1486 33亿元 银行转债余额从近3000亿元减少至约1500亿元 市场占比从38 97%下滑至22 64% [8][9] 银行转债市场驱动因素 - 银行股持续走强是触发强赎关键因素 低波动红利策略吸引资金流入 推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 [8] - 银行可转债发行规模收缩 供给端收紧使存量品种稀缺性凸显 供需失衡推高市场估值 [8] - 银行板块长期破净估值导致股权融资困难 监管审核趋严 新发渠道基本停滞 [9] - 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转债配置热情降低 转向红利资产或其他替代品 配置策略出现分化 [9]
增持!苏州银行第一大股东出手
券商中国· 2025-06-26 23:23
股东增持情况 - 国发集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可转债转股方式累计增持苏州银行1.18亿股 占总股本2.63% 增持金额8.56亿元 [1] - 此次增持计划超额完成 原计划为3亿元 增持后国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升至14.7292% [2] - 国发集团股东资格已获江苏金融监管局批复 可能计划将持股比例突破15% 当前直接持股14.6453% [3][5][6] 银行财务表现 - 截至3月末苏州银行总资产7271.54亿元 较年初增长4.82% 不良贷款率0.83% [7] - 一季度营收32.50亿元 同比增长0.76% 归母净利润15.54亿元 同比增长6.80% [7] 可转债转股动态 - 国发集团通过可转债转股增持 苏州银行股价2024年涨幅超30% 触发"苏行转债"强赎条款 [9] - 转股导致总股本增至39.8亿股 部分股东持股比例被动稀释 如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持股从5.40%降至4.98% [10][11] - 银行板块估值修复推动多只银行可转债触发强赎 包括成都银行 南京银行 杭州银行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