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转债强赎
icon
搜索文档
齐鲁转债或触发强赎 银行转债持续“减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3:30
银行转债强赎动态 - 齐鲁银行因股价高涨触发可转债赎回条件 未转股比例从82 56%降至66 87% 未转股余额从66 04亿元降至53 5亿元 [2][3] - 南京银行公告南银转债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4日 最后转股日为7月17日 赎回完成后将摘牌 [4] - 杭州银行因股价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决定行使杭银转债提前赎回权 最后交易日为7月1日 最后转股日为7月4日 [4][5][6] - 苏州银行今年首只触及强赎的银行转债 赎回面值总额353 91万元 占发行总额0 07% [6] 银行转债市场变化 - 中信转债3月4日摘牌 未转股率仅0 14% 浦发转债10月28日到期 总规模500亿元 [7] - 信达证券增持浦发转债1 18亿张 占发行总量23 57% 市值达132 52亿元 [7] - 常熟银行股价逼近7 85元/股赎回触发价 重庆银行调整转股价格至9 67元/股 赎回触发价调整为12 57元/股 [7][8] - 当前市场仅10只银行可转债存续 最新余额1486 33亿元 银行转债余额从近3000亿元减少至约1500亿元 市场占比从38 97%下滑至22 64% [8][9] 银行转债市场驱动因素 - 银行股持续走强是触发强赎关键因素 低波动红利策略吸引资金流入 推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 [8] - 银行可转债发行规模收缩 供给端收紧使存量品种稀缺性凸显 供需失衡推高市场估值 [8] - 银行板块长期破净估值导致股权融资困难 监管审核趋严 新发渠道基本停滞 [9] - 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转债配置热情降低 转向红利资产或其他替代品 配置策略出现分化 [9]
又有银行转债或触发强赎
证券时报· 2025-06-23 23:12
银行转债加速转股退出 -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多只银行转债触发强赎条款退出市场,包括苏行转债、成银转债、杭银转债、南银转债和中信转债 [2][7][8] - 若齐鲁转债触发赎回条款,市场上存续的银行转债将仅剩7只,稀缺性凸显 [7][8] - 中信证券统计显示,随着银行股价上涨,今年可能有约1000亿元的银行转债完成转股 [8] 齐鲁转债强赎进展 - 齐鲁银行公告显示,6月3日至6月23日已有10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的130%,若未来15个交易日内再有5个交易日达标,将触发赎回条款 [4] - 齐鲁转债转股价从5 14元/股下调至5 00元/股,触发价调整为6 50元/股 [4][9] - 截至公告日,齐鲁转债未转股余额为60 87亿元,未转股比例76 09% [4] 银行转债发行与资本补充 - 银行发行转债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转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 [2][11] - 兴业证券指出,银行普遍对促转股有强烈诉求,且在接近赎回线前不会过度压制正股股价 [11] - 浦发银行500亿元可转债将于10月27日到期,公司表示将夯实转股基础 [8] 转股价格调整与市场影响 - 多家银行因分红方案落地下调转股价,如齐鲁转债转股价下调14分至5 00元/股,缩短与赎回触发价的距离 [9] - 市场分析认为,优质银行转债规模缩量可能导致非理性追高,需关注政策变动对新上市转债的冲击 [11]
又有银行转债或触发强赎
证券时报· 2025-06-23 23:01
齐鲁转债或触发强赎 - 齐鲁银行股票自6月3日至6月23日已有10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格5.00元/股的130%(即6.50元/股),若未来15个交易日内再有5个交易日满足条件将触发赎回条款 [1][4] - 齐鲁转债发行总额80亿元,票面利率逐年递增(0.20%-3.00%),期限6年,当前未转股余额60.87亿元,未转股比例76.09% [5][6] - 公司已下调转股价格从5.14元/股至5.00元/股,缩短与赎回触发价距离 [10] 银行转债批量退出市场 - 2023年已有5只银行转债退出(苏行/成银/杭银/南银转债触发强赎,中信转债到期),若齐鲁转债被强赎则存续银行转债仅剩7只 [2][9] - 浦发银行500亿元可转债将于10月27日到期,当前股价已超转股价12.92元 [9] - 中信证券预计2023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可能完成转股 [10] 银行转债促转股逻辑 - 银行发行可转债核心目的是通过转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因此促转股意愿强烈 [2][13] - 历史上银行转债在股价低迷时需引入"白衣骑士"实现退出,当前股价上涨直接提升强赎概率 [12][13] - 转股价格下调(如齐鲁银行案例)及分红方案落地进一步增加强赎触发概率 [10] 市场影响与趋势 - 银行转债退出加速导致优质转债规模缩量,可能引发市场对剩余品种的非理性追高 [13] - 银行股持续上涨是推动转债退出的主要动力,兴业证券指出银行在接近赎回线前对正股压制较小 [13]
银行股走强,银行转债“跌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20:53
银行转债强赎潮 - 今年以来已有南银转债、杭银转债、苏行转债等5只银行转债先后触及强赎区或摘牌 [1] - 中信转债已到期摘牌,浦银转债将于10月到期,中信转债未转股率仅0.14% [1][4][5] - 银行股股价走强是触发强赎主因,中证银行指数年内上涨11%,11只银行股创历史新高 [1][7] 南银转债案例 - 南银转债因股价连续15个交易日高于转股价130%(10.69元/股)触发强赎,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4日 [1][2] - 该转债发行规模200亿元,票面利率逐年递增(0.2%-2%),转股价8.22元/股 [3] - 投资者需在摘牌前转股或交易,否则将按面值100元/张加利息被强制赎回 [2] 杭银转债与苏行转债 - 杭银转债因股价连续15日高于转股价130%(14.76元/股)触发强赎,最后转股日为2025年7月4日 [3][4] - 苏行转债赎回面值353.91万元,占发行总额0.07%,对银行财务影响有限 [4] 其他接近强赎的银行转债 - 常熟银行股价7.5元/股逼近赎回触发价7.85元/股 [6] - 齐鲁银行调整转股价至5元/股,赎回触发价降至6.5元/股,当前股价已达标 [6] - 重庆银行转股价调整为9.67元/股,赎回触发价12.57元/股,股价现为11元/股上方 [6] 市场驱动因素 - 银行股走强吸引低波动红利策略资金流入,推动估值修复和转股价值提升 [7] - 银行转债供给收缩加剧稀缺性,存续规模下降推高估值,加速强赎条件达成 [7][8] - 高评级、低波动特性使银行转债成为"固收+"核心底仓,重估潜力凸显 [8] 银行资本补充渠道 - 监管对银行再融资设破净、盈利下滑等限制,短期内难现大规模转债发行 [8] - 区域银行盈利改善或转股价条款灵活调整可能突破限制 [8] - 定向增发、配股、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等为替代资本补充方式 [8]
年内第4只!注意了,不及时操作或亏损近30%!
证券时报· 2025-06-09 20:41
南京银行可转债强赎事件 - 南京银行因股价连续15个交易日超过转股价130%(10.69元/股)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决定按面值加利息强制赎回南银转债 [1][3] - 截至6月9日南银转债市价137.998元/张,若未及时转股或卖出,投资者将面临近30%亏损 [1][4] - 南银转债未转股余额51.66亿元,占发行总额200亿元的25.83% [6]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2023年已有4只银行转债强赎退出(成银、苏行、杭银、南银),杭银转债市价145.385元/张,强赎价100.4932元/张,潜在亏损超30% [6] - 当前存续银行转债仅10只,浦发转债即将到期,市场面临规模缩水 [11] - 银行发行转债核心目的是通过转股补充一级资本,促转股意愿强烈 [9] 优质转债供需格局 - 中信证券预计2023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将转股,叠加发行放缓导致市场规模缩量 [11] - 固收资金对高评级转债配置需求稳定,供需失衡推升估值,但部分价格或脱离内在价值 [11] - 畅力资产指出需调整策略寻找替代机会,稀缺性将支撑优质转债估值高位 [11]
南银转债,强赎倒计时?!
证券时报· 2025-05-30 23:04
银行转债强赎趋势 - 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导致银行转债接连触发强赎条件退出市场 成银转债、苏行转债已摘牌 杭银转债进入强赎程序 南银转债或成今年第4只强赎退出的银行转债 [1][2] - 银行转债强赎有助于缓解偿债压力并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但会加剧大额蓝筹品种的稀缺性和供需矛盾 [2] 南银转债强赎进展 - 南京银行股票价格连续14个交易日中有10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8 22元 股的130% 即10 69元 股 未来16个交易日内若再有5日达标将触发赎回条款 [4] - 南银转债发行规模200亿元 期限6年 票面利率逐年递增 目前未转股余额64 02亿元 占比32 01% 强赎触发后将加速转股 [6][8]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银行发行转债主要目的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促转股意愿强烈 此前因股价低迷多年未现强赎 近年银行股走强为触发强赎创造条件 [10] - 2023年已有成银转债、苏行转债、杭银转债以强赎方式退出 银行转债存量规模或从1700亿元降至1000亿元 稀缺性凸显 [11] - 基本面强劲的银行股易触发强赎 基本面尚可的银行股若正股价高于转股价仍可实现转股 基本面弱的银行可能需还本付息 [11]
又一只银行转债,触发强赎
第一财经· 2025-05-29 12:52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杭州银行发布提前赎回"杭银转债"公告 成为今年第3只触发强赎的银行转债 [1] - 2025年预计共有6只银行转债退出市场 存续数量将缩减至7只 [1] - 银行转债快速缩量将加剧大额转债稀缺性及供需矛盾 [1] 杭银转债强赎详情 - 杭州银行股价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130% 触发赎回条款 [3] - 杭银转债总额150亿元 期限6年 票面利率逐年递增至2% [4] - 赎回价100元/张 较26日收盘价137.08元低26% [4] 银行板块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涨幅超7% 多只个股创新高 [3] - 杭州银行股价一个月涨幅近12% 最新报16.42元 [3] - 南京银行股价持续高于赎回触发价 南银转债强赎预期升温 [4][5] 银行转债存量变化 - 当前存续银行转债10只 预计年内减少至7只 [5] - 浦发转债500亿元规模将于10月到期 [5] - 银行转债存量规模或从1700亿元降至1000亿元 [5] 转股率趋势 - 银行转债转股率整体偏低 紫银转债不足0.01% [7] - 成银转债和苏行转债最终转股率均超99% [8] - 杭银转债未转股余额从136亿元降至28亿元 [8] - 南银转债未转股余额从102亿元降至70亿元 [8] 银行资本补充 - 可转债是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渠道 [7] - 多家银行引入战略股东促转股 如光大银行引入中信金融资产 [7] - 强制赎回可降低银行偿付压力并补充核心资本 [7]
又见银行转债强赎
证券时报· 2025-05-27 21:21
银行转债强赎退出 - 杭州银行决定行使杭银转债提前赎回权 按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价格全部赎回 成为年内第三只提前赎回的银行可转债 [1] - 杭银转债因股价连续15个交易日不低于转股价11 35元 股的130%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投资者可选择二级市场交易 转股或按100元 张加利息被强制赎回 [2] - 南银转债步入提前赎回倒计时 齐鲁转债 上银转债 常银转债 重银转债等多只银行转债价格在120元 张以上 [3] 银行股走强推动转债转股 - 银行股近年走势强劲 破净现象减少 为转债转股创造有利条件 杭州银行2024年初以来股价涨幅超70% [2] - 银行转债只有成功转股才能全部计入核心一级资本 否则需兑付到期本息 历史上除强赎外 引入"白衣骑士"也是退出路径之一 [6] - 光大转债案例显示 中国华融在最后转股日将1 4亿余张转债转为光大银行A股 占发行总量46 67% 转股后持股比例达7 08% [6] AAA级转债规模收缩 - 截至5月27日 AAA级转债规模约2527 34亿元 较2024年末2912 69亿元缩水近400亿元 较2022年末4195 44亿元显著下降 [4] - 银行转债存量规模或从1700亿元降至1000亿元左右 浦发转债500亿元规模剩余半年到期 杭银转债 南银转债或将强赎退出 [6] - 2023年起无新发银行转债 2024年进入到期潮 若无新券发行 规模将在2025年快速压缩 [7] 转债市场供需矛盾 - 公募基金强化业绩基准约束 中证转债指数中银行转债权重占比第一 底仓需求或加强 [5] - 银行转债退出加速背景下 供需矛盾预计更加突出 对转债估值起到支撑作用 [7]
又见银行转债强赎!
证券时报· 2025-05-27 21:14
杭银转债提前赎回 - 杭州银行决定行使杭银转债的提前赎回权,按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价格全部赎回,因公司股票在4月29日至5月26日期间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11.35元/股的130% [1][3] - 杭银转债是2021年发行的1.5亿张可转债,每张面值100元,原定到期日为2027年3月29日 [4] - 投资者可选择二级市场交易、按11.35元/股转股或被强制赎回 [4]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杭银转债是年内第三只提前赎回的银行可转债,前两只为成银转债和苏行转债 [1][3] - 南银转债已进入提前赎回倒计时,齐鲁转债、上银转债等多只银行转债价格超120元/张 [5] - 银行股走强推动转债转股条件改善,杭州银行2024年初以来股价涨幅超70% [4] AAA级转债规模收缩 - 截至5月27日,AAA级转债规模为2527.34亿元,较2024年末的2912.69亿元缩水近400亿元,较2022年末的4195.44亿元下降显著 [7][8] - 银行转债存量规模或从1700亿元降至1000亿元左右,浦发转债500亿元规模剩余半年到期 [9] - 2023年起无新发银行转债,股份行和城商行是主要发行人,到期压力下规模或加速压缩 [10] 银行转债退出路径 - 除强赎外,"白衣骑士"介入是另一退出路径,如2023年中国华融将46.67%的光大转债转股,持股比例达7.08% [9] - 银行转债需转股才能全部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否则需兑付本息 [9] - 公募基金新规强化业绩基准约束,中证转债指数中银行转债权重占比第一,底仓需求或加强 [9] 市场供需矛盾 - 银行转债退出加速加剧供需矛盾,对转债估值形成支撑 [10] - 转债市场存量结构变化显著,AAA级转债只数从2022年末39只降至32只,AA+级余额从1502.98亿元缩至1132.23亿元 [8]